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回忆的历史。名人有名人的波澜壮阔,百姓有百姓的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按陆氏族谱排第七十八世。</p><p class="ql-block">姓名:陆伯略,字:九韬。</p><p class="ql-block">名和字相互关联,很规范。父亲的字非常有内涵,寄托了长辈和家族对他的厚望。</p><p class="ql-block">"九"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境界;"韬"为"韬略",指智慧、策略和隐藏的才能,常用于表达聪明、谋略和低调的品质。这个名子还象征着精力充沛、忠诚和独立。</p><p class="ql-block">父亲在米寿之年,自己亲笔书写了回忆录。他将自己从出生到晚年的生活经历娓娓道来,一个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p><p class="ql-block">父亲在2020年辞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父亲能说、能讲、能写、能画,动手能力非常强。</p><p class="ql-block">父亲心地善良,热爱家庭;善于学习,心灵手巧;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勇于担当。</p><p class="ql-block">父亲虽然只读过几年私塾,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父亲的文字功力,已达到初中生的水平。</p><p class="ql-block">今年5月27日是父亲逝世五周年的忌日。为纪念父亲,我将他的手稿原汁原味地进行了整理,只进行了段落的划分,少数错别字的订正和句豆号的完善。</p><p class="ql-block">我想,我所做的这件事,是父亲希望我们去做的,更是我们应该去做的。</p><p class="ql-block">父亲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我们后辈,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奋勇前行!</p><p class="ql-block">整理人:陆信发</p><p class="ql-block">2025.05.27</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p><p class="ql-block"> 作者:陆伯略</p><p class="ql-block"> 字:九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录</p><p class="ql-block"> (一)历经苦难的家族</p><p class="ql-block"> (二)不堪回首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三)充满挑战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四)退而不休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P1</p><p class="ql-block"> (一)历经苦难的家族</p><p class="ql-block">我的祖籍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东门外陆营村。听上人说,我太爷爷生两个儿子,老大叫陆寿享,老二叫陆寿福。陆寿福是我的爷爷。</p><p class="ql-block">据说,我大爷爷的媳妇,也就是我的大祖母不生孩子,后来大爷爷又娶一个二房姓石。这个大祖母生两女、两男。</p><p class="ql-block">大女儿嫁给姓伏的,是兽医,战乱时来过南京,以后病故在燕子矶。他们有一个儿子叫伏林,据说现在天律工作。</p><p class="ql-block">他的二女儿嫁给姓王的,是家乡人。</p><p class="ql-block">大爷爷的大儿子叫陆茅起,现住陆营村,他早已病故了。他有个儿子叫陆伯树,生了一个男孩子。</p><p class="ql-block">大爷爷的二儿子叫陆新起,現住南京光华门外石门坎空军系统的干休所,现离休在家。他生两个儿子两个女儿。</p><p class="ql-block">老大叫陸伯江,老二叫陆伯海。大女儿叫陆琳,二女儿叫陆叶。伯江生一个儿子已结婚,伯海生一个女孩子现已工作。他们过的都很好。</p> <p class="ql-block">P2</p><p class="ql-block">我祖父祖母婚后生两男一女,我的大姑母出嫁到邳州。</p><p class="ql-block">姑父叫王贵英,家里开烟店,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叫小道,和我同岁,现在失去联系。</p><p class="ql-block">我父亲叫陆扣起,和我母亲生三男一女。</p><p class="ql-block">大哥叫伯顺,二哥叫伯椿,姐姐叫伯娟,我最小,叫伯略。</p><p class="ql-block">我二叔父叫陆继起,婶娘姓吴。后来因叔父不学好赌钱,二人吵架打架,我婶娘就上吊死了。</p><p class="ql-block">之后,二叔娶了个婶娘姓伍,因几年没生小孩子,叔父就要了一个女儿叫大丫,我们叫大姐。</p><p class="ql-block">这个大姐后来嫁到河西韩湾子村。她结婚时、回门满月,都是我去拉她的。</p> <p class="ql-block">P3</p><p class="ql-block">后来,我的二婶娘生了一个女儿叫陆伯敏。有一年开封荒年,卖儿卖女,我二叔就买了一个儿子叫伯全。</p><p class="ql-block">伯敏大了,是韩湾大姐做媒,嫁给韩瑞先。后来战乱时期,韩瑞先带伯敏到上海打工。现在住上海扬浦区控江二村,退休在家。他们生了一男二女,都在上海安了家,儿女做生意,都很好。</p> <p class="ql-block">P4</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听我母亲讲我外公外婆的家史。</p><p class="ql-block">母亲说,外公叫王起贤,在窑湾家里开一个面坊,做磨面粉卖面粉的生意。</p><p class="ql-block">窑湾靠大运河边,来来往往的船只都买我外公家的面粉,生意很好。船上人常来买,一来二往,就与船上人成了朋友。</p><p class="ql-block">我外公娶了我外婆,外婆是窑湾东门外刘宅村人,后来生了我母亲。</p><p class="ql-block">在外婆生二胎时,因月子病就死了。</p><p class="ql-block">那时,我母亲很小。我外公又娶了一个外婆,她姓魏,是本街人。后来这个外婆生了一男二女。</p><p class="ql-block">我舅舅叫王增庆,还有二姨和三姨。</p><p class="ql-block">那时我母亲一年一年大了,就帮着家里打大锣锣面粉,很辛苦。后来我母亲嫁给了我父亲。</p><p class="ql-block">我舅舅也长大成了家,舅母姓宋,窑湾河西人。</p><p class="ql-block">我二姨也出嫁了,姨父姓余,他是窑湾东吉场人。</p><p class="ql-block">我外公和船上人都是朋友,有一年,朋友说船上很好,船可以跑码头,可以在窑湾装面粉到南京卖。这样,我外公就听朋友的话,他就破产买条船,把我二姨父也叫上船当水手,就这样也不知道装了多少次生意。</p> <p class="ql-block">P5</p><p class="ql-block">有一年,因战乱,在南京浦口江边,船被炮火打坏了。后来,他们把破船拖到三汊河,把破船拆板卖了。就这样,我外公一家人就在三汊河安家生活。</p><p class="ql-block">我外公在三汊河渡口摆香烟摊卖香烟,我舅舅在三汊河口一个叫美淳公司的单位打工,我二姨父就在三汊河做小生意。</p><p class="ql-block">我二姨母生一女两男。他们的女儿大了,嫁给了三汊河姓陈的铁匠家里。后来因工作调动到四川去了。男孩子叫陈建如,人很好,我见过他。我两个姨弟現在家乡芦圩村,他们也很好。</p><p class="ql-block">我外公外婆老两口病死后,我二姨父和二姨都回老家了,后来因骆马湖屯水搬迁到芦圩。</p><p class="ql-block">我舅舅生了一个女儿,叫秀英。抗日战争时跑反跑到湖北汉口,原来的舅母因生病死在了湖北汉口。</p><p class="ql-block">日本人投降后,我舅舅又回到南京。</p><p class="ql-block">在南京,我舅舅又娶了一个湖北女的,为他生了一个女孩子。女孩子大了出嫁了,后因男的单位迁到江西去了。舅舅和舅母也跟着到江西去了。后来,他们老俩口都死在江西了。</p> <p class="ql-block">P6</p><p class="ql-block">想起我外公在渡口卖烟时,有一个船上人经常来买烟,时间长了就成了朋友,他也姓王。</p><p class="ql-block">这个船上人是金坛人,他有四个儿子。外公与他们来往时间长了,就谈成本家人。</p><p class="ql-block">我外公、外婆病故时,他们都来戴孝。这样,王家的四个孩子和我的舅舅成为兄弟了。</p><p class="ql-block">所以,后来我到南京时,在我的舅舅引导下,认了王家的这四个舅舅。</p><p class="ql-block">认的大舅叫王德胜,二舅叫王德顺,三舅叫王德才,四舅叫王德祥。</p> <p class="ql-block">P7</p><p class="ql-block">听我母亲说,她嫁到我们陆家后,觉得还可以,有田有地。并说我爷爷吃大烟,很不好;我父亲爱赌钱也不好。几年后,我父亲就生了我们兄妹四个。</p><p class="ql-block">我母亲说,我才九个月大时,我父亲就病死了。当时很惨的,我母亲一个人带我们四个孩子很不容易,我母亲太苦了。</p><p class="ql-block">过几年,我爷爷又生病死了。以后,我二叔又要分家。分家时我母亲分了十二亩地。我奶奶跟两家过,有时带带我们。</p><p class="ql-block">我记得,我五六岁时奶奶病故了,我们家卖了三亩地给奶奶安葬。当时二叔托人买柏木做的大棺材,叫天地同。本村家族都来吊孝,人很多,事情办的很好。</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们只有九亩地了。我母亲也不会种,给别人种时,人家给的粮食也不够我们一家五口人吃用。</p> <p class="ql-block">P8</p><p class="ql-block">我表舅叫刘纪窑,他家住小山河北岸。