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4年7月14日 最美县道甘白路 女儿佛国亚青寺 到达白玉县城入住宾馆,已经是暮色四合的傍晚。饥肠辘辘的我们,就近在宾馆附近吃了顿白玉风味的美味烧烤。哥哥姐姐惦记着家中90岁的老父亲和工作繁忙的女儿,于是决定提前返程。明天我们将反穿甘白路,从白玉出发途经亚青寺、拉龙措,甘孜县的洛戈梁子转入国道G317,再行大约100公里便可到达炉霍县城。 一夜好睡,醒来已是一个多云的早上。来去匆匆,没来得及好好和白玉告别,就出城行驶在甘白路上。被誉为最美县道的甘白路,起于甘孜县南多呷拉乡止于白玉县建设镇。全长220公里美丽的景观大道,以亚青寺为节点,前半段从甘孜县到亚青寺,主要以高原地质奇观和生态秘境、融合雪山,古冰川遗址等景观为特色。后半段从亚青寺到白玉县,是川藏中线的必经之路。以清奇秀美的高山峡谷和大气磅礴的高山草甸为主要观赏点。 我们行走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沿途清清爽爽的碧绿青稞麦田间,点缀着袅袅炊烟的彩色村寨;静静的偶曲河默默地流淌在青山下的麦田边,成群的牛羊已经占据了开满野花的水岸。这是藏区夏季最平常的乡间景象,却是打动人心最美的人间烟火!干净纯粹的田园风光,总能抚慰不安的心绪和浮躁的人心。不过十多分钟的车程,来到拥有60公里美丽河谷的绒盖乡。穿行在秀美的峡谷中,清澈的偶曲河河水充沛,激流奔涌在山涧发出响亮拍击岩石的声响。它与我们一路相伴,到达金沙乡后汇入金沙江开启另一段全新的旅程。“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深切的峡谷两边奇峰异岭,绵延不断。在这些看似缺乏土壤的崖壁上,顽强地生长着一棵、几棵或小片松柏,峡谷便瞬间鲜活起来!走出河谷进入安孜乡境内,这里是白玉县最大的高寒高山牧场 — 昌台大草原的所在之地。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向上,没有树没有山石,纯净的高山草甸只是一味满山遍野铺满黄色的野花。这些底色翠绿的草甸,被花儿和灌木编织成色彩斑斓的花山。缠绵不断的花山仿佛碧波荡漾的海面,随着“锐界”的奔驰,我们象一叶扁舟在“随波逐流”。来到海拔4616米的昌台山上俯瞰,天边风云际会,慵懒的云团层层堆积在远处的山脉上。大地的律动应和着盛放娇艳花儿时起时伏的山势,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涌动着奔向白云出岫处。巨大的青色山体缓缓流淌着无数条涓涓细流,这些洁白的冰雪融水远远看去好象盛放雪莲的花瓣。它们在沟谷中渐渐汇集,润泽着大大小小的湿地。青草肥美了,牦牛成了群。我们在下坡的路上偏离干道来到一座半山坡上。山风烈烈地吹来,吹得山坡上厚实青草地上的花儿们手舞足蹈。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空气稀薄?在这奔放的风中,我们感受着高山草场上青草与花儿复合香型的独特气息!“江山如此多娇”!眼前的青山翠谷有着圆润的线条,它们如浪般摇荡在脚下的大地,似温柔的春水涌向“孤岛”上的我们。。下了山,走过阿察镇进入日通乡,我们在路边稍作休整。平坦开阔午时的大草原,正是今天最好的时辰,云淡风轻、繁花似锦。她如清雅绝尘的丽人只可远观,不可亲近?牛粪牛蝇多如牛毛呀!我们辞别淡粉紫的、烟粉白的、嫩黄绿的如织绵般壮丽的草原,还有可爱的土拨鼠,直奔女儿佛国亚青寺。亚青寺全称亚青邬金禅林,位于白玉县阿察镇昌托乡,坐落在海拔4000米的昌台大草原腹地。由宁玛派高僧秋吉洛智仁波切创立于1985年,现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重要修行中心,以“大圆满法”闭关修行而闻名于世。主要建筑分为扎巴和觉姆两个区域。以昌曲河为界,河东为觉姆区(女性修行者)。在0.15平方公里区域内约有2万名觉姆在此修行,是世界上最大的女性出家社群,被称为“藏地女儿国”。河西为扎巴区(男性修行者),靠近主干道,僧舍沿坡地修建。管理严格的觉姆区七点以后不得外出,凡成年男子不得入内。因此不能上岛的我们本想车览绕河一周,无奈道路泥泞不得而行。于是驱车来到修行山入口处,开始步行上山。正值中午时分,太阳当空而照,火辣辣的光线刺得人睁不开双眼。我们沿着宽敞的木栈道往山上行走。栈道侧面的大片人工树林长得已有半个人高,仰望山顶可见莲花生大师像顶天立地于天地之间。只是少见人流熙来攘往的情景,其中不乏红袍僧人,着藏服的藏人还有如我们一般的游人。栈道的尽头在山崖边上,站在这里可以全览山下的昌台草原。一群年青的僧人用手机拍照和相互留影,我们经过时彼此微笑着礼让问好。山顶保持着原生态的模样,但草地已被踩得七零八落。我们来到临崖处俯瞰,触手可及的苍穹下皑皑雪山在天际画上了一道好看的弧线。此起彼伏的草甸连着壮阔的草原,绿得生机盎然!白色的藏房象繁星点点,如带的昌曲河岸牦牛成群。亚青寺象一颗如血的朱砂镶嵌在这片安宁祥和的大草原上。