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红楼,别名红楼、沙滩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并投入使用。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北京大学红楼是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p> <p class="ql-block">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从红楼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五四运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19人在北京大学红楼秘密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大红楼沦落日军手中,改为北平日军宪兵司令部。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红楼遭到破坏,中国国家文物局对其进行整体加固和修缮。2002年,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依托北大红楼成立,红楼一层对外开放,复原李大钊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等。2008年,国家文物局再次对北大红楼进行大规模修缮。2009年5月,全体工程竣工验收。2014年,依托北大红楼建立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合并为北京鲁迅博物馆。2019年9月4日,北京大学红楼二层完成旧址复原和陈列布展工作,并正式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北京大学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入选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16年9月,北京大学红楼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22年7月25日,北大红楼成为首都红色新地标。2023年4月10日,北京大学红楼保护展示工程获“十佳案例”称号。</p> <p class="ql-block">第二阅览室,位于北京大学红楼一层,1918年毛泽东在第二阅览室工作,每天负责登记新到的报刊和前来阅览者的名字,领取八块钱的薪金;阅览室恢复了陈列,报架上摆放着《国民公报》《惟一日报》《顺天时报》《华文日报》,还有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神州日报》等。</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红楼汇集了许多学者和新派人物来此授课,还集中了新潮社、国民杂志社、新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许多革新团体,《新潮》《国民》《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就设在地下室的红楼印刷厂印制出版,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重温五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具有重要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