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退休以后,以摄影和游览为名去了许多国家,当然,摄影为名的主要还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比如去过的:美国的西部、冰岛的火山与温泉、挪威的峡湾、肯尼亚的大草原和野生动物的游猎、纳米比亚的红沙丘和箭袋树日出、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的维多利亚大瀑布等自然风光。以游览为名的自然是以人文历史建筑为主,但同样也会游览到许多自然风光。比如去过的:突尼斯、摩洛哥、缅甸、越南、柬埔寨、澳新、英爱、西葡、新马泰、北欧四国等。</p><p class="ql-block">而今年4月27日参加的为期11天的土耳其之旅又是什么样的呢?其名称为《土耳其摄影·彩色国度11日》,事实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白色的棉花堡,奇特地貌的卡帕多其亚,爱琴海晚霞的火烧云,爱情谷在热气球和旋转舞下的日出,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光都是难得的自然奇观,但土耳其更让人关注的却是其厚重的历史、多样的文化、辉煌的建筑。此次旅程用了11天时间,匆匆忙忙地行走在土耳其的国土上,仿佛穿越了上下10000年的时光,去历经了赫梯、古希腊、古罗马、奥斯曼等帝国的历史、文化、宗教和习俗,恍如梦幻般地浓缩、眼花缭乱般地快闪,目不暇接地游览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怎么去了解和理解土耳其的厚重历史?首先不能以我们中国人几千年大一统的历史观去看待,在中华大地,自秦以来,基本上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脉思想的延续和伸展。但是,绝大部分国家的历史却不是这样,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皇朝,犹如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上场的轰轰烈烈,下场的却不见了踪影。</p><p class="ql-block">尽管乱,还是大致梳理一下这片土地上10000年来的历史脉络:</p><p class="ql-block">10000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并有高度发达的古代城镇文明;</p><p class="ql-block">5000年前,这里形成了许多西亚文明的部落;</p><p class="ql-block">4000年前,这里建立起第一个印欧人的以哈图莎为首都的王朝----赫梯;</p><p class="ql-block">3000年前,赫梯王朝覆灭,古希腊入侵,期间发生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p><p class="ql-block">2000年前,这里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而后长期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以弗所成为其海外行省规模最大的首府;</p><p class="ql-block">1000年前,从中国西迁的匈奴、突厥等操突厥语的民族建立了最早的突厥帝国----塞尔柱帝国,并且皈依了伊斯兰教,但不久后又分裂为数36个小侯国;</p><p class="ql-block">700年前,奥斯曼大帝横空出世,灭了东罗马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统一了土耳其,并建立起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称霸地中海沿岸的大帝国,这也是现代土耳其的前身;</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被世界列强打败瓜分,最后就剩下了现在土耳其这么一小块地方;</p><p class="ql-block">这时,凯末尔横空出世,带领土耳其人民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建立了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就成为了现代土耳其的国父。</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古城:这是从伊斯坦布尔转机飞行一个小时后抵达伊兹密尔后的第一个景点。非常典型的、也是非常震撼的古罗马城市遗址,但早期是古希腊城市,公元前10世纪,雅典殖民者开始建造以弗所城,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占领了安纳托利亚,并称为小亚细亚。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一统欧亚,将土耳其纳入马其顿帝国版图。