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 希腊20天自驾游D1-D4: 三个古代雅典遗址

Hongbo

<p class="ql-block">在雅典住了三天的时间,参观的主要古迹遗址有三个。第一个是公元二世纪的哈德良图书馆(Library of Hadrian)遗迹。这座图书馆是那位热爱希腊文化的罗马皇帝哈德良为了表达他对心爱雅典的敬意而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不仅藏书,也包含了阅读室、讲堂、花园、喷泉和供哲学辩论的空间,是当时学习与交流的重要中心。可惜现在都看不出来哪里是哪里了。</p> <p class="ql-block">北墙为主入口,保留有部分高耸的科林斯柱与厚重墙基,仍可见昔日宏伟气势。</p> <p class="ql-block">现在仅存的四根孤零零的柱子,矗立在类似半圆后殿的地基上。周围的遗迹是这座大型矩形建筑群的残骸——它曾经拥有100根大理石柱子。</p> <p class="ql-block">考古发掘出的石块被整齐地堆放在一旁,正静候资金支持以便重建。</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漫步其中,可以想象古代学者在此交流辩论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遗址是Stoa of Attalos - Museum of the Ancient Agora,这是雅典古市集的“阿塔罗斯柱廊(Stoa of Attalos)”以及现在作为“古市集博物馆”的地方。虽然卫城是古雅典的礼仪象征,但真正的城市核心是古市集(Agora)。</p> <p class="ql-block">“Agora”的字面意思是“聚会场所”,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城市最热闹区域的代名词——市中心、主广场、论坛、广场、集市、公共空间等等。</p> <p class="ql-block">这座柱廊(stoa)曾是古代的“购物中心”。这种带顶的走廊可以为购物者遮挡阳光和雨水。这座柱廊最初建于公元前150年左右,由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二世(Attalos II)建造(今属土耳其)。虽然他并非希腊人,但阿塔罗斯——就像许多古代民族一样——对希腊文化深感着迷。这座建筑就是他对自己在雅典所受教育的一种致谢方式。</p> <p class="ql-block">公元267年,遭日耳曼蛮族赫鲁利人(Heruli)入侵焚毁。原始建筑早已不存,但今天所见的柱廊是1950年代由美国古典研究学院重建的忠实复制版本,他们也是古市集发掘工作的主要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这座柱廊是古代雅典常见柱廊的典型代表。它有两层楼高,使用的是与帕台农神庙相同的白色彭特利克大理石建造。整个有顶的走廊约长400英尺(约120米)。走廊一侧排布着45根多立克柱(外侧),另一侧则有22根爱奥尼亚柱(内侧),这是一种典型的建筑风格混合。</p> <p class="ql-block">走廊内展示的雕像,原本都是装点古市集的:有众神、英雄、运动员,还有纪念石碑(stele)。</p> <p class="ql-block">从柱廊里眺望远处的神庙。</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位于重建后的阿塔罗斯柱廊内部,展出的是考古学家在古市集挖掘出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些漂亮的陶器属于几何时期(公元前1100–700年),其精致图案、对称设计与火柴人形象非常典型,说明古市集已有人常驻并建立了陶器作坊。</p> <p class="ql-block">这些陶片名为陶片放逐票(ostrakon),用于驱逐腐败的僭主。可见两片陶片上分别刻有“提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和“阿里斯提德(Aristides)”的名字。这两位黄金时代的政治家既是政治对手,也是情场竞争者,虽忠诚服务雅典,却都因权力斗争而被放逐。</p> <p class="ql-block">这面青铜盾牌来自战胜斯巴达的重要战役——斯法克特里亚战役,此战使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暂时占上风。尽管胜利短暂,战争却极大消耗了雅典国力。</p> <p class="ql-block">陶器作为重要出口品也展示在此。一些为黑地红绘风格,一些为红地黑绘风格,引领了古希腊陶艺潮流。</p> <p class="ql-block">这些雕塑来自罗马时期,当时罗马人极爱希腊文化,扩建了古市集。与理想化的希腊风格相比,罗马雕塑更真实地呈现人物面貌。</p> <p class="ql-block">这条沟渠是雅典令人印象深刻的供水系统的一部分,建于公元前5世纪,至今仍在运行。它用于收集南部山丘的雨水径流,并将水引入市集广场(Agora)。</p> <p class="ql-block">在雅典的黄金时代,这片中央区域原本只是一块空旷的场地,一个名副其实的“聚会之地”。但随着雅典的发展和扩张,商业中心也不断壮大。