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9日,在完成一昼夜奔袭120公里的壮举之后,红一方面军红四团的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泸定桥东岸敌人的火力封锁,在铁索桥上边铺门板边匍匐射击前进,奇绝惊险地夺取了泸定桥。这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p><p class="ql-block">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90年后的2025年5月29日,我们一起传唱红军长征的英雄史诗,共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9日,四川第三届长征精神主题论坛在泸定举行,采取“主论坛+理论研讨会+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的方式,从长征研究与弘扬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与党性教育互融互促、红色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传承红色基因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个方面进行研讨。</p><p class="ql-block">5月28日,由甘孜州民族歌舞团编排的大型歌舞情景剧《长征长征》正式上演。该剧以长征精神为主线,故事时间跨度近百年,以红军长征、十八军进藏、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乡村振兴为题材,用四个时空交错的叙事章节,讲述甘孜儿女在“长征精神”浸润下,在党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沧桑巨变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着力展现甘孜各民族同胞血脉相承、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论坛前后,还举行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仪式、观看《飞夺泸定桥》舞台剧、群众文化惠民演出等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90周年系列活动。</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9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举办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90周年活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论坛、群众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深情缅怀革命先烈,共叙长征故事,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p><p class="ql-block">甘孜,藏语为“洁白美丽”之意,辖18个县市、289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111万人,有藏、汉、彝、羌等41个民族,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唯一地处川滇藏青甘涉藏结合部的市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p><p class="ql-block">甘孜州文化交融多元,特别是红色文化璀璨夺目,红军长征期间在甘孜州途经15个县市、行军路程11574公里、停留时间长达15个月。1935年5月29日,红军创造了“昼夜行军二百四十里”的人类行军史奇迹,夺取了天险泸定桥,为红军北上开辟了通道,铸就了长征史上的不朽传奇。</p><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革命先辈后代、青年官兵、退役军人、干部群众和少先队员等200余人齐聚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前,向革命先辈敬献花篮;走进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观看以“飞夺泸定桥战役”为背景创作的舞台剧《飞夺泸定桥》,在讲解员动情讲述中和舞台剧演出中,接受伟大长征精神的洗礼。</p><p class="ql-block">在灾后重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场,与会嘉宾们深入了解了泸定县在传承红色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p><p class="ql-block">在四川第三届长征精神主题论坛——“泸定飞渡·甘孜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围绕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展开了研讨,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p><p class="ql-block">近年来,甘孜州泸定县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全力以赴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生态建设持续优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2024年,泸定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8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p> <p class="ql-block">泸定桥下江水湍急,泛起层层白浪,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桥身铁索凌空,坚固而古朴,映衬着蓝天白云,更显雄伟壮观。桥上行人络绎不绝,脚步声与风声交织,仿佛穿越时空的回响。</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篇章。</p><p class="ql-block">90年过去,泸定桥依旧屹立,见证着岁月变迁。而大渡河上,更多的桥梁拔地而起,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见证着时代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建成以来一直是四川和西藏之间茶马古道的交通咽喉。如今,泸定县正加速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段建设,围绕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打造的泸定桥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缅怀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泸定桥上游不远处,于1951年5月底建成的川藏公路大渡河悬索桥是川藏公路上的第一座钢索悬桥,它的建成是解放西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2019年10月,川藏公路大渡河悬索桥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泸定桥下游,2000年1月建成通车的大渡河大桥,是泸定县通往海螺沟景区的重要桥梁之一。该桥横跨大渡河东西两岸,如今依然是泸定县南部对外交通的重要节点,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2018年,雅康高速建成通车。在距大渡河河面239米的高空中,全桥长1411米的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横跨大河两岸,宛如巨龙腾飞。这座2018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的超级桥梁工程,是雅叶高速公路(G4218)的重要桥梁之一。