罗马帝国时代,土耳其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首府就是以弗所,被誉为“亚洲第一个和最大的大都会”,在罗马帝国中也是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它的主要建筑以阿耳忒弥斯神庙、图书馆、露天剧场、罗马大道、大型集市、浴尝神殿、庙宇等,高大的罗马柱到处都是,气势恢宏,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爱琴海的落日与火烧云:土耳其的第一晩上,是从以弗所古城遗址来到了库萨达斯巿,一个非常漂亮又迷人的、位于爱琴海的海湾中的城市,而我们的酒店UNIQUE HOTEL就座落在爱琴海岸上,有自家的海边栈道,天气又好,自然是要拍落日的,却没想到不仅拍到了耶稣光,更是遇上了非常漂亮的火烧云,真是幸运之极。</p> <p class="ql-block">棉花堡:位于土耳其Denizli市的西南部,是远近闻名的温泉度假胜地,此地不仅有上千年的天然温泉,更有这种古怪的好似棉花一样的山丘,长度约有2700米。</p><p class="ql-block">应该说这些白色阶梯其实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钙华”。类似我们四川黄龙的钙化池,这里是以白色的碳酸钙为主。当地的雨水渗入地下,经过漫长的循环又以温泉形式涌出,在此过程中溶解了大量岩石中的石灰质和其他矿物质。当温泉顺山坡流淌时,石灰质沿途沉积,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片片阶梯状的钙化堤。这些白色的矿物质台阶构成了一个壮观的景观,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阶梯,从远处观望,棉花堡就像是一座雪白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几乎所有的游客都脱鞋脱袜子,尽管不习惯,隔着脚生疼,但大家还是光着脚尝试着走入雪白的温泉池中,嬉戏玩耍拍照,玩的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希拉波里斯古城遗迹:在进入棉花堡景区后,实际上也进入了希拉波里斯古城遗址。这个古城遗址非常大,在棉花堡的山上,两者共同构成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遗产。这是由帕加马国王尤美尼斯二世(Eumenes II)于公元前190年建立,最初作为王室温泉疗养地,后发展为古罗马时期的重要城市,鼎盛于公元2-3世纪。公元6世纪后逐渐荒废,7-8世纪因地震等灾害沦为废墟。整个古城基本上已不存在了,还遗留有罗马浴池、古坟场和古剧场等残垣断壁。其中,古剧场保存的最为完整,半圆形露天结构,可容纳1.5万人,曾用于戏剧和集会。顺山势挖掘,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阿斯潘多斯剧场:这是此行中见到的第三个古剧场,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音响效果最好的、目前仍在使用的古罗马剧场。</p><p class="ql-block"> 该剧场位于安塔利亚东部,距离市中心47公里左右,始建于公元155年。这里有可容纳7000人的石阶观众席,剧场直径96米。尽管经历近2000年的风沙侵袭,期间还遭遇地震、战争及作为其它用途,但都没能大面积摧毁这些建筑,剧院精美的构造除了部分檐口外其它都保存了下来。它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罗马剧场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座古剧院独特的声学设计在当年可以让一枚银币落地都能在观众席上听到。由于这非同一般的音效设计,阿斯潘多斯剧场迄今仍在被使用,每年夏季的安塔利亚歌剧节和艺术节在这里举办,始终没有使用任何扩音设备,观众坐在两千年前的石阶上欣赏着它的音响效果。</p> <p class="ql-block">安塔利亚海港公园:非常立体、非常漂亮的海港。可以在上面的观景台上居高临下的拍摄整片罗马海港,也可以乘坐悬崖电梯下去,近距离拍摄游船、游客和海港风光。海湾的波光云影,映衬着巍峨秀丽的山峦,远处的海岸线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安塔利亚卡勒伊奇老城区:实际上老城区与海港公园是融为一体的。游览了海港公园后,沿着城墙往上走,就逐步进入了卡勒伊奇老城区,这里绿树环绕,古老的街道商铺、红色的屋顶则都沿袭了奥斯曼风格。在奥斯曼帝国统治该地区前,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塞尔柱人(Seljuks)轮番入主,使得安塔利亚有了独具特色的混血魅力。从具有标志性螺旋式宣礼塔的清真寺就可以看出来,它以前可是教堂,后改成清真寺的。</p> <p class="ql-block">安塔利亚THE MARMARA ANTALYA酒店的后花园:这个酒店在地中海沿岸,早餐后溜达了一下,没想到这个后花园非常的大,也很漂亮,而且就在地中海的海岸上,天气也非常的好,让人神情气爽!</p> <p class="ql-block">孔亚市DEDEMAN KONYA酒店楼顶拍到的风光:在孙亚市所住酒店的第十八层午餐。