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赣北13天自由行》之南昌(上)

一路有你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0日下午4点半左右,我们从景德镇乘坐高铁来到南昌,下塌“城市便捷酒店”。</p><p class="ql-block"> 稍作休整后,于六点左右准备到赣江边溜达一圈。刚走下楼,乌云密布,闷热难耐,零星雨点踩着鼓点穿破灰黑色的大气层敲打在烫脚的土地上,这是大雨前的预兆。只好打消了到江边溜达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就在周边走走逛逛,吃了晚饭回酒店休息吧。</p><p class="ql-block"> 刚找到一饭店吃饭,雨的大部队吹吹打打蜂拥而至。这是聚攒了多少天的能量啊,竟然一下子捅破了天,一颗一颗狠狠砸在地上,紧接着,噼噼啪啪地抽打着地面上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吃完晚饭,等了好久,不见有停的迹象,查看天气预报,这几天都是雨。</p><p class="ql-block"> 撑着的雨伞遮挡不住大雨,几乎是淋着小雨、踩着黑色的雨水一路小跑回酒店。短短百十米路,待回到酒店,身上和鞋都淋湿了。</p><p class="ql-block"> 许是这雨憋屈太久太久了,今日得以露脸,定然使出浑身解数,轰轰烈烈地疯狂一番。</p><p class="ql-block"> 看来,明天我们得冒雨前往腾王阁,这种天气,照片效果就不敢奢望了。</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1日</p><p class="ql-block">一早醒来,竖起耳朵寻找“噼噼啪啪”的声音,没找到。</p><p class="ql-block">拉开窗帘。</p><p class="ql-block">啊?</p><p class="ql-block">阳光一下子射进来,</p><p class="ql-block">天晴了!</p><p class="ql-block">竟然是个晴天。</p><p class="ql-block">简直是喜从天降,乐不可支。</p> <p class="ql-block">  感谢雨知我心,赐予这好天气。抓紧时间,先到腾王阁一睹芳容。</p><p class="ql-block"> 在浩荡澄澈的赣江边,滕王阁如一位盛唐时代盛妆的美女——艳而不俗,腴而不肿。</p><p class="ql-block"> 它身着红装,戴着绿色琉璃瓦的飞檐帽,拥有热烈奔放的唐风又不失庄重典雅的宋韵。</p><p class="ql-block"> 未近其身,已闻其香。仿佛香自初唐而来,恍若置身1300多年前。</p> <p class="ql-block">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弟弟李元婴在山东滕州被封为滕王。</p><p class="ql-block"> 腾王李元婴虽贵为亲王,但他恃才傲物,不善做官,常沉浸于歌舞山水。</p><p class="ql-block"> 腾王在李世民驾崩后居丧期间依然宴饮歌舞,没有收敛。</p><p class="ql-block"> 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继位之后的唐高宗李治把李元婴调到了洪州(南昌)做都督,遭贬之后,李元婴却不以为然,依旧登山临水,逍遥自在。</p><p class="ql-block"> 一天,李元婴追逐猎物来到赣江东岸,见西山横翠,南浦飞云,江上帆影绰绰,鸥鹜翔集,一派江南美景,不禁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即刻命令手下在江岸边丘岗上修建一座楼阁。几个月后,一座瑰玮绝特的高阁就在滨江的丘冈上落成了,并<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他的封号“滕王”来命名。</span></p><p class="ql-block"> 楼阁落成后,滕王常在阁中饮酒赋诗,歌舞作乐。千古闻名的滕王阁也自此开始登上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 所谓盛世建楼阁、楼阁显盛世。这座阁就是李元婴观歌舞、看风景的盛世楼阁了。</p> <p class="ql-block">  公元675年,也就是建阁22年之后,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去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路过洪都(南昌),怡逢都督阎[yán]柏屿为滕王阁重修举行盛大的宴会。</p><p class="ql-block"> 在宴会上,王勃挥毫作序,洋洋洒洒写下了717个字的《滕王阁序》,从此,滕王阁“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名贯古今,誉满天下,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p>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从建阁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迭废迭兴达28次之多,而且大多数毁于火灾,楼阁最后一次毁坏是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p><p class="ql-block"> 当时北伐军兵临城下,南昌城内的守军是大军阀孙传芳的部下岳思寅的赣军。师长岳思寅担心城外的建筑为革命军所用,借以攻城,于是命部下用煤油加硫磺弹,把城外的建筑整体烧毁了,江岸成了一片火海,长达十多里的城外街巷全部化成焦土,滕王阁也难以幸免,毀于一旦。</p> <p class="ql-block">  1942年,恰巧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到南昌考察古建筑,他受邀为膝王阁重建设计了八幅草图,主要以天籁阁(明嘉靖项元汴藏书阁)收藏的宋代宫廷画《滕王阁》为依据。</p><p class="ql-block"> 但是,因抗战时期条件限制未能实施。</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的重建工作到1983年才正式开展,1985年破土动工。 </p><p class="ql-block"> 梁思成的弟子陈星文先生根据梁思成的手稿,并参照明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一书设计并主持了滕王阁的重建。</p><p class="ql-block"> 历时四年,1989年这座唐风宋韵的滕王阁终于建成了,并于九·九重阳节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建成之后的膝王阁获得了中国建筑领域最高荣誉——鲁班奖。</p>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但是,岳阳楼、黄鹤楼都叫楼,为何唯独滕王阁叫作阁呢?</p><p class="ql-block"> 从建筑方面来讲,楼是没有底座的,而阁是带台座的,滕王阁主阁下面有12米高的台座,又称须弥座。</p><p class="ql-block"> 从用途方面来看,楼的用途可以说比较广泛,可以用于军事和其他方面,两大名楼都主要作为军事目的建造。</p><p class="ql-block"> 而阁一般有三大用途,藏书、供佛和休闲娱乐,像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是用来供佛的,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是用来藏书的,而当时建造滕王阁的主要目的是游憩休闲‌。</p> <p class="ql-block">  首先来到滕王阁阁前的东广场,名为“太极广场”。脚下的就是历史最悠久的先天八卦,也叫伏羲八卦,这太极阴阳鱼就像两个首尾相连的“9”字,寓意腾王阁是1989年9月9日重阳节落成的。</p><p class="ql-block"> 广场两边“双廊四亭”,设计精巧而古雅。</p><p class="ql-block"> 四亭分别取名“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都取自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  南北各有长廊。</p><p class="ql-block"> 北边长廊陈列的是历代名人对膝王阁的歌咏——“膝王阁诗词集锦”,81首诗篇镌刻在81块星子金星石上,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们以膝王阁为歌咏主题的诗作数不胜数,其中不乏王勃、白居易、杜牧、苏轼、王安石、朱熹、黄庭坚、辛弃疾、文天祥、汤显祖这些文化大家们留下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文化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南边长廊则展示了《滕王阁序》全文印谱,被称为“天下无双序,江南第一碑”。</p><p class="ql-block"> 双廊和四亭的斗拱梁枋采用宋氏碾玉装彩绘,在枋的中间部分描绘了与滕王阁历史相关的江西名人故事及民俗等。</p><p class="ql-block"> 有张若谷在滕王阁中设宴款待少年。</p><p class="ql-block"> 有辛弃疾谷雨滕王阁中会朋宴友。</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滕王阁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从东面进人游览区,为一彩绘仿古大牌坊,两侧为传统古典式庭院。登一基座台阶,可直通主阁上两层大平台。主阁坐落于平台之上,临坝而建。</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层平台上南北各建一亭,名压江亭、挹翠亭,并以长廊连接,与主体建筑形成了一个汉字——“山”字。面朝东边的“山”字。</p><p class="ql-block"> 高耸入云的腾王阁犹如中间一竖,北面的压江亭酷似左边的竖,最西边连接两亭的长廊仿佛就是那一折,而南面的挹翠亭当然就是右边的一竖。</p> <p class="ql-block">  北侧堆叠假山与庭院,深幽安静,其中有碑林;</p><p class="ql-block"> 东侧凿池灌水,以水池为纽带,低回优雅;</p><p class="ql-block"> 南侧为江南园林式庭院,明洁古朴。</p> <p class="ql-block">  园内植有香樟、松、广玉兰,以及桂、竹、芭蕉、海棠等。</p><p class="ql-block"> 若俯瞰,滕王阁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大鲲鹏立在赣江之滨。</p><p class="ql-block"> 颇有“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庞然大气。</p> <p class="ql-block">  乍眼一看,这座腾王阁只有五层,其实,主阁部分有七层,它采用的是明三暗七的格式,从外观看它有三层对外的回廊,还有四层夹在飞檐当中,加上两层底座,共有九层,故最高层号称“九重天”。</p> <p class="ql-block">  亭台楼阁的精华在于匾额,它们或是文豪墨宝,或是帝王御赐。行走其间,既是看书法,也是看历史。</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9层楼,15块牌匾,由苏东坡、褚遂良、怀素等名人书写,硬是跨越了唐、宋、清等多个历史时期,如一座活体博物馆般矗立在赣江河畔,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下图是顶层的匾额“九重天”)</p> <p class="ql-block">  主阁东面由上至下有四块匾额:</p><p class="ql-block">一,腾王阁</p><p class="ql-block">位置:正阁顶檐下蓝底牌匾</p><p class="ql-block">年代:宋</p><p class="ql-block">作者:大文豪苏东坡所书,字体遒劲有力,由碑刻拓印放大镌刻而成。</p><p class="ql-block"> 它是滕王阁最大的一块牌匾。</p><p class="ql-block">二,东引瓯越</p><p class="ql-block">位置:正阁三檐下</p><p class="ql-block">年代:唐</p><p class="ql-block">作者:褚遂良所书,笔力雄浑,字体‌遒劲郁勃,极具艺术价值。