家里有一两百亩地,家里请了两个种地的工人,他家还养了几头牛。他的地都是赵墩湖平原地,他们每年收成都很好。</p><p class="ql-block">我表舅看我们家有地没法种,他就主动帮助我们把地种了。到收粮时,他也帮助我们收。就这样帮助好几年,年年交粮给我们家。</p><p class="ql-block">因为我外公外婆在南京,我母亲时常想他们。据说到南京两次,第一次是一年秋天,我很小,才二、三岁,是乘窑湾难民船到南京的。当时只带我二哥、我姐姐和我共四口人。</p><p class="ql-block">当时外公家的房子不宽裕,就给我们在河堤上搭芦蓆棚住,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二哥拾柴拾炭。三汊河有个放生池,经常放饭给穷人吃,我们时常去取,有时母亲也去领过饭。</p> <p class="ql-block">P9</p><p class="ql-block">我母亲想,四口人天天要吃饭,在外实在不容易,就把我们带回老家了。</p><p class="ql-block">几年后,我大哥十四、五岁了,我母亲就托人帮忙。叫他到窑湾酱园店学徒去了。这时,我二哥十二、三岁;姐姐八、九岁;我也五、六岁了。</p><p class="ql-block">我母亲又想我外公,就带我们三个孩子从老家窑湾坐船,第二次来到南京。</p><p class="ql-block">在南京,还是在河堤上搭的芦蓆棚。我姐姐被我二姨喊去带姨妹去了。</p><p class="ql-block">这样,还有我们娘三个人生活。我外公家有時接济一点。这样就比第一次好多了。</p><p class="ql-block">我记得,那年冬天很冷下大雪,三汊河放生池教堂里又放饭给穷人吃,我也跟二哥去领过飯。我们好不容易挨过了冬天,开春时,我母亲就把我和二哥带回老家了。我姐姐仍在二姨家带小孩。</p> <p class="ql-block">P10</p><p class="ql-block">过了几年,我外公和外婆都病故了,我二姨一家人也回老家了。这時我姐姐已十六岁了。我们回到老家后不久,我母亲就叫我二哥到我表舅家学种田,当小放牛,当小伙计。</p><p class="ql-block">那年夏天农忙时,有一家地主要找一个烧饭的,友人介绍给我母亲,我母亲就带着我到地主家去干话。一次我吃饭时不小心打了一个碗.地主家人说了很不好听的话,我母亲很生气就不干了。母亲就和我相依为命地生活在家里。</p><p class="ql-block">过了一年多,我就在陆营村小学校上学了。这个学校设在我们陆家祠堂,有一、二百学生,三、四个老师。胡小凤老师,黄贵起老师教我们。上学了,我很高兴。</p> <p class="ql-block">P11</p><p class="ql-block">我大哥学徒满师了,就在家做豆腐、做豆皮、卖烟酒的小本生意。我母亲就把我二哥叫回家,帮助家里做事。</p><p class="ql-block">哪知道,我们陆营家族那年要在我们西营子搭台唱一个月大戏。唱大戏时,我大哥就在唱戏的地方搭一个卖烟酒的棚子做生意。</p><p class="ql-block">戏唱了没几天,那里就有了赌场。大哥就叫我二哥看店做生意,哪知我大哥就赌钱去了。</p><p class="ql-block">到晚上,我二哥就跟我娘說了,娘当时很生气,望子成龙之心,就打了我大哥。</p><p class="ql-block">哪/知道第二天我在学校上学时,我大哥还到学校去看过我,以后他就走了。</p><p class="ql-block">他走后好几年都没有家信,我娘很想他早点回来。因为大哥没走之前,已经有媒人说媒,他是订过亲的人。</p> <p class="ql-block">P12</p><p class="ql-block">女方家以后知道我大哥离开家乡走了,女方家的女孩子大了,经常找我们家要人。</p><p class="ql-block">几年后,大哥来信了,我母亲就去了几次信,他说他已在湖南株州安了家,就叫退亲,以后他不回来了,母亲只好把亲退了。</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他在株州开了个北方小吃部。他在湖南株州生了一女两男,这三个孩子都来过南京看我们。</p><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八年,我和老伴也到湖南株州市看过几个孩子,还在那过的春节。</p><p class="ql-block">几个孩子都很好,有工作、有房子。大侄儿叫株洲,他的孩子叫陆柳,小柳也有了一个女儿。二侄儿叫建华,他的女儿叫陆沙,是老师,有一个女孩子。两个侄儿都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P13</p><p class="ql-block"> (二)不堪回首的往事</p><p class="ql-block">我在陆营小学上到三年级,到四年级要开学时,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学校里老师就带我到窑湾街华堂学校上学了。这个华堂学校是国民党驻軍窑湾的师长办的。</p><p class="ql-block">这个师长叫张华堂,是渤海人,他在窑湾开办学校,修桥铺路,还建了一个运动场。</p><p class="ql-block">我上了一年多,要叫我们学生做服装,按身量衣做童子军衣服。我们没有钱,我母亲又怕我以后去当兵,就不叫我去上学了。</p><p class="ql-block">我失学后,就在家里跟大人学做事,人家做什么我就学什么,扎扫把、打草鞋、挖地种菜等等。一年又一年,我长大了。</p> <p class="ql-block">P14</p><p class="ql-block">我14周岁时,母亲让我跟本家的爷爷叫陆贵标的学织布。那年是一九三七年,我在头湾跟他们学徒。</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大约是在十月的一天下午四点左右,我在湖里找驴子,这時,日本鬼子在大运河西边,地名叫八岔路的地方开炮打窑湾。当时窑湾街上中了几炮,死了好多人。当天晚上鬼子就进了窑湾街。第二天日本鬼子由窑湾街出发,顺着大运河岸边的一条大路,往皂河、宿迁去的。我们看到,有好几百日本兵,有步兵有骑兵。</p><p class="ql-block">那时,我是在头湾学织布的。日本人到窑湾第三天,我就跟着师傅还有陆俊田大爷的全家人,在黑夜里跑鬼子反,跑到陆渡口这个地方,到了陆振平叔叔家里。他家里很富,房子多,有两进院子。</p><p class="ql-block">几天后,我们看到比较平静,师傅们就回到头湾,把织布机又运到陆渡口。</p> <p class="ql-block">P15</p><p class="ql-block">在陆渡口,将织布机安装起来,做织布卖的生意,这是一九三七年秋天的事。</p><p class="ql-block">到一九三八年下半年,我们的机房又搬家搬到筛子湖东边的汪庄去了。因为日本兵经常从窑湾出来向我们这个方向扫荡,所以我们才搬到湖东汪庄的。</p><p class="ql-block">汪庄有个汪老太爷,他是安青帮的,在当地很有名。他是我学织布师父的师父,所以才搬到他们家里去。</p><p class="ql-block">汪老太爷有两处房子,有一处是空的,老板就住那里织布做生意了。</p><p class="ql-block">在汪庄住到一九四零年,当时窑湾街上有了维持会,也能够做生意了。我们老板就把织布机全部搬回窑湾街上织布做生意。</p><p class="ql-block">那年,我学徒三年满师了。这時,我就自由了。有時帮人家织布,到农忙时,我就帮家里做农活。</p> <p class="ql-block">P16</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在窑湾街帮田兴源家织布,他家有两张织布机。我还帮他代教一个徒弟,那个孩子叫二扣,我的月工资是四块银元。</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农忙時我就跟二哥种田,有空我就帮人家织布。</p><p class="ql-block">几年过去,我也长成人了,这時有媒人来我家,找我母亲谈我的婚事,说是头湾郭庭帮的孙女,当时我母亲就同意了。</p><p class="ql-block">过了一两年后,一九四三年六月十八日,我和郭秀兰结婚了。</p><p class="ql-block">这年,河南开封荒年,有老百姓卖儿卖女的。我们村有人做卖布卖粮食生意,我跟他们做过两次。</p><p class="ql-block">我在窑湾街上买高粮,用小车运到离我家有二十多里路的炮车街上去卖。因炮车镇通火车,所以开封人都来买粮,我做了两次以后就不做了。</p><p class="ql-block">在四三年冬天,我们村上的闫念起、曹士法等好几个人,要到里下河做生意,我也跟他里们去了。我是在头湾村买的烟叶子。用小车推着,从家里出发,走了一天多到了涟水县的马龙山。</p> <p class="ql-block">P17</p><p class="ql-block">马龙山东边有一条河,河堤上有一条公路,不分昼夜,都有日本人的汽车经过,渡船都叫日本人搞去了。</p><p class="ql-block">当地的渡工,用一个大木桶做渡船,白天放在水里藏起来,到夜晚就取出来渡人过河。</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去都是偷渡过的这条河。我们过河后走了好几天,到了里下河地名叫益林镇的地方。三、四天才把货卖完,然后我就买了棉花回来。</p><p class="ql-block">那年冬天很冷,又下大雪,雪下的很深,连路都看不清,走了好几天才回到家。把棉花卖掉也没赚多少钱。</p><p class="ql-block">我在家过的春节,这时是一九四四年二月份。在一起学织布的一个要好朋友刘玉田,他来到我家跟我说,八路军要办一个纺织合作社,在骆马湖东南涧区张圩村,叫我跟他一起去干,我母亲也同意我去。</p><p class="ql-block">这样,我就跟玉田哥来到南涧区张圩村纺织合作社。开始人不多,只有十几个人。</p> <p class="ql-block">P18</p><p class="ql-block">有三台大铁机,两台木布机。有两个经理,一个叫許文月,一个叫张西辰。张西辰有六十多岁,是个开明人士,这个人很好,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两房儿媳。</p><p class="ql-block">合作社有一个会计姓冯,他家在南涧镇街上。有两个姓朱的人,都有文化,他们对我都很好。这样在一起工作,我也非常高兴。</p><p class="ql-block">我在合作社干了几个月,得到领导上的信任,叫我到宿迁县城里去买原料等等。社领导写了个条子,叫我到宿迁大桥头不远处找一个姓孙的。</p><p class="ql-block">找到姓孙的后,我把条子交给他,他看了后,就赶忙的带我进城去买原料等等东西。