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端午节前夕,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进来,照在一排排整齐的饭盆上,照在一张张青春兴奋的脸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今天,我们要用安琪甜酒曲制作米酒,让这传承几千年的中华美食在少年的手中延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是一种传统发酵酒,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经酒曲糖化发酵而成,具有香甜醇美、酒精含量低的特点,在中国已有4000-5000年的酿造历史,兼具饮用、烹饪和保健功能。受材料场地所限,我们尝试用大米饭制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感谢学校后勤的领导、餐厅的经理以及阿姨们对孩子们热情的保护,中午时分他们兴奋地去学校食堂盛来一盆盆的白米饭,米饭莹白得像六月的云朵,柔软发亮,整个教室里弥漫着大米的清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入口食物要干净,先要反复洗净手。”我如是说。孩子们便都认真起来,将手指一根根搓过,仿佛在进行什么庄严仪式。其实不过是做酒酿的第一步罢了。看他们那副模样,倒叫人想起古时祭祀前的净手礼。传统大约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渗入血脉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在我的一番示范后学生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按照步骤操作。安琪甜酒曲是提前备下的,一袋袋分组来取,一包白色魔法,将要唤醒大米中沉睡的糖开启神奇的旅行。他们拿着曲,小心翼翼地撒在蒸好的米饭上,动作或许生疏,但那份专注和热情却格外动人。有的像和面,大米饭变成了米粑;有的像天女散花,唯恐酒曲不匀;有的像玩橡皮泥恨不得把米饭搓成娃娃。手法虽有参差,眼里的光彩却是一般的兴奋明亮。慢慢用指尖将米粒压平,中间挖一个小坑,像种下愿望。一番忙碌后个个饭盆覆盖上了保鲜膜。最后把希望交给了酵母菌和时间这个魔法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当天下午有孩子激动地写下了自己感受与我分享。</b></p><p class="ql-block">《米酒,让我更加懂得传统食品手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刘永杰</p><p class="ql-block"> 白嫩嫩的大米装在银色的盆里,包上一层闪闪发光的保鲜膜,夕阳的余晖照在保鲜膜上,也镀在那一张张兴奋的脸上,在夕阳里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一个多月前的周三,万老师为全班埋下了伏笔、设下悬念:端午节的前夕会带我们做米酒。消息一出,全班炸了锅。随着烂漫的五月抵达,大家就越发期待。终于端午节前夕的周三,万老师让几个人拿了米盆过来,并告诉了我们下午要做米酒。闻言全班同学两眼放光,我恨不得用时光机立马穿越到下午,越是离下午越近,时间就越是煎熬,一分一秒都让人急得心痒难耐。</p><p class="ql-block"> 下午看着老师桌上满满几大盆米饭,真是新奇。到了生物课,万老师就已经开始做了,虽然生物老师讲的是关于心脏的内容引人入胜,而且大家都不敢斜视。但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离万老师最近,万老师的做米酒还是不油得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偷偷的观望了全过程后也大致知道的流程。</p><p class="ql-block"> 下课了,万老师让我们去提几桶水,反复净手,只待开启米酒的制作。老师首先开始示范,米饭慢慢的加入酒曲,然后充分的将酒曲与大米搅拌均匀。老师右手搅拌米饭,左手添加酒曲,手指娴熟,行云流水,一看就不是第一次做,做完后加上白开水压平,中间点了一个孔,说是让米饭呼吸,最后在最上面又撒上了一层甜酒曲,再用保鲜膜包上就完成了制作。</p><p class="ql-block"> 各小组派出的代表开始轮番“秀”操作了!首先登场的是五组语文王者王一朵,只见王一朵先虚晃几下,然后抓起一大团米饭,加入一点酒曲粉开始左抓右抓,跟玩史莱姆一样。乍看也没一个搅拌的样子,万老师好不容易抓开的米饭,又被王一朵和面似的还原成一团,我作为观战前线看得可是一清二楚,差点儿笑喷了,到最后总算是拌好了,加上凉白开水按平,可是王一朵按得凸凹不平,一点儿也不美观,最后中间的孔还是万老师帮的忙。反观一组官阳这边,本来被“神机辅助”万老师帮忙,再加上青花陶瓷盆的衬托,简直是锦上添花,秀色可餐与王一朵那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看我们二组刘昕霖,不愧是跟我一个姓儿,一马当先,动手能力跟我不相上下,和樊星锐合力一下子完成了,虽然没有官阳的青花瓷盆好看,但静静躺在不锈钢面盆里像盛开的花。一组一组兴奋地忙碌着,至此,8个小组全部完成了初酿过程,一盆盆整齐的排列,俨然整装待发的士兵。</p><p class="ql-block"> 到了放学,我们又把校服盖在了米酒盆上,助其保温,老师说这样发酵的更快,真希望做得好喝。</p><p class="ql-block"> 听万老师说,现在米酒都是买的。纯粹工艺流程,而这些传统的美食工艺也渐渐的被人们遗忘了。幸运的是今天我们开始了幸福的尝试。相信几天后一定会米酒醇厚香满室。</p><p class="ql-block"> 原来传统手工艺并不是课本上背记的条条框框,纸上谈兵,而是去体验,去尝试,去践行。周末我一定要做给父母喝,尽一份儿自己小小的孝心,也让父母看看我的无敌动手能力。</p><p class="ql-block"> 米酒酿的制作,让我更加懂得了传统手艺古法制作的魅力,手工粽子、手工饺子又何尝不是?我要了解更多古人的智慧,一起去把传统手艺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第二天孩子们一次次走进盆跟前隔着保鲜膜轻嗅,从中午到下午酒香愈发浓郁,大家的等待愈发虔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第三天清晨,打开其中一盆,教室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只见洁白的米粒间渗出晶莹的液体,泛起琥珀光,散发着诱人的甜香。其他小组同学的米酒也陆续发酵完成。大家品尝着,比较着哪一组做的更甜,谁的味道更醇厚。其中也有遗憾的插曲,个别组酒曲和米饭拌得不均匀,发酵不是太成熟影响了质感。不过谁还能没点失误,终归会有机会再练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将成熟的酒酿分盛在小杯里,挨个递给同学,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比酒酿还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但当孩子们亲手触摸大米,观察发酵的神奇变化,他们何尝不是与中华饮食文化进行着最直接的对话?那份做成后的喜悦,是任何课本知识都无法替代的体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孩子们或许对屈原的感知、龙舟的由来是教科书化的,但相信他们会记得这个13岁的端午前夕,会记得教室里弥漫的甜酒香和彼此分享时的那份欢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那些残留的米粒上,闪闪发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两千年前的端午与今日的端午,在这一刻,借着酒酿的甜香,悄然相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