出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p> <p class="ql-block">三,江山入座</p><p class="ql-block">位置:正阁二檐下</p><p class="ql-block">年代:清</p><p class="ql-block">作者:蔡士英(顺治名臣兵部尚书)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寓意登上滕王阁,江山美景一览无遗。</p><p class="ql-block">四,瑰伟绝特</p><p class="ql-block">位置:正阁一檐下(匾额四周雕有九条龙,亦被称“九龙匾”)</p><p class="ql-block">年代:唐</p><p class="ql-block">作者:怀素所书,被誉为“天下第一狂草匾”或“天下第一草书匾”,取自韩愈《新修滕王阁记》中的“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因此滕王阁又有“西江第一楼”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这块匾是滕王阁内最难认的一块牌匾一一“瑰伟绝特”。它号称天下第一草书匾,一般的匾额多采用隶书、楷书等字体,达到庄严凝重的效果,以狂草入匾,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 “瑰伟绝特”,赞美滕王阁瑰丽雄伟,绝无仅有,风格独特。</p> <p class="ql-block">  正阁三檐(第五层)下,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依次为“东引瓯越”、“南溟迥深”、“西控蛮荆”和“北辰高远”四块匾额。</p><p class="ql-block">‌‌一,“东引瓯越”匾额‌:</p><p class="ql-block"> 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p><p class="ql-block"> 意指腾王阁东面的地理位置:东边与浙江福建一带相连。瓯越:古越地,今浙江福建一带。引:连接。展现了南昌广阔的地理视野和重要的战略位置。</p><p class="ql-block">二,‌“西控蛮荆”匾额‌:</p><p class="ql-block"> 同样出自《滕王阁序》,“控蛮荆而引瓯越”。</p><p class="ql-block"> 意指滕王阁西面的地理位置:西面可控制湖南、湖北一带。控:控制。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此匾的悬挂,不仅展示了滕王阁的地理优势,也体现了其作为军事要塞的重要功能。</p> <p class="ql-block">‌三,“南溟迥深”匾额‌:</p><p class="ql-block"> 出自《腾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p><p class="ql-block"> 寓意着滕王阁南面的南海深远广阔,象征着其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南溟:南方的大海。</p><p class="ql-block"> 此匾的悬挂,也体现了滕王阁作为江南名楼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四,“北辰高远”匾额‌:</p><p class="ql-block"> 出自《腾王阁序》“天柱高而北辰远”。</p><p class="ql-block"> 寓意着滕王阁北面的天空高远,象征着其崇高的地位和远大的志向。天柱: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云的铜柱,北辰:北极星。</p><p class="ql-block"> 此匾的悬挂,彰显了滕王阁作为江南文化名楼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p><p class="ql-block">正西檐下“下临无地”巨匾,同样选自《滕王阁序》。</p><p class="ql-block">“飞阁流丹,下临无地。”</p><p class="ql-block">下临:下对;下视。无地:没有大地。意为向下望去深得不见地底。</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p><p class="ql-block"> 南廊檐下“襟江”匾额同样选自《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p><p class="ql-block"> 三江:太湖支江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江河。襟:衣襟。</p><p class="ql-block"> “襟三江”意指南昌位于三江上游,如衣襟。</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p><p class="ql-block"> 北廊檐下“带湖”匾额,同样选自《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p><p class="ql-block"> 五湖: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带:衣带。</p><p class="ql-block"> “带五湖”意为五湖围绕在南昌周边,如衣带。</p><p class="ql-block"> 这些匾额不仅字体优美,而且寓意深远,是滕王阁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p><p class="ql-block"> 它们不仅展示了滕王阁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地位,也体现了其作为江南文化名楼的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一层:序厅 </p><p class="ql-block"> 当年才子王勃在这写下了干古名文《滕王阁序》,也由此拉开了游览滕王阁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型的汉白玉浮雕,名为《时来风送滕王阁》,根据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的《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所改编。