事情办好后我就回合作社了,這是第一次。</p><p class="ql-block">第二次,社領导叫我到窑湾街去买原料还有布机上用的梭子。这个梭子是日本货,因窑湾街机房多,织布人家多。我就领了任务,先回到家里过一夜,第二天早上,叫我二哥陪我去买好了东西,我就回到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P19</p><p class="ql-block">到四四年七、八月份,我们家有个表奶奶要到湖东去有事,我家属郭秀兰就和她一起来找到了我。就这样,我们在那里过到了日本人投降。</p><p class="ql-block">这时,共产党八路军要北上,合作社就停办了。领导上开个会,叫织布的员工回家吧,说我们都是手艺人,拖家带口的回去做你们的手艺好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回家后不久,就收到我舅舅由南京的来信,他说日本人投降了,他们由汉口回到了南京,并说他们一切都很好,叫我们放心。</p><p class="ql-block">这時,国民党的还乡团来了,到处抓人。</p><p class="ql-block">因为我是给八路军织过布的人,我娘很害怕,叫我快点到南京找舅舅去。</p><p class="ql-block">这時我就找原来同在一起织布的小林和姓許的,约好三个人结伴去南京。</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九四六年三月份,当時是步行的。由窑湾过大运河经过四平山、五河县等地,走了好几天才到临淮关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P20</p><p class="ql-block">我们乘火车来到南京后,三个人分手了。他们两个人到汉中门去了,那里有他们的熟人。</p><p class="ql-block">我就到了三汊河舅舅家。过了几天,我打算到城里我小姨去,叫他们给我找工作。</p><p class="ql-block">这时,我舅舅家来了一个人,我舅舅让我喊他二舅。</p><p class="ql-block">我心想,我母亲说我只有一个舅舅,哪里会有二舅。一了解才知道,原来是我外公在世時认的亲戚。</p><p class="ql-block">我舅舅向这个二舅介绍说,我是老家大姐的三儿子,是来南京找工作做的。二舅就说,三子跟我上船去。</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心里想,上船跑码头,见见世面也好,过一段时间我还是要回老家的,当时我就同意跟二舅上船。</p><p class="ql-block">这样,我就跟二舅一起过三汊河,他叫来两辆人力车,拖我们到汉中门码头上船。</p><p class="ql-block">船上装的一船芦蓆,正在卸芦蓆,这時二舅向大舅介绍我的情况,大舅大舅母听到后都很高兴。</p> <p class="ql-block">P21</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就参加卸芦蓆。从此我就过起了船上生活,与船结缘。</p><p class="ql-block">后来船到大通装黄砂,到各处去装货卸货。那时的船都是自航船,也是靠天吃饭,无风逆流时,我就在船上撑槁,上岸背纤。难怪人们会说:世上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此中的辛苦,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p><p class="ql-block">我在船上干了半年,我跟船上大舅说,我要回老家看看。当时他就同意我回家看看,还说如果家里不好,你再回来。大舅把我在船上干活的半年工资算给我。</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九四六年八月下旬,我拿了钱到三山街买了两捆棉纱,又买了一大捆零布头料,这些布头大小都能做一件衣服,回到家好卖。</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由南京浦口坐火车到了徐州。这時,听人说大运河封河过不了河。我想,过不了河回家,也不能回南京,因为还有东西没办法处理。</p><p class="ql-block">这時,我想起我姑母的家在徐州东面的邳州,离窑湾也就三十多里路,不如先到姑母家后再说。</p><p class="ql-block">我就找顺便车子往邳州去了。</p><p class="ql-block">姑母看到我来了,很高兴。</p><p class="ql-block">姑母家开个烟店做生意,她家是在街面上。</p> <p class="ql-block">P22</p><p class="ql-block">我表弟和我是同年生的,也结过婚了。我在他家过了两三天,我想这样不行,要等到哪一天才能过大运河,我得想办法把东西卖了。</p><p class="ql-block">这時,我就背着布料到集市上摆地摊子。那个地方老百姓都兴到集市上买卖东西。有逢集市的地方我就去,先把两梱棉纱卖了。</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叫魏集的地方逢集,我从姑母家一大早就出发了。这个集市南门是市场,我去的早了一点,集上的人还不多,我就在附近买早饭吃。</p><p class="ql-block">这時国民党还乡团的一个兵,他听我的口音是大运河东边的人,那几个兵就把我的东西连人带走。到还乡团兵住的地方,他们把我关在一间黑屋子里,屋里很黑。</p><p class="ql-block">这时,我仔细看了一下,里面有十几个人被用绳子挷着。当时,我也被捆挷着。</p><p class="ql-block">每天下午三点多钟,他们要把当天抓的人带去过堂。</p> <p class="ql-block">P23</p><p class="ql-block">他们把我带去过堂,也就是问你从哪里来的,准备到哪里去,是干什么的。</p><p class="ql-block">我说是从南京来的,我身上有车票和买东西的发票,给他们看过这些后,那个还乡团的头头让他手下的兵把我的东西还给我,叫放我走。</p><p class="ql-block">我拿回东西时,天已经黑了。这里到姑母家有二十多里,当時我就找了旅店住下来。第二天,我回到邳州姑母家。</p><p class="ql-block">因我的布还没卖掉,还是要去赶集卖布。那天,我又去赶集,巧的很,我在集市上遇到本村的闫念起和他的二姐、二姐夫,他们三人也在赶集卖东西。</p><p class="ql-block">这个二姐夫叫张帮俊,他家住窑湾街上,他是个厨师,他们三个人一起做生意。是在徐州买五洋杂货到大运河东去卖,哪知道大运河封河过不了河,所以就在这赶集卖东西。就这样的巧合,我们好象见到了亲人一样,非常高兴。</p><p class="ql-block">我随闫念起也叫张帮俊二姐夫。这个人很好,他跟我說:兄弟,过不了河,我们一起到王春圩去,那里我有个朋友姓王,他开挡子店。</p> <p class="ql-block">P24</p><p class="ql-block">我们就到那做生意去,等大运河开河再回家吧。这時我的布也卖完了,我就答应了他。我跟他说,我要先到韩湾子大姐家,去过以后再说。</p><p class="ql-block">我来到大姐家,我大姐看我从南京来,她很高兴,做好东西给我吃。第二天,她叫我姐夫和我去运河西圩埂下揽活。</p><p class="ql-block">河对岸头湾村岳母家里听到后,才知道我已经到了韩湾村姐姐家。他们打听到一个远亲有运木材的小车子要到大运河西,我家属就帮人拉小车绕道走了30多里路,夜里偷渡,从皂河来到我姐姐家和我会合。</p><p class="ql-block">在姐姐家过两三天后,我就和张帮俊、闫念起一道去王春圩子。王春圩是个小集镇,是徐州通往宿迁的来往大道。</p><p class="ql-block">张帮俊朋友姓王,我们叫他王大哥。他家开个方子店,他家有个大院子,有不少房子。来往过路的人,天晚了,给他点钱就住下来,这叫住店。</p> <p class="ql-block">P25</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人到了他家,因为是朋友来了,他非常热情。</p><p class="ql-block">两天后,我们谈要做什么生意好,这時王大哥说:阳历年快到了,你们不如跑一趟上海,我有兄弟住在上海,他家也做生意。</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人就商量买什么东西到上海去卖才有利,几个人想了又想,决定买两头猪把杀它了,用盐腌一下,再买几百斤黄花菜。</p><p class="ql-block">说干就干,两天就将货办好了。我们找人把猪杀了,用盐腌起来,将黄花菜用芦苇打包,共打成四件。我们找了两个车子运货,拉到徐州火车站。货物起票后,我们乘車到了南京浦口火车站。</p><p class="ql-block">那時火车不过江,车到浦口车站后,人和货物都要下车。</p><p class="ql-block">我们将货运到江边,找了一只小船过江。哪知道那天下大雨,我们的货全湿透了。</p><p class="ql-block">到了下关车站,将货装上车。我们到上海時,天已经晚了,当时提不到货。</p> <p class="ql-block">P26</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把货提出来,运到上海徐家汇徐振路老王家里。把包打开一看,猪肉受捂有点异味。</p><p class="ql-block">这时老王説,用明凡水洗再用刀括。处理好后,我们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猪肉弄到早市上卖。还好,都卖完了。黄花菜晒了两天后也卖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人在上海又买点回头货后,就回徐州了。到了王春圩子,几个人算了账,还好没有陪本。</p><p class="ql-block">过了两天,我跟二姐夫说,我不想再做生意了,我要回南京。他们说这样也好,想过大运河也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带着家属从徐州上火车来到南京舅舅家,这时已经到年根了,我们在舅舅家过的年。</p><p class="ql-block">这時,舅舅开个大通柴行,就在他家后门口河边,地方很大,还建了两间行屋,供船上人装柴火到南京来卖。那時南京家家烧柴,柴行可以从中取利。这時,我就帮行里做点事。</p> <p class="ql-block">P27</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六年二月份,我二哥和我母亲,还有姐姐带着孩子,一起由老家逃到南京来。