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进入西藏旅游的第一天,早餐后由芒康县出发,走214国道,翻越红拉山,前往盐井镇参观千年古盐田和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盐井教堂。<br> 红拉山是入藏后的第一座高山,垭口海拔4448米,位于西藏芒康县境内,距离芒康县城约60公里。 在垭口的观景台,经幡飘扬的场景尤为震撼。 在观景台可远眺达美拥雪山的神女峰、嘎托雪山及横断山脉的壮丽景色;芒康还是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栩栩如生的滇金丝猴雕塑十分可爱。<br> 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面积达70-80%。 自然保护区纬度高,山高谷深,立体自然景观十分突出,从海拔2300米至4448米,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植被,是植物的王国,也是研究动植物的基因库。 从红拉山垭口向下40几公里到芒康县盐井镇,海拔下降2100多米。盐井镇距县城120多公里,是滇藏交界处的千年盐业古镇,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 盐井古盐田位于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米,已有1300年历史,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 卤水是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提取的。当地村民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抽出卤水,倒在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在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管子将卤水引到盐田里,经过强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发,形成盐粒。 晒盐的石槽,多为如砚台式的盐槽 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多为淡红色,因采盐高峰期多在农历二、三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据介绍,红盐主要用于泡脚等皮肤治疗。 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一处一处的,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白如雪,细如棉”,颗粒细小可直接食用,是盐焗食品的上乘原料。 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所在山的土质有关,各有不同的用途。<br> 我用买包盐的钱,请这位卖盐的姑娘带我们参观,她爽快的答应了<br> 盐池下面,一条条细小的盐柱挂在池的底部,洁白光鲜。它们是透过盐池微小的缝隙渗出结晶的,但它们不像山洞里的钟乳石,竟然是空心的。 这里每块盐田产盐约十几斤,三至五天扫一次,天气不好的时候十五天左右扫一次,农历二、三月桃花盛开时的盐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价格也比平常高。我们询问的售价,红盐每斤是5元,白盐是10元。 盐池缝隙稍大时,也会生成钟乳石样的盐块<br> 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盐井教堂”坐落于盐井村,是一座极具藏式风格的教堂。<br> 教堂的大门<br> 教堂于1855年由法国传教士创建,但原教堂已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的教堂是2000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将西方建筑与藏族艺术结合在了一起。 现在,教堂与巴黎教会区域的教士取得联系,设立藏文学校,使传教士学习藏文,更好地为藏族同胞传教。 教堂两侧的建筑为藏式风格,类似典型的藏族民居<br> 进入教堂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典型的哥特式拱顶和祭台<br> 西藏都是信奉藏传佛教,而这里的许多藏族村民却信奉天主教,所以这座教堂建筑又极具藏式风格。<br> 教堂顶部的32幅圣经油画,描绘的是旧约故事和新约故事 在盐井教堂的历史上,至1949年,共历经17位外籍本堂神父。