这座名为中柱廊(Middle Stoa)的建筑建于公元前180年,是当时开始填补这片空地的几座宏伟建筑之一。最终,这片区域被大理石建筑密密麻麻地填满——也就成了你今天所看到的这片迷宫般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仰望着的Acropolis。</p> <p class="ql-block">赫淮斯托斯神庙(Temple of Hephaistos)</p><p class="ql-block">这是所有希腊神庙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堪称黄金时代建筑的典范。这座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50年——恰好在帕台农神庙(Parthenon)之前不久,修建于雅典的鼎盛时期,是在波斯人入侵并摧毁城市(公元前480年)之后对市集广场(Agora)进行大规模重建的一部分。但由于后来希腊人将精力转向建造卫城上的伟大建筑,神庙的建造进度被拖延,直到公元前415年才最终完工并举行献祭仪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典型的“周柱式”神庙(peristyle temple),意味着整个建筑被柱子环绕。它和帕台农神庙一样,使用的是潘泰利克山大理石(Pentelic marble),并采用了多立克式(Doric)风格,是伯里克利(Pericles)追溯雅典朴素坚实传统的愿景之一。不过,赫淮斯托斯神庙的体量只有帕台农的一半左右,雕刻装饰也更少。</p> <p class="ql-block">它的建筑风格与布局:</p><p class="ql-block">典型的多立克式围柱神庙,两侧各有6根柱子,长边各有13根(含角柱),整体尺寸约为31.78 × 13.71 米; 使用彭特利克大理石建造,雕塑部分采用帕罗斯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公元120年左右,罗马皇帝哈德良统治雅典。当时罗马帝国正值鼎盛,雅典作为帝国在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显赫。这座雕像展现了哈德良身穿典型的罗马军装,包括胸甲和皮革短裙。在他腹部位置的盔甲上,你可以看到一个细小的徽章:描绘着罗马神话中的创始人罗慕路斯和雷穆斯正被母狼哺育的场景。而更有意思的是,站在母狼背上的,是雅典娜。</p><p class="ql-block">这个细节象征着哈德良的理念:征服希腊并不是毁灭,而是拯救并扶持这座伟大的文明。哈德良是一位真正的希腊文化爱好者,也是雅典的慷慨恩人。</p> <p class="ql-block">阿格里帕音乐厅(Odeon of Agrippa)</p><p class="ql-block">阿格里帕音乐厅是一座古代的剧院和音乐会场地。它原本的入口由一排六座巨型雕像组成,这些雕像兼作支柱。如今,仅有三座雕像保留在原地,旁边还有一个空的底座。第四座雕像的头部则保存在我们之前参观的阿塔罗斯柱廊(Stoa of Attalos)中。</p><p class="ql-block">目前保留下来的三座雕像中,有两尊是“特里同”(Triton)——即鱼尾人身的海神形象,而第三尊则是蛇尾怪兽。</p> <p class="ql-block">圣使徒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Apostles)</p><p class="ql-block">这座迷人的小教堂,顶上有一个灯笼状的圆顶,标志着古市集(Agora)复兴的开始。它大约建于公元1000年左右,当时的雅典处于来自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统治者的保护之下。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入侵和荒废后,雅典慢慢开始复苏。</p> <p class="ql-block">像很多拜占庭时期的基督教堂一样,这座教堂也建在异教宗教遗址的废墟之上。古代这里原本是一座水泉神庙(nymphaeum),位于一处神圣的泉水之上。而现在这座教堂则是为纪念圣保罗(St. Paul)而建——据说他很可能就是在古市集将异教徒皈依为基督徒的。</p><p class="ql-block">这座早期教堂是后来雅典众多教堂的原型。它拥有一个中央圆顶,从中伸出四条等长的“手臂”,形成一个希腊式十字架结构。窗户为高耸的马蹄形拱门,这是拜占庭风格的典型特征。整座教堂是用大型矩形切割石块(ashlar stone)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古迹遗址就是大名鼎鼎的雅典卫城。卫城(Acropolis)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便一直是雅典的心脏。这块石灰岩高地,三面陡峭、悬崖高达百英尺,拥有天然的泉水供给,因此自古就是一座天然堡垒。公元前约1400年,迈锡尼人(Mycenaeans)在山顶建宫殿,统治这片地区;从公元前约800年起,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就在此受到崇拜。