因为我姐夫是八路军,国民党还乡团到处抓人。</p><p class="ql-block">这時人多了要住,母亲就同舅舅说了,用柴行的毛竹、蓆子等东西,在刘大爷房子山头搭了一间房子。</p><p class="ql-block">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这時听說共党八路军早已回到家乡了。我二哥就把他们又带回老家去了,我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他们走后,有一天我二舅来找我,说他領了人家的一条船,人手不够叫我上船。我和家属商量,她也同意上船。</p><p class="ql-block">我上船后,开往大通装黄砂。船开到芜湖风不好走不了。这時有几条南京船上的老板說,我们不如到芜湖清河去装白砂。这時几条船一道往清水河开去,内河撑槁拉纤走了一天,来到清河边。</p><p class="ql-block">那里到处都是白砂,自己动手又找了几个人,往船上扒了一天才装好船。</p> <p class="ql-block">P28</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开船,由于清水河是砂河,河道有深有浅,船行走时不注意就搁浅了。好不容易装上船的砂子又舍不得卸,只有人下水推船,几个人都受了凉。</p><p class="ql-block">船回到南京后,我就生病了,好几天才好。</p><p class="ql-block">这時我舅舅来了,问我好了吧,并说他跟朋友合伙在九家圩办了个戏院子,正在建设,叫我到他那里帮助照应照应,还说你就在那里干。</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去九家圩工地一看,这个戏院是建在浅水荷花塘里,地是用下关电厂里的小灰垫起来的。院子是用大毛竹请人搭建的,我去看时,快要建好了。</p><p class="ql-block">这个戏院很简单,但这个戏院蛮大能坐几百人。戏台是打的木桩,上面钉上板子。看戏人坐的坐位也是打的木桩上面钉上长条木板。</p><p class="ql-block">建好的戏院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子,叫京华戏院。这時也有不少做小生意的人在这里搭建小店。</p><p class="ql-block">欢院要开戏了,第一个戏班是汉戏,一开始听不懂,看戏的人很少。以后换了淮戏,看戏的人也</p><p class="ql-block">渐渐多起来。</p> <p class="ql-block">P29</p><p class="ql-block">戏院周边很热闹,但我看不惯,因为太复杂了,什么样人都有。</p><p class="ql-block">每天开戏前,要送一张请贴到纠查局,局里派来几个人弹压。票房里还请一个叫叶三的打手,他的一些徒弟也在那里。看戏的有老百姓,也有国民党前线下来的兵,经常闹事打架。</p><p class="ql-block">由于看不惯,我就和舅舅说,我不想在这里干,我要上船。当時我没有立即走,我舅舅知道我还想上船。</p><p class="ql-block">说起来很巧,镇江有个姓金的叫金宝山,他是舅舅的朋友,他来南京找我舅舅说,镇江有几条船是从四川下来的,卸完货后要卖船,叫我舅舅去看看。我舅舅就跟金宝山到镇江去了,在镇江谈好后就将船买下来了。</p><p class="ql-block">我舅舅从镇江回来时,来到戏院跟我说,你要上船,現在我在镇江买了一只大船,能装一百八十吨货。</p><p class="ql-block">他说,你明天到三汊河纤板行找几个人带到镇江去,船上还得修理修理。</p> <p class="ql-block">P30</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带了几个人坐火车到镇江找到金宝山叔叔,他带我们上了船,我们就开始整修这条船。</p><p class="ql-block">没过几天,由南京来到镇江的杨三爷,他是我舅舅的好朋友,我认识他。杨三爷有个妹夫是镇江人,叫庄金龙,这只船就叫庄金龙当舵把子领用。</p><p class="ql-block">这样,庄金龙就把船开到南京,准备去大通装黄砂。船上连我共八个工人,到大通装砂时,还领了一面南京飞机场的旗子,各种手续办好后,就开船了。</p><p class="ql-block">几天后,船来到大通梅埂出砂的湖里。船靠好后,几个工人用扒机往船上扒砂子,船又漏水,扒了几天才装好一船砂子。</p><p class="ql-block">船开到南京把砂子卸了后,庄金龙就跟我舅舅说,这船太漏水,船又笨又不好用,并说不干了,他就回镇江去了。</p><p class="ql-block">庄金龙不干了,这船又不能不用。我舅舅就叫我把家属带上船,让我领用这条船。</p><p class="ql-block">我还是开往大通装砂子。这次船漏水的情况就好多了,漏水原因是船很长時间没装货,是干裂造成的。</p> <p class="ql-block">P31</p><p class="ql-block">我们船到大通装了几次砂,这時快到春节了,因长江水位下低不能装砂了。</p><p class="ql-block">这時有个叫刘世潭的湖北人,专做柴火生意。他和我舅舅说,他有一批柴在湖北阳新县,需要船去装。</p><p class="ql-block">我舅舅和他谈好后,办好手续,刘世潭就给我们写了一封信,里面有详细地址,叫我到湖北武穴去找他装柴。</p><p class="ql-block">我正在抓紧时间做开船准备时,陆俊田大老爹从老家来南京找我们,正好叫他老人家上船到湖北去玩玩。</p><p class="ql-block">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从南京开船,这天是东北风,风向风力太好了。本来准备到大通去买米的,因风太好了,想多走点路,我们就多开了三十里路,到梅埂去买米买菜。</p><p class="ql-block">到了梅埂,我们看到江边靠有二十多条船,我们想,可能是因为内河没有水船进不去了,不知道这些船是被国民党封起来的。</p><p class="ql-block">我们把船靠好后,就上街去买米买菜。买好后,我们就回到船上过夜,第二天早上我们起来准备开船时。</p> <p class="ql-block">P32</p><p class="ql-block">这时一个国民党兵看见我要开船,就向我们船上打枪。这時我想走,就叫他们拿被子来,想靠着被子抵挡,掌舵照走。</p><p class="ql-block">船上几个人说不行,怕他们让前边的兵拦船扣人,都说还是靠下来的好。</p><p class="ql-block">我们把船靠下来后,这个兵就叫我跟他走,我走在前面,那个兵走在后面。途中,他用枪托向我腰部重重的捣了两下。我反抗说,我跟你去,为什么还打我。</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被带去见他们一个小排长。这个小排长问我为什么把船开跑,我说昨晚上我们船才到,不知道你封船,并说我们船是给南京飞机场到池洲装黄砂的。他說你有证明吗,我説船上有旗子,这时,我就叫船上人把旗子拿来。他看过后就叫我们走了。</p><p class="ql-block">我们上船后就开船了,这时风很好,我们又走了几天,船到湖口时,已是年三十。</p><p class="ql-block">我们将船靠在湖口对岸米家州过了年。初一早上又开船,因风太好了,我们走了两天到了武穴,船靠好后,就上岸去找姓刘的。</p> <p class="ql-block">P33</p><p class="ql-block">我们按信上写的地址找到了刘世潭,老刘上船带我们船开往付池口。这時是枯水季节,水很小,我们的船到不了装柴的地点,船只好停在平原湖里一条小河等发水。</p><p class="ql-block">老刘叫我们跟他进山去,没办法,我们和他进了山,那个山村叫姑嫂嶺。</p><p class="ql-block">这時正是过年,山村人听说老刘从南京带来船上客人,是来装柴的,山里人非常高兴,热情招待我们。他们做了很多山里好吃的东西给我们吃,比如野鸡野猪肉等等。</p><p class="ql-block">山里人过春节,作兴互相拜年,这个山嶺向那个山嶺拜年,敲罗打鼓玩皮老虎等节目。</p><p class="ql-block">山里人爱赌钱,赌的都是银元,也叫袁大头,山里人很富很有钱。我们在山里过了十多天。回船后就在等老天下大雨上水,船才能开到装柴地点。</p><p class="ql-block">等到二月份,终于下了大雨,山水冲了下来,湖里的水上涨。</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把船开到南村开始装柴,忙了半个月才装好,于是我们就开船了。</p> <p class="ql-block">P34</p><p class="ql-block">船航行到九江,有一只小船向我们船靠过来,小船上几个国民党兵要查船,一上船问这问那,我们也没有钱给他们,只有向他们说点好话,后来几个兵上小船就开走了。</p><p class="ql-block">我们船航行几天后到了南京。把船上的柴卸完后,我们船还是装黄砂,由南京到大通梅堤,来去往返地运输着。</p><p class="ql-block">到一九四八年十月份,因我家属要生产了,我就不领船了。</p><p class="ql-block">下船后,我请三汊河大舅王德胜帮我找房子。大舅说他有个朋友,他有几间房子在白云亭河边,原来是开柴行用的,今年水大房子过水,現在空着。</p><p class="ql-block">我跟大舅去我李春林老板,大舅把我的情况说了一下,李老板当時就答应并说不要钱,还带我们去看房子,他把门开了,就这样他把房子交给了我。</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把房子打扫了一下,就这样,我们从船上搬了下来,当時没有什么东西,只有被子和一些衣服,还有拾担柴火。</p> <p class="ql-block">P35</p><p class="ql-block">住下来后,我买了几百斤稻草铺起来当床。又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如锅、碗、筷等等,就这样算安了家。</p><p class="ql-block">我每天担柴到街上去卖,担到下关永宁街、朝月楼,有时担到城里驴子巷去卖。</p><p class="ql-block">那時有好多北方老家人在三汊河边住,也有年青人。我常和他们到处找活干,有时卸煤炭,有时搬杂货,挣点辛苦钱。</p><p class="ql-block">这時我岳母从老家来了,我非常髙兴,家里有老人了。岳母是和秀山一道来南京的,他们是从老家步行跑来的。秀山会捉鱼,还从老家带来鱼网,天天去捉鱼卖。</p><p class="ql-block">几天后,从韩湾子又来了几个老表,这几个人都是我大姐夫的叔兄弟,所以也是我们的老表。我们相处很好。