现在,盐井的藏民可以自由地选择信仰藏传佛教或者是天主教。<br> 具有藏族特色的钟楼<br> 现在的盐井村是重庆援建的。自1994年中央开展各省市对口支援西藏以来, 30年来,先后有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奋战在雪域高原各地,加快推进了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接着返回芒康,改走318国道,翻越海拔4300多米的拉乌山垭口,去往芒康县的如美镇。这里是重庆援建,很漂亮。<br> 拉乌山上的观景台<br> 在拉乌山观景台上看到几只猴子,在向游客要吃的。芒康虽然是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但看到的似乎不是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的皮毛并不是金黄色的毛,以灰黑、白色为主。被称为“黑仰鼻猴”。它们的头顶长有尖形黑色冠毛,以松萝、竹笋、植物的嫩叶、嫩芽和花苞等为食。<br> 下午6点,到达如美镇圣域天香洲际大酒店吃饭住宿。趁吃饭前后,欣赏了周边澜沧江峡谷的美景。 酒店前供赏景的观光栈道<br> 澜沧江畔建于1968年的巴帮公路纪念碑,纪念的是修建西藏与内地联系的战略通道——康藏公路(川藏公路)时牺牲的烈士和工作人员。修建过程中,因气候恶劣、地质复杂,牺牲者众多。纪念碑2020年被西藏自治区评选为第一批革命文物。 西藏深山中的如美镇,澜沧江穿城而过,这个大拐弯处,崖壁高深、笔直,十分雄伟壮观,名为“如美峡谷” 竹卡大桥也是西藏第一批革命文物。当年有一个排的战士守卫在这座大桥上,后来在六十年代被几百名叛匪包围在桥头的碉堡中,切断水源和粮食供应并要求守桥部队投降。战士们坚守不投降,等待救援。<br> 由于报信的战士在路上牺牲,当十几天后大部队赶到大桥时,守桥的一个排解放军已经全部牺牲。后来,人们在桥头立了这个无名纪念碑,以挽怀他们。 澜沧江畔的如美游客集散中心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上的最为重要的客栈驿站所在地。这也是援藏的产业扶贫项目,也是区域合作、民族团结的重要见证。<br> 澜沧江是东南亚第一长河,盛传为神灵显现的地方。这里是318景观大道的最佳祈福、打卡地之一。<br> 石刻背面<br> 下游方向的如美峡谷雄姿<br> 22日的行程是从如美到八宿,290多公里,行程大约要7小时。一路要翻三座山:觉巴山、东达山和业拉山,怒江72拐。路上只见不少山体滑坡痕迹,十分艰险。 2024年通车的觉巴山隧道近7千米长,通行时间比原绕山省了2个小时。<br> 翻越觉巴山后,到达东达山。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是川藏线上的最高点,雪后的东达山风景更加壮美。由于川藏线的险峻,维护和救援由武警部队承担。 东达山上建有游客服务中心和观景栈道,游客纷纷下车拍照留念<br> 路边还有为318线建设服务的混凝土拌合站。正是无数川藏公路、铁路建设者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如今世界屋脊的道路畅通和全国游客的蜂拥而入。 下山来到左贡县午餐<br> 中午11点到左贡县城佳乐柴火坊吃铁锅炖。 饭后继续赶路。这是远处的左贡县城和近处的蔬菜大棚<br> 下午1:50前面堵车了。三个地方堵车,都是小车见堵车,往前夹塞造成对方车过不来造成的。一直到七十二道拐观景台,堵车将近六个小时。<br> “怒江72拐”是指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坡陡路险,人称“九十九道回头弯”、业拉山“108拐”、“川藏99道弯”,有人统计其实有130多个弯。<br> 2010年,崭新的黑色泊油路铺设及拓宽工作全部完工。如今行车的艰难,让你很难想象以前行车的样子,这也是以前没有多少人敢走川藏路的原因。 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对许多自驾的游客来说,正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每年从这路过的旅者无不对这条路充满感叹。 它的险让人们更加感谢那些无数建设者们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向他们致敬!<br> 晚上近9:30到达八宿县(海拔3270米),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入住木子酒店(八宿县多拉神山店)。我们一路共住过三个海拔3千米以上的酒店,酒店房间内都有氧气、加湿器,使大家没有很大的高原反应。这天行程共计11个半小时。 23日的行程是八宿到波密,中间要游览然乌湖和来古冰川,行程240多公里,光跑路需要近6小时。因然乌湖和来古冰川途经路上山体塌方!