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黎锦是海南岛黎族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集纺、染、织、绣于一体,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棉纺技艺之一,有纺织业“活化石”之称早在3000年前,黎族人民就开始运用纺染织绣技艺。汉朝以前,其图案精美、做工精细的黎锦就已成为朝廷征调的贡品 。春秋时期被称为“吉贝布” ,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海南岛也因黎锦成为中国棉纺织业发祥地。宋代时黎锦备受喜爱,是热销商品。元代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发展 。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 <p class="ql-block">- 图案丰富:有100多种,大体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 。人形纹如婚礼图、舞蹈图等,寄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动物纹中龙纹、青蛙纹常见,分别象征高贵吉祥和母爱避邪 ;植物纹有木棉纹、花草纹等,寓意家庭美满、人丁兴旺 ;几何纹由直线等组成,反映原始思维特征 。</p> <p class="ql-block">用古老传统工具,如手搓去籽十字棍、木制手摇轧花机、脚踏纺纱机、织布机等 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 。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色彩鲜艳且不易褪色 。各地黎族人民创造了多种织、染、绣技术 。比如白沙县有两面加工的彩绣,有海南“双面绣”美称 ;东方、昌江地区创造了扎染与织造相结合的织锦工艺 ,经线多采用缬染法(扎染),染色后再织进彩色纬线 。纺,即将棉、麻等加工成纱线,需经脱棉籽、弹棉花等初加工及导纱、上浆等步骤 ;染,使用植物、矿物染料给纱线染色,常用浸泡法、煮沸法、造靛法 ;织,用踞腰织机、脚踏水平织机等将纱线横竖交叉排列形成织物,有整经、提综等工艺流程 ;绣,分单面绣和双面绣 ,双面绣正反两面针法疏密、色彩、纹样完全一致 。</p> <p class="ql-block">- 用途多样:多用于妇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 ,还包括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 。黎锦服饰异彩纷呈,制作的黎锦筒裙绚丽多彩,有的还镶嵌云母片、贝壳片等,行动时熠熠生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