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童年

草木人生(张耀君)

<p class="ql-block">记得那是1951的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清晨,父母带着姐姐和我,坐上三套马车,装着仅有的炕柜、坛罐和被褥等,离开至少三辈人居住的双阳县双阳河乡黑鱼泡屯迁往长春市。</p><p class="ql-block">当马车走到绿家湾(农林乡)坞在一个小河泡时,车老板和爸爸吆喝牲畜及鞭哨声划破寂静的山坳震醒了我,也就从那时起,大脑“沟回”才有了记忆功能。</p><p class="ql-block">进城后,全家借住在二道河子河顺街一位郭老汉的厢房内。这间房子,仔细看去,青砖墙上尚存着青苔的痕迹,显得阴暗潮湿,房瓦已残缺不全。雨天,雨水从房顶滴落到脸盆里的滴答声,好似“雨打芭蕉”。只有晴天,斜阳从偏高的小窗户透进来,照射到长条炕柜和“麻花布”的铺盖卷上才有点暖意,我就是在这里开始了童年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父亲从解放军四野43军156师复员回到家乡后不久,战士征战的野心使他萌发出要搬到长春过日子的念头,他不想再像农民那样“黑油油的铁脊梁,汗珠子滚太阳,”当一辈子乡巴佬,活则土里刨食,死则入土为安。他不愿再像庄稼人那样“扶犁杖、擼锄把,编筐挝篓、推碾子拉磨。”朝朝暮暮,月月年年,一直厮守着黑土地。</p><p class="ql-block">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听后都劝他不要走,说城里不是咱乡下人呆的地方,不信!你要是几天看不见黑鱼村头的老榆树,就会哭着回来的。就为了争这口气,冲出那“篱笆墙”,他再苦再累也要挺着。那时,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凭着荣转军人的身份,在吉林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找了一份工作。</p><p class="ql-block">每日,天还没亮爸爸就起来吃一碗凉高粱米饭、夹几口咸菜,然后步行到离家十几里地远的红旗街的建筑工地上出苦力,天黑时才背着顺路拣的一大捆柴禾回家。</p><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那时的我对父亲的容貌记忆并不深刻,因为早晨我睁开朦胧的睡眼他已无影无踪,傍晚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我却进入甜蜜的梦乡。</p><p class="ql-block">父亲一年到头忙得几乎没有时间管教我,母亲虽在家操持家务,但每日忙于柴、米、油、盐和缝、补、洗、涮,也无暇顾及我,这样我就成了一个小自由神。</p><p class="ql-block">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到池塘捉蛤蟆,在草地上捉蜻蜓和蚂蚱,在马路上溜轱辘,去河顺公园(劳动公园)坐转梯,在草垛上翻跟头。记得有一次在草垛上玩时捡到一小圈铜线,卖给收破烂的换回两毛钱,交给妈妈买了5块大豆腐,当时乐得别提多高兴啦。</p><p class="ql-block">冬天,我和小朋友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在冰面上划爬犁、抽冰猴(陀螺)、打哧溜。</p><p class="ql-block">回忆我的童年,除了吃、睡、哭、玩外别无长进,没有享受良好的早期教育。</p><p class="ql-block">尽管我的家族不是名门望族、显赫世家,但我的爷爷—张纪文也是家乡十里八村有名的私塾先生。我的大爷和二大爷近水楼台,从小跟他们的父亲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名贤集》、《神童诗》等,教他们读书识字。</p><p class="ql-block">唯独我爸不务学业,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从没有摸过书,握过笔,只图赶车喂马、放猪和玩耍。他若懂得“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的警世贤文,学点文化,再凭当兵的资格,荣复转业后也能弄个一官半职。</p><p class="ql-block">而我呢,生不逢时,降世后爷爷已经病逝(终年55岁),没有得到祖辈的教诲,而父母又没有文化教我,所以童年只有无知,就如苏格拉底所说:“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儿童时期不算短,但我的童年正处在解放后的五十年代,正值“抗美援朝”与国家重建,经济困难、教育落后是当时的国情。</p><p class="ql-block">不像今天国家重视全民教育,具备托儿所、幼儿院及学前班的条件。也不像当今的父母重视教育,讲究幼教、家教甚至胎教,从小教授美术、书法、乐器、舞蹈、棋类、武功、外语、奥数、作文等,进行定向培育和超前教育,使孩子告别无知、迎接新知识时代的挑战。</p><p class="ql-block">退休后,我每当接送外孙子去“钻石礼都双语幼儿园”接受幼教;或到“白大卫外语培训学校”跟外教学英语;或去“七色花少儿艺校”学习“公文数学”和“儿童画”时,由衷的羡慕今天的孩子赶上好时代。</p><p class="ql-block">尽管我的童年是无知的,但我没有抱怨和遗憾。有的孩子可能抱怨生不逢时,梦想自己降生在官宦人家及富人家庭,也不会有贫穷的童年;有的人可能怨天忧人,如果自己的父母是知识分子,教读百家之书,不会是个文盲;有的人可能抱怨命苦,没有人教琴、棋、字、画及文体特长,否则也有机会出人头地。