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多元文化的碰撞

gogo8815

对西班牙最初的印象始于斗牛和足球,勇敢的斗牛士直面愤怒的公牛;顶级的球星和豪华的球队。还有,堂吉诃德长矛战风车的荣耀;哥伦布对登上印度大陆至死不渝的笃信........。西班牙是个热情浪漫的国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给这里留下了与其它欧洲国家不同的建筑艺术和人文景观。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排名第三的旅游大国,西班牙的旅游资源超级丰富,碧海蓝天、古老而优雅、张扬而不羁。在西班牙,你可以领略山海之美,可以体验建筑的律动,可以体验热情的夜生活,可以欣赏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细节之美,也可以感受最古老的当地传统。 为什么要去西班牙?因为哥伦布从西班牙起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因为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二大语种;因为巴塞罗那举办了1992年奥运会;因为足球运动员梅西起步于足球劲旅巴塞罗那巴萨队;因为西班牙刺激的斗牛场面。。。我们带着对西班牙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火腿、斗牛、海鲜饭、弗拉明戈舞等等的向往,开启一段探索之旅! 此行成都-马德里往返,降落马德里后直接前往塞哥维亚、萨拉曼卡,然后前往葡萄牙,绕道葡萄牙法鲁回到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再途径龙达、米哈斯,前往格拉纳达;途径瓦伦西亚到达巴塞罗那;顺路打卡萨拉戈萨再回到马德里,从马德里飞回成都。此行一路狂奔、马不停蹄! 川航降落马德里后,顺着蜿蜒的公路一路向北,不到两个小时即可到达塞戈维亚(Segovia) 塞哥维亚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遗产小城,整个塞哥维亚旧城耸立于1000米的高地上,两侧是河流,其狭长的造型被人称作像是一艘船,船首就是位于西北郊的城堡,船尾就是罗马大水槽。 2000多年历史的罗马水槽和阿卡萨城堡构成了这座小城丰富的历史遗存。看见罗马水道就标志着我们已经到了塞戈维亚古城。古城内有大量名胜古迹如主座教堂、城堡、水道桥等。 <div>远古的伊比利亚半岛,是罗马帝国在欧洲最远的行省。塞哥维亚水道桥,是古罗马留给西班牙的遗产,它不仅是一项输水用的技术工程,更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典范。<br></div> 在古罗马时期,赛哥维亚是罗马人镇守伊比利亚半岛的重要基地。罗马人每征服一个地方,都会把那个地方当作永久的家园来建设,而不是侵略而来的战利品,公元一世纪,这个超级巨大的水道桥,奇迹般地拔地而起。罗马人从十几公里外的山上,架上引水渠,一直把水引到城市里面。 <div>据说建造引水桥的石材取自瓜达拉马山的花岗岩,在没有灰泥的黏砌下,层层叠叠堆砌出,是迄今保护最完整的罗马帝国古迹之一。它全程894米长,共用了两万多块花岗岩巨石。最高点有28米高,高处采用上下两层拱劵结构,矮处是一层,依托自然地势而建。</div> 尽管你在网络上已经看过无数次照片,但当你亲身站在宏伟的高架水渠之下,还是不禁为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发出惊叹! 自从公元一世纪水道桥平地而起,就稳稳地屹立到今天。西罗马帝国在五世纪的时候就在哥特人的入侵下灭亡了。但,不管什么群体占领赛哥维亚,都对引水渠加以利用保护。这一公元一世纪的杰作,一直使用到十九世纪,清泉在水槽里滚动了两千年!<div><br></div> 饮水渠旁立着塞戈维亚“母狼乳婴”的雕塑,上面写着“塞戈维亚两千年的罗马大渡渠”,这座城也因输水道将我们带回了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塞哥维亚主教堂是晚期哥特式的建筑,它始建于1525年,这座教堂是在清真寺的遗址上建成的,融合了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文化元素,历经两百多年才建成。据说是西班牙最后一座哥特式教堂。塞哥维亚马约尔广场,就在主教堂前面。 当时欧洲建筑风格已经从文艺复兴走向了巴洛克,而塞哥维亚好像是故意用这种方式,想要守护住快速流走的时光,至少让这里的变化慢一些,才符合一个拥有水道桥的城市气质。 1474年12月13日,著名的伊莎贝拉一世女王在这里加冕,并在此与阿拉贡国王费迪南多联姻的,见证了西班牙统一建国的重要历史时刻‌‌,翻开了西班牙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br> 这是一个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个教派不同风格融为一体的古城,走过错落有致的古老街道就能看见阿尔卡萨城堡。 阿尔卡萨城堡,建于古罗马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后几经改造,城堡成为现在的模样。 任何一个女孩看到城堡都会激动兴奋,因为这个城堡就是迪士尼动画中的白雪公主城堡的原型。如今这座充满梦幻色彩的古堡被评选为欧洲十大最美的城堡之一。 城堡那些漂亮的屋顶是在1862年大火被毁后重建的。城堡的建筑最出名的改造时代是15世纪,天主教双王,也就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王国国王费尔南多二世这一对夫妻。 城堡依山而建,有着富有魅力的外观,蓝灰色且具有金属光泽的锥形屋顶,让这座军事意义重大的城堡同样充满了艺术的价值。 阿尔卡萨城堡在山崖上静静耸立,站在城堡伫立的悬崖上远望,山下景色尽收眼底,美的不真实。 