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他们背着沉重的放映设备,爬山涉水,将银幕的光亮带给每一个等待的村庄。他们是六七十年代特殊的文化使者——乡村电影放映员。</p> <p class="ql-block">每当夕阳西斜,晒谷场上就会支起两根竹竿,挂上那块神奇的白布。孩子们早早搬来板凳,老人们拄着拐杖,妇女们放下手中的针线,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期待的喜悦中。对当时的农民而言,一场电影的放映不亚于一个盛大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放映员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要背着几十公斤的设备,徒步几十里山路;要冒着风雨保护珍贵的胶片;要在煤油灯下连夜检修机器。但这些艰辛,都在看到乡亲们专注的眼神时化为乌有。当银幕亮起,所有的疲惫都被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脸庞治愈。</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放一场电影,全村人能高兴半个月。"老放映员回忆道,"电影里的人物和故事,会成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田间地头谈论的话题。"这就是电影的力量,它能让人哭,让人笑,让人忘记生活的艰辛。在那个没有电视、收音机都稀罕的年代,电影是连接山村与外面世界的唯一桥梁。</p> <p class="ql-block">这些光影使者不仅带来了娱乐,更打开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电影让农民看到了新农村的生活图景,电影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现在与未来的文化纽带。</p> <p class="ql-block">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这些放映员用他们的坚守,为无数乡村带去了精神食粮。他们可能不会出现在银幕上,但正是这些幕后的光影使者,让电影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那个特殊年代最温暖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如今,当我们在舒适的影院观影时,或许应该记得,曾经有这样一群人,用脚步丈量山路,用肩膀扛起文化,用光影点亮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