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你好!映秀</p> <p class="ql-block">映秀镇,在2008年5月12日之前,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映秀镇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p><p class="ql-block">汶川县位于岷江上游,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省西北部,辖威州镇、灞州镇、绵虒镇、映秀镇等9个镇。映秀镇地处汶川县南部,东靠都江堰市,南连漩口镇,西南邻三江镇,西接耿达镇,幅员面积397.7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2008年,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而映秀则是震中区域,所以破坏最剧烈,损失最惨重。</p><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建成了映秀特色教育基地,保留了漩口中学地震遗址。</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7日,我随一个旅行团从成都来到汶川映秀镇。</p> <p class="ql-block">特色教育基地入口处的石碑上镌刻着浮雕和碑文。</p> <p class="ql-block">每天都有许多人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来到这里,拜谒、凭吊、缅怀。</p> <p class="ql-block">漩口中学遗址被保留下来,校牌仍然高悬着。</p> <p class="ql-block">人们手捧黄色或白色的菊花,哀悼逝者。这里逝去的孩子们,当年都是中学生,2008年至今,十七年过去了,假如他(她)们还活着,现在应该已经30多岁了,应该工作、结婚、生儿育女了!</p> <p class="ql-block">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仅映秀镇就有7680人死亡。</p> <p class="ql-block">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救援行动,以下是相关救援情况介绍:</p><p class="ql-block">救援力量迅速集结</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等迅速出动,14.6万名子弟兵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同时,全国各地的专业救援队伍、医疗队伍也纷纷赶赴现场。</p><p class="ql-block">生命救援争分夺秒</p><p class="ql-block">• 救援人员运用各种专业设备和工具,在废墟中艰难地搜寻幸存者。他们冒着余震危险,徒手或用简单工具挖掘,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例如,在北川中学,救援人员经过长时间努力,成功救出多名被困学生。</p><p class="ql-block">医疗救援全力保障</p><p class="ql-block">• 大量医疗队伍在灾区设立临时医疗点,对受伤群众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各地医院也开辟绿色通道,接收重伤员进行进一步治疗。同时,医疗物资不断运往灾区,确保药品、医疗器械等供应。</p><p class="ql-block">社会各界广泛参与</p><p class="ql-block">• 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志愿者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参与救援、搬运物资、照顾受灾群众等工作。企业也积极行动,提供物资、设备和资金支持。</p><p class="ql-block">国际援助纷纷到来</p><p class="ql-block">•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提供了援助,包括资金、物资、医疗设备和专业救援队伍等,如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救援队来到灾区参与救援工作。</p><p class="ql-block">在这场救援行动中,各方力量紧密协作,尽最大努力拯救生命、减少损失,展现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p><p class="ql-block">注:以上文字来自豆包。</p> <p class="ql-block">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准确时间是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也就是下午2时28分04秒。破碎的钟表将这个瞬间永久地凝固。</p> <p class="ql-block">在这栋教学楼下,永久埋葬着19个学生和2个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搜救出来。</p> <p class="ql-block">17年过去了,遗址上芳草萋萋,野花簇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栋五层的楼房,完全坍塌。</p> <p class="ql-block">五层的卫生间震塌,只剩下两层。</p> <p class="ql-block">两层的图书馆和会议室,震塌只剩了一层。</p> <p class="ql-block">这些讲解员都是当年大地震的亲历者、幸存者,她们死里逃生,目睹亲朋好友的离去,家园的毁塌,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今天她们勇敢地担当志愿者,一遍遍地为大家义务讲解,一遍遍撕开心灵滴血的伤口,饱含眼泪和深情,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力量啊!她们是如此的勇敢坚强,唯有向她们致以深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主席曾于2008年和2018年到过映秀镇。</p><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27日至29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四川考察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在映秀镇察看了地震废墟等。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汶川县映秀镇考察,在漩口中学遗址,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三鞠躬,还实地察看了震后10年的发展振兴情况,体验了当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p><p class="ql-block">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p><p class="ql-block">以人为本 尊重科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许多人在这座“母亲 初心”的雕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映秀,美丽、宁静,百姓民生生活有序,逐步步入正常。人们把伤痛埋进心底,因为生活总要继续,总要向前看!</p> <p class="ql-block">在映秀,有一条道路叫“东莞大道”。我出于好奇,问了豆包,以下是豆包的回答:</p><p class="ql-block">映秀镇的东莞大道是为了纪念东莞市对口援建映秀镇而命名的。</p><p class="ql-block">2008年汶川地震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地震灾区灾后对口援建工作的统一安排,东莞市承担了对口支援映秀镇恢复重建的任务。在援建过程中,东莞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映秀镇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为了铭记东莞的援建之情,当地将一条主干道命名为“东莞大道”。此外,映秀镇还有一些带有“东莞元素”的设施和建筑,如莞城居、长安居等,也见证着这段援建历史。</p> <p class="ql-block">写完这段文字,我脑海里回旋着《歌唱祖国》里的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为了给映秀这个美篇定个标题,我颇费心思,《映秀掠影》?《映秀之殇》?好像都不贴切,我想还是写《你好!映秀》吧,有问候、有祈福、有祝福!祝福映秀!祝福汶川!祝福明天会更美好!!!</p><p class="ql-block">人们出门行走、旅行,总会遇到一些人和事,总会有所收获、有所领悟。汶川行给我最大的启迪是,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感谢生命,认真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秒!与大家共勉!</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观赏!</p><p class="ql-block">海霞 2025年5月30日 于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