皖南古徽州(十六)婺源虹关村

和光同尘

<p class="ql-block">  2003年夏天我从南京第一次去宏村、西递,在火车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告诉我,他去婺源游玩(那个年代婺源不通火车,从黄山屯溪到婺源,坐中巴车需要3个小时),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婺源这个地方。时隔20年,我才踏上婺源的土地。 </p><p class="ql-block"> 婺源地处山区,座座青山层峦叠嶂。自驾而来的你,一定不要错过“心灵去撒野”的自驾风景,站在山顶望去,脚下大片的山谷内,油菜花开,每多一层,就多了一分震撼。</p> <p class="ql-block">  在油菜花开的季节,黄花合着远山的云雾,衬着近处村落的徽派古建,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山水画卷。远远望去,一片片细密而灿烂的油菜黄花,像是一条条金色的地毯平铺在沉稳的大地上。 </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婺源,并不只是为了追寻某片盛开的油菜花田,或是花田里某朵开的旺盛的油菜花,或是油菜花上停留的某只蜜蜂。 </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婺源,并不只是为了追寻某座古老的村落,或是古老村落的某幢老宅,或是老宅某处泛着樟木香味的木刻雕花。</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都知道,徽州有粉墙黛瓦的白净素雅,却并未注意到,这里还有一个金黄色而生机盎然的春天。婺源的春天,人们对它的一贯评价是:最婉约、最具宋词情韵的江南之春。 </p><p class="ql-block"> 自驾,可以避开景点,走走停停,找原生态的村落住上一两晚,夜间听蛙叫蝉鸣、早起看溪河晨曦,过几天世外桃源的乡村生活,便也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  春天像是有一种特别的魔法,它可以唤起山的色彩,给予水的温暖,让风和阳光也变得柔软。山高田广,阡陌如绣,白墙黑瓦,鳞次栉比,就是一幅素雅又恬静的春天图。 </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油菜花田在我心中就和其他的花田不一样,黄色是春天的颜色,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小而密,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幅色彩浓烈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婺源悄然已是春风拂面,水墨徽州,粉墙黛瓦,桃花点点红,油菜花金灿灿,春到婺源美如画,处处都是醉人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乡村田园里的油菜花,乡间小路旁的油菜花,各种形态的油菜花,各有各的韵味。古村,一片金黄之间黑瓦白墙的徽派民居若隐若现,再没有比这更壮观而令人惊喜的了。</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出的“中国最美六大乡村”之中,婺源,便是其中之一,而这里也成了“美丽乡村”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去婺源,建议你不要在油菜花季去人挤人的景区(比如篁岭、李坑)。最好找一处还没那么有名的小村庄,一切都是最自然的样子。屋子外面一定有棵花树,桃或梨或李,繁茂温柔。巷子里的小孩会拉你进入他们的游戏,你站在长长的板凳桥上看水,远处,是绵延的山脉,守护着这寂静。</p> <p class="ql-block">  在江西婺源县浙源乡的北部就有一个这样的古老村落,它地处要塞,自古被认为是婺源的北大门,它就是婺源的虹关村。</p><p class="ql-block"> 虹关古村建于南宋, “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因名虹关,又名虹瑞关,作为徽饶古道的必经之地,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p> <p class="ql-block">  村庄被望不到边的油菜花田包裹,就连空气中都带着隐隐的花香,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让人艳羡,有如此美景,夫复何求。 </p><p class="ql-block"> 沉寂在漫无边际的花海中,信步于这里的白墙黛瓦间,脚踏烙印着岁月的青石板小路或是闲逛于碧绿田野间看人们朝作夕息。</p> <p class="ql-block">  虹关古村,村中有一段长约500米的青石板路,为徽饶古道现存最完好。古村中,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劳作的村民依然在他们先民建造的古桥上行走下田,村头溪畔,享有难得的一片祥和,一切都很宁静,颇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一方田,这个如诗如画的宁静世界,亦是这般美好。春天的徽州婺源,有一种叫黄绿相间的清新。</p> <p class="ql-block">  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虹关古樟”,树龄有1000余年,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势非凡,古诗云:“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被誉为“江南第一樟”,树旁立有“虹关古樟”石刻。</p><p class="ql-block"> 树冠如巨伞般撑开,白墙斑驳,宛如天然水墨画。村口老茶馆5元一壶茶,坐下来发发呆,惬意得很!</p> <p class="ql-block">  虹关,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诗意与遐想,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徽文化深沉底蕴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步入村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错落有致的徽派老宅,白墙黛瓦,马头墙高耸,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历经风雨沧桑,却依旧保持着那份独有的雅致与宁静。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份岁月沉淀下来的美。</p> <p class="ql-block">  虹关村明清徽派古建筑,保存完整,各具特色的有虑得堂、顾汝堂、留耕堂、玉映堂、棣芳堂、玉鉴堂、礼和堂、继志堂、务本堂、从是堂、光裕堂和六顺堂等。</p> <p class="ql-block">  行走于狭窄的青石板路上,两旁是斑驳的木门与雕花的窗棂,而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那是虹关作为徽墨重要产地的独特印记。徽墨,是虹关村的另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  虹关,这是婺源最典型的一处水口景观,古桥、古树,一应俱全,村落靠山临水,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p> <p class="ql-block">  虹关村,位于大山深处,多是来此写生采风的画家。徽州的春天,没有过多游客的打扰,一切都是安静从容的。花静静地开,水静静地流,生活也静静地过……。</p> <p class="ql-block">  乡村图书馆的文艺范在古韵悠悠的虹关村,也有现代化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  这里藏书丰富,环境优雅,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图书馆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游人和写生的师生前来体验。</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时光停驻,一直是“从前慢”的样子。走在婺源的田野,春风温软,花香扑鼻,晨雾缭绕,炊烟袅袅,篱落疏疏小径深,这或许就是陶渊明向往的悠然田园生活。</p> <p class="ql-block">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古朴典雅的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菜花的馥香弥漫在田野上,这是闭着眼都可以闻出来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徽州大家朱熹的诗句,用来形容他故乡的春天,再好不过。</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无论村口发新叶的老樟树,还是偶遇的藤蔓和花海,都让人觉得岁月静好、人间可爱。在这里,人与自然的琴瑟和鸣,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只剩下心静如水的自然风韵。</p> <p class="ql-block">  虹关村村口的永济茶亭是一个老茶馆,5元一壶茶,坐下来发发呆,很是惬意。</p><p class="ql-block"> 茶馆的另一边门额上有石刻“青蔼丛木”四字,门两边有楹联:“若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顾多少事分吴分楚浙水长流”,这副对联是指茶亭对面的虹关村另一棵古樟树。</p> <p class="ql-block">  出虹关村,沿着“徽饶古道”的青石板路前行不远,既是察关村,村头的溪流上由一座石拱桥,这是一座及其简单、纯朴的石拱桥,桥身斑驳、倒映水中,确是一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察关村的石拱桥名为秀拱桥,又叫祭酒桥。秀拱桥在许多婺源的宣传画册和电视节目中,是作为封面推出的,深得摄影人的钟爱,而且还有老农牵着老牛的特有模特,所以这里也就成了有名的摆拍点。同时,这里也是电影《闪闪的红星》拍摄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如果用一种色彩形容婺源的春,那一定是最明艳的鹅黄。你甚至不需刻意寻找,随处可见大片油菜花田,不经意间,就能与山花撞个满怀。</p> <p class="ql-block">  忽然,就想到了“醉”。醉在一缕春风的和煦,醉在一场场霏霏的细雨。追随着春天的脚步,我只需带一颗诗心与一份悠然,去更远的远方,看更深的春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