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摇珠——长布曾氏开基祖石峯公祠河塘楼

五华曾子文化

<p class="ql-block"><b> 掌上摇珠</b></p><p class="ql-block"><b> ——长布曾氏开基祖石峯公祠河塘楼</b></p><p class="ql-block"> 曾金尚</p><p class="ql-block"> 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长布镇红旗村,有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客家围龙屋——河塘楼。这座建筑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见证了长布曾氏家族的兴衰荣辱,被誉为“掌上摇珠”。这个名字源于其独特的四方围龙式设计,寓意如同手掌托起一颗不会摇动的宝珠,象征家族团结与稳定。</p><p class="ql-block"><b> 河塘楼的历史渊源</b></p><p class="ql-block"> 据传,河塘楼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由何氏家族建造并居住。当时,该楼仅有一个较小的内“回”结构。后来,随着曾氏家族迁入此地,这座古老的围龙屋逐渐焕发新生机,并成为曾氏家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曾氏家族长乐(今五华)开基祖六世朱祖婆带着儿子曾宏福(号石峯)来到长布老屋家居住。老屋家距离河塘楼不到百米,因此朱祖婆时常造访何家,与何家祖婆谈天说地。两位老人性格相投,关系日益亲密。然而,这种看似平常的交往背后却暗藏玄机。据说,朱祖婆趁夜深人静时悄悄挪动何家祖牌的位置,试图改变风水格局。几年后,何家发现祖牌位置偏移严重,同时家族运势也每况愈下,便认为此地风水不佳,萌生退意。</p><p class="ql-block"> 最终,在一番商议之后,何家将河塘楼出售给曾氏家族。虽然具体交易过程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从那时起,河塘楼正式成为曾氏家族的财产,并开始了新的辉煌篇章。</p><p class="ql-block"><b> 河塘楼的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 河塘楼是一座典型的两层土楼,占地面积达3200多平方米,整体呈“回”字形布局,是标准的客家四方围龙屋。整栋建筑分为内外两个“回”,外“回”有房88间,内“回”有房44间,上下两层共计二百多间房间。此外,楼内还设有9厅18井(即9个厅堂和18个天井),结构复杂而精巧。</p><p class="ql-block"> 为了增强防御功能,部分墙体厚度达到一米,这是因为建设者利用原山地作为墙体基础,既节省了材料成本,又提高了建筑的坚固性。底层房间独立成单元,每个天井周围均配备厨房、房间和出口门,形成相对封闭的小空间。如果将出口门闩上,便可与外界隔绝,实现自我保护。而到了第二层,则是间间相通、户户相连。据传,曾有人试图进入楼内寻找某一家住户,却因复杂的布局而迷失方向,最终只能无功而返。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增强了住户的安全感,也有效防止了外来侵扰。</p><p class="ql-block"> 河塘楼的防御功能还体现在其天井系统上。18个天井分布在建筑的不同位置,不仅为楼内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还在必要时充当了天然的瞭望台和集结点。因此,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乱时期,河塘楼都以其精妙的设计成为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清晨起床开始逐一打开所有房门,直到全部完成时,已经是大半天过去了。这种复杂的布局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趣味横生的故 事。</p><p class="ql-block"><b> 文化底蕴与精神传承</b></p><p class="ql-block"> 河塘楼不仅是一座物质意义上的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曾氏家族入住后,人丁兴旺,财源滚滚,为纪念先祖曾宏福(号石峯),将其尊称为“开基祖”,并在楼内设立石峯公祠堂以供奉祭祀。为了彰显家族荣耀,清代时宏福子孙还在楼前竖立桅,昭示科举功名与家族声望。</p><p class="ql-block"> 关于河塘楼的文化价值,可以从一副对联中窥见一斑:</p><p class="ql-block">河出图,洛出书,教育事端,文人蔚起;</p><p class="ql-block">塘为壕,楼为堡,精诚团结,壁垒森严。</p><p class="ql-block"> 这副对联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地理与人文精神,表达了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决心。“河出图,洛出书”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意象,寓意知识如河流般源源不断;“塘为壕,楼为堡”则强调了建筑的防御功能,同时也隐喻了家族成员应齐心协力,共同守护家园。</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河塘楼的确成为了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里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离不开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 及河塘楼所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p><p class="ql-block"><b> 家族繁衍与后代分布</b></p><p class="ql-block"> 石峯公在此繁衍后代,生二子六孙,子孙后代遍布长布及周边地区,甚至省内外乃至海外定居。如今,石峯公的裔孙已发展至数万人,他们无论身处何方,都始终铭记祖先的教诲,将团结互助的精神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河塘楼不仅是长布曾氏家族的发源地,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先人的智慧与汗水,展现了客家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今天,当我们站在河塘楼前,仰望那巍峨壮丽的建筑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数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正如“掌上摇珠”所寓意的那样,这座围龙屋承载着家族的希望与梦想,永远屹立不倒,熠熠生辉。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