这也是这栋楼的最高层,在餐厅的外面有一圈观景台,正好可以拍下当时孔亚市的风景和云层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孙亚市的梅夫拉纳博物馆:孙亚市是土耳其中部的一个大城市,在世俗化的土耳其,孔亚(科尼亚)是最为保守的地区,街道上妇女穿黑袍包头巾的明显多了起来。孔亚最负盛名的梅夫拉纳博物馆其实就是清真寺,梅夫拉纳清真寺以土耳其历史上的大学者、大圣人梅夫拉纳命名。梅夫拉纳在土耳其是类似于中国的孔子一样的人物,他创建了伊斯兰教逊尼派的一个分支——苏菲派。</p><p class="ql-block">梅夫拉纳清真寺不单单是普通的清真寺,更是一座纪念梅夫拉那纳的博物馆,拥有着丰富的伊斯兰文物藏品,是当地穆斯林重要的朝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馆内收藏了各个时期、各种材质的《古兰经》,其中有很多是珍贵的孤本善本。进入大厅,阿拉伯文随处可见,美丽精致的穹顶有着精美的图案和吊灯,橱窗里展示着全世界最大和最小的古兰经,距今已有800年历史,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孔亚的托钵僧旋转舞:有幸在孔亚观赏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托钵僧旋转舞。这是伊斯兰教中“苏菲主义”的宗教仪式,起源于13世纪的土耳其孔亚,2005年,它被收录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p><p class="ql-block">苏菲派教徒相信万物都无时无刻地在旋转着,人的生老病死也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他们的舞者通过不停的旋转,描述万物生生不息,以达到超脱空灵的状态,从而可以更亲近安拉,实现天人合一的愿景。</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旋转舞已经慢慢融入的土耳其的传统文化中,从原始的宗教元素较强的性质慢慢演变为一种兼具娱乐性质的舞蹈。现如今,它已成为土耳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苏丹哈尼古驿站:孔亚到卡帕多其亚这条路上,曾是塞尔柱的领土,沿途盗匪相当多,当时的苏丹王为了保障过往商旅的安全,沿途兴建驿站提供骆驼商队的中途休憩,至今在土耳其境内还保留有40多座,其中又以建于公元 1229的苏丹哈尼古驿站最有名且规模最大。一个驿站修的跟城堡一样,也确实值得参观。</p> <p class="ql-block">格雷梅露天博物馆:今天来到“精灵之城”——卡帕多奇亚。这里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以其童话般的斑点岩层而闻名,奇特的岩石构造焕发着摄人魂魄的美,令无数摄影人魂牵梦绕。使人感叹是否来到了外星球,美国的科幻大片《星球大战》曾在此取景。</p><p class="ql-block">首先参观的是【世界遗产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这里浓缩了卡帕多奇亚地区的自然人文历史,汇聚了30多个石窟教堂,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些教堂最初由躲避政治迫害而迁移到卡帕多西亚的基督教徒所修。为掩人耳目,他们将山体凿空修建教堂,内部刻画着色彩斑驳的壁画,美妙绝伦,但也有些是相当简陋的,可以想像在当时情况下已是相当不容易了。</p> <p class="ql-block">在卡帕多奇亚乘坐热气球看热气球:真的是太壮观了!这还是本人第一次乘坐热气球,早上3点半就起床,被热气球公司拉到现场等待、吃早点、观看热气球加热,5点半登上热气球开始起飞,约1个小时后降落,开香槟酒庆祝,发热气球飞行证,仪式结束后再坐专车送回各自的酒店。</p><p class="ql-block">以前获得的信息是:热气球的操作只能升空和降落,至于方向是不受控制的,只能随风飘动。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虽然热气球本身没有主动动力装置,但驾驶员可以依靠不同高度层的风力调整方向。驾驶员通过改变高度,寻找合适风向的气流来操控水平移动。所以,我们乘坐的热气球时而升高,越过山丘,时而降低,横走在具有特殊地貌的沟壑之中,最后升高至云雾之中,周围是白茫茫一片。总的来说,乘坐热气球是非常的平稳和舒适,没有想像中的心惊肉跳,只有视觉的享受和震憾,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热气球筐里站进了太多的人,有点人挤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乘坐热气球看卡帕多奇亚的特殊地貌:卡帕多奇亚的热气球之旅为人们带来全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角。高高耸入令人难以置信的风景,将穿越童话般的精灵烟囱,窥视鸽子的巢穴,漂浮在五彩缤纷的玫瑰谷上,凝视着眼前几百个散布在风景之中的热气球。