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青岛 86 岁护士仍坚守岗位” 这一话题闯入大众视野,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舆论的天平在赞扬与质疑间摇摆不定,李桂美曾获得过南丁格尔奖,退休后一直被医院返聘上班,称赞她的精神可嘉。结果令人想不到的是:此事件在网上引起了漫天的怒潮。</p><p class="ql-block">李桂美曾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护士这份事业,退休后仍坚守岗位,可见她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与执着,然而,李桂美老人一周仅需要写 4 份的护理记录,却占用了 0.8 个正式编制名额。据一名护士透露:科室里退休返聘的老护士每天只是签个到,月薪照拿。返聘老人不用值夜班,假期还优先批。反观年轻护士,日夜轮番守护病房,时刻应对病人需求与突发状况,工作强度极大,收入却微薄,晋升机会也少。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护理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很严峻,编制成为了稀缺资源,老护士占编制位置,使得年轻护士转正机会渺茫,职业生涯陷入内卷困境,年轻护士们看到老护士轻松的工作状态与优厚待遇,心生抱怨及不公平之感。有的护士吐槽:我们上夜班累得都够呛,李奶奶下午四点就下班,还得安排人专门照顾她。这种待遇上的巨大差异,激化了行业内的矛盾。</p><p class="ql-block">评论区里的质疑声接连不断:</p><p class="ql-block">“都86岁了,这个年龄应该是别人照顾她的时候,怎么还能当护士啊?" </p><p class="ql-block">"都退休了还回来占岗位,这不是抢年轻人的饭碗吗?这么大年纪肯定有很多工作干不了,岂不是增加其护士的负担吗?”</p><p class="ql-block">有很多年轻护士都在一同发声:“老前辈早就不干临床了,但编制卡在那儿,新人进不来。退休返聘的老护士,每天就签个到,月薪照样拿。”</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网友的评论很犀利:“南丁格尔精神是革新护理体系,不是让后人重复淘汰的旧规”。医疗系统的进步应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保持动态平衡。</p><p class="ql-block">有个护士愤怒吐槽:“您坐办公室,为何让年轻人扛雷?”面对此事件的种种争议,这绝非是针对个人的攻击,而是对整个医疗体系管理层面的拷问。</p><p class="ql-block">当下35岁的年轻人找工作都非常艰难,而86岁的老护士却站在岗位上,每天只做签字盖章的工作。这不得不令人质疑:难道医院的管理体制有漏洞?还存在僵化的形式主义泛滥?谁在为曾经光环而躺平?老一辈退而不休,新一辈如何接棒?这样的护士编制简直令人匪夷所思?</p><p class="ql-block">我们并没有否认李桂美曾经的工作敬业精神和南丁格尔奖的荣誉。她68年的坚守值得敬佩,但时代不同了,车轮总要向前滚动,社会需求和进步在变化,这样的护士坚守,是否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核心是深层次管理机制的僵化。</p><p class="ql-block">进入高龄老年人身心力的状态是不可抗拒的,能否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我们并非不尊敬老一辈的付出,而是现实的打击太痛,让人喘不过气来。护理工作是高强度体力消耗和精细扎针输液的操作,昼夜颠倒的班次和时刻紧绷的神经,不间断在病床间奔波的步数,要知道护士岗位是非常辛苦的,要求有极高的思想辨晰力和运作的迅速,如此应对显然与86岁高龄老人不相匹配。即便一个人的能力再强,荣誉再高,但夕阳落下已近黄昏,如果不下场继续占着位置,岂不是给年轻人带来压力吗?现实的状况是:这位老人护理的工作一个都做不了,医院普及的电脑操作系统,她几乎是一窍不通。这份“坚守”的实际价值与医院期待的宣传效果相比,孰轻孰重?明眼人心里恐怕都有数。更尴尬的是:老护士讲课用的教材据说是二十年前的老版本,其中提到的打针手法已被新技术取代多轮。早已经跟不上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甚至还得需要人来帮助照顾她,这真是让人无奈呀!这种形式主义的作为岂不是道反常刚吗?难道老前辈们的余热要到天长地久吗?曾经的光环还想再闪烁吗?那些年轻的新鲜血液又该如何流动?这不仅是李桂美的故事,它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整个医疗系统乃至社会某些层面根深蒂固的制度性难题。</p><p class="ql-block">医院缺少的并不是老护士的那种“精神”,而是更加科学与合理的人性化管理制度。给有能力的年轻人打开门、拓开路可行走,让辛勤付出的劳动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p><p class="ql-block">护士的职责范围是观察病情,挂水,使用仪器等,每一步都是要亲力亲为的。护士和医生不同,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制定出方案计划。这就是为什么钟南山已经80多岁了还工作的原因。医生是实打实的能够解决疑难杂病症的专家。护士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天查房,护理病人,各种针及包扎,需要头脑清醒、思路敏捷、反应迅速、值夜班等都是非常辛苦的。而且护士岗位要最大限度防止错误的发生,扎错针拿错药的代价那是很难挽回的,如果是这位返聘老护士在岗,你敢让他扎吗?</p><p class="ql-block">大家是否认同这位86岁的护士仍坚守在岗位上?这种做法合情合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