</p><p class="ql-block"> 画面的右下方是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边是王勃作序的场景,整幅画面呈螺旋形,代表着这股神风。故事说明王勃时来运转,有神风相送到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  大厅左右两旁的屏风分别是唐朝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唐朝韦悫[què]的《重建滕王阁记》,宋朝范致虚的《重建滕王阁记》,元朝虞集的《重建滕王阁记》,明朝罗软顺的《重建滕王阁记》,清朝蔡士英的《重建滕王阁记》。</p> <p class="ql-block">  西厅展示的是真人硅胶像,再现了王勃当年参加滕王阁宴会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坐在前面这位身着浅色衣装,手持笔墨的青年才俊就是王勃了。</p> <p class="ql-block">  说到滕王阁宴会,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p><p class="ql-block"> 公元675年,滕王阁第二次重建完成,时任洪州都督阎伯屿决定重阳日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为滕王阁作序。</p><p class="ql-block"> 那位坐在上座的就是都督阎伯屿。</p><p class="ql-block"> 都督为了向大家夸耀其女婿吴子章的才学,头夜让其女婿事先准备好了一篇序文,以便第二天席间当场“即兴”作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坐在左边第三位的就是吴子章。</p> <p class="ql-block">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相互谦让,推辞不写。</p><p class="ql-block"> 当笔墨放到王勃面前的,他竟然毫不推让,接过纸笔,挥毫而就。</p> <p class="ql-block">  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并叫人去看王勃写了些什么,报给他知。</p><p class="ql-block">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不屑一顾地说:不过是老生常谈。</p><p class="ql-block"> 又闻“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则沉吟不语。</p><p class="ql-block"> 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却拍案叫绝,言道:“此乃天才,当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当即打开帘帐接纳王勃,王勃的才华得到了认可。</p><p class="ql-block"> 也正是这篇文章使得滕王阁闻名千古,正所谓阁以文传,文以阁名。</p>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序》全文 773 字,却运用乃至创造了 40 个成语,牵涉 37 个典故,最为惊人的是,此乃即兴之作。</p><p class="ql-block"> 《腾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以其华丽的辞藻、工整的对仗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王勃的一支生花妙笔,使得这座帝子阁一朝闻名而为天下知。</p><p class="ql-block"> 正如著名词人辛弃疾所说:“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p><p class="ql-block"> 自此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p> <p class="ql-block">  而滕王阁也成了为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诗人文人登临远眺、以文会友、相互切磋的名胜。</p><p class="ql-block"> “江山风物,千古如新。”</p><p class="ql-block"> 江右文风之盛,此地最是显现。</p> <p class="ql-block">二层:人杰厅 </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二楼,称为“人杰厅”,取自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向大家展示了江西从先秦到明代共80位历代名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名将吴芮,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鄱阳县人,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刘邦封他为长沙王,汉高祖刘邦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其中七个异姓王,皆因各种罪名被杀被废。唯独吴芮及其子孙世袭的长沙王善始善终,成为其后仅存的异姓王。</p><p class="ql-block"> 张道陵张天师,东晋时期的佛学大师慧远,雷次宗……</p> <p class="ql-block">  徐孺子,江西南昌人,因品行高尚,学识渊博,被称为“南州高士”。南昌市有一条路叫孺子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p><p class="ql-block"> 陈藩,曾任豫章太守,他品行孤做,一般不接待客人,唯独对徐孺子特别礼待、还在家中特别准备了一张卧榻,徐孺子来了就放下卧榻与其在卧榻上促膝长谈,走了就把卧榻悬挂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膝王阁序》中的“徐孺下陈藩之榻”。