早䢅9点出发。<br> 还没出县城,就堵车了,说前方交通管制。一直到下午3点半,才走了50公里<br> 导游和司机每天都要费心和辛苦,关注第二天的路况讯息,对行程适当调整。<br> 翻越4475米的安久拉山<br> 易发生雪崩的路段,还修建了防雪崩的明洞<br> 虽路途艰辛,但一路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br> 下午3点半到达然乌湖,它是典型的由造山运动而形成的堰塞湖,是雅鲁藏布江左岸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头,是西藏东部最著名的淡水湖。 然乌湖由三个上下相连的湖泊组成,它们分别是阳措湖、傍措湖和冷安佳布湖。湖面海拔3850米,湖盆呈狭长河谷状,长约29千米,湖水面积约22平方千米。<br> 然乌湖是藏东地区第一大湖,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而闻名,素有“西南瑶池”“高原九寨”之美誉。因时间紧,我们只在一处停留半小时赏景。 来古冰川为一组冰川的统称,紧邻然乌湖,冰雪融水流进然乌湖,名字来源于紧邻冰川的藏族村落——来古村。藏语意思是隐藏着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来古村由中国三峡援建。 来古冰川是西藏已知的面积最大和最宽的冰川,是雅隆、美西、若骄、东噶、雄加及牛马等六个冰川的统称,海拔4020米。 来古冰川汇集了规模巨大的冰川群体和极其壮观的冰川地貌,既保留了完整的冰川遗迹,又发育着完整的现代冰川,是世界三大海洋性冰川群之一,与南北极冰川是同一系列的冰川,游人可在来古冰川观看类似南北极冰川之美。<br> 游客要从游客中心乘景交车到达骑马点开始游览,距离18公里,需约30分钟。<br> 我们去看的是雅隆冰川,据说从骑马点到冰川1.5公里,要穿越冰碛垄,走15分钟;但雪后净是滥泥,只能骑马才可以近距离观赏蓝冰湖和冰洞。 目前,来古冰川未完全开发,现由村民自主运营 我们没有骑马去冰川,而是往山上走,到1号观景台,远处看冰川也挺不错。<br> 从景区地图看,这里看到的是雅隆冰川(来古冰川中最为壮观的冰川)。它长12公里,从岗日嘎布山海拔6606米的主峰延伸至海拔4000米的岗日嘎布湖。 雅隆冰川的冰层厚度可达数百米,表面呈现深蓝色,是中国第二大海洋性冰川,以规模庞大、冰体纯净著称,巍峨的山峰和纯净的冰雪世界令人叹为观止。 雅隆冰川最令人惊艳的景观是蓝冰洞。蓝冰是由大块单冰晶形式的纯冰形成,冰越纯,阳光照射时,短波长的蓝光更容易被反射出来,颜色就越蓝。 那种晶莹剔透的美,散发着纯净的自然之光。加上周围高山草甸与茂密的原始森林相互映衬,宛如置身于自然的巨大冰雕艺术馆中。<br> 雅隆冰川具有约150万年的历史,是地球冰川演变的重要见证。它的存在不仅展示了地球的自然力量,也为研究地球的冰川活动和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可惜时间有限,我们只走了一个景点,匆匆拍照。建议想走川藏线的朋友,一定要到来古冰川看看,看的更细一点,看更多的美景。 来古冰川有多个蓝冰洞,这两张照片(网上下载)上的蓝冰洞不知在那个地方?很吸引人前往。<br> 冰川周围的皑皑雪山<br> 石滩上,有不少雕刻着六字真言的玛尼石<br> 石滩上,还有大量摆放在大石头上的承载着虔诚的祈愿小石头。 下午6点,太阳快要下山,我们匆匆结束了来古冰川的游览,其中赏景只有短短一个小时,意犹未尽。接着要到波密住宿,还有160公里,需4小时。 途径美丽的然乌湖。因急着赶路,只能在行驶中给冰湖、雪山留个影。<br> 路上还差点出现意外,害得我们可能住在半路。<br> 我们的车一进藏,在第一个城市昌都市就上来一个年轻警察,说是为了我们的安全,天天跟车一直到拉萨。这是西藏自治区为保证游客安全对20座以上的旅游车实行了几年的规定,也确实提高了安全系数。<br> 刚离开然乌湖不久,年轻警察觉得我们到波密太晚,怕路上有冰出危险,找来他的领导,提出要我们当晚住到附近镇上,不让去波密;而这一耽误可能影响整个后续行程,且团友们回京的机票、车票也已买好,旅行社也早已订好波密酒店,就要承担较大损失。经过与旅行社及与年轻警察沟通一个多小时,导游写了保证书:如出问题愿承担一切责任;没有警察和司机的任何责任。旅游车才得以向波密出发。司机小刘的开车技术极佳,夜色中翻越大山,把我们安全送到波密,使得可以按计划(墨脱因道路、天气原因,实行单日出,双日进)由当地的越野车载我们游览神秘的墨脱。<br> 如何在确保安全和让游客圆满享受旅游快乐,做好与各地旅行社、导游的沟通方面,西藏各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终于在夜12:10到达去墨脱的入口波密县城(海拔2720米),入住宜客隐墅酒店。从早9点到夜12点,这一天奔波15小时。 请继续观看《春日川藏参团游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