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再现】~1948年沈阳战败后,卫立煌被蒋介石调回南京

硕大无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历史事件再现】~1948年沈阳战败后,卫立煌被蒋介石调回南京</font></b></h1> <b> 1948年沈阳战败后,卫立煌被蒋介石调回南京。名为"休养",实则被软禁于"闲云楼"。住进"闲云楼"次日,卫立煌便清晰意识到,自己恐怕很难摆脱这困境。蒋介石对他满心猜忌,身边之人处处提防,四周暗探如影随形。<br> 问题根源在于抗战时期,卫立煌与共产党交往密切。八年抗战中,他多次与朱德、贺龙等共产党高层会面谈判、协同作战◇掉转枪口奋力抗击日军。在东北战场,他甚至曾有意放走贺龙的部队。重庆匿名信称他"通共",这一消息深深印在蒋介石心中。东北战败,蒋介石怒火中烧,有人提及卫立煌统军不力,蒋介石当即拍桌,下令其"回南京养病",实则剥夺其军权与前程。<br> 卫立煌深知,信任的崩塌比枪炮更为致命。然而,让他最忧心牵挂的是远在安徽合肥的85岁老母。家中老幼众多,孩子、子侄十几口人。战乱将至,他被困南京无法行动,若家乡安徽失守,家人恐难幸免。<br> 走投无路之下,卫立煌冒险托老下属,通过秘密渠道给朱德写了一封饱含焦急与渴望的信:"弟自沈阳南旋,行动不自由,唯念老母八十有五,弱弟率同子侄数十人,在肥侍养。兹值解放大军到达,望电知军政领袖,加以保护,免受惊恐。"送信之人出门前,卫立煌默默跪地一跪,寄望这封信能带来生机。<br> 朱德收到信后陷入沉思。难题在于,卫立煌彼时仍在国民党军队序列,还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位居第二。保护其家人,无疑会将他往共产党这边拉拢,行事过于明显,将坐实"通共"之名;若不行动,卫立煌母亲及家人性命堪忧。思量再三,朱德不敢擅作决定,直接上报毛主席。<br> 毛主席看完信后,点燃一支烟沉思许久,随后只说了一句:"给他个活路。"但这"活路"并非直接出面保护。没几日,《人民日报》刊发《第一批战犯名单》,卫立煌名字在列。关于其具体排名,史料记载不一,有的记为第一号,有的说是第二十八号,不过他排在前列,被明确列为"国民党高级战犯"这一事实无可争议。蒋介石对卫立煌猜忌多年,看到战犯名单后,终于放松警惕。不到一个月,便准许卫立煌"去香港养病"。毛主席这一招表面看似对卫立煌"斩草除根",实则暗藏深意。在将卫立煌列入战犯名单的同时,已暗中安排安徽方面的军管会,对卫立煌家人进行秘密保护。彼时,卫母正居住在合肥郊外的一座老宅中,在这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算计的局势下,因毛主席的巧妙布局,卫立煌家人悄然躲过危难,一场隐秘的守护在不为人知处展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