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兴之地常宁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瞿文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1600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宁宫,这座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畔的古老建筑,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最初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母修建的避暑宫。“常宁宫”之名寓意“永保安宁” ,尽显皇家御苑的享尊贵与荣耀。后历经多次修缮和改建,民国时期曾红极一时。而让常宁宫真正闪耀出独特文化光芒的,则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在此的驻留与创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宁宫是见证了多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是研究中国古代皇家建筑和近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整体建筑依神禾塬畔的自然地形而建,错落有致,采用传统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间尽显江南园林的精巧与北方皇家建筑的大气,彰显古代建筑技艺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入常宁宫,仿佛进入了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时空隧道。漫步其间,清风拂面,阵阵泥土的清新悄然而至,甚或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历史气息。神禾塬畔,常宁宫居高临下,视野极其开阔,南面是平坦富饶的关中平原,塬下潺潺流淌的滈河水,河两岸绿草茵茵,野花点缀,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塬畔,眺望这如诗如画的景致,很难不联想到,这片土地曾滋养出一位伟大的作家。正是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成为了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常宁宫不仅以其秀美的风光令人沉醉,更因一位文学巨匠的驻足,从此与中国文学的发展紧密相连。而这位作家,就是将毕生心血都倾注于这片热土的柳青。如今,当人们走进常宁宫,不仅能欣赏自然风光与古建筑之美,更能触摸到浓厚的文学气息,感受到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常宁宫,已华丽转身为柳青精神教育基地。一场关于柳青文学的展览,如同一扇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徐徐开启。一排窑洞映入眼帘,柳青图文展室便不知不觉中把游人代入他的文学世界。墙上挂满了柳青的照片和手稿影印件,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了他不同时期的神态,或专注沉思,或面带微笑,仿佛在诉说着他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谊。手稿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凝聚着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柳青,这位被誉为“中国农村题材文学奠基人”的作家,1952年挂职长安县委副书记后,毅然举家迁入皇甫村,在常宁宫附近一住就是14年。他白天与农民下地劳动,深入体验农村生活;晚上则回到常宁宫,在昏暗灯光下伏案创作。他以近乎苦行僧的方式,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之中,不仅观察农村生活,更亲身参与农业合作化运动。这种 “生活化”创作方式,让《创业史》《皇甫村的三年》等作品极具真实感,生动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社会变革和农民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常宁宫的岁月里,柳青不仅用文字书写农村变迁,更用行动诠释着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他将全部稿费捐给当地公社,用于建工厂和卫生院,后来又预支第二部稿费为皇甫村拉通了电线。他曾说: “农民把收获的粮食交给国家,我也应该把自己的劳动所得交给国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理念的生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柳青精神,不仅是文学精神,更是时代精神,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他以长安为背景,描绘出农村生活画卷,为文学注入了深厚的乡土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作家关注本土生活、书写家乡。对陕西文学而言,柳青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他开创的“深入生活”创作方法,深刻影响了路遥等众多作家,路遥更将其视为“文学教父”和“人生导师”,每当写作遇困,便到柳青墓前汲取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当代中国文学的视角来看,柳青的《创业史》如同一部记录中国农村深刻变革的诗史,真实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风貌,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为后世研究中国农村发展和社会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宁宫的文化内涵远不止于此。1946年,周恩来总理曾在此谈判,为中国的和平与民主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让这里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承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为常宁宫的宫墙增添了一抹庄严肃穆的红色色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宁宫,这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学记忆的圣地,因柳青而更具人文魅力,柳青也因常宁宫而留下永恒印记。它如一座坚固的精神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文学与生活、作家与人民。重访常宁宫、重温柳青精神时,能让我们从历史深处汲取力量,在人生道路上脚踏实际、勇于担当,为实现梦想和推动社会发展奋勇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