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教材在美术教学中与心育的融合”美术教研活动

盛世唐朝

<p class="ql-block">活动时间:2025年5月30日</p><p class="ql-block">活动地点:610</p><p class="ql-block">主题教研:初中新教材在美术教学中与心育的融合</p><p class="ql-block">参与人员:全体美术组</p> <p class="ql-block">第一项:好书分享:《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 </p><p class="ql-block"> 此书其独特视角令人眼前一亮。在全球化浪潮下,美术教育亟待从全球视角审视。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多国及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特色,下编深入探讨美术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阅读时,各国美术教育的多元性令人惊叹。英国课程灵活,法国注重持续,匈牙利重视程度高,德国强调综合,美国追求系统。这些实践带来诸多启发:教学理念上应尊重学生个性,给予开放主题;课程设置要增强灵活与综合性,推动学科融合;教学方法上积极采用项目式、小组合作学习。</p><p class="ql-block">通过阅读此书,我深知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与文化理解能力上的重任。未来教学中,我会借鉴国际经验,优化教学,为学生打造优质多元的美术学习环境。</p> <p class="ql-block">第二项 初中新教材在美术教学中与心育的融合</p><p class="ql-block">初中新教材的美术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方法、评价及课堂氛围等多方面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实现与心育的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教学内容层面,一方面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元素。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时,引导学生感悟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心境与情感。例如,通过赏析王维的《辋川图》,让学生体会宁静致远的心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平和从容的心态。另一方面,紧扣新教材“为生活而艺术”的理念,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创作主题。以“我的家庭”为题,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展现家庭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加深对家庭关系的理解与珍惜。</p><p class="ql-block">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绘画疗法,如组织学生绘制“自画像”,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性格进行多角度自我剖析,帮助学生深度觉察自我,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同时,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布置设计校园文化海报的任务,学生需共同商讨主题、分工协作。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也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包容差异,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p><p class="ql-block">教学评价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考量作品的艺术技巧,更细致观察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倾向。对于色彩单一、内容消极的作品,教师及时通过评语或面谈给予关心引导。坚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独特的创意、努力的过程予以肯定,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塑造乐观向上的心态。</p><p class="ql-block">课堂氛围营造上,教师全力构建宽松、和谐、安全的环境,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想法与情感。课堂讨论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及时给予鼓励。同时,教师以饱满的热情、专注的态度示范绘画,用积极的情感态度感染学生,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p> <p class="ql-block">第三项:美术课后服务中的非遗体现</p><p class="ql-block">在美术课后服务中融入非遗元素,既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与文化自信。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p><p class="ql-block">课程设计上,包含传统工艺实践,如剪纸、陶艺等易于操作的非遗技艺;民间美术赏析,介绍年画、刺绣等艺术的历史与内涵;非遗主题绘画,鼓励学生将非遗元素与现代技法结合创作。</p><p class="ql-block">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现场展示与指导;开展非遗主题工作坊,以项目式学习完成作品并展示;组织学生前往非遗博物馆等地研学,深入了解非遗制作与传承。</p><p class="ql-block">教学目标聚焦文化传承,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艺术素养,通过实践学习造型、色彩等知识;促进多元文化体验,感受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特色。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p> <p class="ql-block">第四项 “赣鄱非遗韵,星火启新章”项目式作品展复盘会</p><p class="ql-block">一、活动亮点:创新融合“红色印记”与“江西非遗”主题,以项目式作品展传承文化;多元成果显著,沉浸式氛围激发创作,实现文化传播与美育双赢;教师团队协作高效,保障活动顺利开展。</p><p class="ql-block">二、存在不足:布展效率低,前期规划不足致耗时过长;统筹协调缺位,作品稳定性差,忽视外部因素影响观展体验。今后将优化布展流程,提前规划;强化统筹机制,明确分工、定期协调;完善作品把控,综合考量创意与实用,加强技术指导,落实责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