阿拉伯摩尔人从八世纪到十五世纪,统治了利比里亚半岛大部分地区,接近八百年,无论后来天主教如何想磨灭伊斯兰文化的印记,但建筑风格和行为习惯早已融入了半岛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利比里亚半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赛哥维亚,小镇的屋顶都是红色的瓦,墙面大多是白色或者淡黄色,门楣和窗框上有着各种形状的几何图案,显现出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留下的影响。 今天的赛哥维亚,早已远离战争,两千年的历史,已经浓缩成一种深沉和超脱。 萨拉曼卡是闻名世界的大学古城,有着欧洲最老的大学之一的萨拉曼卡大学。 1218年,莱昂王国国王阿方索九世下令建立萨拉曼卡大学。萨拉曼卡大学得到以罗马教廷为首的欧洲上层阶层的大力支持,建立了以神学、法学、人文学、文学、语言学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学教育体制。从中诞生了无数的学者、文人和政治家,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萨拉曼卡学派即肇始于此。 从1218年建校起,拉曼卡大学一直是欧洲的重要学术中心之一。当时与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并称欧洲四大名校。围绕萨拉曼卡大学发展起来的萨拉曼卡古城,是卡斯蒂利亚文化和西班牙语的起源地。 萨拉曼卡大教堂由新旧两座组成,旧大教堂是罗马式建筑代表,以钟楼和庄严内饰闻名,新大教堂被誉为“哥特式建筑的最后叹息”,融合哥特式、巴洛克式与早期文艺复兴风格。 萨拉曼卡,由于所采用的建筑石料在灯的映照下会闪闪发光,如同迷人的黄金,因此也被称为“黄金之城”。 贝壳之家是萨拉曼卡最受欢迎的宫殿之一,也是最能体现西班牙哥特式文明的建筑之一。始建于16世纪初,现为萨拉曼卡公共图书馆。由唐·罗德里奥·阿里阿斯·玛尔多纳多——天主教国王的姻亲,也是圣地亚哥骑士团的成员之一,于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命人所建造。 贝壳之家立面设计融合了哥特式和银匠风格,这座以精美雕刻著称的建筑,外面墙体刻有300多个贝壳——这些贝壳意味着楼的主人,是保护朝圣者的骑士。。 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典范,其主入口砂岩浮雕精美,正门上方刻有费尔南多五世与伊丽莎白一世的雕像,而找青蛙的传统更为校园增添了趣味。 大学正门之上,是银匠式雕刻风格的装饰,分为三截式浮雕。浮雕的正中是西班牙著名的双王。浮雕四周还有各类人物雕像和各种装饰。 里面还藏着一只青蛙。谁找得出来,谁就一年内恋爱成功;如果果是学生,则可以顺利毕业。 这座雕像于1869年落成,位于萨拉曼卡最著名的景点——青蛙墙对面。雕像是西班牙奥古斯丁神学家、天文学家、人文主义者和萨拉曼卡派的宗教家,也是西班牙文艺复兴第二阶段最重要的诗人Luis de León。 马约尔广场,位于市中心,是整座城市的神经中枢。萨拉曼卡所有的主要街道与交通干线都汇聚于此。因此成为了人们经常约见的地点。 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马约尔广场都是整座城市的精华之所在。想要了解萨拉曼卡,就要走进马约尔广场,尽情地欣赏广场的每一处。 偶遇广场上正在举办书展,来此游览的游客不少,对于很多欧洲人来说,阅读纸质书更多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马约尔广场是个四方形的广场。广场周围被红色建筑包围,这里的小巷里,藏着许多地道的西班牙小餐馆,塔帕斯和烤乳猪是特色菜。 马约尔广场将整座城市相连在一起,广场每扇门都各有特色,都通向一个美丽而又真实的街道。 萨拉曼卡的建筑大部分是在十九世纪由萨拉曼卡侯爵建造的,现已成为欧洲最奢华的街区之一,是高雅与魅力的象征。 塞维利亚是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灵的城市,瓜达尔基维尔河从市中穿流而过,最终流入加的斯湾。瓜达尔基维尔河是西班牙境内唯一可以通航的大河。它是小说《唐吉诃德》的诞生地,歌剧《卡门》的故乡,也是西班牙斗牛舞的发源地。塞维利亚拥有美丽的西班牙广场、世界第三大教堂和欧洲最古老的皇宫。此外,塞维利亚还有美丽的橙色斗牛场和独特的弗朗明哥。 黄金塔修建于1220年,浓浓的阿拉伯建筑风格。之所以名为黄金塔,一是因为建筑的四周涂有一层金粉,闪闪发光;还有一个是它控制从瓜达尔基维尔河到达塞维利亚的水路,为西班牙珍宝船队定期从美洲带回的贵金属提供安全保护。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表面的金粉已经渐渐脱落。 黄金塔斜对面就是塞维利亚斗牛广场,是西班牙历史最悠久的斗牛场。 它是塞维利亚每年举行的“阿布利尔节”的场所,该节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斗牛节日之一。 (借用团友张琳的资料) 塞维利亚王宫,这座城堡是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开始修建的,前前后后持续了500多年。所以其建筑风格虽然以阿拉伯风格为主,但是仍然夹杂有文艺复兴和英伦元素在里面。 从塞尔维亚王宫到大教堂的三叉路口,路口中心是一座雕塑喷泉,雕塑造型优美,上方是座美丽端庄的女性雕塑,下方是一群形态各异的儿童。 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原来是一座十二世纪由摩尔人穆瓦希德王朝建的大清真寺。1248年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在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中收复了塞维利亚,然后将清真寺改为了教堂。 经过一系列的改造,1506年教堂建成后,一下子就超越了占据世界第一大教堂位置近千年的君士但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世界最大的教堂。直到现在,塞维利亚大教堂仍占据世界第三。 