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萍的美篇

林秀萍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金门之旅</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我们兄弟姐妹携伴,一行10人前往金门旅游。记得2012年我们去台湾旅游时,就计划要去金门一趟,无奈当时金门不接受游客。直到2024年9月27日金门才恢复旅游,也只局限福建省居民。</p><p class="ql-block"> 春光明媚,轻装启程。我们从福州南站乘坐8点20分动车,10点多到达厦门北站,接着乘坐旅游大巴去厦门五通马头,再坐12点游轮前往金门岛。</p><p class="ql-block">福州南站候车室</p> <p class="ql-block">上午11点我们到达厦门五通码头,在厦门五通码头候船区,办理手续将近一个小时,12点20分我们才上船,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到达金门的水头码头。</p><p class="ql-block">在厦门五通码头候船</p> <p class="ql-block">金门大桥</p> <p class="ql-block">游船上拍摄的厦门的奥体中心,海上雾大拍得不清晰。</p> <p class="ql-block">到达金门水头码头。</p> <p class="ql-block">金门岛是一个充满故事和魅力的地方,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外的海域。它的形状像一只展翅飞翔的蝴蝶,总面积约为151.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大约有10.54万。</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金门岛与厦门仅相距约10公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厦门的高楼大厦。虽然多山丘陵,缺少水源,但日常用水主要依赖厦门供应。</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金门岛一直由福建管理,与厦门并称“金厦”。在明朝时期,金门岛修筑了城墙,取名为“金门城”,后来这个名字逐渐被用来指代整个岛屿。它曾是郑成功反清和进攻台湾的跳板,郑成功在岛上起兵,最终收复了台湾。这段历史被金门人民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现代发展‌:如今,金门岛已经脱离了过去军事重地的面貌,与厦门的往来非常密切。许多金门人在厦门购房置业,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的情感。</p><p class="ql-block">‌自然美景‌:金门岛上有太武雄峰、玉柱擎天、汉影云根等24景,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此外,岛上还保存了许多数十年前建立的具有“民国风”特色的军事设施,吸引了众多大陆游客前来参观。</p><p class="ql-block">午饭后,第一站游览两大古建筑物一一得月楼和金水国民小学。</p><p class="ql-block">  (1)得月楼位于福建省金门县金城镇的水头村,是一座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始建于1931年,由在南洋经商致富的华侨黄辉煌出资建造。得月楼不仅是金门岛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台湾历史建筑百景之一。它见证了金门侨民的奋斗历程和闽南侨乡的独特文化,展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和当时的社会风貌。</p> <p class="ql-block">‌ (2)金门金水国民小学‌,原名金水小学,位于金门县,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它建于1932年,由南洋华侨集资兴建,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学校采用“回”字型建筑结构,外观典雅,山墙上雕刻有天使、老鹰、花卉等图案,体现了南洋华侨的智慧和审美‌。</p><p class="ql-block">金水小学在1932年落成后,因其新颖的建筑风格和先进的教育设施,成为当时金门最新颖的小学。然而,由于1937年日军入侵和1941年的“南进政策”,学校被迫停办,改为日军野战医院。光复后,学校在侨汇的支援下重新开办,并更名为金水国民学校。但由于人口外流,学校最终在1968年废校‌。</p> <p class="ql-block">(3)探密翟山坑道。</p><p class="ql-block">翟山坑道位于金门县古岗村,是金门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军事遗迹之一。翟山坑道始建于1961年,耗时五年,于1966年3月22日竣工。当时,金门处于两岸对峙的紧张局势中,为了躲避对岸的炮火,国民党守军利用翟山坚硬的花岗岩地形,开凿了这条坑道。它主要用于供登陆小艇回转及运补人员、物资。翟山坑道见证了冷战时期两岸对峙的历史,是军事工程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4)金门小长城‌即峰上巡检司,是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为抵御倭寇修建的军事防御遗址,与田埔、官澳、陈坑、烈屿巡检司共同构成金门五大海防体系,因城门造型酷似长城而得名‌。金门陷落后遭破坏,建材曾被挪用修建碉堡,现存遗迹为2013年整修后的样貌‌。</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9日上午参观的主要景点:阵景兰小洋楼和迎宾馆。</p><p class="ql-block">(5)参观陈景兰洋楼。</p><p class="ql-block"> 陈景兰洋楼位于金门县金湖镇陈坑,是金门规模最大、最著名的洋楼,有“金门第一洋楼”美名。</p><p class="ql-block"> ​洋楼的原主人是在新加坡经商,在1921年盖起了这幢带有西洋建筑风味的建筑。历尽沧桑,几度变更,如今,两岸已换干戈为玉帛,洋楼已经成为博物馆,站在阳台上,可以俯瞰到金门整个海岸线。</p> <p class="ql-block">参观金门迎宾馆‌</p><p class="ql-block"> 迎宾馆位于太武山南雄山麓,是一座深入花岗岩体的坑道宾馆,占地6700余平方米。该宾馆于1980年建成启用,由蒋经国命名,曾是金门战地政务时代的外宾接待所,有“地下希尔顿”之称‌。</p><p class="ql-block">迎宾馆共有31间房间,位于320米长的坑道内,内有86个床位。