</p><p class="ql-block">这是四八年冬月的一天,我家属郭秀兰要生了,我岳母请了一个老太来接生,这个老太是老家邵店人,她姓邵。我还叫她表奶奶,信发就是这个老人接的生。</p> <p class="ql-block">P36</p><p class="ql-block"> (三)充滿挑战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时间过的很快,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南京解放,全南京老百姓都非常高兴,欢迎解放軍进城。</p><p class="ql-block">我们也非常高兴,我们能够回老家了。这時有很多北方人都要回老家,都在找船搬家,有的还连棺材都运回去。</p><p class="ql-block">我们几口人是跟刘大爷的船回的老家。那是一九四九年五月份,我们回到老家生活。</p><p class="ql-block">六月份下旬的一天,我小姨妈来找我,她说她家的船是给一个姓沈的领用的,船到了皂河,这个姓沈的就不领用这只船了。</p><p class="ql-block">我小姨妈就叫我找几个人把船给她搞回南京去。我当時到韩湾子找了几个都是搞过船的人,把船搞到邳县联系货源。这时,正好有一批煤炭要运到上海,就这样,船在邳县装好煤炭,开航去上海。</p><p class="ql-block">那是四九年七月份,正是发大水,船行十多天才到上海。把船上煤炭卸完后,船也没有货物运,就空放回南京。</p><p class="ql-block">船到南京后,将船交给我小姨,让她去卖船。我们几个人有的回老家,有的在南京找工作做。</p> <p class="ql-block">P37</p><p class="ql-block">我想上船苦几个月,多争点钱再回去,所以我一到南京就上了船。</p><p class="ql-block">到一九五零二月份,我岳母带着我家属和孩子来到南京找我,当時我们船靠在三汊河,我暂時住在曾凡茂家,就这样我们几口人团圆了。</p><p class="ql-block">过几个月,我们就租高鼓村余建洪家的房子,在他家租住有一年多。接着,我们又租潘连高家的房子,他家的房子是双层楼房,楼下开店,楼上住人,我租的是楼上北间。</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一年,正是解放初期,国家要建设,船上的货源多,生意很好。原来工人工资是跟老板二八分账。解放了,工人的工资是跟老板三七分账,这样工人的生活提高了,养家糊口就好多了。</p><p class="ql-block">政府开会,把南京港的所有船只组成互助组,由三至五只船为一小组,又由几个小组编成大组,各组都有大、小组长。政府还成立了联运处,把货源按组分配来运输。</p> <p class="ql-block">P38</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组什么货都装,砂、石、粮、煤炭等等,这時我们的生活 好多了。</p><p class="ql-block">政府把船民组织起来,成立船民协会。市总工会把我们船工也组织起来,成立了海员工会,任命张少芳为工会主席。</p><p class="ql-block">这样,水上工人就有了个大家,工人有什么事就找工会。我们工人在船上也就安心搞生产了。</p><p class="ql-block">说起来过的真快,到一九五二年,我家属怀孕快要生了。这时,我们船装到湖州去的煤炭,把煤炭卸完后空船开回南京,途经江阴出口进长江航行。</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条船载重一百八十吨,船比较大。船上八个工人分成两班,上半夜四人、下半夜四人,日夜航行。船在江阴过船闸时是上半夜,是我和其它几个同志的班。船出口后,是东风又是涨潮水,我们四个人交班休息了。这時风好又涨潮水,船行的太快了,因夜间航行,船上都点起夜航灯。</p> <p class="ql-block">P39</p><p class="ql-block">这时有个同志向拿舵的梁关宝说,上边下来大轮,梁答应知道,并说让。</p><p class="ql-block">大轮也看到我们这只民船了,两船互相让,因为船速太快,两只船还是发生了碰撞事故。</p><p class="ql-block">第二天,经航检单位检查,大轮船公司赔钱修理民船,我们就在江阴修船四十天。所以家属生孩子时我不在家。</p><p class="ql-block">因为有了两个孩子,住在楼上很不方便,就想买个小房子。</p><p class="ql-block">这时有个叫夏老小的,他才成家,他也想买房子。后来经人介绍说,宝善街有三间不大的房子要卖。我就和夏老小一起去看。</p><p class="ql-block">看好了,两人同意一家买一间半,堂房公用,他买北间,我买南间。那是一九五三年买的,我们从此有了自己的房子,告别了搭芦蓆棚和到处租房子住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夏老小没住几个月要搬走,要把房子卖掉,我就买下他的半间堂房,这样我就有了两间房子。北头一间叫瞿家买去。</p><p class="ql-block">五四年发大水,长江水位高,形成内涝。水上来了,因为房子是土坯墙,受潮部分墙体倒塌,我用毛竹忙了几天才修好。</p> <p class="ql-block">P40</p><p class="ql-block">到一九五五年,我的家属又怀孕了,同时她腿上害痰,找人看不好。后来住二医院开刀,住院好长时间。</p><p class="ql-block">家中有两个孩子,没人照顾,我不能上船,生活困难。我没办法,只好把家属和孩子送回老家。</p><p class="ql-block">我回到南京上船后不久,听说这条船要拆。原来这条船是两家合伙买的,两家要分股。就这样把船拆开分船板,一家卖船板,一家还要建</p><p class="ql-block">造一只船,把船上的工人解雇,给工人解雇费走人。</p><p class="ql-block">这時,船民协会主席孙同发找王德祥说,我多贷款给你,你把船排大一点,你不能解雇陆九韬。</p><p class="ql-block">惠民河水下去了,老板就在河底下开工造船。第一天只来一个姓胡的木匠,我们船上工人也动手帮助,以后增加了木工,三个月就把六十吨船造好了。</p><p class="ql-block">这時我寄信去老家,回信后我才知道,家属和孩子们受苦了,生个男孩子也死了。可想而知,我家属太苦了,真是一言难尽。</p><p class="ql-block">我就赶紧去老家接她们回南京,我们几口又团圆了。</p> <p class="ql-block">P41</p><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六年春天,南京搞合作化,所有的船都参加合作社。公家开始对船老板的船进行析产评估,然后加入合作社,我们是联合二社。</p><p class="ql-block">船上所有的工人都參加评分,每分是五角钱,每月按个人分数到合作社領工资。</p><p class="ql-block">这些工作都是有组织进行的,我被评为七十二分,每月能拿三十六元钱,这在当時算高的。这样,我家的生活就好一点,也有保障了。</p><p class="ql-block">快要收小麦了,这時宝应湖农场有几台联合收割机要由南京运到农场去。农场来的一个尹科员,他找市联运处,联运处把几台机子安排给我们合作社运,社里就安排了三条船去装三台收割机。</p><p class="ql-block">三条船在下关四号码头等装收割机。白天路上不准开,到夜晚机子才能从城里开出来。这時我们几个工人就在码头灯光下边等边玩。</p><p class="ql-block">尹科员来了,跟我们几个工人讲,收割机在这里装船没问题,运到农场卸下来有困难。</p> <p class="ql-block">P42</p><p class="ql-block">他请我们找几个失业的起重工人到农场去卸机子。这時几个工人都说不大好找。有的人说就是找到了,他们要去就是一个班十个人,他们要将工具装船,人要坐车去。人什么时间去,船什么时间到,很难办。</p><p class="ql-block">如果人先到船没有到,场里要给工人工资。如果船到了,没有人卸货,又要给船上延期费。</p><p class="ql-block">尹科员算了这个账,表示这件事让他很为难。这時我对尹科员说,机子装上船就不会让机子放在船上。尹科员一听这话,就问:你们能卸?我说需要工具,他就问要什么工具。</p><p class="ql-block">我說要九米长两根木头,还要60米长5分的钢絲绳,三个葫芦:一个单门,一个双门,一个三门的。实际上三条船除木头没有其它都有。</p><p class="ql-block">他说木头农场里有,其它工具他来准备。</p><p class="ql-block">当晚十点多,三台收割机装上了船。我们把船靠进老江口后,等算账领钱。</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尹科員买好工具,用车子运到老江口搬上船。</p><p class="ql-block">我们就开船了,由南京航行到瓜洲进口,那是内河,要撑槁背纤走五,六天,船才能到农场。</p> <p class="ql-block">P43</p><p class="ql-block">我每天晚上找船上的工人谈心,谈如何卸收割机,谈技术,谈看法,经过几个晚上讨论,我心里有数了,到時候我好安排工作用人。</p><p class="ql-block">我们三条船航行了几天,到了宝应湖农场,这時已是下午一点多钟。我一看,这里的卸货条件太好了,这条小河的两岸很平整,农场把两根木头早准好了放在河边。</p><p class="ql-block">我召集船人开会安排工作,将扎扒杆的、挖地龙的、打桩的、用小扒拉大扒杆的等工作进行分工后,我们就开始卸收割机。</p><p class="ql-block">我手拿红绿旗,吹着哨子,指挥大家干活。用农场的拖拉机配合,很順利的卸下了两台收割机。这时我说收工,明天再干。</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场領导也来了,有好多人围观,还有人照相。就这样,我们安全顺利的把收割机从船上卸下来。</p><p class="ql-block">农场里办了几桌饭菜请我们吃,我们没吃,结果农场里送一面锦旗和一封表扬信,还有八十四块钱给我们,说是以资奖励,我们就收下了。我们三条船共二十一个人,每人分了四块钱。</p> <p class="ql-block">P44</p><p class="ql-block">返航时,船上同志把信拆开看看写的什么内容。信中说,感谢联运处派的船,并说以陆九韬为首的船员,顺利完成了收割机的运输和卸船任务。</p><p class="ql-block">船到南京后,我把感谢信和锦旗送交联运处。</p><p class="ql-block">没过几天,又安排我们这条船包月,包给燕子矶化工厂。因为厂里的一条大机帆船要大修几个月,所以我们的船就包给化工厂装货。