有了这样的远景,难怪卡帕多奇亚被认为是全球热气球飞行最壮观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卡帕多奇亚的精灵烟囱:在我们坐车巡游在卡帕多奇亚的特殊地貌区域时,时常能看到一种小石山一样的锥形柱状岩石,其尖尖的顶端还顶着一个伞状的圆形石头,像是一个个蘑菇,但当地导游则称其为“精灵烟囱”。最后我们来到的这个景区中,有几个大型的、比较典型的“精灵烟囱”。</p> <p class="ql-block">卡帕多奇亚的手工陶瓷制作工厂参观:东西做的非常精美,也非常有民族特色,但价格也不菲!</p> <p class="ql-block">乌奇希萨尔城堡:乌奇希萨尔城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防御要塞。</p><p class="ql-block">乌奇希萨尔城堡高达60多米,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块巨大的蜂巢蛋糕矗立在小镇上。城堡的岩石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洞穴,这些洞穴曾被用作居住和储藏空间。城堡内部错综复杂,有着许多相互连接的洞穴和通道。这些洞穴不仅提供了居住空间,还形成了庞大的社区。</p> <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堡的顶部,你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到卡帕多奇亚的壮丽景色,包括奇特的精灵烟囱、谷地和远处的山脉。</p> <p class="ql-block">卡帕多奇亚的彩虹:在卡帕多奇亚的近三天时间内,天气变化无常,几次遇上彩虹、暴雨、晚霞等,我们的摄影领队甚至拍到了一个非常好看的闪电。第二天去吃晚饭的路上,又遇上彩虹,司机就将车辆停在一个山谷旁,大家下车拍拍照,而这个山谷的地貌也很奇特。</p> <p class="ql-block">格雷梅小镇的晚霞和夜景:天气真是变化无常,晚饭前还在下雨,晚饭后就出现了难得的晚霞,当我们上气不接下气的爬上了格雷梅小镇旁边山上的最高观景台时,晚霞和火烧云已接近尾声,好在格雷梅小镇的夜景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爱情谷、老爷车、旋转舞、热气球、拍日出:在卡帕多奇亚的第二个早上,5点钟还没到,就被送到网红老爷车营地,坐上红色的露天老爷车,顶着嗖嗖的冷风,一路开到爱情谷,这里倒是很热闹,天还没亮,周边无数个热气球都在做着准备工作,隐隐约约能看到旁边峡谷中有许多精灵烟囱,网红老爷车们一字排开,感觉很有气势,在这样热闹的氛围下开始等待日出、拍摄热气球。</p> <p class="ql-block">爱情谷的日出成了托钵僧旋转舞的背景:今早上的天气真好,日出肯定是没问题,除了有满天漂浮的热气球和一排网红老爷车做前景外,团队还请来了托钵僧做旋转舞的表演,这一下日出拍摄的氛围拉满了,再加上现场还有一队骑俊马的、拍婚纱照的、拍美人照的,好热闹,这给就要马上离开卡帕多奇亚的游侠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在土耳其转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被博斯普鲁斯海峡一分为二,海峡东岸属于亚洲;西岸则属于欧洲;自古以来,伊斯坦布尔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令人着迷的融合性文化而著称。这里遍布清真寺、博物馆、教堂、宫殿、大建筑、小街巷,从人文景观到自然景观,都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在伊斯坦布尔的第一个游览景点就是著名的蓝色清真寺。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其实是通称,得名于伊兹尼蓝磁砖的光彩,它真正的名称应该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该清真寺于奥斯曼帝国时期历时七年建成,气势恢宏造型独特,是伊斯坦布尔第一大的圆顶建筑。三十多座圆顶层层升高,向直径达41公尺的中央圆顶聚拢,庞大而优雅。寺的四周建有六座“宣礼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地下水宫:非常神奇的地下水宫,它也叫耶莱巴坦地下水宫。在伊斯坦布尔的城中,据说地下宫殿为数众多,但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是其中规模最大的。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最令人震惊的是有336根、高9米的粗大科林斯式石柱,它们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而这些石柱据说均是从安塔托利亚地区的神殿中搬运过来的。</p><p class="ql-block">这里原是6世纪拜占庭时期因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据史料记载,地下水宫是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动用七千名奴隶在教堂废墟上建成的,一方面为的是保证宫廷用水供给,一方面是防止敌人围困,有备无患。