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畔 军休老兵的初心回响

郭少玲

<p class="ql-block">记得那是2022年7月,我们山西省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为纪念建军95周年举办了《喜迎二十大共筑强国梦》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军旗红 老兵情"文艺演出,当时我们五站参演了三个节目,其中我们女声小合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一首柔美的民族歌曲,歌唱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湖的船,承载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被誉为党的摇篮。这首歌萌发了我一定要去南湖瞻仰这艘红船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七月南湖水涟涟</p><p class="ql-block">烟雨楼台雨如烟</p><p class="ql-block">水涟涟雨如烟</p><p class="ql-block">荷花深处摇来一只船</p><p class="ql-block">摇来一只船 啊…</p><p class="ql-block">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p><p class="ql-block">你和人民心相连 心相连</p><p class="ql-block">七月南湖水涟涟</p><p class="ql-block">烟雨楼台雨如烟</p><p class="ql-block">波光散霞光散</p><p class="ql-block">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人间</p><p class="ql-block">诞生在人间……</p><p class="ql-block">这首歌常常在我耳边回响,一次次引起我对南湖红船的无限向往,也曾几次在梦中看到了红船,激动的眼泪浸湿了枕巾,……</p> <p class="ql-block">心心念念了三年的心愿,终于在今年的四月十七日这一天达成了我所愿,当我站在南湖边上,看到湖面微波荡漾、波光粼粼,湖边的柳树在风中摇曳,不时有游船使过,哇!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南湖啊!心情真是太激动了!可南湖这么大,红船在哪儿呢?我急切想知道,我向一位路人打听:请问在哪里去看红船?那位同志热情的告诉我们:往那边走,有游船码头,乘船去湖心岛就可以看红船了!我谢过那位同志,赶紧朝码头走去。</p> <p class="ql-block">  嘉兴南湖,浙江三大名湖之一,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因地处嘉兴城区南边而得名。南湖由两湖相连而成,形状与鸳鸯交颈状相似,且古时湖中多鸳鸯栖息,因此又称为鸳鸯湖。嘉兴南湖是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游船码头,购买好船票,等候上船啦!</p> <p class="ql-block">检票进入码头,这就是我们要乘坐的游船。上船喽!</p> <p class="ql-block">刚上船,我看到船的正上方写有“南湖水上课堂”几个字,当时我就想,这个题目写的太贴切了,来到南湖的人,大多数就是来瞻仰红船的,也就是来接受红色教育的。我今天就是来上这一堂特殊党课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的游船从码头出发了,沿着烟波浩渺的湖面,一路前行,大约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湖心岛了!急切的期待着。</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看到湖心岛了。</p><p class="ql-block"> 湖心岛位于南湖中心,全岛面积17亩。公元1548年淤泥垒土成岛,次年移建烟雨楼于岛上。清以后又相继建成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p><p class="ql-block">游船停泊在码头上了,我们跟着人群陆续下船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红船啊!</p><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这条游船即为南湖红船,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会议就在中舱举行。1921年8月3日,中共一大在这里胜利闭幕,会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与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领导力量。”这艘船因此被誉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和“母亲船”。也就是我们说的“红船”。</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看到在红船的后边还有一艘小船,看到这个场景我就想到了曾经看过的《建党伟业》,这艘船其实是用来放哨的,当年王会悟就是在这艘船上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但凡有人靠近,她就会悄悄告诉红船里开会的人们,马上红船里就会拿出麻将,开始打麻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如今看到这艘红船:长16米、宽3米的单夹弄丝网船,船身线条古朴,雕花精致。这是1959年,根据中共一大的直接当事人王会悟的回忆,仿制的红船,经董必武看过后说:这艘船跟曾经的那一艘简直是一模一样。后对外开放,这艘南湖红船成为传承“红船精神”的核心载体。</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红船前,久久舍不得离开,一船的人都走了,我们俩还在红船前,一会儿到前边看看,一会儿又走到后边看看,和红船一起合影了N多张照片,一直到下一班游船的游客蜂拥而至,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红船前,我思绪万千,久久仰望着这艘静静停泊的红船,木质的船身泛着古朴的光泽,这看似普通的单夹弄丝网船,却承载着非凡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是革命火种燃起的地方。仰望着这艘红船,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1921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夏天,十几位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代表,在船舱里以压低的嗓音讨论着救国存亡的真理,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播撒在中国大地。船舱内闷热潮湿,空间逼仄,他们却胸怀天下,无惧白色恐怖,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为中国革命锚定方向。如今站在这里,仿佛仍能听见他们激烈的争论声,看见他们眼中跳动的希望之光。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无数先辈用生命践行的信仰,是在至暗时刻依然高举火炬、奋勇前行的勇气。仰望着这艘红船 感悟到红船精神,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在共产党人的骨子里。从长征路上的草鞋足迹,到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驻村身影,到科技攻关中的日夜钻研,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着红船精神的基因。仰望着这艘红船,我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新时代的我们,虽然已经退休,但我永远是一名在党五十多年共产党员,要永葆“红船初心”,不论时代怎样变化,要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p><p class="ql-block"> 离开红船展区时,我再次回头望向红船。它依旧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却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将永远激励我们劈波斩浪、奋勇向前。</p> <p class="ql-block">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红船,我们漫步在湖心岛上,这时我发现这里不光有红船,她的自然风光也是很美的哦!你看,这里有一个湖中湖,景色秀丽,有年轻人在湖边悠闲的一边休息一边看着手机,多么惬意啊!</p> <p class="ql-block">湖心岛上不仅拥有秀美的风景,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公元1549年移建于岛上的“烟雨楼”。清以后又相继建成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都值得我们去探访。