</p> <p class="ql-block">四大核心建筑——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前门楼(Propylaea)、雅典娜胜利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大约在公元前450年至前400年间建成,作为一个统一的建筑整体。与多数古遗址不同的是,卫城并非多时期叠加的层层遗迹,而是在两代人之间集中兴建完成,成为“黄金时代”凝固在石头中的一瞬间。</p> <p class="ql-block">赫罗德·阿提库斯音乐厅(Odeon of Herodes Atticus),这座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大型露天剧场建于罗马时代,如今仍在使用。站在这个位置,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舞台布局: 舞台为三分之三圆形的地面,正是音乐家与演员们按希腊传统风格演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舞台后方矗立着高起的舞台台面和背景墙的遗迹(这些是罗马剧场的特色,传统希腊剧场并不使用这些元素)。</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前门楼(Propylaea)进入卫城,不能只是随便走一扇普通大门——它必须是最宏伟的大门。</p><p class="ql-block">古代的朝圣者会站在这里,在登顶前歇口气,仰望那些耀眼的石柱与几乎占据整个视野的陡峭台阶。想象一下,在古希腊人的心中,这样一座庄严神圣、气势磅礴的列柱式大门会带来何等强烈的心理震撼。</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早上第一波人进入卫城,人还不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眺望雅典的早上</p> <p class="ql-block">前门楼呈U形结构:</p><p class="ql-block">中央为一个六根多立克柱构成的大型中厅,两侧各有侧翼建筑向外展开,仿佛张开双臂欢迎访客。中央建筑如同一个缩小版的帕台农神庙,上部有三角楣饰(pediment)。在古代,这座门楼曾被涂上鲜艳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正好赶上一队卫兵从卫城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胜利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p><p class="ql-block">这座小巧的神庙几乎是正方形,高约 11英尺(约3.35米),两端各有四根柱子,比例优美而和谐。</p><p class="ql-block">与帕台农神庙和前门楼那种厚重的多立克式(Doric)风格不同,这座神庙是雅典首次采用爱奥尼亚式(Ionic)建筑风格的代表,柱顶装饰有优雅的涡卷形卷饰。</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这座雅典娜胜利神像被故意雕刻成“没有翅膀”的样子,因为雅典人希望胜利女神不要飞走,而是永远守护这座城市。因此,这座神庙也被称为“无翼雅典娜神庙”(Temple of Wingless Athena)。</p> <p class="ql-block">尽管上方早已空无一物,这座灰色大理石基座依然高耸入云,高达25英尺(约7.6米),与旁边的雅典娜胜利神庙几乎等高。基座上布满了黄色脉纹的大理石,在古代这是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显眼位置,因此,多个不同时期的重要人物都曾将自己的雕像安置于此。</p> <p class="ql-block">能在Acropolis门口照一张不用与其他人合影的照片很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卫城的大理石柱上,让我觉得自己游走在梦里。</p> <p class="ql-block">来卫城的门票需要提前预定,选择第一波进来就是最好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Passing Through the Propylaea,Propylaea(普罗皮莱亚) 是雅典卫城的宏伟大门,由建筑师墨尼斯克勒斯(Mnesicles)设计,建于公元前437至432年左右,是伯里克利主政时期的重要建筑之一。穿越它,意味着进入一个神圣的空间——从城市的日常生活走向古雅典的宗教与政治核心。</p> <p class="ql-block">普罗皮莱亚融合了多立克式与爱奥尼亚式的元素,结构对称、庄严。它不仅是一个入口,更是一种象征,代表进入圣地的秩序与尊严,是雅典人对城市信仰与身份的自豪体现。</p> <p class="ql-block">穿越普罗皮莱亚,不只是走进一座建筑,更像是一种仪式性的转变,它标志着从日常世界进入神圣领域——尤其是智慧与战争女神雅典娜的领域。它也可象征从无知走向知识,从混乱迈入秩序,从人间通向神域,类似柏拉图《洞穴寓言》中的觉醒过程。</p> <p class="ql-block">雅典城市尽收眼底。