</p><p class="ql-block">可非常遗憾的是,面对大千世界,你可以选择一切,唯独不能选择自己的就是父母和家庭。</p><p class="ql-block">孩子可能不抱怨自己的出身,但可能抱怨自己的父母没尽到责任。这一点我不反对,因为《增广贤文》讲: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当父母的理所当然的应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p class="ql-block">我是学园艺专业的,知道幼树不修剪不能结果,再好的花不细心栽培也会凋谢。</p><p class="ql-block">同理,教子须趁小,幼时不教成浑浊,长大不学成懒龙;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玉不琢,不成器”、“幼不学,老何为?”</p><p class="ql-block">孩子是一本无字的书,书的每一页,都浸透着父母的期望。孩子就是无字的圣洁的纸张,要想这纸张显出精彩,那么请父母们拿起蘸满心血和深爱的笔,来勾画孩子的童年世界吧。</p><p class="ql-block">蒙田说:“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显然,我的童年是粗浅的无知。</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家有千万,不如出个硬汉”,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祈盼,如何孕育一个健康优秀的宝宝,已经成为准家长和家长们沉甸甸的心事。</p><p class="ql-block">然而,很多父母很苦恼,他们创造了生命却难以让生命更精彩;他们付出了爱,却收不到爱的果实。</p><p class="ql-block">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忽视了教育。</p><p class="ql-block">如果家长从娃娃抓起,学习各种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就能适应未来新知识的挑战和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p><p class="ql-block">如果家长能引用圣贤的智慧,熏陶自己的儿女,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使孩子从小即明事理、讲道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则无异于从小就把握住了人生的根本。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事、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p><p class="ql-block">俗话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因为“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p><p class="ql-block">无论家境是否富有,无论男女,适当地经历一些磨难,经历一些苦难,会更加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孝敬父母,懂得取舍,学会宽容。懂得“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p><p class="ql-block">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提倡个“苦”字。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p><p class="ql-block">学问的宫殿不分贫富都可以进去。让孩子吃点苦不要大惊小怪,甚至让孩子坐破寒毡,磨穿铁砚也无所谓。</p><p class="ql-block">记住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p><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1948年,经历过困难年代的“的确凉裤子,苞米面肚子”;文革时遭遇精神的困惑;知青时饱受5年“蹉跎岁月”的无奈。</p><p class="ql-block">但这些苦难,对我无疑是一种教育,让我从逆境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找到光亮,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p><p class="ql-block">我拥护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我喜欢运动,对体操、武术,健美都感兴趣。但从小没人锻炼培养、打好基本功,尽管成年后能劈叉倒立、玩玩单双杠、打打太极拳、耍耍九节鞭,但终究对武林高手、体操王子、健美达人忘尘莫及,只是锻炼了身体。</p><p class="ql-block">我也学了点绘画素描,梦想“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但也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书籍是知识的钥匙,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让孩子多吃点“书粮”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改造平庸和浅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p><p class="ql-block">当然,互联网更是知识的海洋,它编织着知识的彩绸, 让智慧的火花四溅。