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话题

夏青(拒绝AI留评 谢绝加精)

<p class="ql-block">  塘满花红,暑色渐浓,又是一个端午节。人们依例包粽子,划龙舟,插艾蒿。好文者还是会围绕屈原这位主神,歌骚作词,发思古幽情,披雅士清儒之情怀。</p><p class="ql-block"> 既然离不开屈原,咱就也来凑凑嘴,不知道有没有凑歪。以我看,屈原的投江,并不独为春秋之悲剧,而是我们民族整部历史里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宿命。至少到现代史结束都可作如此观。纵观文人阶层和统治阶层“互玩”的历史,就没有几个“朕”喜欢读书人有事没事就跟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特别是在多事之秋,在“朕”心情不好的时候。现在来看,屈原这位好干部,明明可以靠写诗作赋过上幸福生活,他却偏要作铮士,还一条道走到汨罗江里去。历史是给了他高分,可并没有看到历史给怀王君不及格分。后世一个劲地纪念屈原,还整出世遗节日,也没见人在大嚼美味粽子时认真地骂几句楚昏君什么的。这不禁让人相信,读书人原就是历史的路人与陪客,就算笔吏史官,可以把史册弄在自己手上揉捏塑形,让他们作自画像,他们也不敢画出浓眉大眼的自己。这话很悖论,却符合实际。难道不是吗?就算有史臣准备好了一杀青就被杀头,后续也只能是坑儒同步焚书,你写了也是白写,后人是看不到的。所以说,这是宿命,是强大的法则,很难摆脱。屈原们,还是认命比较好。当然,如果能够既作铮士又当顺臣,那自然是双赢的故事,可那得有技巧和运气。这是题外话,咱不提。</p><p class="ql-block"> 以上纯属浮想瞎说,与现实无半毛钱关系,不必作联系,也不要过意解读。拜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