1184年至1198年,摩尔人政权穆瓦西德王朝在今天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基址上建造了一座大清真寺。1248年卡斯蒂亚王国收复塞维利亚后,拆除了原来的清真寺,但保留了宣礼塔,在原址上建造了“希拉尔达大教堂”,即今天的塞维利亚大教堂。希拉尔达塔就是在原清真寺宣礼塔基础上改建的钟楼。因此,我们今天听到的钟声是来自多个时代的声音! 大教堂由五座哥特式殿堂组成,包括王室座堂、主礼拜堂、大教堂博物馆等,环绕着主殿堂,还有数十个小礼拜堂,他们是私人或者行会专属的礼拜堂和安葬地。殿堂之间以交叉的宽广的回廊相连。巨大的立柱没有柱头,而是以流畅的线条和屋顶相连。 塞维利亚从1248年开始就是卡斯蒂利亚事实上的首都,所以伊莎贝拉一世之前的历代国王都葬在塞维利亚大教堂里:有费尔南多三世(FernandoIII)、阿方索十世(AlfonsoX)和佩德罗一世(PedroI)等。 大教堂的主圣器室,塔式的圣器匣精雕细作,代表了16世纪西班牙最高的雕塑水平。墙壁上布满细致的雕刻。 哥伦布,这位新大陆的发现者,于1506年在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Valladolid)去世,遗骸却在多米尼加的大教堂保存了200多年,后又辗转至古巴,直到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才被运回塞维利亚大教堂保存。圣十字覆盖的棺椁底部是西班牙的国徽。这件1898年的作品,将哥伦布对于西班牙的历史意义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补给了哥伦布一个国葬的场面。他虽发现了美洲,却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成就。 西班牙人把哥伦布的灵柩放在了塞维利亚大教堂最重要的“王子之门”身后,还专门请人设计了棺椁,光白银就用了350公斤。由代表着西班牙四大古国卡斯蒂利亚、莱昂、纳瓦拉和阿拉贡的骑士各抬着一角,棺木的底面上刻着哥伦布一生的成就:“这里埋葬着世界洋舰队司令、新世界的发现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尸骨”。 教堂两侧巨型的管风琴。 管风琴宏大的音量和优美的音色能够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使信徒们在聆听中感受到宗教的庄严和神圣‌<br> 塞维利亚大教堂最著名的主祭坛,又叫黄金祭坛,因为它的背板木雕用了3吨黄金来镶嵌,主要供奉塞维利亚守护神,国王圣母。 祭坛背板上共有基督36组生平塑雕,每组塑雕,刻画着基督某一时刻的辉煌功绩,从而反映基督伟大的一生。 教堂窗口玻璃,有许多美丽的人物彩绘,大多数彩绘都是描述圣经里面的故事。 由于当时许多天主教徒并不识字,于是工匠将玻璃镶嵌成一幅幅由圣经故事构成的彩色玻璃窗,信徒们看过这些由圣经故事构成的彩色玻璃窗,就等于阅读了一遍圣经,所以这些彩色玻璃窗又被叫做“不识字人的圣经”。 作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教堂内有数不清的宝藏等待着被发现和探索。它不仅是信仰的殿堂,更是一部用石头书写的西班牙历史。 登上旁边的吉尔达钟楼,可以俯瞰整个塞尔维亚市的美景,感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交融。 不大不小的内庭院种满了橘树,抬头就能看到阳光从橘树的枝叶中穿过来,层层橘叶后是雄伟的大教堂,大教堂后是整个蓝天。 许多欧洲城市都有一个叫“西班牙广场”的地方,塞维利亚也不例外。 广场四周回廊,拱门,柱头,古典的浪漫,展示着独特的塞维利亚风格。 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可以说是最美的西班牙广场,环形广场中间是一条人工运河,可以划船游览。 西班牙广场的马车会带你穿越大马路,途经所有热门景点,最后还会绕回西班牙广场。 广场建于1928年,是一个直径200米的半圆形广场,两边各有一座74米高的塔楼,由长廊连接起来。 广场上有4座小桥,代表着西班牙的四个古代王国。桥上的瓷砖都是青花瓷,与背景的橙色形成鲜明的色彩碰撞。 这是最好的历史书:在建筑主体的下方,用彩色瓷砖堆砌出52个长椅,象征着西班牙的58个省份,在每一个长椅的墙上也用瓷砖拼出来一幅该省份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民谣传说。 雷阿尔省的墙上便是在孔苏埃格拉,堂吉诃德和仆人桑丘大战风车的场景。也因此,这里常常会有学校的学生前来广场,讲述图中的历史故事。 整座广场建筑中最让人惊艳和赞叹的是西班牙人对瓷器的狂热。从地面到环墙,从檐瓦到围栏,设计师将一件件特意烧制的精美瓷器、瓷片毫不吝惜的装裱在建筑上。 据说每天,西班牙广场上几乎都能看到跳弗拉明戈的人,此次运气不佳没有遇见,呵呵! 龙达Ronda,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大区,城市被深邃的埃尔塔霍峡谷一分为二。广场中央的雕塑原来以为是海明威,查资料才知道,此像为安东尼奥·里奥斯罗萨斯,西班牙的法学家、政治家、众议院主席,生于龙达。 海明威先后有四本小说都以龙达为灵感。他在《死在午后》中曾写道:“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整个小镇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没有成功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分道扬镳、另觅新欢好了。”因此龙达才有了私奔小镇的称号。 壮观的新桥则飞架在这峡谷之间,高耸而巍峨的城市,如空中楼阁般,极为罕见。 大桥是龙达最富标志性的建筑。大桥有1大3小共4个拱洞,整个工程历时40多年,由此可见工程的艰难程度。 更为特别的是,新桥中段的拱洞中竟然暗藏了一间约60平方米大小的房间,这间小屋早先的用途是作为死刑犯的拘留所,犯人被关在这里,的确是无路可逃了。现在这里是个博物馆,需要购票参观。 龙达还是西班牙斗牛的发源地所在。龙达斗牛场被称为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之一,现为斗牛博物馆,建成于1785年。 