对面的小山是Lycabettus Hill,Lycabettus Hill(利卡维托斯山)是雅典的另一座标志性地标,不同于卫城的古典庄严,它提供的是震撼的城市全景和自然宁静的体验。我上次来雅典的时候去过,这次就没有计划再去了。</p> <p class="ql-block">Theatre of Dionysus Eleuthereus,狄俄尼索斯·厄琉忒瑞俄斯剧场(Theatre of Dionysus Eleuthereus)被誉为西方戏剧的摇篮。这座露天剧场位于雅典卫城南坡,奉献给狄俄尼索斯——这位掌管酒神、狂喜与戏剧的奥林匹斯神祇。</p><p class="ql-block">剧场最早建于公元前6世纪,并在公元前4世纪扩建,最多可容纳约17,000名观众。古希腊戏剧的奠基者,如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和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作品,正是在这里首次上演。</p> <p class="ql-block">Acropolis Museum,雅典卫城博物馆(Acropolis Museum)于2009年开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馆之一。它位于雅典卫城山脚下,专为珍藏卫城的艺术瑰宝而建,尤其是帕台农神庙的文物——一个与这些遗产同等庄严、现代而简洁的展览空间。</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由瑞士建筑师贝尔纳·屈米(Bernard Tschumi)与希腊建筑师迈克尔·福提亚迪斯(Michael Photiadis)联合设计,建筑本身采用玻璃、钢材与混凝土,极具当代美感与透明感。我也是上次去过了。</p> <p class="ql-block">帕台农神庙是这座山丘上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它是古代世界最杰出的神庙,坐落在雅典卫城的最高点,海拔达490英尺(约149米)。如今,这座神庙大部分已成为废墟,一部分是因岁月侵蚀所致,但主要还是毁于1687年的一次意外事故。</p> <p class="ql-block">想象一下,在近2500年前刚刚完工时,帕台农神庙该是何等壮观。它是希腊最大的多立克式神庙——全长228英尺(约69.5米),宽101英尺(约30.8米),占地超过23,000平方英尺(约2,1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神庙的两端各有8根带凹槽的多立克式圆柱,两侧各有17根,总共46根。此外,神庙内部还有23根多立克式柱子,以及4根爱奥尼亚式柱子。</p> <p class="ql-block">外部柱高达34英尺(约10.4米),直径6英尺(约1.8米)。在鼎盛时期,这座神庙装饰着雕像和浮雕,并以鲜艳的颜色涂绘。它被认为是希腊最伟大的多立克式神庙(尽管它并非最标准的典范,因为它融合了爱奥尼亚式的柱子和雕刻元素)。</p> <p class="ql-block">这座令人敬畏的神庙建造时间不到十年——大约在公元前450年至440年间完工,雕刻装饰则又花了几年时间。整个工程的艺术总监是著名雕塑家兼建筑师菲迪亚斯(Pheidias),建筑工程则由知名建筑师伊克提诺斯(Ictinus)和卡利克拉提斯(Callicrates)负责。两位主要雕刻师是阿哥拉克里托斯(Agoracritos)和阿尔卡墨涅斯(Alcamenes)。</p> <p class="ql-block">它确实很宏大,但真正令帕台农神庙独一无二的,是建筑师们使用了大量光学上的“错觉技巧”,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感、力量感与和谐的美。尽管帕台农神庙乍看之下是由直线和直角构成的建筑,但实际上,它几乎没有真正的“直线”。</p><p class="ql-block">所有这些巧妙的设计修正,都在观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潜意识影响,使这座本可平淡无奇的建筑“活”了起来。令人惊叹的是,如此复杂精妙的构思,居然是在数千年前就被雕刻于石材中,并得以实现。</p> <p class="ql-block">曾装饰帕台农神庙的雕像与浮雕如今大多已风化或遗失。其中最精美的一批,被称为“埃尔金大理石雕塑”(Elgin Marbles),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还有少部分保存在雅典卫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尽管帕台农神庙更为雄伟壮观,厄瑞克忒翁神庙(Erechtheion)在古代可能拥有更高的声望。它建在一处极具历史意义的地点——迈锡尼文明时期的宫殿遗址之上,早在数百年前就已有宫殿矗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这座神庙最著名的部分是“少女柱门廊”(Porch of the Caryatids)。这是建筑史上一件充满灵感的杰作:一个阳台式门廊,由六位姿态优雅的少女雕像作为柱子支撑屋顶。</p><p class="ql-block">每位“少女柱”都有:</p><p class="ql-block">脚下的柱础(Base),身上褶皱的长袍模拟柱身的垂直凹槽(Fluting),头顶的果篮造型作为柱头(Capital),背后垂下的发辫则起到加固结构的作用,犹如扶壁(Buttress)。