</p><p class="ql-block">无论书籍还是网络,均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那么,就请家长给孩子买一些书吧!或者把孩子带进图书馆、阅览室,最好多给孩子推荐改变思维方式、获得社会经验、励志有为和精神鼓舞的书。</p><p class="ql-block">我喜欢读书,但小时家穷买不起书。直到工作后单位发书报费,才买了一些书籍,越买越多,后来买了两个大书柜藏书。为了积累知识,我把报纸及"知识台历"上的各种知识剪下来粘成厚厚的几本子。</p><p class="ql-block">书看多了就想动笔写作,但我不是文科生,只是业余爱好而已。</p><p class="ql-block">我创作了自己上山下乡当知青的长篇小说《清水河畔》和《知青两部曲》,还写了一些散文、游记及诗歌。</p><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的文章没有入流,只在手机的《美篇》自己的专栏上发表过234篇文章,阅读达到6万多人。</p><p class="ql-block">我写的东西不少,却没有</p><p class="ql-block">“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p><p class="ql-block">诗歌是灵魂的真言,是思想的飞翔, 是感情的涌动。因此我喜欢诗词,并把《张耀君诗集》共四集弄到手机"微博"上。</p><p class="ql-block">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说:“没有任何艺术的生活,就如同荒野一样。</p><p class="ql-block">为此父母应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使他们具有艺术的修养。</p><p class="ql-block">如发现孩子具有独特嗓音及乐理天赋,有希望使其走上歌坛。</p><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学习乐理器乐,说不定你的孩子会成为第二个莫扎特或贝多芬呢。</p><p class="ql-block">即使未能如愿,弹一曲《百鸟朝凤》,也能让你听到布谷、百灵和杜鹃等的欢快鸣叫;拉一曲《二泉映月》,则能让你深深体验到孤独、忧闷和悲愤的感觉;奏一曲《十里埋伏》能引你进入波澜壮阔的古战场;弹一曲《高山流水》也能聆听大自然的美妙。</p><p class="ql-block">我也曾拉过二胡,但不是从小学琴,而是文革时开始,但始终没有拉出名堂来,不比瞎子阿丙,用非凡的毅力和才智,用二胡拉响了蜚声中外的“二泉映月” ,奏出生命的辉煌乐章。</p><p class="ql-block">言语是思想的衣裳,口才是一生用不尽的财富。</p><p class="ql-block">语言的力量可以征服人的心灵,让人更聪明,更快乐,更有作为。</p><p class="ql-block">“好人长在嘴上,好马长在腿上”。为此,我写了一篇《言艺诗语》,告诫说话“莫以善小而不为”。</p><p class="ql-block">我手机“微信”的昵称叫“草木人生”。寓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生命短暂,提醒自己韶华易逝,须珍惜时间,避免蹉跎岁月。</p><p class="ql-block">草木分为草本的草类和木本的树类。</p><p class="ql-block">小草遍布天涯海角,看似矮小柔弱,却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p><p class="ql-block">树木生长在山区大地,显示挺拔苍翠,诉说“树姿婆娑翠林间, 枝叶葱茏碧且寒。”</p><p class="ql-block">那么什么样的人是草,什么样的人才是树呢?我们社会有两种人群,一种叫精英,一种叫草根。我认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成就的人就是精英,就是树;碌碌无为,“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人就是大众,就是草根。</p><p class="ql-block">让家长栽一棵“愿望树”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孩子长大成人,小树也变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p><p class="ql-block">少年壮志不言愁,只要你励志,也许就能成为一棵大树。作不了大树就作小草,大树和小草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儿童是人类的未来、祖国的花朵、父母的希望,我们渴望人类的未来更美好!祖国的花朵更鲜艳!父母的希望变成现实!那么,就让我们共同祈祷、浇灌、培养下一代吧,让天下的孩子们都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金色的童年、值得回忆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张耀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