龙达先后出现过两个辉煌的斗牛家族。一个是18世纪的罗梅罗家族,三代斗牛士都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斗牛士。另一个斗牛家族是奥德涅斯家族,其中的安东尼·奥德涅斯更是被著名作家海明威而追捧,千里迢迢来到小镇,只为一睹这位传奇斗牛士的风采。 格拉纳达在西班牙语里意思是石榴,在城市旗帜上的徽章里,可以很容易看见石榴的元素。格拉纳达是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王国的首都,这座城市凭借摩尔人的杰作阿尔罕布拉宫,以及融汇着穆斯林、犹太教和基督教风格的各种历史古迹,流芳百世。 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的著名宫殿,是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埃米尔国的王宫,为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阿拉伯语意为“红堡”。1492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阿尔罕布拉宫荒废。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才恢复原貌,被评选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但是,阿尔罕布拉宫内,建于1527年文艺复兴时期的卡洛斯五世宫殿,是最不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宫殿是西班牙君主为了彰显其重新征服失地格拉纳达的功绩,使之成为征服异族的见证特意而建。 入口处,就看见当时的马厩。 <p class="ql-block">这座摩尔人失去的宫殿,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所有的墙上、柱上、天花板上都饰满了阿拉伯文,几何与草叶图案。</p> “桃金娘中庭”是一处引人注目的大庭院,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渊源。 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之中。 通过桃金娘中庭东侧,可以来到狮子中庭,也即苏丹家庭的中心。是后妃们出入的地方,四周环绕着124根白色大理石柱,代表了沙漠中绿洲的棕榈树。 列柱支撑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从柱间向中庭看去,其中心处有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喷泉),它们结合中心处的大水钵布局成环状。 庭院中央则是被12头白大理石狮子簇拥着的盘形水池,象征天堂四河的水道浇灌。 走进阿本赛拉赫斯厅,你会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抬头仰望,穹顶在自然光线下呈现出迷人的18K金色,布满了形态各异的小凹陷,这些小凹陷如同繁星点点,镶嵌着螺钿,让人联想到星空。他们用最简单的图形,拼接出最繁复的样式,美到让人屏住呼吸。<br> 然而,这个穹顶正是1870年狮子庭院血案的发生地。七百年前的一个月黑风高夜,阿本赛拉赫斯家族的36名年轻骑士因被怀疑不忠,在此被集体杀害,血污渗入洁白的大理石地面,据说几百年都不褪色。15世纪的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势力已经非常弱小,这样的自相残杀的宫斗最终导致摩尔人的势力被天主教主导的西班牙王国彻底吞没。 在西班牙伊斯兰园林中,最有意义的装饰元素包括: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修饰的顶棚等。 沿着螺旋状阶梯往上来到守望台,为阿尔罕布拉最高点,可以瞭望格拉纳达全景。 1829年5月,华盛顿·欧文作为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官员,在一位俄罗斯亲王的陪同下,穿越凄凉荒芜的安达卢西亚,抵达格拉纳达,在阿尔罕伯拉宫写下了《阿尔罕伯拉宫的回忆》。正是他才使得尘封的阿尔罕布拉宫得以从淹没的历史中显现,西班牙人重新认识身边的瑰宝。 阿尔罕布拉宫的流水系统,是阿拉伯人的智慧结晶。他们利用地形,精心设计了宫殿庭院的整体流水系统,引山泉而下,让它们汇集,成为喷泉,注满池塘。同一股水,百转千回,不仅限于一庭一院,而是使整个宫殿区域成为完整的水系。这些泉水的最终归宿是流过宫庭,继续流向山下,引向农业灌溉。 贯穿宫殿的水道系统体现了摩尔人对“天堂花园”的构想,赫内拉利费宫的水渠与植被布局堪称伊斯兰园林典范‌‌。<br>‌‌<br> 1492年,格拉纳达的末代摩尔国王波阿卜迪尔被西班牙天主教双王击败后,不得不交出阿尔汗布拉宫。他离开时回头望了一眼宫殿和家乡,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他的母亲却冷冷地讽刺:“你没有能好好守护它,现在就别为失去它而哭泣了。”据说,这一场景发生在一座被称为“摩尔人的最后叹息”的山坡上。 在狮园、在爱神木庭院、在喷泉流水和繁茂的植物与宫殿相掩映间、在阳光与蓝天下、在喧嚣背后,你体会到的是只属于自己和阿尔汗布拉宫的静谧和感伤。 瓦伦西亚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城市中心的瓦伦西亚大教堂和圣女修道院值得一游,著名的瓦伦西亚艺术与科学城是瓦伦西亚的标志性景点。 作为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瓦伦西亚,被称为“阳光之城”。拥有着300多天的超长日照,独特的热带风情,还有着最美的海岸线。 瓦伦西亚大教堂与罗马时期的第一座神庙以及后来的阿拉伯清真寺坐落在同一个地方。它从1262年开始建造至1426年结束,后来又经过扩建和修葺,使它在原先主要的哥特风格上又增添了其他的风格的痕迹。 