</p><p class="ql-block">每次都是从南化装货到燕子矶化工厂卸货,几天装一次。我们船就靠在厂里的码头,只要船上有人就行。这样我们就可以轮换回家看看。</p><p class="ql-block">化工厂的船就在惠民河大修,船长姓顾,有50多岁,他跟我能谈的来,修船下来的不能用的废料给我家烧火。</p><p class="ql-block">几个月后,厂里的船修好了,我们船就回社里装其它货物了。</p><p class="ql-block">当时货太多,自航船根本完不成运输任务。</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七年,上级组织安排联合二社十条船到盐城去赴租,叫轮驳结合。在盐城,我们将自航用的蓬桅都拆掉不用了,做了很多轮拖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这時,从南京来了一个姓周的社领导召集船上的人开会,老周在会上谈了很多轮驳结合的意义,说这是省厅叫成立的苏北船队。</p> <p class="ql-block">P45</p><p class="ql-block">老周还说,上级委任陸九韬同志当船队长。当时我就推辞,我说没这个能力当队长。会上的同志都說,这是上级委任的,大家都同意,不能不当。就这样,我当上了船队的队长。</p><p class="ql-block">过了几天,轮船来了,船长姓許,他给我们开了个航次会,就这样挂拖起来。</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船队叫快班,装的是杂货,跑上海航线,由盐城到上海,这一路时装时卸。</p><p class="ql-block">东台、泰州、无锡、苏州,都是航行经过的码头,有的货在苏北装到苏南卸。如在上海装的杂货是几个地方的,我们就要分别把这几个地方的货送到。</p><p class="ql-block">就这样,船队跑了半年快班,白天装卸夜里航行,很辛苦。</p><p class="ql-block">在快班那半年,我每月还能回南京一两次,因每月要领工资、粮票,有時回来开会。</p><p class="ql-block">船队改货运后就好多了,我们办了食堂,还办了一个小卖部,由张德炳管理,他有点文化。社里又派来闫玉忠当业务员,还派来黄天运做会计。这时,上级安排我为半脱产队长。</p> <p class="ql-block">P46</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在船队干了六年。在这六年里,船队什么货都装,有粮棉,砂石建筑材料等。跑了几个省,江苏、安徽、江西、湖北、上海、浙江等地都去过。</p><p class="ql-block">三年自然灾害时,船队在南化公司装好化肥后,将船靠在八卦洲挖野菜吃。有一次装煤炭到高淳去,因粮食不够吃,在高淳通过调度室,联系物资局,搞来几百斤豆半酱和烟酒分给船员们。</p><p class="ql-block">在高淳把炭卸完后,又装稻谷到南京集合村粮库,就这样循环运输。</p><p class="ql-block">有一次,船队装红砂到湖北汉口。那是夏天,长江发大水,水流很大很难拖,拖轮是江苏057号。</p><p class="ql-block">我们航行了几天。一天上午,天气预报有大风,这时船队到了江西湖口的三汊江口,轮船头需要到湖口站去加煤。船队下锚靠好后,轮船单放去到湖口码头加煤,船队工人有跟去玩的,也有买东西的。到下午三点多,轮船头装好煤开回来,靠在船队边。</p><p class="ql-block">这時我跟轮船船长老查説,天气预报有大风,我们开个航次会,老查同意。</p> <p class="ql-block">P47</p><p class="ql-block">当时是下午四点多,如开航就是夜航了。我问船长这一段路有没有背风港,他說这段到九江都没有背风的地方。我就说今晚靠船不开了。</p><p class="ql-block">我就安排两个同志用小划子,到江汊里打水(测量水深),他们说这里可以靠船。就这样,我们把船队和轮船头都靠好在汊江里。</p><p class="ql-block">这時有个船员向我反映,轮船上有个烧饭的,是退伍军人还是党员,他说天气这样好不开船,没有风还等风,他在说孬话。我说不管他,他不懂,我是对船队负责。</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十点多大风来了,括的是西南风,浪非常大,我就安排大家赶紧用帆布把船舱封起来,浪水下不了船舱。这時轮船也靠不下来,浪太大了。我跟船长说,船队没问题,你把轮船头单放頂着风开到对岸米家洲去。当時老查将轮船开到洲上去过了一夜。</p><p class="ql-block">第二天,风小了,轮船头开回来。大家都说,这次万幸,没有夜航。由于我决策果断,避免了一次沉船死人的重大事故。</p> <p class="ql-block">P48</p><p class="ql-block">又航行几天,船队安全的到达汉口。这時天气预报又有大风。我们通过联系抓紧抢卸货。一面联系回南京的货源。</p><p class="ql-block">货卸完后大风也来了,听人说汉口下边三十里有背风的地方。我们船队拖到那里背的风。</p><p class="ql-block">大风过去,我们把船拖到江西码头装木材回南京。在码头装了三、四天,十条船才装好。</p><p class="ql-block">我们船队要开航了,这時江岸上有一个人在叫,并用草帽打招呼。我们把船停下来,用小划子接他上船。他说他是南京下关区的,有蓆子要运回南京去,要请船队顺带装回去,我们又把这些物资装上船。</p><p class="ql-block">到了南京老江口,我们把蓆子等物资卸完,又将船队拖到汉中门卸木材。我们就是这样一年到头忙碌着。</p><p class="ql-block">南京建长江大桥需要石料,我们船队拖到小河口装货,因船多当天装不好石料。调度室就把轮船调去接港作任务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船队装好后,就在长江边等轮船来拖。</p> <p class="ql-block">P49</p><p class="ql-block">我们装的是大桥物资,所以调度室安排大桥二号轮船来拖我们队,到晚上九点多轮船才到。</p><p class="ql-block">这時船队挂拖后,我召集几个队干开会,告知大家气象报告有大风,要大家千万小心,不能马虎。</p><p class="ql-block">航行中风渐渐变大,由于轮船马力大吃水深,要在深水区航行。这時风大浪大,船队拖到三江口黄天荡时,驳船第七档的两根拖缆断了一根,后边四条船剧烈摆动,非常危危险。</p><p class="ql-block">这時开会的队干都在,其中副队长汤景云二话不说,拉了一根太平缆跳下江上后船,随即我也跳到江里到后船上加保险缆。</p><p class="ql-block">后面四条船上有两个人吓的不能动,躺在船板上口吐白沫。见此情况,我赶忙叫轮船把船队拖到巴斗山下锚靠好,让轮船先救人。</p><p class="ql-block">我和其他几个同志把这两人抬上轮船开到中山码头,叫了一个车到二医院,抢救了一夜,两个人转危为安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将船队拖到大桥四区码头卸货。</p><p class="ql-block">我们就是这样在大风大浪里,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干了好多年。</p> <p class="ql-block">P50</p><p class="ql-block">到一九六二年,联社下面有十三个合作社,随着形势发展,要成立轮驳大队。</p><p class="ql-block">领导上安排召开代表大会,我从船上调下来参加轮驳大队或立大会。大会选出七个人的领导班子。</p><p class="ql-block">其中大队长是李玉宽,副大队长王树林、秦宝华,人事李华庭,安全陆九韬,文书顾运道,还有顾凤阳同志。</p><p class="ql-block">会后我们在水上新村办公。这时大队工作非常多,大队长开会安排每个人的工作,要求大家做好分管工作,各负其责。</p><p class="ql-block">经过两个月的紧张运作,大队的各项工作完成的很好。</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老家来电报說我母亲病重,要我回去。这時各项工作正在紧张开展,没办法,我还是向大队请了假,安排好工作又借了点钱。因为信发、信才两人上学,我带着大女儿翠荣坐火车回到了老家。</p><p class="ql-block">到家一看,母亲病的很重,我用小车推母亲到窑湾街医院看了三次病。后来医生說,这病治不好,叫准备后事吧。</p><p class="ql-block">当时,我的两个哥哥都病故了,我就通知姐姐和姐夫他们都来,过了几天母亲就病故了。那時是三年自然灾害才过去,连木头棺材都买不到,只好买水泥棺材,就这样将母亲安葬了。</p> <p class="ql-block">P51</p><p class="ql-block">母亲的去世使我非常痛苦,办完丧事后我就带着孩子回到南京。我这次在老家共待了四十天。</p><p class="ql-block">我回到大队上班工作。可想而知,新组建的轮驳大队,各项工作都很繁重,尤其是安全工作方面非常重要,需要做的事太多了。</p><p class="ql-block">大队要为每条船上培训一名水手长,要调人下来办学习班,学习班每次一星期。要教他们懂水上航行道标和救生等方面的知识。每期学习班我都要讲课。</p><p class="ql-block">轮船上、木船上每个人要有救生衣。大队买来泡桐木,让木匠做成一块一块的,装在用帆布做好的救生衣里,这样可以节约大队里不少钱。</p><p class="ql-block">那時会议也多,我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南京正在建长江大桥,我们是有船单位,又是做安全工作的,每次会议我都要去。</p><p class="ql-block">长江水道要运输,造桥又是重大工程,要保证建桥和航行的安全,所以经常开会。</p><p class="ql-block">建桥不是全面开工的,建一个桥墩要设上水、下水的定位船,这只船要四锚八叉的定位。</p> <p class="ql-block">P52</p><p class="ql-block">水上运输要航行,这時必須设航行道标,上下水都要设道标。</p><p class="ql-block">有时夜间开会的人都上一条船,往上水开到梅子洲,再回来往下开到燕子矶。这样往返看水流,确定如何设道标。</p><p class="ql-block">经过勘察,規定上水船走江北航道,下水船走江南航道。即使这样,有時航道还会变化。</p><p class="ql-block">因为建桥需要,航道会随时调整,所以会议特别多。</p><p class="ql-block">我每次要把会上的精神传达下去,工作非常繁忙,就这样我干了三年。