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春林房车之旅2025年五月之行第十八天。昨日从临沂古城来到了曲阜,准备在这里停留二天,要好好的拜拜孔圣人,去参观三孔景区。</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上高速,检查还挺严格的,工作人员查看了驾照、行驶本,还拍了照后才允许上高速。</p> <p class="ql-block">在费县下了高速路,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到达曲阜</p> <p class="ql-block">今天打算去孔庙、孔府参观,明天再去孔林和孔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孔庙景区简介</p> <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p> <p class="ql-block">我们请了导游做讲解,这样更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圣人</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说这里主要有三个牌楼值得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孔庙里的第一牌坊——金聲玉振</p> <p class="ql-block">牌坊上面的字你注意到没,那个“玉”字的“、”点在哪里了?</p><p class="ql-block">点在中间寓意“中庸之道”。</p> <p class="ql-block">孔庙中的“金声玉振”源自《孟子·万章下》,以音乐演奏为喻,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其学问与道德如完美乐章般有始有终、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金声”指的是敲击编钟的声音,象征着开始;而“玉振”则指敲击编磬的声音,象征着结束。这一组合寓意孔子继承并发扬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教诲。</p><p class="ql-block"> 因此,“金声玉振”坊不仅标志着孔庙的入口,也象征着孔子思想对文化的深远影响和其思想体系的完美无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郭姐在专注的听着看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道是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中国传统古建筑名,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三字,系清高宗弘历题。建于明代,原为木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改为石质。</p> <p class="ql-block">孔庙设门名灵星,喻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三字,系清高宗弘历题。建于明代,原为木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改为石质。</p> <p class="ql-block">第三道牌坊是“太和元气”</p> <p class="ql-block">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全为石质结构。</p><p class="ql-block">“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太的意思是比大还大 ,太和意思是阴阳平衡的状态,北宋张载用以形容气的洇蕴未分的混沌状态。是“气”的变化或阴阳二气既矛盾又统一的状态,所以“太和”也就是“道 ”。</p><p class="ql-block">“太和元气”四字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面👇是“至圣庙”</p> <p class="ql-block">至圣庙坊是曲阜孔庙的重要石质牌坊,始建于明代,原名“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更名为“至圣庙”坊,为三间四柱冲天柱式汉白玉石构建筑,以篆书题额和独特文化象征闻名。</p> <p class="ql-block">坊额篆书“至圣庙”三字为孔庙所有题额中唯一的篆体,其中“至”字篆书将上部一横置于下方,象征孔子“至高无上,不可封顶”的文化寓意。</p> <p class="ql-block">圣时门是曲阜孔庙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清世宗于雍正八年(1730年)钦定孔庙正门名“圣时门”。</p> <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里的千年老树,似乎都是吮吸着人文的养分长成的,有故事蕴藏,有情怀附身,有记忆储存。可以说,在孔庙遇见的每一株古树,就像遇上一位圣贤先哲,都不由自主地要趋前恭谨肃立,凝望一番,朝拜一回。</p> <p class="ql-block">千年以上的古树挂的是红色标牌,千年以下的是绿色标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中门</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金代孔庙图,系当时孔庙大门,3间,建于金大定年间,明弘治十三年扩建为5间。今存建筑高9.42米,长20.44米,宽7.49米,3门,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书门匾。</p><p class="ql-block">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大门,称“中和门”,意为用孔子的思想处理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扩建庙改称“大中门”,赞孔子的学问是集人类知识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离开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门。就是说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为中庸。大中门东西两头有角楼两座是守卫孔庙用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成化碑</p> <p class="ql-block">成化碑即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子庙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龟趺螭首。</p> <p class="ql-block">碑额高约160厘米,宽228厘米,浮雕云龙,碑身高约460厘米,龟趺高125厘米。碑文为朱见深御制,为修庙而立,认为“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也”,“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无焉”。正书,结体方整,书法刚劲,明代名碑之一。</p><p class="ql-block">这座碑下面有一个相似乌龟的动物,这个驮碑的动物不是乌龟,叫赑屃(音毕喜)。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它是龙的第八子,爱文又能负重,所以让它驮御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建筑饰物上就得到证明。</p><p class="ql-block">“文革”动乱,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谭厚兰带着红卫兵到孔庙造反,砸断了这块石碑.中间有段明显的裂痕,是后人修复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洪武碑亭</p> <p class="ql-block">这座碑亭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彰显孔子地位而下令修建的,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1、历史背景与建造时间</p><p class="ql-block">洪武碑立于洪武四年(1371年),比北京紫禁城的建造早50年。