圣女广场是瓦伦西亚市中心的标志性景点,广场边上这座粉色外墙,洋溢着巴洛克风情的尖顶建筑就是圣女教堂,广场的地面铺满了雪里红大理石,中央的友谊喷泉和左侧的胜利教堂共同构成了这一地标性景观。 广场周围的建筑风格各异,从哥特式到罗马式再到巴洛克式,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这座像是城门的建筑,就是建于14世纪的塞拉诺斯塔(Torres de Serranos),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是瓦伦西亚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防御性堡垒。 1865年以前,瓦伦西亚曾有城墙环绕,现在仅剩下此城门和夸尔特塔。塔楼中间的拱形基督门保护完好。 瓦伦西亚的艺术科学城,由当地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所设计,科学城建筑在流经瓦伦西亚市的杜利亚(Turia)河床上,现在成为公园、运动场、音乐厅,是当地居民休闲运动的场所。 艺术科学城包括科学博物馆、海洋世界、 歌剧院、公园等。 这个地区原本属于城市边缘,但是因为艺术科学城的兴建,带动当地经济、旅游、房地产等快速发展,成为瓦伦西亚市新的高级住宅区、重要观光景点。 作为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高迪的城市。它是建筑爱好者的朝圣之地,拥有9座世界文化遗产,天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留下的旷世名作——圣家堂、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奎尔公园等建筑都让这座城市别具一格。 奎尔公园始建于1903年,设计初衷是一个被自然环境所拥抱的高尚住宅区,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的一处半山腰上。 但,由于地块缺乏配套的交通设施以及住宅区本身过于奇特等原因,小区仅仅卖出去的一套住宅,就是开发商奎尔先生的房子。整片地区在1914年变成了公园。 公园里最著名的就是世界上最长的椅子,蜿蜒曲折,由彩色马赛克拼贴而成。 坐在这里还可以俯瞰巴塞罗那城区。 巴塞罗那奎尔公园正门,两座建筑俏皮矗立,马赛克拼贴的塔顶在日光轻抚下熠熠生辉,宛如梦幻甜梦凝为实体,只觉童心瞬间被点燃。 园区内色泽鲜艳的巨型蜥蜴雕塑和像自然洞穴般的斜柱长廊也甚是有趣。 圣家堂,这座巴塞罗那最为知名的标志性建筑物,始建于1882年,高迪从1883年接手,直到1926年去世,将这一尚未完成的建筑界的旷世奇作留给了巴塞罗那,这座修建了百年尚未完工的教堂,如今已经成为巴塞罗那参观人数最多的景点。 圣家堂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尚未建成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31岁的高迪接手设计后,在原本新哥特式设计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加入了丰富的曲线,以及很多自然色彩,教堂的很多雕塑更是直接采用动植物的形象。高迪把自己43年的岁月都倾注到了这座建筑。 圣家堂有东、西、南三个立面:“诞生立面”(位于东侧,1892-1930)由高迪组织建设、“受难立面”(位于西侧,1954-1977)和“荣耀立面”(位于南侧,建造中)。 面向东方的“耶稣诞生”立面早在1935年教堂施工中断前就已完工,受高迪风格的影响最为直接。近百年的岁月已经带有不少沧桑的痕迹了。 其实教堂的绝大部分都是在高迪去世以后才建成的,高迪生前留下了大量的模型,在他之后的建筑师就是遵循这些模型继续着教堂的建造,到现在的JordiBonet已经是第四代了。 这座倾注了高迪满腔虔诚的圣殿,大量采用宗教图像和象征的手法,对几何原理的娴熟运用、对自然元素的借鉴,对光线的掌控,令这座教堂显得超前而又独一无二。 站在大厅中间仿佛置身于宇宙的中心,肃穆、壮观又处处流淌着建筑之美。 高迪自己是这样描述这座建筑的:“我虽不能完成这座圣殿,但并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我会老去,但其他人会继往开来。需要永远保存的是这件作品的精神,而它的生命来自于一代代传承它的人,因为这些人,它将存在并转世。” 高迪巧妙地利用了光效,增强了神圣家族大教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从日出到日落,圣家堂内部的光影是根据太阳的方向不断变幻着的。冷暖色调的玻璃分别安置在日出和日落的方向。每当阳光洒落的时候,柔美的光线穿过彩绘玻璃照进建筑内,奏响了一首独特的光影狂想曲。 如果选择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在圣家堂里待上一整天,就更能充分地体会到高地的疯狂,早上起来阳光从东侧冷色调的玻璃照射进来,好像创世纪一般,只有山河大海,星辰日月,一切都遵循天道。 到了下午的时候,太阳从西侧暖色调的玻璃照射进来,整个教堂立刻被染成了绚烂的红色,也对应着创世纪的后半部分,飞禽走兽,植物昆虫,和万物之灵的人类。 高迪,光在他的手里成为梦幻的玩具,成为最绚烂的画笔。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圣家堂内的洗手池被称为裙摆洗手池 ‌。这个洗手池的设计非常独特,形状像裙摆一样优美,是高迪设计的一个细节之一‌。<br> 面向西方的“受难立面”是按照高迪1917年的设计构想建造的,于1976年完工。 受难立面的整体特征,简朴而饱经风霜,塔顶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像形象而憔悴。 高迪,在巴塞罗那建筑学院毕业时,校长感叹:“我不知道毕业证书是颁发给了天才,还是疯子”。高迪似乎就是为建筑而生,他终生未娶,他形象邋遢,甚至在自己被有轨电车撞成重伤后都是被好心的路人当作流浪汉送进医院。后来才有人认出这位伟大的建筑天才,巴塞罗那市民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他的遗作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室里。 