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叙事:黄圣武(影像总监)
战略视野:飘逸(内容监察)
文字经纬:张智勇(首席撰稿) <p class="ql-block">在那场震撼人心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炮火之密集堪称“钢铁暴雨”。即便最无畏的战地记者也难以靠近记录。正因如此,今日战友黄圣武能够如此真实地还原那段铁血岁月,再现先烈们用生命书写的壮烈篇章,实属弥足珍贵。1979年2月23日凌晨5时50分,越南黄连山省代乃地区,天际被炮火映得血红。越军316A师向解放军驻守的无名高地倾泻了上千发炮弹。代理连长谢志熙耳膜震鸣,他吐掉未燃尽的烟头,嘶吼着:“全体卧倒!死守阵地!”在这场“代乃阻击战”最残酷的时刻,180名中国士兵,面对越军316A师2500余人的疯狂冲锋,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防线。</p> <p class="ql-block">杨得志将军,绞肉机之战:铁血48小时。黎明前的炮击刚停,越军一个连便从东南山梁摸黑突袭。117团2连排长徐泽贵端起机枪跃出战壕,对着20米外的越军扫射:“小鬼子,跟你们拼了!”弹雨中,20余名越军滚落山崖。徐泽贵1976年3月入伍。1979年2月23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代乃阻击战中,徐泽贵所在班被配置在高地前沿的突出部位。凌晨,在我方工事还未构筑好时,越军就疯狂地向高地冲来。徐泽贵紧握机枪对越军猛烈扫射。当其他同志转移位置时,他突然看到副射手、新战士花从明还在堑壕边压子弹,而越军正在朝小花射击。于是他迅速把小花推进堑壕内,随即向越军猛扫……。经过拼杀,徐泽贵和战友们一起粉碎了越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又粉碎了越军的第二次、第三次进攻。越军恼羞成怒,又从三面向高地发起更猛烈的进攻。徐泽贵和战友们把越军放近到10多米处,才向敌群投出一排手榴弹,随后又用机枪猛扫。后来他的子弹打光了,便趁战友们的火力钳制住越军的瞬间,跃出掩体,从越军手中夺过机枪,向越军一阵猛射,打死打伤越军10余名。当他撤回掩体继续扫射时,不幸前额中弹,壮烈牺牲,终年25岁。师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因地形暴露伤亡惨重,连长林显睦中弹牺牲前仍紧握冲锋枪。6连战士阻击敌人,越军调集重炮抵近轰击,整营兵力轮番冲锋。6连代理连长谢志西发现敌炮阵地后,冒死用步谈机呼叫坐标:“急速射!”顷刻间,我军炮兵群怒吼,越军炮阵化作火海。至2月24日黄昏,越军发动第18次冲锋。6连战士黄瑞东肠子外露仍坚持投弹,直至力竭倒下;117团2连副连长李玉明率残部与敌白刃相搏,刺刀折弯便抡起工兵锹劈砍。代乃阻击战,48小时内,180名勇士击退越军20余次进攻,歼敌931人。</p> <p class="ql-block">在代乃的崇山峻岭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正在上演。中方指挥官杨得志目光如炬,他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于是果断下令攻坚越军王牌316A师。316A师,越军的骄傲,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一直是越军中的精锐之师。然而,面对杨得志指挥的中国军队,他们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战斗一打响,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中国军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向316A师发起猛攻。越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中方猛烈的炮火和精准的战术打击下,逐渐陷入了被动。</p> <p class="ql-block">四川达州康唐哥战友谈战斗。康唐哥回忆起那段岁月,眼中闪烁着泪光。他说,那是一场生死之战,每一个战友都拼尽全力,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杨得志站在指挥所里,紧盯着战场上的每一个变化。他深知,这场战斗不仅是对越军316A师的考验,更是对中国军队实力和指挥能力的检验。他必须抓住每一个战机,将越军彻底击溃。经过数小时的激战,越军终于支撑不住,开始溃败。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将越军逼至绝境。最终,在激烈的战斗中,越军王牌316A师被彻底摧毁。</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沿着当年的战壕行走,脚下是松软的泥土,耳边仿佛还能听到炮火的轰鸣。那些英勇的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这片土地的辉煌。我站在山地环境中,看着前方的大型火炮设备,心中充满了敬意。背景是崎岖的山脉与植被覆盖的地貌,这里的一切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代乃阻击战中,杨得志将军的决策和指挥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调整战术和兵力部署。正是他的果断和智慧,使得中国军队能够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同时,这场战斗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和意志的较量。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优秀的指挥能力,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代乃阻击战是一场充满血与火的战斗,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警示。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威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