水宫储水量达10万吨之多,如果蓄满了水,据说可供当时全城人喝一个月。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水宫被废置,直至十六世纪中期,荷兰人无意发现了它,才使其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 水宫之所以充满神秘色彩,还因为这里囚禁着的邪恶的神灵——蛇发女妖美杜沙,在希腊神话中,凡人只要与她对视,便会化作石像。在水宫的一侧,两个巨大的石柱下面压着女妖的头像。一个头朝下,另一个则侧脸向下。究竟为何如此放置,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堡赛马场:这个赛马场可以追述到公元203年,拜占庭时期修建了赛马场,用于战车比赛和其他娱乐项目。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大规模扩建城市,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修复赛马场。</p><p class="ql-block">今天,这一地区的正式名称“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受到土耳其当局的精心维护。沿老的赛道一线已经铺砌了路面,虽然真正的赛道位于今天路面的2米以下。赛道内幸存的古迹有两个方尖碑和一个蛇柱,现在位于风景优美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最先看到的方尖碑叫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是狄奥多西大帝,他在公元390年从埃及购买了一块粉红色花岗岩雕刻的方尖碑,竖立在赛道内侧。这块方尖碑是从大约公元前1490年就竖立在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狄奥多西大帝将其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这块方尖碑已存在近3500年,其状态还是非常良好。</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的是蛇柱:是来自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它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为了庆祝希腊人战胜了波斯人而建,如今,它的三个蛇头和顶端的金碗都已不在了,剩余部份叫蛇柱。</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方尖碑叫墙柱:在10世纪,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兴建了另一座方尖碑。最初它覆盖着镀金铜牌,但在第四次十字军期间被拉丁军队洗劫并将其熔化。这个纪念碑的石质核心幸存了下来,被称为墙柱。</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宫,也称老皇宫,也是土耳其最大博物馆:托普卡帕宫始建于13世纪,曾经是奥斯曼帝国近500年的权力中心,鼎盛时期有25位苏丹住过这里,也被称为“土耳其的故宫”,陈列着无数国宝和伊斯兰教珍贵文物,堪称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由于珍宝馆、瓷器馆参观排队的人太多了,只参观了御衣馆、皇家识物馆等少数几个人少的馆。据说瓷器馆中仅收藏的中国自唐至清代名瓷就有2.07万件左右,没参观到确实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加拉塔大桥的两岸风景:这座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壮丽建筑,不仅是伊斯坦布尔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土耳其历史的见证者。在160年前,加拉塔大桥是这座城市的生命线,连接着东西方。无论是初建时的木质结构,还是后来的石质和混凝土结构,它都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加拉塔大桥,一是为了在这儿休息、喝饮料、吃晚饭,因为,这个桥的两侧下面都有许多咖啡馆和餐馆;二是在此可以拍摄两岸的风光,以及等待落日时光。</p> <p class="ql-block">加拉塔大桥上的风景:是这个桥上有些独特的风景,比如,在高高的桥两侧站满了钓鱼的人,钓的鱼此起彼伏的上下飞舞,甚是壮观,在桥墩的观景台上有许多情侣在拍婚纱照,在桥的两端有大群的海鸥在飞舞,桥中央时有有轨电车穿过,真是非常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加拉塔大桥的日落与夜景:由于天气不通透,云层也很厚,所以,日落是没希望了,只好拍拍两岸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乘坐游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今天是在土耳其旅行的最后一天,早餐后就是乘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和欧亚大陆桥。