近年来,泸定县依托大桥积极建设发展“交通+旅游”项目,为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强劲动力。</p><p class="ql-block">大桥连接两岸,为泸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带动沿线产业繁荣发展。2024年,泸定县累计接待游客5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5亿元。</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9日,四川第三届长征精神主题论坛—— “泸定飞渡·甘孜论坛”在甘孜州泸定县举行。</p><p class="ql-block">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开展了学术研讨,共同推动长征资源开发利用整体化、资源共享长效化、教育培训系统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强出席并致辞。</p><p class="ql-block">本次论坛由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长征干部学院)、中共甘孜州委主办。今年是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90周年,此次论坛广泛汇集各方力量,深入挖掘红军飞夺泸定桥背后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和红色内涵,持续提升党性教育的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和实践力度。</p><p class="ql-block">论坛采取“主论坛+理论研讨会+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的方式进行,与会专家围绕“长征精神与党性教育互融互促”“红色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主题研讨,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智力支撑。</p><p class="ql-block">四川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省份,是一片孕育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近年来,四川省委始终把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摆在重要位置,扎实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持续推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1个总部+5所分院”从“联合共建”迈向“一体融合”。</p> <p class="ql-block">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35年10月创作的《七律·长征》中,有一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桥横铁索寒”讲述的就是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故事。</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6日中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赶到安顺场,经研究决定,中央红军兵分两路:红1师和干部团在这里渡河,为右纵队,沿大渡河东岸北进。林彪等率红2师和红5军团为左纵队,沿大渡河西岸北进。两岸部队溯河而上,互相策应,急行160公里,夺取泸定桥,使大部队能从泸定桥上迅速渡过大渡河。也是这一天,刚获悉红军已顺利过彝族聚居区、翻越大凉山、夺占安顺场、并在安顺场开始渡河的蒋介石,急忙从重庆飞到成都,就近督促其各路部队,加快向大渡河进逼。因为他也十分清楚,能不能使毛泽东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关键就在于他的军队能不能守住泸定桥了。</p><p class="ql-block">泸定铁索桥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第二年4月4日竣工。泸定铁索桥的建成,使天堑大渡河变通途。桥头石碑上镌刻着“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形象地说明了这点。康熙皇帝取“泸水平定”之意,赐名并题写“泸定桥”。5月27日,刘伯承、聂荣臻率右(东岸)纵队向泸定城进发。后面三四只渡船用了7天时间才将4个团全部渡过河。右纵队前锋翻山越岭,在大渡河边悬崖绝壁的羊肠小道上飞奔,沿途突破敌军两道防线的阻击,向泸定城前进。左岸(西岸)纵队先头红4团,在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也于27日拂晓从安顺场出发。他们在“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的口号下,不顾饥饿和疲劳,昼夜兼程,一边急行军,一边消灭沿途敌军。夹河而上的两岸红军,向泸定桥奔去。5月28日,毛泽东等接到敌情报告:国民党川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见事不妙,担心泸定桥失守,蒋介石会怪罪于他,便在蒋介石到成都的第二天,亲赴前线汉源县督战,并急令其所部第四旅旅长袁国瑞率部火速赶赴泸定增防。于是,中革军委迅即电告林彪,限令左路先头红4团务于29日拂晓前赶到泸定,迅速抢占泸定桥。红4团28日凌晨5时左右接到这个命令,此时离泸定还有120公里,时间只有24小时。军令如山。黄开湘、杨成武立即再次下达轻装、长途奔袭的命令,不顾一切,带领部队向泸定飞奔,并在猛虎岗攻下敌军两个连防守的关口,终于在29日晨到达离泸定城5公里的上田坝。红军接近泸定桥后,兵分两路,一路爬上泸定桥西头的海子山,控制制高点;另一路直奔泸定桥西桥头。就在红4团到达泸定桥之前的几个小时,国民党川军第二十四军第四旅的两个营,已陆续进了泸定城,扼守东桥头,并拆除了泸定桥西大半段桥上的木板。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红军会这样快地从天而降,以致靠东桥头桥上的木板都还来不及拆除。同时,川军两个旅正向泸定增援而来。</p><p class="ql-block">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动员会旧址——泸定县泸桥镇西南沙坝村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29日中午,红4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2名夺桥突击队。下午4时,红4团向泸定桥东桥头和泸定城发起攻击。22名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或短枪,背挂马刀,腰挎手榴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震撼河谷的军号声、枪炮声中,爬着光溜溜的铁索,向东桥头匍匐前进;随后紧跟的连队,在铁索上铺木板,以便大部队过桥。当突击队员们快冲到东桥头时,敌人纵火烧桥头。猛然间,火光冲天。勇士们奋不顾身冲过火海,后续部队勇猛跟进,冲进了泸定城。又经过两小时巷战,全歼守敌。红军终于占领泸定城,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在红4团发起夺桥战斗的同时,红军右纵队攻打驻龙八铺的敌旅部,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向泸定桥开来。右纵队到泸定桥时已是深夜时分。刘、聂由杨成武陪同,持马灯观看了这座从此闻名于世的铁索桥。随后,毛泽东、周恩来和红一方面军大部队浩浩荡荡从泸定桥上越过了天险大渡河。蒋介石南攻北堵的大渡河会战及其要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尚未把人马调拢,就彻底破产了。</p><p class="ql-block">(甘孜州委党史研究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