“朱砂”中心的觉姆岛似一颗鲜红的心脏,三面环水一面连接着青色的草场。“心脏”内一半空空如也,据说因消防之故于2018年拆除了向西的一半。另一面密密地排列着上万间红色的简陋木屋,木屋皆自行搭建。材料多为木板、铁皮或塑料布,屋顶覆土。面积仅为2-4个平方米,仅容一人打坐或躺卧,室内仅设佛龛及放置生活用品。亚青寺处于高寒地带,冬季气温常低于零度。艰苦的自然环境,极简的生活设施体现了宗教苦修的精神内核。在那“红色心脏”中如星星般闪烁的“火柴盒”里住着怎样一位鲜活的女性?没有化装品,没有高跟鞋;她素面朝天,她不跪于人前啜泣;她只是以坚韧不拔的苦修来获得知识的丰满,精神的充溢和心灵的自由!我深以为然也!眼前的昌曲河从远处的雪山草地中缓缓而来,绕岛而行流入丰美的昌台大草原。我们脚下的坡地上,搭建着数不胜数只有一个平方的修行屋。那是每年冬季经过层层选拔的觉姆,闭关三个月修行的地方,也是她们完成自我完善和升华的圣地!难得的蔚蓝天空下,面如满月、目光深邃的莲花生大师跏趺端坐于巨大的金色莲台上。他高戴折沿法帽;右手结说法印(象征传授密法),左手托噶巴碗(体现密教修行的生死观)。整个塑像数十米高,通体金黄,法相庄严。我们遵照当地人的习俗,按顺时针方向开始转佛像。东西南北每个方位都有各自的风景,就如人生的四季春花秋月,严冬苦夏;凡是过往皆成清风,且随流水心向幽空。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简称拉龙措),由冰川末端消融后堆积物堵塞河道形成。它位于白玉县纳塔乡境内,是该区域面积最大的冰碛湖(面积29878.04公顷),也是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从亚青寺到拉龙措有35公里,约40分钟的车程。离开亚青寺,我们继续行走在美丽的大草原上。这段路程地貌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虽然没有昌台大草原的辽阔,但青山悠远,河谷青翠。当我们到达拉龙措时,原本翠绿的山岭变得斑驳,山巅裸露出灰白的岩石。坍塌的石头群划过青色山体留下浅灰色的痕迹,湮没在山腰长势茏葱的森林里。而两山之间的宽谷却是另一番旖旎的景象,艳丽的黄色花儿开得铺天盖地,拉龙措象一块珍藏于云朵中的碧玉静静躺在甘白路边的花海之中。我们来到离拉龙措小段距离湖边的草地上,风带着湖面粼粼波光掠过原野,碎银般的光点倾泄在绿草地中娇嫩的花瓣上发出柔和的光泽。山坡草甸上响起了欢快的乐曲,姑娘们正载歌载舞!草地上人家搭起了帐篷,身着藏服的女儿们围着长桌制作美食。她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作客。因为还要赶路,我们婉言谢绝了好意。先生打趣地询问可否品尝她们的厨艺?姑娘用不熟稔的汉语认真地說“蒸包子要等半个小时,水果现在就可以”。告别可爱的人儿,重新回到甘白路。一路上坡我们来到第一个观景平台回望,宽广的谷地上水草丰美。草本沼泽与灌丛沼泽相互交融,如玻璃般清透的河曲密布于其中,下游的拉龙措象一位深情的母亲,拥抱远归的游子杂拉曲。虽然没有见到黑颈鹤,但这里却是它们美丽的家园。上坡沿途冰碛丘陵地貌很是显著,没有植被覆盖的灰白色山峦此起彼伏,山脚零星地生长着矮小的灌木和开满黄色花儿的草地。上完坡广漠的大地一望无垠,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冰川砾石和大大小小,不知深浅黑幽幽的海子。它们是形成于第四冰川时期的古冰川地质遗迹。高原的天气变幻莫测,川西高原上的天比变脸还要快。原本还是多云的天空现在已经乌云密布,滂沱大雨顷刻而至。“夜幕”降临,我们好象行驶在“雨夜”里。苍凉的荒漠,那些奇峰怪石借着“黑夜”在群魔乱舞,偶然出现的一棵孤树也被“夜色”裁成了一个孤独的剪影。大家安然接受这场突如其来的“夜雨”,静静地体验着真实版的3D电影。不知过了多久,我们驶进前方银白色天空下的甘白路,把“黑色的雨夜”甩到了身后。继续奔驰在笔直的柏油公路上,一座红色峻峭的山峰象灯塔般屹立在天边,为远归的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穿过海拔4387米的卓达拉山隧道,进入甘孜县境内。行走在重山峻岭中的甘白路,绵亘高大的山体在我们匆忙的步履中仰视也不能有所及。只是通过前面的玻窗遥望远方才能初见端倪。这些白了头的山脉雄浑壮丽,山峰上不是积雪而是洁白的岩石。我们仿佛走进了青春版的莲宝叶则,怪石嶙峋的冷俊山岭中生长着蓬勃生机的绿色草甸。高山中的冰雪融水从天而降,流入我们车前绿得发亮的沟谷里。。到达洛戈梁子已近黄昏,不过川西的黄昏依然明朗。虽然只是打卡,却也弥补了没能在“雪山之城”看雪山的遗憾。不觉之中告别了甘白路,我们从这里进入国道G317,途经圣湖卡萨湖,经过二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炉霍县城。</p><p class="ql-block"> 罗曦写于重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