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黔行(D9梵净山 上篇)

关耳子

<p class="ql-block">D9 梵净山</p><p class="ql-block">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体会,有些事情越是没有办法做到,但你越是想做到。当他们夜游完贵阳甲秀楼准备去“天空之城”梵净山时候,突然看到手机上跳出来的信息,说梵净山下雪了!那怎么办?金顶会不会被封?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需要大个儿电话去问问。可这时候景区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呀。打电话给景区附近的酒店,说今天金顶确实是封了,明天会不会开放还不得而知;再看小红书和抖音上有关梵净山的视频,看到的都是“下雪,登不了金顶,还被冻得半死”的消息。怎么办?不去呢,可梵净山在贵州东北部的铜仁,离贵阳只三个半小时车程,这次放弃,以后专程为梵净山跑一趟,难;去呢,登不了金顶,光山下看看,也没有意思。于是他们想着还是等明天早上致电给景区问问,说不定太阳出来消去积雪,金顶就开放了呢。</p><p class="ql-block"> 可事情的进展,正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金顶不开放,什么时候能开放要看天气,你们可以明天再打电话”,这是梵净山官方的电话告知。那怎么吧?“只能去下一个景点了。”那当时的下一个景点和下下个景点就是黔东南的镇远古城和千户苗寨。在与梵净山渐行渐远的行程里,他和她似乎在心里面都不曾放弃对“梵净山是否开放”的电话咨询。为不让对方“丧气”起见,他或她甚至有时是瞒着对方打了电话。他们都知道雪的融化在这样的山上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他们也知道就算是雪化了登山又是多么危险的事,他们还知道就算是完全没有问题了再从千户苗寨到梵净山是多么费钱的事。但是,当外甥阿钢打来电话说“贵州有座山,离天三尺三,名字叫做梵净山”的时候,当她想起梵净山就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28个地方之一‌‌的时候,当她看到他第N次拨通景区电话被告知“太阳基本消去积雪,金顶开放在即”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变得无比坚定:一定要去梵净山。</p><p class="ql-block"> 于是,比预定的时间迟了三天之后,他们终于从黔东南的千户苗寨出发,去黔东北的梵净山啰。在车上,她提前预订好了梵净山的门票,观光车票和索道票,他的,298元(景区门票100元,观光车票往返48元,索道往返140元,保险10元);她的,198元,享受了人民教师免门票的优待;还预约了上山时段,11:20-11:40(因为每天限员9000人),</p><p class="ql-block"> 三个半小时,他们驾车到了梵净山游客服务中心;十分钟,他们乘坐观光车到了索道口;又十分钟,他们到了登山口。话说服务中心“梵岳迎春”让人感觉好亲切;索道口“天空之城,武陵之巅”让人感觉好神奇;索道上周边绿颜色的山黛让人感觉梵净山便是“地球同纬度的绿宝石”;登山口那句“没人疼就去爬山,爬完全身都疼”的话之让人忍俊不禁。终于到了爬山环节。第一个要爬的是蘑菇石。可这路确实并不好走啊。你看这边树上的和竹林里积雪还没消融,那边的大姐累得不行,已经上了轿夫的竹滑杆。他们因为经历了三天三夜的期盼和等待,感觉这点冷和这点累根本就是毛毛雨。在经历了约40分钟的爬行后,终于看到了蘑菇石:这是由两块方形巨石叠加错位而成的石柱,上大下小,形似蘑菇,高约十米许。“它是梵净山的形象大师吧”,她说,“这造型和色泽,我敢说,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柱呢。”</p><p class="ql-block"> “可是,这蘑菇石看着吓牢牢的呢。”似乎听到有个声音这样说。哈哈,这不是“杞人”在说话吗?如果真的“吓牢牢”,景区还会开放啊,它可是屹立于此有亿万年了呢,要不是因为长期的风化和侵蚀,难道会修成这样的“正菇”啊。它真的堪称“石坚强”。</p><p class="ql-block"> 往标有“蘑菇石 此处海拔2318”继续往前走,他们看到“九皇洞”了。张望了几眼“九皇洞”出来,发现向这边行走的人居然很少。问几个从那边过来的小伙子“前面有什么”,答曰“前面就是‘老金顶’,爬上爬下还是有点危险的。”“那咱们还上去吗?”她问。“来都来了,总得上去吧。”他说。于是两个人壮壮胆子,说:“别人走得了,咱们走不了?”(其实他们真的不年轻了)。到了老金顶下面,果见“直陡陡”的悬崖摆在面前,上面的人正手握铁索像攀岩一样从上面探身下来。“等他们下来了咱们再上去吧。”她似乎在为自己的情绪做缓冲,可等他们抓着铁索上去的时候,发现下来的人还是不少。其中一个说,路很陡的,要小心,还要防备上面的冰凌掉下来;还有一个说,你们走错方向了,这是下山的路呢你们怎么上山了,等会下山会比现在更难呢。其实,就是在这一会儿,她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上山容易下山难,哪里上哪里下,有关部门应该是有过实地勘察的。但既如此,也就没有回头路了。她先是把手机藏到包里,好让双手充分把握铁索;再是把头贴着山岩,好让头部不被旁边的冰凌碰着;整个过程都是屏气凝神,不敢多说一句话。(心想着景区让买10元钱的保险还是有道理的。)到后来当然在万分惶恐和小心中登上了老金顶。他们在“燃灯殿”拜了过去佛燃灯古佛,再在“梵净山老金顶海拔2494”打卡拍照,然后下山。下山之难之险之带给她的惊慌和不安可想而知(确实比上山难很多啊),好在她觉得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来体验这种感受的,所以一切都不在话下了。</p> <p class="ql-block">快到梵净山了</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正门</p> <p class="ql-block">索道上所见</p> <p class="ql-block">准备爬山了</p> <p class="ql-block">爬山中</p> <p class="ql-block">周边余雪未消</p> <p class="ql-block">蘑菇石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九皇洞</p> <p class="ql-block">遥望老金顶</p> <p class="ql-block">老金顶</p> <p class="ql-block">老金顶悬崖山道</p> <p class="ql-block">登上老金顶</p> <p class="ql-block">燃灯殿</p> <p class="ql-block">海拔2494处留影</p> <p class="ql-block">老金顶上看红云金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