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堂石碑鉴赏

秦時明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自立会公墙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苏州使徒信心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上海监理公会弎弌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上海监理公会慕尔堂</b></p> <p class="ql-block">美以美会天道堂</p><p class="ql-block">基督教新教卫斯理宗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分裂为两大教派,即监理会和美以美会,后又派生出美普会、循理会、圣教会等派别。1847年,卫斯理宗美以美会由传教士怀德夫妇和柯林传入中国福建,并以福州为远东传教中心,1863年林振珍牧师在莆田建立首个教堂。</p><p class="ql-block">1913年,为纪念美以美会传入50周年,该会决定在莆田兴建美以美会天道堂,该堂由美国信徒甘雅各和甘大卫两兄弟以其父甘伯勒名义捐献2万美金,其余3万美金由府城、涵江、黄石、笏石、仙游等地上千名教徒捐献筹集,共计筹集5万美元,1915年开工,耗时3年于1918年主体建成,1920年正式使用。1939年,卫斯理宗各教派进行联合,形成卫斯理公会,后该堂亦称卫理公会莆田总堂。</p><p class="ql-block">美以美会天道堂为中西合璧的哥特式建筑,教堂总占地面积2.5万平米,建筑平面设计为凸字型,坐北朝南,主堂室内建筑面积为1572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人。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挑檐与翘角的造型,大厅采用大跨度屋架,减少柱子支撑屋盖荷载,在扩大室内空间的同时,也减少了室内视觉阻碍,在光线照明和声音传播上也进行了改善提升,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水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洛克·外滩源-女青年会大楼</p><p class="ql-block">时间:1933年</p><p class="ql-block">设计:李锦沛</p><p class="ql-block">地址:圆明园路133号</p><p class="ql-block">建材:钢筋混凝土结构(九层)</p><p class="ql-block">风格:装饰艺术风格+中国传统装饰纹样</p><p class="ql-block">评价:现代建筑轮廓+中国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全称: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p><p class="ql-block">曾:美龄职业生涯启航之地/1917年20岁英语老师</p><p class="ql-block">外墙清水墙砖 </p><p class="ql-block">具有肌理的粉橙色墙面上布着卡其色回字纹</p><p class="ql-block">仿佛古代窗棂上的精致纹路</p><p class="ql-block">入口大门处 </p><p class="ql-block">顶端装饰着中式的瓦当和滴水</p><p class="ql-block">门扇及横批用三六交惋菱花格心装饰</p><p class="ql-block">走进门的瞬间仿佛迈入了古时的朝堂</p><p class="ql-block">立面勒脚为石刻莲瓣须弥座</p><p class="ql-block">窗裙和压顶饰假石回纹纹饰</p><p class="ql-block">内院外廊的中国式披檐 栏杆</p><p class="ql-block">室内 </p><p class="ql-block">饰藻井式天花+仿和玺彩画等</p><p class="ql-block">天顶上一格格井口天花中</p><p class="ql-block">绘制了精美的和玺彩画</p><p class="ql-block">地面 </p><p class="ql-block">红黄绿组成大小不一的方格 色彩斑斓</p><p class="ql-block">浅绿色圆圈里的“吉”字 寓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建筑艺术的中华传统元素</p><p class="ql-block">莲花须弥座+出檐琉璃瓦+回字形纹饰</p><p class="ql-block">藻井天花板+仿和玺彩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李锦沛先生 图17</p><p class="ql-block">1900年生于纽约</p><p class="ql-block">1920年 普赖特学院建筑科</p><p class="ql-block">1921-1922 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建筑</p><p class="ql-block">1923年 纽约州立大学建筑师文凭&和家人搬到中国</p><p class="ql-block">受聘为基督教青年会设计其在中国各地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1927年 开设建筑师事务所</p><p class="ql-block">代表作 上海八仙桥青年会总部</p><p class="ql-block">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p><p class="ql-block">1945年 回美国</p> <p class="ql-block">漫步圆明园路,一抹粉橙色悄然跃入眼帘,在沿街建筑群中显得格外清新,这便是由美籍华人建筑师李锦沛先生设计的女青年会大楼,建成于1932年。</p><p class="ql-block">这栋现代主义的大楼里带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传统中式花纹。它的外墙上刻有石莲瓣的须弥座式勒脚,南侧勒脚有建筑物的奠基石。墙面上遍布卡其色的回字纹,像极了一扇扇古代纸窗上那精致的纹路。入口大门的顶端被中式的瓦当与滴水装饰着,门扇及其横批用的是三交六椀菱花格装饰。走进门的瞬间仿佛迈入了古时的朝堂。</p><p class="ql-block">红、黄、绿在脚下组成了大小不一的方格,天顶上一格格井口天花中,绘制了精美的和玺彩画。抬头细看那井然有序的天花,富有色彩的方圆互相衬托,依稀可见浅绿色圆圈里的“寿”字,带着对于来客美好的祝愿。</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曾是上海妇女组织的中心,为当时的女性提供了学习成长的平台,宋美龄等近代知名女性都在此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如今在奠基石上依稀可见当时的铭文:“尔识真理,真理释尔”,它不仅是女青年会的信条,更象征着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内核。</p> <p class="ql-block">尔识真理</p><p class="ql-block">‍真理释尔</p> <p class="ql-block">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大楼YMCA</p><p class="ql-block">‍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1907年。后为浦光中学。2022年,优秀历史建筑开始“修旧如旧”,热心市民发现建筑的奠基石被承包商野蛮破坏,引起一时争议,目前奠基石被层层包裹。</p><p class="ql-block">[公路车R]同样也是因为整修,门楣及两侧的原先字体露出:</p><p class="ql-block">·CHINESE··YOUNG·MEN'S··CHRISTIAN·ASSOCIATION·</p><p class="ql-block">基 督 教 中 國 青 年 會,救主降生一千九百有六年。</p><p class="ql-block">非㠯役人,廼役於人(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光緒三十二年嵗次丙午仲夏</p> <p class="ql-block">JESUS·CHRIST</p><p class="ql-block">HIMSELF·BEING</p><p class="ql-block">THE·CHIEF</p><p class="ql-block">CORNER STONE</p><p class="ql-block">‍耶稣·基督 </p><p class="ql-block">‍自己·是首块</p><p class="ql-block">‍房角石</p> <p class="ql-block">列王记上9:3耶和華對他說:「我已聽了你在我面前的禱告和祈求,將你所建的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遠立在那裏;我的眼、我的心也必時常在那裏。</p> <p class="ql-block">此堂原属于烟台西南关中华基督教会(自立会)。当时烟台境内除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组织外,还有中国籍传教士创办的教会组织。西南关中华基督教会是响应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的产物.在国内属干较早自立者。该会与济南、青岛的自立会有较密切的联系,但无隶属关系。烟台西南关中华基督教会(自立会),由原烟台长老会信徒徐宗民等30余人千1919年2月12日创办。该会礼,拜堂的建设由教徒自筹资金,当时共筹10050余元,买下了奇山所刘家和西关张家的房屋进行建设.1922年建成中华基督教堂是烟台唯一一所由华商基督教徒筹资建设的教堂,具有较大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