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行

蔚汾河

启程<br>  说到去非洲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第一次去的是非洲的埃及。那次埃及的内乱刚刚平息,我们禁不住埃及古老文明的吸引,就去了那里。飞机上没什么人,我们在经济舱躺着睡着就到了埃及。在埃及的大街上,停着坦克车,坦克车上架着机枪,枪口阴沉沉地指着路上的行人。我们在尼罗河上的游船,也有拿着AK47的士兵保护……<br>如果说上次去非洲遇到了内乱,那么这次我们险些碰上一场战争。这次我们要去的非洲国家是纳米比亚和博兹瓦纳。在非洲的南部,是非洲黑人居住的非洲,黑非洲。我们要先坐10个小时的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航班到亚的斯亚贝巴,然后再转飞机坐5个小时,到达纳米比亚。就在我们的飞机飞越巴基斯坦领空后不到24小时,印巴战争爆发了。6架印度战机轰然爆炸坠地……或许,那个时候我们正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德和克的海关大厅那一圈一圈的人流中等侯进关。如果那个时候我们能知道这个好消息:我们躲过了一劫,我们的朋友用我们提供的武器打了胜仗,我们会高兴得忘记海关大厅几个小时排队的疲劳,对“非洲速度”给我们的第一个下马威,也会莞尔一笑……<br> 本以为这次去非洲,可以和上次去埃及一样躺着睡着就去了。非洲毕竟是蛮荒之地,能有多少人去呢?没想到,情况大不相同。 机舱里满满当当,一个空位都没有,而且,没有几个非洲人,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和他们一聊天才知道,他们中没有几个是旅游者,都是打工者——去非洲打工的。他们说,现在国内打工不易,在非洲的中资公司招聘打工者,他们就来了。他们说的很实在:农民工,哪能挣钱就到哪去。我原来一直感觉,“一带一路”,是国家的高层战略,高、大、上的玩艺儿,和我们普通百姓沾不上边。在这飞往非洲的飞机上,我看到了国家战略给中国最普通的农民工带来的实际利益。这些农民工,出了国就是一条龙。先进的中国技术加上吃苦耐劳的中国农民工,就创造出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世界上就有了“基建狂魔”。 飞机在亚的斯亚贝巴降落。这里是中转站。机场很大,也很现代化。来过这里的人说,这是这几年扩建的。中国农民工在这里转机去了各个不同的国家,有安哥拉,也有别的国家,纳米比亚也有,听说那里有个铀矿是中国投资建设的。看来,中国的核电站用的有纳米比亚的铀燃料。除了打工者,到这里来的还有不少做买卖的商人。我问他们,这里什么最好卖?他们告诉我,是假发。非洲黑人,男女皆无长发,他们的头发都是卷曲着趴在头上,我们看到他们头上的长发,都是假发。他们赶时髦留长发就要买假发。所以假发生意最好。 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德和克,我们住在希尔顿饭店。这是个世界级的高级饭店,不过,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德国餐馆。纳米比亚曾是德国的殖民地,一次大战后德国成了战败国,这里被英国人占领。英国人并没有把德国人全部赶走,他们作为侨民留下来。他们建设了德国式的城镇,保留了地道的德国餐馆。<br>那座德国餐馆的老板很有趣,他把餐馆布置得光怪陆离,趣味横生。不过,他提供的晚餐——一人一个德国大猪肘,虽然很地道,但是和咱们的东坡肘子比起来,那德国人的肘子只是野蛮人的食物。<br> <p class="ql-block">在这餐馆里,一位一个60来岁的中国男人和我打招呼。“你好,来旅游的?”“是啊,来看动物的。你也是来旅游的?”“哦,不是。我是当地人。”“当地人?”“是的,我在这儿生活26年了。我的孩子都在纳米比亚长大。”“入了国籍啦?”“没有。我是中国人,华侨。”“你是哪儿人?”“我是上海人。”“上海人?”我惊异了,“上海人不是除了上海都是乡下吗?怎么会在这里,世界的穷乡僻壤落户?”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不是不是!我先前在日本生活过5年,又在别的国家生活过2年,最后选择在这里落户,这里的生意好做。我的孩子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不住在温得和克,我的家在海边一座德国小城。我女儿在首都工作,我是来看女儿的。我在这里生活的很好,这个国家养活了我们,我热爱这个国家。”这时候,传来了同伴们催我就餐的声音,我们只好互相祝福匆匆告辞。</p><p class="ql-block"> 我感叹中国人强大的生存能力,在我原以为最适合动物生存的地方,中国人不仅能生存,而且能活得很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