神圣家族大教堂决定在2026年完工,那时是高迪逝世一百周年。 巴特罗之家建于1877年,最初只是一座普通的住宅楼。1903年,JosepBatlló买下了这幢建筑,并聘请高迪对建筑进行了重塑。 海洋元素,贯穿于巴特罗之家的整个设计之中。建筑外墙全部由蓝色和绿色的陶瓷装饰而成,整座建筑没有棱角,全是如同海浪般柔和的曲线。 巴特罗之家的内部设计也秉承了高迪一贯的作风,同样也没有直线和棱角,全是柔和的波浪形、曲线,一扇门、一个门把手、一张座椅,曲线都是迎合人的身体线条。 天井设计灵感来源于深海,为了制造温和的光差,高迪采用了15000块五种不同色调的蓝色瓷砖,越靠近建筑的顶层,瓷砖的颜色越深,仿佛正从波光粼粼的海面逐渐下沉潜入海底深渊。 与其它楼层丰富多彩的装饰及设计形成对比,阁楼的墙面采用了纯白色调,以悬链式拱形结构为基本建筑架构,让人联想起鲸鱼的胸腔与肋骨,同时还具有整幢建筑的温度调节功能。 巴特洛公寓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龙展开了搏斗,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 十字架形的烟囱代表着英雄,鳞片状拱起的屋顶是巨龙的脊背,房子的外立面用彩色瓷片镶贴,像是长满龙鳞的龙身,而整座建筑也是以水为主题,在每一个房间里都好像置身于一个奇妙的海底世界。 米拉之家,是富商米拉先生邀请高迪为自己设计的一座私人官邸,据说是为了迎娶富豪遗孀才如此煞费苦心。 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三面波浪型的墙面,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宽大的窗户非常吸人眼球。 米拉之家一共有六层,一楼是底商,出租店铺;二楼为主楼,作为米拉夫妇居住的房子;三至六层都是出租的公寓住宅。 目前还有住户租住在米拉之家,门口贴着请勿按门铃的小纸条。看来游客真的不少! 屋内的装饰和用品即使是放在现在也不维和,可想百年之前是如何的超前和时髦。 米拉之家的顶楼270个高低错落的拱门,巧妙地支撑着阁楼与天台,其结构宛如龙骨般的拱形骨架。 不幸的是阴雨天,天台没有开放,别具一格的排气烟囱未能触及! 1888年哥伦布纪念塔为万国博览会所建,60米高塔顶端伫立著意气风发的哥伦布雕像,就是这位探险家为西班牙开启了海上霸权。哥伦布背对着兰布拉大道,右指向了巴塞罗那港口,夕阳西下时,哥伦布纪念碑及周边的景致更为迷人。 兰布拉大道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兰布拉大道全长1.2公里,从加泰罗尼亚广场延伸到旧港的哥伦布纪念碑,这条步行大道,完美捕捉了巴塞罗那的文化精髓,街头艺人、艺术家和音乐家为这条大道增添了充满活力的氛围。 哥特区是巴塞罗那最古老、最具魅力的区域之一,拥有许多狭窄的街道和古老的建筑。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西班牙小吃,购买手工艺品,还可以参观巴塞罗那历史博物馆等文化场所。 哥特区许多建筑建于中世纪,有一些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大教堂和皇家宫殿都在这里。哥特区不大,小巷都是石板路铺就而成,非常适合步行游览。 巴塞罗那主教堂位于哥特区的中心地带,巍峨精美的立面颇引人瞩目。这座建筑建造于13-15世纪之间,但其立面则是19世纪的成果。 相对于参观教堂内部而言,更多的人喜欢坐在教堂门前的台阶上,写生看书放空发呆,在日落时分更有某种美妙的仪式感。 波盖利亚市场号称“巴塞罗那最美菜市场”,对于游客来说也算是必打卡的“景点”之一了。 这里有新鲜的水果,海鲜、蔬菜、火腿、香料等,种类齐全,色彩丰富。与其说是摆放整齐等着被采购,倒不如说更像是艺术品被游客拍照。 萨拉哥萨,西班牙第五大城市,从巴塞罗那到马德里的完美中转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的城市设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现代化的城市。 皮拉尔圣母圣殿主教座堂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踏入萨拉戈萨,宛如翻开一本底蕴醇厚的古籍,每一页都写满故事。 漫步在古老街巷,斑驳石墙与铁艺窗棂低语往昔,岁月温柔沉淀,毫无破败落寞之感,只剩静谧安详。 皮拉尔圣母大教堂庄严矗立,其巴洛克风姿华美绝伦,穹顶之下,信仰的力量似光弥漫,净化心灵,让人甘愿臣服于这份虔诚。 皮拉尔广场是西班牙萨拉戈萨的中心广场,广场上除了教堂外,还有拉隆哈交易所、市政厅、西班牙喷泉、萨拉戈萨耶稣救主主教座堂、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衣冠冢等,其中古交易所建于16世纪,为文艺复兴风格,非常具有特色。 行至河畔,微风拂过,河水涟漪,古石桥连接起古韵今朝。 马德里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心,在十四世纪以前,马德里还默默无闻。大航海时代为西班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旧都托莱多受限于地形,最终让位给了地形平坦,适于扩张的马德里。在西班牙历史上最辉煌的黄金年代里,马德里作为新首都,迅猛发展,终于一跃成为欧洲有名望的大城市。 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塞万提斯纪念碑和唐吉诃德塑像,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重要的是,王健林曾在2014年以2.65亿欧元收购了马德里地标建筑西班牙大厦,但后续因改建计划受阻,于2017年前后出售该物业并亏损约1.1亿港元‌。这是不是唐吉歌德的另一个版本。 马德里太阳门广场,马德里市中心。原本只是一座城墙,却因占据太阳每天升起的有利地形而被赋予新的名称。广场上竖有卡洛斯三世的雕像,他是波旁王朝时期西班牙的国王,出生在马德里,在位期间大力修建马德里的公共设施,至今他还拥有着“马德里最伟大市长”的称号。 