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端午插艾子。—— 这是打从小时候记事起,老家便已有的习俗。——每家每户门口上、窗户旁随处可见,微风中轻轻摇曳,整个村庄飘荡着艾子的异香。</p><p class="ql-block"> 问爹为什么,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能辟邪驱蚊保平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艾子,是艾草的俗称,称呼中似乎透露着人们对它的喜爱和珍视。</p><p class="ql-block"> 其实,艾子在农村是很普通的一种植物,沟沟坎坎随地生长。它高矮不一,枝繁叶茂。茎与叶颜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但气味特大,越是触碰它,散发的气味就越大。那味道苦中带香,香中带苦,不算讨人喜欢,连我们这些放学后拔草的孩子,也对它避而远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年里,五月端午这天,艾子却被赋予了神圣,迎来它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成了人们的宠爱。</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爹便领着哥和我来到坡里的沟旁路边,采艾子、拔艾子。——因为传说中五月端午的露水艾才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 ——听爹说 ,爷爷在世时,每年的五月端午他都要采好多艾子,给悬壶济世当“乡村郎中”的爷爷药用,以为病人解除痛苦。</p><p class="ql-block"> 可惜爷爷刚到六十岁便猝然离世,没来得及将其医术传于后代,这也成了我家的一大憾事。</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田间小路上,三三两两,说说笑笑的人们,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子,湿漉漉的,散发着中药的香味儿。</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粽子的香味儿扑鼻而来。——娘昨天包的、连夜煮的粽子马上就要出锅了。——手里插着艾子,嘴里念着粽子,心里偷偷乐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一年又一年,五月端午的艾香伴着我长大……</p><p class="ql-block">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当年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时《诗经.王风.采葛》里的艾子。它表达的是男女之间情深意长的牵念: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天没有见到她,仿佛隔了三年那么漫长。</p><p class="ql-block"> ——而眼下之我顾不得体会儿女情长,更关心甚至臆想的是:她(他)所采艾子干啥用了?是否也插到了自家的门楣之上?!</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诗经》里的“彼采艾兮”只是吟唱男女爱情的话,那么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则确是记载社会风俗无疑了:“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说的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争相采艾,扎成人的模样,悬挂于大门之上,以消除毒气灾殃。</p><p class="ql-block"> 南朝.梁代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了。也就是说,至少从那时起,我们国家就已形成了“五月端午采艾插艾,辟邪驱疫”的民风民俗。</p><p class="ql-block"> 而今,为弘扬民俗文化,国务院已于2008年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p><p class="ql-block">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于2009年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端午节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结婚生子,乡镇城里,平房高楼……数十年来,工作变动,环境变化,五月端午采艾子插艾子,却从未间断过。艾子,已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元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一年又一年,五月端午的艾香陪着我变老……</p><p class="ql-block"> 退休之后,与妻随子居济,含饴弄孙。我们陪孙辈儿快快长大,孙辈儿伴我们慢慢变老。</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五月端午,自觉不自觉地领着儿孙——就像当年爹领着我那样——或登泉子山采艾拔艾,或到商业街选艾买艾,挂于自家和近邻门口,以辟邪祟驱疫病。</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老家,回到了那个早晨采艾子的童年时光。艾香,就像一条纽带,连接着我的过去和现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采(买)艾子、插(挂)艾子时,趁机与孙子、孙女儿说些五月端午的由来、民俗,特别是插艾子的动因、祈愿,以期在他们若干年之后的记忆里,存有儿时所采的那棵艾子以及领着他们采艾子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五月端午前夕</p><p class="ql-block"> 改毕于中央公园寓中</p><p class="ql-block"> (图片辑自网络 致敬作者)</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