宾馆内有部分房间保留了原样,其中一间是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住过的“101上将房”,另一间是邓丽君劳军时住过的“018中少将房”‌。迎宾馆一楼大厅展示了战地防御设施,如轨条砦、铁丝网、反空降桩、雷区等,二楼则以劳军活动为主题,展示了邓丽君劳军的照片和影片‌。</p><p class="ql-block">迎宾馆的历史背景丰富,由“军人之友社”筹措经费建造,台“国防部”金门驻军协助构筑。2000年因管理问题移交给金门国家公园管理处维护管理,并于2010年重新开放作为展馆‌3。迎宾馆不仅是历史遗迹,也是了解金门战地文化和劳军活动的重要场所‌12。</p> <p class="ql-block">(7)金门大桥,为台湾第一座深水域的跨海大桥,连接大金门与烈屿乡,大金门端位于金宁乡慈湖路二段,烈屿端位于湖埔路,总长为 5.41 公里,最大跨径约 200 公尺,为金门最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4月19日下午,游览小金门(烈屿)的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9)九宫码头是金门渡轮 码头,位于小金门,与大金门水头码头之间依靠渡轮联系,平均每半小时开一班船。</p> <p class="ql-block">(10)探密金门最大地下坑道一一九宫坑道。</p><p class="ql-block">金门九宫坑道‌位于金门县烈屿乡,是一座人工开凿的地下坑道系统,与邻近的翟山坑道齐名,共同构成金门战地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九宫坑道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初作为军事防御设施使用,见证了金门从战火纷飞走向和平发展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11)游览金门双口海滩‌览。</p><p class="ql-block"> 双口海滩位于小金门岛(烈屿),是当地热门旅游景点。距离厦门仅6公里,曾是烈屿与厦门之间的重要渡口,现为两岸文化交融的象征性地点‌。</p> <p class="ql-block">(12)参观金门湖井头战史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湖井头战史馆是一座岛外岛,位于烈屿岛西北端,湖井头村的烈屿战史馆,于1989年元月完工落成,馆内详细记载大二胆、九三、八二三数次战役,及烈屿军人奋勇杀敌的记录、图片和战方遗留下的武器。同时战史馆与大陆白石炮台对立,所以本岛在此设有观测站和高倍望远镜,可远望对岸之山水风光景致。</p> <p class="ql-block">‌(13)探索金门地雷主题馆。</p><p class="ql-block"> 金门地雷主题馆‌位于小金门,是连接勇士堡与铁汉堡的地下通道内。这个主题馆展示了各种地雷及其历史,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互动模拟地雷区,感受轰炸声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15)游览中山纪念林部分区域。</p><p class="ql-block"> 中山纪念林是首个于金门县设立的森林游乐区。位置在金门岛中间昔果山和双乳山之间,中央公路(伯玉路)旁,占地约100公顷。现时公园已经纳入金门公园的范围内。</p> <p class="ql-block">(16)参观蒋经国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金门蒋经国纪念馆位于金门县中山纪念林南端,是一座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白墙红瓦,庄严典雅,环境清幽。它于1989年建成启用,主要用于纪念蒋经国曾多次巡视金门。2024年,纪念馆经过近八个月的修整后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17)探索狮山炮阵地。</p><p class="ql-block"> 狮山火炮阵地位于金门东北角五虎山,起建于1965年,为坑道式炮阵地,坑道名震东坑道,取“威震金东”之意,是在花岗岩开挖,全长约508米,共有4个炮堡,原本部署4门8吋榴弹炮,负责金门东北部海域安全。</p> <p class="ql-block">‌(18)游览金门民俗文化村。</p><p class="ql-block"> 金门民俗文化村‌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金门县金沙镇山后村的传统建筑群落,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旅日侨领王国珍、王敬祥父子历时二十余年建造,作为王氏族人聚居的宅第。该村落以18栋闽南传统二进式双落建筑为核心,占地面积约1230坪,是金门保存最完整的古厝风貌区,1979年正式定名为民俗文化村并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建筑细节精美,涵盖木雕、石雕、彩绘等工艺,尤以雕梁画栋著称,部分建筑因位于“龙穴”而带有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19)参观莒光楼。</p><p class="ql-block"> 莒光楼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金门县,建于1952年,由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辟建,著名建筑师沉学海设计,仿古代麒麟阁三层式建筑,外观雄伟、气宇非凡。</p><p class="ql-block">莒光楼是一座水泥钢骨仿宫殿式建筑,飞檐画栋,碧瓦朱柱,气宇轩昂,屋身构造为硬山搁檩。莒光楼用以表彰驻扎金门军人的英勇事迹,宏扬“毋忘在莒”的精神,为金门“战地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金门人说:“没到过莒光楼,别夸说自己到过金门”;自建成以来常是金门邮票和风景明信片的主题,莒光楼已经成为金门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三天金门之旅圆满落下帷幕,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人文风情的土地,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穿梭于古厝群落间,触摸着斑驳的砖石,仿佛能听到岁月的低语,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战地风光更是震撼人心,坑道的幽深曲折、战车的雄浑威武,无不彰显着曾经的硝烟与坚韧。而那湛蓝的天空、澄澈的海水、细腻的沙滩,又为金门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柔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