太阳门广场整体呈半圆形,房屋建筑环绕四周,中间还有一个马德里的文化标签"熊和树莓"雕像,广场不大,一条马路穿过广场,是重大游行集会和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 位于太阳门广场南面,“道路起源”,这个标志代表着从该点出发,到西班牙国内各个主要城市或地点的公路距离都是以此为起点进行计算的。它类似于一个中心点或基准点,帮助人们了解从马德里出发到其他地方的大致距离。 马约尔广场从字面翻译就是“主广场”,始建于16世纪。最早是一个商品交易场所。 这个广场有过非常可怕的时候。在宗教裁判最盛的时候,这座广场是火刑现场,在这个广场上被烧死过成百上千的不信天主教的人。当时围观的老百姓就在周围欢呼,丝毫不觉得残忍,让我想起了鲁迅所描写的人血馒头的场面。今天,宗教裁判已经远去,但人类的宽容和胸怀,并没有本质性的提高,世界上一些地区的杀戮,还在继续进行。 透过广场四面的门洞,可以窥见通往广场各个街区的建筑,街区相对于门洞都是斜向布置,可见设计者的匠心。 位于马约尔大街西侧的圣米格尔市场,自1916年开业以来,一直是当地人钟爱的果蔬市场。2009年,市场经过一番精心改造,如今已成为一个集美食、餐饮、购物和菜市场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 马德里皇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世纪,最初是伊斯兰托莱多国王为了抵御入侵而修建的堡垒。1734年,堡垒在一场大火中被毁,菲利普五世下令在原址上建造了马德里王宫。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是欧洲建筑面积最大的王室,共有多达3418个房间。 马德里王宫是维多利亚时期建筑风格。王宫的建造样式参考了巴黎卢浮宫的草图,方形的庭院搭配两边的游廊。 这座仅次于凡尔赛和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宫殿,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和精美的宫殿之一。直到今天,王宫仍然是官方的皇室驻地,王室并不在这里居住,主要用于举行国宴和外交接待。如果有幸看到王宫屋顶的两面旗帜同时升起,说明国王恰好在此办公。 进入门厅,在一层中间摆放了一座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身着罗马袍的塑像,他是首位入住王宫的国王。 石阶而上,迎面就是马德里王室的徽章,徽章不同图案代表构成西班牙的四个王国和溯源波旁王朝。徽章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马德里的市徽,熊和草莓树是马德里市的象征(雕塑位于太阳门广场),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地理特征。 大楼梯使用一整块圣奥古斯汀大理石制成,两只狮子雕塑优雅地坐落在楼梯两侧。天花板上的壁画由意大利艺术家贾昆托绘制。中间塑像展现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 <div>王宫开放的部分有精雕细着的部分宴会厅,部分的卧室和休憩室,皇宫内部装饰艺术精美,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等。从挂满戈雅等巨匠无价之作的绘画画廊、巧夺天工的帝王厅拱顶画,到流露宫廷生活细节的皇家厨房等,都尽显波旁王朝的辉煌风范。</div> 核心殿堂宝座大厅,是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接待各种官方活动的地方。见证了西班牙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 皇家礼拜堂,这里用于皇室进行宗教仪式的地方,穹顶是意大利画家画家创作的《圣母加冕》。 瓷器阁,整个房间都被瓷器所覆盖,通过从东方传入的制瓷技术,整屋的瓷器全部是用马德里皇家瓷器厂烧制。 <div>这是卡洛斯三世的正厅,是整个皇宫最精美的的部分,房间采用洛可可风格,意大利人设计,据说房顶的人物来源于我国的八仙,呵呵!</div> 王室中王后就寝的房间。 这是王宫奢华的宴会厅,中间的餐桌可以容纳130人同时就餐,中间被拉出来的椅子是国王和王后就坐的位置。餐厅还摆放着十八世纪从中国传入的大瓷瓶。 宴会厅旁边就是乐队厅,宴会时乐队在此演奏。中间是甜点的摆台,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如今在宴会的时候还在使用。后面的展厅还有大量王室的收藏品,银器陶瓷日用品等等。 埃及风格的斯芬克斯桌,国王用于签署重要文件时使用。 王冠厅保留的卡洛斯三世时期的王冠、权杖、宝座等都收藏于此。 历史上最伟大的弦乐器制造师之一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五件提琴,在皇室图书馆的音乐厅展出。 <p class="ql-block">普拉多作为世界三大美术馆之一,收藏着最全面、最权威的西班牙绘画及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因为藏品基本源自王室成员的收藏,风格和内容就被西班牙王室深深影响了,能欣赏到很多宫廷画作和反映王室审美的藏品。</p> 弗朗西斯科·戈雅可是这座博物馆的“大地主”,他的画作足以挂满整个展厅,即便不了解美术史,你也能被他很多作品中的独特主题和乖张画风吸引驻足。扒了几张镇馆之宝看看~ 《宫娥》,是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伦勃朗的《夜巡》并称世界三大名画的世纪大作。构图是一种中心透视法,画面右边挂着的画框的连线,以及屋顶的透视线,相交于主人公的头部。从画面中可看到创作意图,利用各种呼应和对比关系,突出画面中的主人公。 《裸体的马哈》,是西班牙的第一幅裸体肖像画,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它可是颠覆传统、开创新时代的争议性作品。