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新修订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此次修订旨在确保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能够直达基层、有效落实,是打通乡村全面振兴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坚定意志。<br><br> 农村的稳定繁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党的根基在基层,活力源泉同样在基层。作为身处农村改革发展前沿的骨干力量,基层干部的廉洁履职,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落地生根,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br><br> 回顾历史,2011年施行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在规范基层干部行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成效显著。面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以及农村干部队伍的新变化,此次对《规定》进行修订完善,正当其时。这不仅是历史经验的凝练升华,更是针对基层治理痛点、难点精准施策,旨在构建廉洁履职的长效机制,推动各类监督更加规范、有力、有效。<br><br> 新《规定》的核心亮点之一,是采用负面清单制度,清晰划定行为禁区,为基层干部权力运行设置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形成有效约束。同时,通过强化“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着力构筑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立体防线,让铁规真正成为硬约束。<br><br> 基层干部的清廉形象是乡村振兴的引领旗帜,而健全的廉洁制度则是乡村发展的稳定基石。实践反复证明,唯有织密制度笼子、夯实思想堤坝、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从源头上遏制权力滥用,才能让清正廉洁的新风持续滋养乡村大地,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r><br> 在强化制度约束的同时,必须坚持惩治震慑与源头预防并重。一方面,需深化警示教育,推动廉洁文化深入乡村、浸润人心,大力培育“清廉务实、勤政为民”的基层政治生态;另一方面,对违纪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严格落实“一案双查”机制,既严惩直接责任人,也严肃追究相关领导责任,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br><br> 制度的权威性最终体现在执行上。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确保《规定》的每一条款都落地有声、禁令生威。唯此,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才能根基更稳、成果更实、底色更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