</p> <p class="ql-block">  田园诗派的鼻祖陶渊明,代表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就是他的老家庐山,他是九江星子县人。 </p><p class="ql-block"> 他的曾祖父陶侃,东晋时期著名的开国大将军,他的母亲就是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的陶母。</p> <p class="ql-block">  曹仲元,南唐画家,抓鬼钟馗的创作者。</p><p class="ql-block"> 卢肇,公元843年科举考试中中进士第一名,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 </p><p class="ql-block"> 董源,南方山水画派外祖。 </p><p class="ql-block"> 黄庭坚,九江修水人,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宋应星,著名的科学家,《天工开物》的作者,这本书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  吉安古称庐陵,自古就是一个文风昌盛的地方,自从隋朝开科取士以来,这个钟灵毓秀的地方共出过进士3000多位,有“三千进士冠华夏”之称,这里出的名人更是多。</p><p class="ql-block"> 例如杨万里,吉安吉水县人,他创建了杨诚斋体,这种文体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诙谐幽默的情趣而出名。像我们小时候读的《小池》“泉眼无声溪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就是他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文天样(南宋吉安),民族英雄,在21岁时考中了进士,当朝的皇帝非常欣赏他,钦点他为头名文状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他自身坚贞不屈精神的写照。</p><p class="ql-block">(图片是二楼内厅有明末清初的门楼砖雕《腾王阁序》)</p> <p class="ql-block">  胡诠,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p><p class="ql-block"> 周必大,官至左丞相,也是位政治家、文学家,后人将他列为“庐陵四忠”之一。</p><p class="ql-block"> 江万里,宋末大臣,官至宰相,热心书院教育事业,在吉安创协了白鹭洲书院,并亲自讲学,在在一次科举考试中,全书院47名学生都高中进士,得意门生文天样更是头名状元。</p><p class="ql-block"> 解缙,明朝时期大学士,《永乐大典》的主编。“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就出自他手笔。</p><p class="ql-block"> 曾经登临滕王阁,留下一副千古名对:“滕王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扬子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p><p class="ql-block">(图片是二楼内厅有明末清初的门楼砖雕《腾王阁序》)</p> <p class="ql-block">  唐宋八大家,江西有三家,吉安的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醉翁亭记》是他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曾巩,南丰人,文学家,宇子固,世称“南丰先生”。他的文学造诣很高,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在南丰有一个子固公园,在南昌有条子固路,都是为了纪念这位先贤而命名。</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号半山,死后被封荆国公。世人故称他为王荆公。临川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南昌有一条路叫安石路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p><p class="ql-block">(图片是二楼内厅有明末清初的门楼砖雕《腾王阁序》)</p> <p class="ql-block">  临川是江西有名的才子之乡,除了王安石是临川人,还有晏殊、陆九渊、汤显祖都是临川人。</p><p class="ql-block"> 晏殊(宋临川进贤文港),宋代词坛的报春花,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婉约派词人代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浣溪沙》是他的代表作。他还是欧阳修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陆九渊南宋临川人,主张主观唯心主义,他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p><p class="ql-block"> 朱熹,教育学家理学家,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庐山创建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他的家乡就在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上饶婺源。</p><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他的佳句。</p><p class="ql-block">(图片是二楼内厅有明末清初的门楼砖雕《腾王阁序》)</p> <p class="ql-block">三层:古宴厅 </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的第三层名为”古宴厅”,因古人时常在这里对诗会友,歌舞宴乐而得名。 </p><p class="ql-block"> 中厅的这幅壁画是明代戏曲大家汤显祖(明临川人)的《牡丹亭》。