</p><p class="ql-block">这些雕像既具女性柔美,又具结构功能性,她们优雅地摆出姿态,裙摆中还隐约露出一丝小腿。</p> <p class="ql-block">在少女柱门廊的下方偏左处,你会注意到一棵橄榄树。希腊全国拥有约1.4亿棵橄榄树。虽然眼前这棵树并不古老,但在这个位置上,已有几千年的橄榄树传统。传说中,这里正是雅典娜首次种下橄榄树的圣地。</p><p class="ql-block">橄榄树因此被称为“雅典娜赐予雅典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神庙所在地,正是传说中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城市命名权的神圣之地:</p><p class="ql-block">波塞冬用三叉戟猛击大地,裂开一道缝隙,引出海水作为馈赠。这个裂缝今天仍斜斜地留在北门入口地面上。(当然,怀疑论者说那不过是雷击痕迹。)</p><p class="ql-block">雅典娜则用长矛刺向一块岩石,令其长出了一棵橄榄树——那就是之前提到的、位于少女柱门廊附近的神圣橄榄树。</p><p class="ql-block">最终,雅典娜赢得了这场“赠礼之战”,城市因此以她的名字命名为雅典(Athens)。</p><p class="ql-block">由于两位神祇各自代表不同信仰,神庙内设有双主殿(twin cellas),分别供奉雅典娜与波塞冬——并排而立,象征他们虽有争执,但最终仍为朋友共处一庙。</p> <p class="ql-block">希腊国旗上的蓝白相间条纹象征着希腊语短语“自由或死亡”的九个音节。这一口号在1941年4月纳粹军队进入雅典时获得了新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据一则广为流传(但未经证实)的故事,当时一名希腊士兵正在守卫这面旗帜,纳粹命令他将国旗降下。他镇定地将旗帜取下,将自己包裹在旗帜中,跳崖自尽。</p><p class="ql-block">一个月后,两位勇敢的希腊少年——马诺利斯·格列佐斯(Manolis Glezos)和阿波斯托洛斯·桑塔斯(Apostolos Santas),攀上卫城的城墙,扯下纳粹旗帜,重新升起希腊国旗。这是对纳粹进行反抗的最早、最广为人知的英勇行动之一。今天,在通往该处的台阶下方,可以看到一块纪念牌,以表彰这两位少年的英勇行为。</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观景平台,我们可以俯瞰整个雅典。</p><p class="ql-block">利卡维托斯山(Lykavittos Hill)——雅典的最高点,山顶建有圣乔治礼拜堂(Chapel of St. George)以及一家高档观景餐厅(可搭缆车上山)。</p> <p class="ql-block"> 最左边的是古市集(Ancient Agora),其中坐落着保存最完好的古希腊神庙——赫淮斯托斯神庙(Temple of Hephaistos)。接着是罗马市集(Roman Forum),其中有一组四根柱子,以及圆形、白色穹顶的风之塔(Temple of the Winds)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里看到的是Arch of Hadrian哈德良凯旋门和Temple of Olympian Zeus 宙斯神庙的那几根巨大的柱子。该神庙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开始建造,直到700年后,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时代才最终完工。</p> <p class="ql-block">放大了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出去的时候,大批的旅行团人们到了。</p> <p class="ql-block">看到我们的老朋友Gate 1 的团,导游讲到希腊的旅游业的重要性,这些废墟吸引了了世界各地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再仔细观察卫城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现在进入卫城的人越来越多。</p> <p class="ql-block">Odeon of Herodes Atticus 赫罗德斯·阿提库斯音乐厅,这座宏伟的石砌剧场是公元161年由罗马贵族赫罗德斯·阿提库斯(Herodes Atticus)为纪念他去世的妻子所建造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夏季,这里会举办雅典艺术节(Athens & Epidaurus Festival),包括古典音乐会、芭蕾、戏剧表演和歌剧。</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音乐厅是1994年旅美音乐家Yanni在这里开的音乐会“Yanni in Acropolis”,此次喜欢上了Yanni和他的音乐和他的家乡希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