画面中女人的头部是贵族公爵夫人的,但裸体因受到当时世俗束缚不能让公爵夫人做人体模特,于是画家聘请了一位身材姣好的妓女作为替身完成。完成之后遭到非议,又不得不穿上了衣服! 《查理四世一家》‌(1800):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西班牙王室,人物姿态僵硬、表情冷漠,暗示贵族阶层的虚伪与空洞。 博物馆内不让拍照,在欧洲其实比较少见。 <p class="ql-block">西班牙的小镇千千万,每一个都独具特色。米哈斯小镇位于地中海之畔,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地中海风格白色的小镇。小镇坐落在山上,白墙红瓦配上盛开的三角梅,妥妥的希腊风!</p> 这个小镇,保留了伊斯兰风格的街道和淡雅的白色建筑,各种建筑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家家阳台上、墙壁上几乎都见缝插针摆满了盆花,因而被誉为“鲜花萦绕的白色天堂” 在潘尼斯科拉能够给人以遐想的不仅是中世纪城堡,还有城堡周围美丽的地中海风光。 小镇上的街道都十分狭窄,但是景色却十分美丽。 <p class="ql-block">走在这样的狭窄的街道上,抬头看看夹在房屋间的蓝色天空,很容易便让人忘却了现实,以为自己置身于童话世界中。</p> 同地中海其他地区的房屋一样,这里的房屋也被涂上白石灰,即使在深深的小巷中的房子也不例外。 西班牙的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外来民族的入侵和统治,外来民族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班牙人,他们的肤色较深,头发和眼睛多为黑色,身材相对矮小,与北欧的金发碧眼、高大硬朗的日耳曼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p class="ql-block">西班牙,作为一个充满着浪漫与激情的国度,这种浪漫、热情、充满激情的文化在西班牙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p> <p class="ql-block">热情似火的西班牙,不同于高贵冷艳的北欧,年轻人在街头肆意享受着年轻的美好!</p> 在街头漫步时,你会发现人们并不急于赶路,西班牙是一个将“缓慢”和“随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国家。 流浪是一种街头艺人常见的生活方式,他们从一座城市徒步走到另一座城市,带去自己的才艺和坚持,也为所到的城市带来热情和活力。 <p class="ql-block">Tapas,是西班牙饮食国粹,几乎大餐厅和小馆子都有Tapas,是一道可以带点酸或带点奶油乳酪味小菜。</p> 巴塞罗那的海鲜饭,这是西班牙的网红食品。它使用新鲜的海鲜和香料炒制而成,色香俱全,说直白点就是海鲜泡饭,米饭有些偏硬。 全程的中国餐厅满足我们的中国胃! 全程的早餐酒店西餐,应该算是可口。比较有特点的食西班牙式小油条,油炸口感微咸,当地人用来配巧克力和咖啡! 友友们,记得塞维利亚中餐老板的实诚嘛,六菜一汤菜是双上! 还记得,马德里餐馆老板,餐馆老板中最优秀的导游,正是他的解说,让我们对这个城市有了一个立体的理解。 看看高速服务区的餐食价格和普通街区商品的价格,还是有区别了啦。每顿饭十欧元的标准在高速服务区是能够管饱的,居家的餐费应该减半。 <p class="ql-block">降落第一晚的康德罗德里戈二世酒店(Hotel Conde Rodrigo II by EME Hoteles),是一座漂亮的庄园酒店,有难忘的村庄、装修、晨练和日落!</p> 格拉纳达游览后入住的酒店,霍斯皮德里亚泽内特酒店(Hospederia del Zenete),可以远眺雪山,像一个古董博物馆,海拔1200米,带给你的清凉,曾经式数百年历史的修道院带给你穿越。 沿路住了数个exe连锁酒店,应该是地接旅行社的主要签约酒店,soso 巴塞罗那的酒店,没想到离主城区六十公里,往返的时间太浪费了,唯一欣慰的是早餐,还有酒店旁的海滩。 马德里机场酒店,出门就是超市。离机场二十分钟,方便,但是要提着箱子走几级台阶! 文化是碰撞出来的,艺术是孵化出来的!复杂的历史,不同宗教、民族的对抗和交融,造就了伊比利亚半岛独特的文化。穆斯林摩尔人在半岛近八百年的统治,将伊斯兰文化深深地刻在了这片土地上。 总听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却不知其背后的深意。当你走过西班牙、伊斯坦布尔和罗马,看到那昔日罗马帝国的遗迹,会让你感到十分的惊叹,世界上不只是具有四大文明古国的辉煌灿烂,更有那昔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遗迹,让人叹服那个时代伟大工匠的遗存。 匆匆又匆匆,一路走来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英语与西班牙语不在一个频道,行车速度和停车地点经常不在预期............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坦然的面对一切!不知不觉,此行已进入尾声,还有托莱多、还有科尔多瓦、还有悠闲地街头漫步、还有tapas.....还有我们没有体验到的地方,这是一片整理行装还能再次造访的土地。 <p class="ql-block"><br></p> 人的一生,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生命的广度更加重要,它会让你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也认识自己,而旅行则是扩展生命广度的最好方式。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感谢友友们的一路陪伴,重拾心情,准备再次出发。</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5月29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