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冬瓜村隶属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始建于明、清时期,是传统的德昂族村落,村内保留着德昂族古朴原始的民居民风民俗,2017年列入第四批“传统古村落”名录,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文明村寨,2020年列入“特色村寨示范”项目建设村,2022年11月,“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是出冬瓜村口,德昂语称“绕顶嘎”,意为“鱼塘多的寨子”,寨名源于汉族音译。这个导游指示牌把村内的景点介绍得一清二楚。</p> <p class="ql-block">德昂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 民族,德昂族有许多支系,即:“布列”、“布雷”、“绕买”、“绕进”“绕可”、“绕苦”、“红、花、黑”。建国以后,一直沿用“崩龙”之名,根据本民族意愿,经 国务院批准1985年9月更名为“德昂族”,德昂族大多能讲傣话、汉话等,群众主要使用傣语、景颇语和汉语。</p> <p class="ql-block">指示牌右侧就是出冬瓜水鼓广场,偌大的广场上只有三位村妇摆个小摊出售农特产品,显得冷清、孤寂。</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女大学生,她在和其中一位摊贩聊天,原来她是在做社会实践,准备毕业论文。</p> <p class="ql-block">一位村民推着两辆儿童车从这里经过,这是他的双胞胎孙子。</p> <p class="ql-block">路标指示牌左侧是一面高墙,高墙上面有个长廊,上去以后原来是宣传走廊,详细介绍了出冬瓜村的历史、现状、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p> <p class="ql-block">从长廊上看水鼓广场和村口,村寨有活动的时候,这里就是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沿路向左侧村内走,发现一个院内的棚子里,有几个村民在干活儿。原来是他们在给一条龙舟刷漆,龙舟很窄,是一根纯木料打造的,因为临近三月三了,他们必须给它换上新装。</p> <p class="ql-block">龙头龙尾是可以拆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在不声不响的认真工作,我过去跟他们打招呼,才打破了平静。</p> <p class="ql-block">这里应该是村委会的场院,这位村民在干其它事情,他身后背着一个细长的竹篓,竹篓里面放着一把砍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村民的家,已经是现代化建筑了。</p> <p class="ql-block">村寨建在山坡上,村中的路虽然都是柏油路了,但是有上坡也有下坡;我按图索骥地正寻找着“看点”,偶然碰到了一位带孩子的妇女。看穿戴是德昂族,于是前去问路。因为口音较重,只能听个大概。</p> <p class="ql-block">在一条上坡的路上,还有一位提着水桶的妇女,听到我们说话,停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德昂族的男人从服装上已经看不出民族特色了,妇女的装束还是有区别。</p> <p class="ql-block">提桶的这位村妇手上没有装饰品,左手却戴着一只手表。</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中的下坡路,并没有出村,村子好像分布在几个山头上,由这样上上下下的小路连接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村民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山头上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佛爷塔也建在一个山头上。佛爷塔对村民很重要,在村口的路标上有明确指示。</p> <p class="ql-block">佛塔后面有一间木屋,里面悬空挂着一条龙舟,没有其它物品。</p> <p class="ql-block">佛塔左侧正在修建一座钢筋水泥框架的楼房,看样子停工很久了。旁边停着一辆汽车,汽车那边是个院子。</p> <p class="ql-block">西屋是敞开式大厅,里面坐着一位身穿袈裟的僧人,这位僧人是全村人供奉的唯一一位出家人,负责这里的佛教活动。停着的那辆汽车是他的专车。</p> <p class="ql-block">院子的北屋里堆满了佛教用品。</p> <p class="ql-block">村里有许多古树名木,许多是云南省的保护树木。</p> <p class="ql-block">这是圣水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回到进村时的岔路口向南走,这里有个相对古朴的木结构的房子,像傣族人的房屋,一楼是生产生活的地方,二楼是住人的地方,房子上有几个显赫的标牌“德昂人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德宏州巾帼示范户——织锦传承人”、还写着“食宿 酸茶 织锦”的字样。</p><p class="ql-block">没有院门,一楼是敞开的,进去后,看到两位姑娘坐在堆满线团的圆桌旁织着什么,问问她们在织什么,还爱答不理的。</p> <p class="ql-block">她们旁边的立柱上横栓着一根竹竿,上面挂满了做好的背包、香包、妆饰件等等。</p> <p class="ql-block">这位年龄大点的妇女说,这都是卖的。她们怕给她们照相,看见相机就躲躲闪闪的。</p> <p class="ql-block">她们这个院子很大,二楼房间也不少,看样子是住宿的客房。</p> <p class="ql-block">一楼的大部分空间都利用起来了,这里摆放着舂米用的石臼、石磨等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这里像个小卖部,摆放着出售的酸茶。</p> <p class="ql-block">年龄大的妇女在不断的整理待售的纺织品。</p> <p class="ql-block">院墙上晾晒着一片片的酸茶。</p> <p class="ql-block">看情景,这个院子好像是村委会办的旅游产业。</p> <p class="ql-block">还有两拨游客也来到了这里,一共不过六七个人,有的游客要了一壶酸茶品尝起来。在这里品茶不以壶计,按人头计,每人10元。</p> <p class="ql-block">和“德昂人家”相对的地方有一栋两层现代建筑,是旅馆,旅馆旁边是个大院,大院北头是个舞台,中间空地是个篮球场,篮球架很标准。</p> <p class="ql-block">大院右侧这排房像村委会所在地,因为看不到人,也无法沟通了解情况。围着这个院子转了一圈,又回到村口,村里的“景点”也基本转完了。村里的民居有现代的也有传统的,无论怎么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变化。</p> <p class="ql-block">出冬瓜村相对偏僻一点,特产就是酸茶,因为偏僻,不到民族节日,游客不多,感觉在那里休闲养生还是很安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