</p><p class="ql-block">一九六五年成立轮船运输公司,设八个科室,我被安排到运务科。</p><p class="ql-block">我在浦口二区和港务局二区任调度。在一起联合办公的还有省煤建、铁路部门和航运局。每个单位有三个人,做四班三运转,也就是每人上一天一夜,休息四十八小時。</p><p class="ql-block">我们单位三个人是夏天康、潘贯友和我。</p><p class="ql-block">联合办公室每天要开两次会议安排作业,开会时间是每天早上三点,下午三点。</p><p class="ql-block">这两次会是把船、码头、铁路送煤等工作衔接起来。</p> <p class="ql-block">P53</p><p class="ql-block">早上三点的会安排白天一天的作业,下午三点的会安排一夜的作业。</p><p class="ql-block">我们三个人按时交接班,认真地进行工作。办公室里有电话、自行车。还有一个帆布床,没事也好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我经常到三区去办事,现场安排船队的工作。</p><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外出串联的学生太多,为了保障学生过江上下渡船的安全,水上派出所向我们单位要人维持秩序,单位安排我参加。</p><p class="ql-block">我和公安员刘树林同志在浦口轮船码头工作了两个多月后,又回到二区上班做调度工作。就这样,我在浦口干了四年。</p><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八年春天,我们科领导叫我回到科里来工作。安排我搞三项指标核算,就是核算船队吨位、吨公里、营收这三项指标。</p><p class="ql-block">我因标盘不精,我就边工作边学习。干了半年多,有一天公司党委周书记到科里来找我,叫我把手里的工作搞个交接,并叫我做好思想准备,说你要调动工作,也没说调到哪里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P54</p><p class="ql-block">过了几天,周书记又来到我们科找我,问我手里的工作交了没有。我先问书记,要把我调到哪里,他說调到公司材料科仓库。</p><p class="ql-block">这時我心想,管财管物不是好事,我一心不想干,打定主意准备推掉不去。</p><p class="ql-block">我向书记说了好多,说我自己不会写、不会算等等。他说你不会干,你就带职学,边干边学。他又说你这不会那不会,你总比王玉银強吧。</p><p class="ql-block">这時我想,我在船队時,王玉银他是我们船队的船员,我和他能处得来。</p><p class="ql-block">没办法,上级决定还是要服从。就这样,我从运务科调到材料科管理仓库。</p><p class="ql-block">原来仓库里有五个人,要调走三个管理人员,还剩两个库工。我和他们办了交接手续。</p><p class="ql-block">当時仓库不大,是用洗澡堂改建的,库里东西多,乱堆乱放,只有几个木货架放东西。</p><p class="ql-block">那時轮船和船队上需要的生产工具都是自己在外面买回来报销,容易产生漏洞。</p><p class="ql-block">财务科提出要完善制度,集中管理。采购的所有物资要先登记入库,再由仓库保管人员发出去。</p><p class="ql-block">公司领导同意财料科的建议,增加了采购人员。</p> <p class="ql-block">P55</p><p class="ql-block">这样,我们仓库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现有的仓库太小不够用。</p><p class="ql-block">我要求领导把仓库搬到原来的大礼堂,领导同意了我的要求。</p><p class="ql-block">礼堂比较大,要科学合理地规划一下怎么用。大礼堂是八个开间三个大门。西大门、北大门靠路,南大门有个大院子。</p><p class="ql-block">我就跟领导讲,要把北门和南门之间新开一个大门,两边起隔墙,中间形成一个大通道,这样就成了两个库房。既有利于存放货,又有利于进出货。</p><p class="ql-block">时间不长,科领导就安排工人来施工。又在礼堂舞台上边搭了一个楼阁放劳保用品,下面就是办公室。</p><p class="ql-block">我设计了货架的尺寸图纸,以及要用多大的角钢和材料,报科里批。很快,船舶修理车间将八个货架做好送到仓库。</p><p class="ql-block">我又把库房划成区,分类存放东西,所有物资都一目了然,这样就好管理了。</p><p class="ql-block">那時公司发展太快了,轮船多了,船队也多了,需要供应的物资也多了。</p><p class="ql-block">科里先后安排五个同志当采购员。采购员有张洪生、张加生、闫振林,蒋德云、张金义。他们分工买东西。采购来的所有东西都要入库建账。</p> <p class="ql-block">P56</p><p class="ql-block">采购的物资到库后,先验收再上货架,还要挂上标牌,一物一号。</p><p class="ql-block">我们还建了领料工具本发下去,仓库一本船上一本,领材料时必须带来,同时记载,便于双方对账。</p><p class="ql-block">来领材料人员,要先到仓库办公室开领料三联单,再找保管员发货。由于物资进出库和领用频繁,仓库的工作量很大。</p><p class="ql-block">我先后向领导上要求增加人手,陆续来了好几个人。有的是学校分配来的,有的是知青回城后安排来的。</p><p class="ql-block">这時造纸厂不办了,又转来很多东西,又调来两个库工拖板车。这样,我们仓库共有十三个人。</p><p class="ql-block">人多了,我就给大家分工,开票的开票,发货的发货。有的管老保用品,有的管机器配件。总的来说,几大类资物,各管一至两类,各负其责。</p><p class="ql-block">三个板车工人有货拖货,不出车時在库里做事或搞卫生等工作。白天有一个年令大的做门卫。</p><p class="ql-block">我的主要工作除搞好全面管理外,每月要根据盘库情况,制订采购计划。因单位工种很多,需要采购的物资品种也多。</p><p class="ql-block">所有进库的物资我都要亲自参加验收。每月要做报表报科里,要将库里所有物资的库存情况、进出库情况,都反映出来。</p> <p class="ql-block">P57</p><p class="ql-block">我们仓库无论是物资管理方面,还是防火防盗安全工作方面,都有条不紊。</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公司领导对我们说,有几个单位要到仓库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过了两天,真来了参观人员,有南京船厂、新华船厂、五一船厂、武定门仓库等单位。</p><p class="ql-block">那年我们仓库被市里评为先进小组,我出席两天会议。</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地震,为了防震,我们在院子里搭了一个帆布棚,把库内的重点物资搬到棚子里,日夜供应船队生产上急需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我经常住在仓库里,家中的事我没法过问,只能偶尔回来看看,都是我老伴料里家中的一切。</p><p class="ql-block">那年,我利用早晚時间,在屋后边搭了一间防震棚子。棚子搭好后,我岳母和孩子搬到棚子里住,这样我就放心了。</p><p class="ql-block">关于培养孩子方面,我也有很多想法,因为孩子多,当時太困难了。这時信发快初中毕业了,我打算叫信发到我们单位参加工作,可以帮助家里一点。</p> <p class="ql-block">P58</p><p class="ql-block">这时,学校领导和单位都知道了我的想法,学校领导找单位领导同我谈话,他们说孩子成绩好不能不上,并说培养孩子不是个人财富,孩子上学全免学费上学。</p><p class="ql-block">我听了这话心里非常高兴,就这样两个儿子上高中都免费的。</p><p class="ql-block">后来毛主席号召学生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九六九年三月,信发这下放到东辛农场。当時孩子走了,我的心情很不好很难受,我的眼晴当時就模糊了,象是生了一场病。</p><p class="ql-block">后来,看到下放的孩子千家万户,我也就想开了。</p><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六年,大女儿翠荣又下放到江北三河公社生产八队。翠荣下放比信发下放好多了,当时我们公司在下放地点盖了一幢二楼给知青住,又安排两位老职工烧饭给下放的孩子吃,这样我就放心多了。有時我下班后,骑自行车到桥北知青点去看孩子,送烧饼给孩子吃。</p> <p class="ql-block">P59</p><p class="ql-block">信发从农场来信说,他入党了。后来又说已经谈女朋友了,我们全家听说后,非常高兴。</p><p class="ql-block">时间不久,信发就将吉宝琴带回家来了,是在家里办的一桌酒席,给两个孩子结的婚。</p><p class="ql-block">农场要办熒光灯厂,叫他负责主办工作,他带来知青到华东电子管厂培训,这时信发已结过婚了。</p><p class="ql-block">我想,孩子要成家,没有一点家具不行,我就到下关新江木号买了点木料,请木工打了一副床头架、一张写字台、一张吃饭桌。</p><p class="ql-block">他们俩婚后想办法将家具带回了农场。</p><p class="ql-block">第二年信才也谈女朋友了,家里地方小,没有房子给他们结婚。我找单位领导要房子,领导同意将水上新村三楼68号房子给我租用。</p><p class="ql-block">这時我又买木料给二儿子打家具,一九七八年在下关长江饭店办的酒席,信才和王丽君结婚了。</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說,家里的事一个接一个来,翠荣下放回城分配工作。</p><p class="ql-block">信发来信说生了个女孩子,需要人去照应,这時就叫翠华去农场帮助照应。</p><p class="ql-block">陆静才六个月大就从农场带来南京给奶奶带,孩子不到三岁就送到水上新村幼儿园。那時我在新村上班,我上班時把小静送去,下班时又把她接回家。