</p><p class="ql-block"> 汤显祖一生的代表作有“临川四梦”:《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以及《牡丹亭》。</p> <p class="ql-block">  他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戏剧史的贡献非常大,再加上他和英国的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1616年),所以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他笔下的“临川四梦”,勾画了很多痴男怨女的爱情故事。当年,《牡丹亭)的首场演出就在滕王阁,座无虚席,盛演不衰,开了滕王阁上演戏曲的先河。</p><p class="ql-block"> 自汤显祖在滕王阁上排演他的《牡丹亭》后,滕王阁即由简单的歌舞楼台逐渐演变成了戏曲舞台。</p> <p class="ql-block">  宁王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改封至南昌后,韬光养晦,与文人雅士交往颇多,不仅潜心研究戏曲、茶道和古琴,更是对明代杂剧和古代古琴曲谱的整理做了很多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朱权的带领下,江西的很多藩王都开始竞相刻书,形成了明代独具江西特色的藩府刻书。</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中国写意画开山鼻祖。原名朱耷[dā],是宁王朱权的九世孙,皇族后裔。</p><p class="ql-block"> 他时常将自已国破家亡的悲观情绪,融入作品中。</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画上,经常把落款写成哭之、笑之,以表现自己哭笑皆非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画中的花鸟,看上去是非常随意涂抹勾勒出来的,却一笔不多一笔不少,常常留出很多的空白,给人无限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写意画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最少的笔墨表现复杂的形体。他笔下的鸟鱼也不寻常,鼓腹瞪眼,白眼看世界,充满倔强之气。</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山水画,也是枯木、残山、剩水,给人寂寥落寞之感,这些都与他所处的环境与身世有关。</p> <p class="ql-block">  在西厅,陈列的是一些青铜祭器,后面一排是古代打击乐器——编钟,这一组是湖北随州出土编钟的仿制品。编钟兴起于西周,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悬挂于巨大的钟架上,通常用丁字形木槌和长形棒子敲打,具有一钟双音的特点,如果按音谱敲打、也能同现代乐器一样,演奏出美妙的乐曲。</p> <p class="ql-block">  西厅红柱上展示的楹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p><p class="ql-block"> 这是《滕王阁序》中耳熟能详的千古佳句,楹联是毛主席1964年9月17日亲笔手书,也是毛主席最喜欢的古代写景的名句了。</p> <p class="ql-block">临江一阁独秀</p> <p class="ql-block">北厅展出的是昆曲戏服</p> <p class="ql-block">南厅是中国古典乐器展柜。</p> <p class="ql-block">  前厅东西四面墙(南北两侧)悬挂《豫章四季图》(徐亭春月、东湖夏花、滕阁秋风、梅岭冬雪),这是古南昌的豫章十景中的四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四层:地灵厅</p><p class="ql-block"> 二楼人杰厅,四楼地灵厅,是因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赞美江西人杰地灵所设置的两个厅。</p><p class="ql-block"> 地灵讲的是江西的名山秀水,壁画里描绘的是江西著名的七山一水。</p><p class="ql-block"> 梅岭,地处江西最南部的大庾岭,因为盛产梅花,又叫梅岭。“梅关古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就出自此地。</p><p class="ql-block"> 三清山,位于江西东部上饶的三清山(有“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之称),它因三座主峰像道教的上清、太清、玉清三仙而得名的,被称为是江西风景最美的山。</p><p class="ql-block"> 龟峰,位于上饶弋阳,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方志敏的家乡。因为它的山体层叠像一只只大大小小的鸟龟,无山不龟,无石不龟,无岭不龟,得名为龟峰。</p> <p class="ql-block">  龙虎山,位于江西贵溪丹霞地貌的一座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水浒传》的开篇第一回“张天师析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作者施耐庵把水浒传故事的开头就定在了龙虎山。</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p><p class="ql-block"> 庐山,避暑胜地庐山,江西最有名的山。“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秀峰脚下是开先大瀑布,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的就是这里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鄱阳湖,在庐山的望江亭上,天气晴朗时可以在这儿远眺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p><p class="ql-block"> 石钟山,潘阳湖中的石钟山,大文豪苏轼专门为其写了《石钟山记》,“大孤小孤水中央”的孤山就是石钟山。