</p><p class="ql-block">朱元璋虽出身布衣,但深刻认识到儒家思想对政权稳定的重要性,碑文明确表示“永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借鉴了汉唐帝王尊孔的经验。</p><p class="ql-block">2、碑文内容与政治意义</p><p class="ql-block">碑文核心是“专崇孔子”,废除其他杂神崇拜,集中宣扬儒家纲常伦理。</p><p class="ql-block">朱元璋通过此碑将孔子学说与皇权绑定,强调“君君、臣臣”的等级秩序,为明朝统治提供合法性基础。</p> <p class="ql-block">在孔庙里我们增长了见识,认识了何为侧柏,何为圆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勾心</p> <p class="ql-block">孔庙的“勾心斗角”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独特的结构形式,指建筑飞檐相互交错形成的精巧布局,原为褒义词,体现了古人在空间利用与建筑美学上的智慧。这一设计主要出现在曲阜孔庙大成门与十三碑亭区域,通过檐角穿插解决空间拥挤问题。</p><p class="ql-block">孔庙的“勾心斗角”最初源于建筑术,这一设计既因空间受限被动形成,也体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后被赋予儒家家族伦理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斗角</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摸龙头万事不用愁,摸龙身世代能翻身,摸龙脚健康长寿无烦恼。所以大家都去摸龙头龙身和龙脚。</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的“先师手植桧”几个朱红大字,十分显眼。桧树也叫圆柏,是一种生长缓慢、树龄很长的树,这棵孔子亲植的粗可合抱的圆柏,经历了风霜雨雪的洗礼,树身上满是岁月的痕迹,树干笔直高耸,树皮褶皱灰褐,枝干虬曲苍劲,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那坚韧的毅力和悠久的生命历程。两千多年过去了,这棵先师手植桧为何还枝叶繁茂挺拔壮硕?原来,它也历经了数次枯荣,老根新芽、枯木逢春延续至今,它就这样用鲜活的方式,向人们昭示着儒家文化的起伏跌宕和绵延不绝,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棵树,也被人们看作是孔子深邃厚重思想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我们本来应该先去大成门后去大中门,但是因为这里正在举行祭拜活动,所以我们只好去完大中门返回来再来看大成门。</p> <p class="ql-block">孔庙的大成门的寓意集中体现了对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的尊崇,其名称源自《孟子》对孔子的赞誉,同时通过建筑规制、装饰细节和礼仪规范,彰显儒家文化的至高地位与道德追求。</p> <p class="ql-block">名称的由来与思想内涵</p><p class="ql-block">“大成”源自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意指孔子汇聚了古代圣贤思想的精髓,并发展至至高境界,成为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成门前的祭孔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里是祭拜孔夫人神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出孔庙又来到孔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孔府游览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曾占地240亩。</p> <p class="ql-block">孔府与曲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1961年“曲阜孔庙及孔府”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p> <p class="ql-block">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重光门两面三刀侧的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堂</p> <p class="ql-block">孔府大堂是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p> <p class="ql-block">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金瓜、朝天镫、曲枪、雀枪、钩连枪、更鼓、云牌、龙旗、凤旗、虎旗、伞、扇等还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奉旨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等,每当衍圣出行时,都有专人执掌,以示威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堂</p> <p class="ql-block">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p> <p class="ql-block">戒贪图是位于山东曲阜孔府内宅门处的一幅明代壁画,绘于照壁或屏门之上。壁画以传说中的神兽“犭贪”为主体,其形象集多种动物特征,因贪得无厌葬身大海。衍圣公将此图绘于内宅门,并立家规警示子孙戒除贪欲。该壁画现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儒家“为政以德”思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笃学明德 宽仁厚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在孔府里书画商店里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出孔府所见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包含曲阜孔庙在内的“曲阜孔庙及孔府”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包含曲阜孔庙在内的“三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孔子故里——曲阜(三孔)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曲阜的天气非常炎热,气温高达35℃,我们参观完孔庙、孔府回到房车停放处晚上没吃饭,大家在树下聊天吃西瓜。</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之时郭姐去街头跳广场舞</p> <p class="ql-block">来到曲阜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参观了孔庙和孔府,</p><p class="ql-block">了解了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后经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后不断整修、扩建,规模越来越大,现已成为占地六百多亩的古代杰出建筑。仅宋真宗元祜二年一次就曾建殿堂廊庑达三百六十间,明弘治十二年重修,历时五年,耗银十五万余两。</p><p class="ql-block">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规模宏大,占地240亩。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p><p class="ql-block">明天再去参观孔林和孔子博物馆。今天就到这里了,明天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5.2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