我们团队独家包了一艘游船,游侠们尽情享受和发挥着。</p><p class="ql-block">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它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亚洲和欧洲两部分。海峡全长30.4公里,最宽处为3.6公里,最窄处708米,最深处为120米,最浅处只有27.5米。博斯普鲁斯在希腊语中是“牛渡”之意。传说古希腊万神之王宙斯,曾变成—头雄壮的神牛,驮着一位美丽的人间公主,从这条波涛汹涌的海峡游到对岸,海峡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海峡两岸分属欧亚两洲,但景色十分相似。草地、树丛,片片翠绿;高楼、小屋,点点朱红。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巍峨王宫,傍水耸立,古堡残垣,矗立岸边。在海峡的中段,两岸各有一个14-15世纪的古堡,像一对威武的雄狮,昂首挺立。海峡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古迹相映成辉,博斯普鲁斯海峡已成为土耳其的著名旅游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埃及市场:也叫香料市场,是伊斯坦布尔最大、最古老的香料市场,建于17世纪60年代。如今这里除了有种类繁多的香料,也有各种工艺品和旅游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当然,这里也是难得的人文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耶尼清真寺:在埃及市场的旁边就是耶尼清真寺。顺便也进去游览一圈,清真寺不大,但仍然显得很壮观。</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她的存在就好比这座城市一部鲜活的历史书,世界上唯一一座从神庙到教堂再到清真寺和博物馆的建筑,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时光荏苒,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上,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最佳的现存范例,其镶嵌画、大理石柱子及装饰等内景布置极具艺术价值,直至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完成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教堂。而后的奥斯曼时期,又逐渐增加了伊斯兰建筑特色,如米哈拉布、敏拜尔及外面的四座宣礼塔,并用石膏抹去了基督教的壁画。而在对面与其相呼应的蓝色清真寺,也是模仿索菲亚大教堂而建。</p><p class="ql-block">1935年,土耳其共和国国父凯末尔将圣索菲亚大教堂变为博物馆,覆盖在镶嵌画上的石膏被擦去,露出了壁画原本的模样,于是现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基督教的镶嵌画以及真主和默罕默德的金字圆牌共存,形成了奇妙的宗教融合。</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独立大街:独立大街是伊斯坦布尔最具代表性的街景风光,最有特色的就是“叮叮车”了,一来一往,大街两旁分布着具有历史和人文意义的建筑。独立大街也就相当于我们成都的春熙路,上海的南京路。</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加拉达塔上拍摄城市与海峡风光:晚餐后,我们穿过繁华的街巷,来到加拉达石塔,这是伊斯坦布尔新城的一个地标,耸立在金角湾上,在伊斯坦布尔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 </p><p class="ql-block">该塔是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在507年修建的灯塔,初用木头建造,后来被焚毁,直至1348年由热那亚人用石料重建复生,成为当时堡垒的高点。之后又经历多次重修,在数次地震和战争劫难中,这座塔都安然无恙。历经沧桑的加拉达塔还曾身兼数职,包括警卫塔、监狱、天文台等。</p><p class="ql-block">我们排队乘坐电梯直至66.9米高的塔顶,在塔顶观景台上可以360度观看蔚为壮观的伊斯坦布尔城景、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加拉达塔拍摄的城市和海峡夜景:当然,我们来这儿更是为了拍摄日落美景和海峡两岸夜景,不过今晚上的天气仍然不理想,但可以拍摄华灯初上的城市风光和海峡两岸夜景,并就此圆满结束了土耳其摄影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