</p> <p class="ql-block">  在西厅展示的是滕王阁前世今生的全息投影影像。</p><p class="ql-block"> 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于洪州建阁名“滕王阁”。</p><p class="ql-block"> 唐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王勃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p><p class="ql-block"> 唐大中二年(848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观察使纥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  宋大观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  元初,滕王阁几经战乱破败不堪。</p><p class="ql-block">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重修滕王阁,阁高五丈六尺。</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陈洪谟重建滕王阁,阁凡七间,高四十有二尺,视旧有加。</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晋、大中丞王佐发起募资重建。</p><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期,腾王阁共有12次毁于大火,12次重建。</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毁坏是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p><p class="ql-block"> 1983年10月1日,滕王阁重建工程正式奠基。</p><p class="ql-block"> 1985年10月22日,滕王阁重建工程正式开工。</p><p class="ql-block"> 1989年10月8日,重建的滕王阁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五层:纵览楼</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就是滕王阁的最精华处《滕王阁序》,它是由工匠手工雕刻在这16块铜板上的,江南三大名楼都因文章出名,黄鹤楼有崔浩的《登黄鹤楼》、岳阳楼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滕王阁则要仰仗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这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  王勃非常有才华,四岁能文,十二岁入朝为官被封为朝散郎。</p><p class="ql-block"> 当时在宫廷里盛行一种游戏,亲王们常以斗鸡来取乐,王勃就以游戏的口吻写下一篇文章《檄[xí]英王斗鸡文》。</p><p class="ql-block"> 不料这篇文章传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手中,李治认为这篇文章是在挑拨亲王之间的关系,一气之下就把王勃逐出了京城,王勃就开始了自己官途不顺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情也牵扯到了王勃的父亲,他父亲被贬到交趾(今越南)为官,王勃就是在去交趾探亲,路过南昌滕王阁时写下了这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  但是,王勃并不气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p><p class="ql-block"> “老当益壮”也是现在许多老年朋友的座右铭。</p><p class="ql-block"> 文章的落款,“东坡居士书”。王勃的书法并没有保存下来,所以就把苏东坡书写的《滕王阁序》拓印在16块铜板之上。这也是滕王阁的精华所在。</p><p class="ql-block"> 历代很多大书法家都曾经书写过这篇文章,东墙上刻的就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中的祝允明和文徵明所书写的《滕王阁序》。</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王勃在当年前往交趾探望自己父亲回来的途中不幸掉入海里,因逆水受惊而亡,只活了短短26年岁,真可谓天妒英才。</p> <p class="ql-block">  西厅《百蝶百花图》,这幅磨漆画是为了纪念滕王李元婴特意制作的,李元婴不干预政治,通音律,喜蝴蝶,是一位非常有才情的王爷,他是滕派蝶画的鼻祖,正因为他不干预政治所以一直活到武则天之后。</p> <p class="ql-block">  这幅《百蝶百花图》是以四块三合板为底,底部贴的是金箔纸,黄色是皇室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上方的蝴蝶,先用细铜丝勾勒出蝴蝶的轮廓,再将贝壳碾成粉末后敷成蝴蝶翅筋。</p><p class="ql-block"> 下方盛开的花是南昌市的市花金边瑞香,花瓣是用鸡蛋壳碾碎后敷成的。</p><p class="ql-block"> 磨漆画取材取于自然,保存时间特别长,非常具有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东厅两耳房,北边“丹青”圆内为“祈寿厅”,内陈列“寿”字屏。</p><p class="ql-block"> 巨大的“寿”字饱满庄重,筋骨内含,像个慈祥的胖老大爷端坐在太师椅上,它是光绪皇帝御笔。</p><p class="ql-block"> 满清从关外的森林草莽,带着浑身的野性剽悍登上历史的大舞台后,却虔诚地学习汉文化,所有皇帝、王公、贝勒都要苦练书法、熟悉汉族传统经典。</p> <p class="ql-block">  南边“翰墨”匾内为“祈福厅”,内陈列“福”字屏。