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话粽子

贺玉妹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成为了民众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提及端午节,不得不提的便是那散发着浓郁香气、承载着深厚情感的粽子。粽子,这一传统美食,不仅是对味蕾的满足,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致敬。</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粽子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据传与爱国诗人屈原息息相关。屈原,一位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因政治抱负不得施展,最终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明志节。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出江打捞,并投掷米团等食物入水,以防鱼虾侵扰屈原遗体。这一行为逐渐演变成后来的端午节习俗——赛龙舟与吃粽子。粽子,便成为了纪念屈原、寄托哀思与敬仰之情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随着时间的推移,粽子从最初的简单米团演变成了如今五花八门、风味各异的美食。北方粽子多以甜馅为主,如红豆、蜜枣、豆沙等,外皮多用芦苇叶包裹,口感软糯香甜;而南方粽子则更倾向于咸鲜口味,如肉粽、蛋黄粽、咸肉粽等,粽叶多选用箬竹叶或荷叶,香气扑鼻,内馅丰富多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粽子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匠人之心。从选材到包裹,每一步都需精心细作。优质的糯米需提前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口感更佳;粽叶则需清洗干净,用热水焯烫以去除苦涩味,保留清香。馅料的选择与搭配更是考验厨师的智慧与创意,既要保证味道和谐,又要追求色香味的完美统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包裹粽子时,手法需熟练而细腻,确保粽子形状美观,不易漏米。最后,经过长时间的文火慢煮,粽子方能达到最佳的口感与风味。我最喜欢包小脚粽,小脚粽的动人之处是它的形状,小巧玲珑的个头,不过掌心大小,顶端的粽叶折成锥形,填λ红豆糯米,像纤细的“脚尖”,尾端微微隆起,像“脚踝”,再用细绳缠紧,整个粽子成了“三寸金莲”的模样。煮熟后解开粽叶,糯米泛着晶莹的光泽,红豆像朱砂点缀其间,这时粽子的清香迫不及待地占进鼻孔,看了让人直流口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家的记忆、乡的情感与民族的精神。以前由于忙工作,每年的端午节都是母亲亲手包裹粽子,送给我姐妹仨品尝。自从母亲去世后,好几年都没尝过妈妈的味道。退休后我传承了母亲的手艺,每年亲自采摘粽叶,包裹粽子,煮熟了送给大姐和二姐品尝。粽子的形状比我母亲包得更好看,小巧玲玲。今年还特意包了几个母亲以前包的形状,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下面第一个盘子里的三个就是母亲以前包的形状,一看这形状就想起母亲的话:乡下大姑娘,有吃无看相。第二个盘里是我自己包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总之,端午节的粽子,不仅是对美食的品味,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追溯与敬仰。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通过一颗小小的粽子,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体会那份浓浓的家国情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