</p> <p class="ql-block">P60</p><p class="ql-block"> (四)退而不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这时我想,家里的人口一年一年的增多,我就打报告向下关区城建局要地皮盖房子,就是我家防震棚那快空地,后来区里来人看了。時间不久,区里批下来同意盖两间平房。</p><p class="ql-block">这时有中央文件说,家里有孩子下放的,家长可以提前退休,让孩子顶职回城。</p><p class="ql-block">我又赶忙打报告要求退休,好叫儿子回来。单位领寻同意我退休,同时说你年龄不到六十周岁,只能办病退。所以我是办的病退,这样儿子能回南京顶职了,我心中万分高</p><p class="ql-block">兴。</p><p class="ql-block">这時我又想,准备盖的两间房子批下来了,我还没有动工。我又向区里要求改成盖楼房,区里答复说批下来不好改,并说你可以做两次盖。所以我在一九八一年先盖了两间钢筋水泥顶的平房,准备以后加层。</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二年我申请加盖二楼被批下来。那時我已被下关区物资站请去管理仓库工作,我加盖二楼時物资站领导帮助很多,比如区里的木材计划给我到上新河去买房料,把站里的汽车给我拖砖拖电石粉等材料。总的来说区物资站给我很多方便。在儿女们的协助下,我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加层的房子是一九八五年九月十八日开工盖的。</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二年,我准备翻盖前面的老旧平房。翻盖老旧平房时,儿女们都出钱出力,信才从南化拖来不少木头房梁和旧门窗等建材,我从水上新村找来单位的瓦工队,通过二十多天的努力,终于将旧平房翻盖一新。</p> <p class="ql-block">P61</p><p class="ql-block">所以说我一生盖三次房子。谈起盖房子真的很困难,首先没有钱买材料,借了两家共计五百元钱。买的红砖是丁解砖瓦厂的,用公司汽车拖只收油费。起重公司汽车帮我拖十吨红砂,连油费都没收。用区物资站汽车拖两次电石粉、拖一次砖,都没收费。用的黄砂是我们公司的船卸完砂完后,我们去扫船舱的砂子,用小划子装回来用。</p><p class="ql-block">盖房子很苦很累,几个儿女都帮助家里盖房子,出钱出力。特别是信发、信才吃了不少苦,受了不累。</p><p class="ql-block">在没盖房之前,那是一九八零年前后,有几件可喜的事,一是我退休,儿子三口要回城。二是我有了孙子陆明,三是玉华考上江苏旅游学校。翠荣、翠华先后参加工作。</p><p class="ql-block">我家真是喜事多多。</p><p class="ql-block">这些都增加了我盖房子的信心,人口多了要住。</p><p class="ql-block">我在区物资站工作几年也很顺心,区领导对我的工作很满意。</p><p class="ql-block">有一年下关区在年中大会上表扬过我。</p> <p class="ql-block">P62</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下关区老干部局组织一批老干部到北京旅游,区人大陈主任带队,共五十个人,其中把我也安排在内。</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在南京车站坐的火车到北京。在北京住在五棵松,吃住安排的都很好,出门都有车子。</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北京玩了很多地方,长城、故宫都去过。在北京玩了十天后回到南京。</p><p class="ql-block">这時我想,儿子回城了,房子也盖好了,需要打点家具。我在物资站买了木材回来加工,请两个木匠打了十件家具。</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七年,我写信给湖南株洲市侄儿说,要到他家过春节。原来打算从上海坐火车去湖南的,那年上海发生甲肝病,我们就改由南京坐船到汉口,由汉口又坐火车到株州市侄儿家。</p><p class="ql-block">侄儿一家几口非常热情,吃住都安排的很好,侄媳还让他父母接待我们。</p><p class="ql-block">大侄女凤珠接我们到她家去过了两天,她家也很好,她还开个理发店,我们也到店里看了一下。侄女婿文长生,他是桥梁厂工人,这个孩子对我们很热情。</p> <p class="ql-block">P63</p><p class="ql-block">二侄儿建华来接我们到他家去过了一天,他们很热情。二侄媳还给我老伴买了件衣料等。</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在湖南株洲过到正月十五,我就准备回南京,侄儿给买到上海的火车票。车到上海后,我们去了三妹家。</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和老伴又买去杭州的火车票,我们在杭州住横林饭店。我俩游玩了西湖等很多景点。三天后,我们回到上海三妹家。两天后我们就回南京了。</p><p class="ql-block">到家后,翠荣说何福请有个同学在上海外滩银行工作,帮他搞了一台电视机要去拿回来。这时我同大女儿到上海外滩银行拿了电视机,又到上海三妹家去了一下。电视机是托运回来的,那时正下着大雪。回来后,我又到物资公司上班了。</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五年十月四日我和老伴两个人回老家去看看,那時我们是由浦口坐火车走的,当天下午五点多车到新沂市,当时没来人接车,我就打个电话给岳克生,岳开车到车站,将我们送卢圩姐姐家。</p> <p class="ql-block">P64</p><p class="ql-block">在姐姐家过了两天,我们到窑湾陆营村,过三、四天后,又回到卢圩姐姐家。几个外甥天天来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吃飯。六个外甥还有两个姨弟都请过,他们非常热情。</p><p class="ql-block">几天后,又去陆伯高家和刘宝金家,两家都热请招待吃住几天。随后又回陆营村两个侄儿家和伯树家,他们都请吃饭,非常热情。</p><p class="ql-block">这次回老家原打算一个月的,结果只过二十天就回南京了。因南京不断去电话,说我岳母病重不行了,快回来吧。就这样,我们给老祖扫墓后就回南京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到家后,发现我岳母还好。岳母是两年后病故的,享年九十四岁。</p><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我们小女儿在医院生了包舒源。我们老两口到她家去带小宝宝。</p><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八年七月份,贺隽单位组织职工旅游,可以带家里人去,我们共去六个人,来去都坐飞机。</p> <p class="ql-block">P65</p><p class="ql-block">华飞公司去几十个人,我们在桂林玩了很多景点,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p><p class="ql-block">这次桂林之行,玩了一个星期。</p><p class="ql-block">2001年9月10日我们又回老家,这次回去,是信才到山东开会,我们跟顺便车回去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到新沂市时,二外甥的儿子卢祥刚办了一桌酒接待我们,后他又开车带路把我们送到姐姐家。</p><p class="ql-block">在姐姐家吃过晚飯后,我们到窑湾伯高弟和刘宝金弟家。信才他们就到山东开会去了。</p><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在伯高弟和宝金弟家过了两天后,伯高弟又把我和老伴送到陆营两个侄儿家过了几天。后来我们又返回窑湾伯高弟家,他找的学校里的汽车,把我们又送到卢圩姐姐家。</p><p class="ql-block">几天后,信才开会来就把我们接回南京了。</p><p class="ql-block">回想这次到老家,亲戚也好,侄儿也好,他们都非常热情招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P66</p><p class="ql-block">2005年3月14日又一次回老家.这次也是信才到山东开会,顺便将我们送到徐州岱川表弟家后,他们就去山东了。</p><p class="ql-block">在徐州,岱川表弟带我们玩了几个景点,又到墨河去给舅舅扫墓。在徐州表弟家过了几天后,信才由山东回到徐州,把我们送到陆营家里去。因王楼修桥,汽车不能去卢圩姐姐家,就打电话给外甥他们,把我姐姐送到陆营村,我们姐弟在一起过了一天。我们到头湾给我岳父扫墓后,由窑湾汽渡过大运河,一路平安的回到南京家里。</p> <p class="ql-block">(备注:父亲的回忆录写到2005年戛然而止,没有发现后续的文稿,非常遗憾!)</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阅读和关注!🌹🌺💐</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7日</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今年三月份,我忽然想到:五月二十七日是父亲仙逝五周年的忌日,应该有点什么表示才好。</p><p class="ql-block">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也不宜搞家庭追思活动,于是我就在四月初,写了一篇短文追思父亲。</p><p class="ql-block">接着我就着手整理父亲的文稿。我先将父亲的手写文稿拍成照片,再将文字照片进行识别制作。由于很多地方识别不清,需要反复比对,加以确认。</p><p class="ql-block">特别是一些地名,由于时间久远,用的是同音字,我就反复搜索,直到弄清楚准确地名。</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断断续续地进行整理,前后花了约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在父亲去世五周年的忌日,将父亲的回忆录推出。</p><p class="ql-block">从而了却了父亲的心愿,慰籍了我们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