</p><p class="ql-block"> 用缅甸珍贵花梨木雕刻的“百福图”,共同组成“福寿齐天”的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p> <p class="ql-block">潦水尽而寒潭清,</p><p class="ql-block">烟光凝而暮山紫。</p> <p class="ql-block">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p><p class="ql-block">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p> <p class="ql-block">云销雨霁,彩彻区明。</p> <p class="ql-block">落霞与孤鹜齐飞,</p><p class="ql-block">秋水共长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p><p class="ql-block">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p> <p class="ql-block">十旬休假,胜友如云;</p><p class="ql-block">千里逢迎,高朋满座。</p> <p class="ql-block">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p><p class="ql-block">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p> <p class="ql-block">层峦耸翠,上出重霄;</p><p class="ql-block">飞阁流丹,下临无地。</p> <p class="ql-block">爽籁发而清风生,</p><p class="ql-block">纤歌凝而白云遏。</p> <p class="ql-block">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p> <p class="ql-block">地势极而南溟深,</p><p class="ql-block">天柱高而北辰远。</p> <p class="ql-block">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p><p class="ql-block">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p> <p class="ql-block">时运不齐,命途多舛。</p><p class="ql-block">冯唐易老,李广难封。</p> <p class="ql-block">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p><p class="ql-block">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p> <p class="ql-block">北海虽赊,扶摇可接;</p><p class="ql-block">东隅已逝,桑榆非晚。</p> <p class="ql-block">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p><p class="ql-block">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p><p class="ql-block">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p><p class="ql-block">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p> <p class="ql-block">六层:古乐厅 </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的最高层,抬头往上看,最上方牌匾“九重天”。</p><p class="ql-block"> 九在古代是非常吉利的数字,它是阳极数字之最,也寓意着这里就是滕王阁的最高层第九层了。</p><p class="ql-block"> 而滕王阁又是在九九重阳节建成开放的,所以放置了这样一块匾。</p><p class="ql-block"> 被誉为“江南才子”、“中华诗神” 的宗九奇(南昌人)先生所书。</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上是一个圆顶,叫作藻井。它的中间由许多蓝绿色的小斗拱组成,这些斗拱由下往上共有12层,每一层一圈有24个斗拱,这意寓着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斗拱层层叠叠向上旋转,又有着宇宙无穷之意。</p>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以红墙绿瓦、飞檐斗拱的唐风建筑为骨,以《滕王阁序》的千年文脉为魂,将赣江之畔的壮美风光与盛唐气象完美融合,成就了江南名楼中最富诗意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自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不知不觉中,已将这座阁楼粗略游览了一遍。</p><p class="ql-block"> 再次走到太极广场,仰望高耸壮观的腾王阁,似乎感觉到它离我那么近,仿佛款款向我走来。</p><p class="ql-block"> 在时光的深处,唐风悠扬,宋韵缠绵,如同古卷中轻轻展开的画卷,绘就千年不朽的风华。</p><p class="ql-block"> 物换星移,逝去的永远是风景,而一颗超脱的心,永远不会湮灭。</p><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蓝天是那样纯净,清澈如水晶,洁白的云彩一朵一朵飘浮在蓝水晶之上,如一排飞翔的大雁,留下阵阵清脆的鸣叫。</p><p class="ql-block"> 似乎一位白衫少年立在雁头,一声低叹:“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p><p class="ql-block"> 那韵、那情,便永远融在那浩渺的长空之中,再也化不开,散不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