</p> <p class="ql-block">南湖里湖心岛上的烟雨楼,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早期烟雨楼被毁,遗址现无存。于明嘉靖年间由嘉兴知府赵赢修建人工岛,并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几经扩建和重建,逐渐形成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中国名楼,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之下,更显其雄伟,亭台楼阁与周围湖光之色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春有细雨霏霏,烟雨朦胧,夏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相较之西湖的冬景别无一二。</p><p class="ql-block">一座楼台的承载,世代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地在此流连,皇帝也多次到此,不惜留下御笔题词赞颂烟雨江南之美。乾隆皇帝对烟雨楼情有独钟,六次下江南,八次观烟雨楼,赋诗20余首。</p> <p class="ql-block">烟雨楼历史积淀深厚,翰墨书香,文化气息极为浓郁,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烟雨楼”得名于杜牧《江南春》名句“多少楼台烟雨中”,自也平添了一抹诗情画意。前檐悬挂的董必武手书牌匾“烟雨楼”,行楷书体,庄重劲挺。楼里楼外陈列了许多史上珍贵书画名作和石刻,包括苏轼、黄庭坚、米芾、吴昌硕等名家大师之作,“御碑亭”内树立一块石碑,展示了曾8次游南湖的乾隆留下的御书诗词石刻。徜徉其间,如入书画诗词艺术宝库,瑰丽珍藏,目不暇接,令我流连忘返,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烟雨楼是岛上制高点,为最佳观景处。我们登楼远眺,湖光水色,绿树红船,远处参差错落的高楼大厦,浑然天成,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因御碑而得名。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八次游览南湖,他对嘉兴的南胡情有独钟,每次来都会赋诗留念,以记其游。湖心岛上共有两处御碑亭,分别是东御碑和西御碑。乾隆御碑高188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p> <p class="ql-block">  访踪亭</p><p class="ql-block"> 访踪亭建于1985年,是为纪念中共"一大"代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1964年4月5日重访南湖时所题诗句而建。亭名由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题写。</p><p class="ql-block">亭内石碑上镌刻的董必武诗作:“革命声传画舫中, 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 烟雨迷濛访旧踪。”</p> <p class="ql-block">  清晖堂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 年),当时的嘉兴知府许瑶光为表示乾隆皇帝南巡曾到过此地,在湖心岛渡口大石埠台阶上建造了这座门厅,并取名“清晖堂”。“清晖”两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清”指早晨,“晖”是阳光的意思,因清晖堂朝东向,早晨第一缕阳光可照射到这里;二是隐喻对清朝政府的颂扬和恭维。</p><p class="ql-block"> 同治十二年(1873 年),许瑶光又在清晖堂左右各建厢房,南厢房名“菱香水榭”,原为文人雅士聚会之地,因在此处可品茗茶、赏湖景、看菱花,犹如置身神仙之境,故题门匾“小蓬莱”;北边的是“菰云簃”</p><p class="ql-block">清晖堂北侧墙上有“烟雨楼”三个大字,为清顺治年间书法家冀应龙的手迹,笔力遒劲。</p> <p class="ql-block">从湖心岛乘船返回后,我们就去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  南湖革命纪念馆位于南湖南岸,总建筑面积19633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794平方米。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举行而建造的。纪念馆正门前,高耸的旗杆上一面党旗迎风飘扬。大门上方正中镶嵌着邓小平题写的七个金色大字“南湖革命纪念馆”,光彩夺目。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南湖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红船起航》主题展览以中国革命红船起航为主题、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主线、以党的发展历程为脉络,聚焦中国共产党创建、特别是一大南湖会议,全面阐释一个大党与一条小船的关系,全面展现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初心使命的砥砺下,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根本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基本陈列由“救亡图存”“开天辟地”“光辉历程”“走向复兴”等4个部分、21个单元组成,并设“中共一大代表人生轨迹”“中国共产党党章发展历程”两个专题。</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楼展览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全铜制成的“一大”纪念船石破天惊般从历史画卷中奔涌而出,显示序厅“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的中心主题。左右两侧浮雕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寓示了“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序厅顶部是一块约100平方米的超大型屏幕,一枚巨型党徽投射其上,熠熠生辉,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照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整个序厅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震撼,渲染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主题。</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救亡图存</p><p class="ql-block">内忧外患下的抗争和求索</p><p class="ql-block"> 19世纪中叶起,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战乱不已,生灵涂炭,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谋求人民幸福生活,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开天辟地</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的诞生</p><p class="ql-block">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先进分子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选择新的救国方向。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从此揭开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真理曙光</p> <p class="ql-block">伟大觉醒</p> <p class="ql-block">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p> <p class="ql-block">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p><p class="ql-block"> 1920年2月,陈望道回到家乡浙江义乌过春节,同时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了避开干扰,陈望道躲进自家柴房专心翻译,历经两个多月,终于完成。陈望道是中国完整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东方欲晓</p> <p class="ql-block">上海中共一大会址</p><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开幕。开会期间,代表们交流了各地情况,起草和讨论了文件草案。</p> <p class="ql-block">嘉兴火车站</p><p class="ql-block">沪杭铁路于1906年动工,1909年9月12日正式通车,在嘉兴市境有90.3公里,当时是嘉兴境内唯一的铁路线。1921年8月初,部分一大代表就是从上海坐沪杭铁路早班火车来嘉兴。</p> <p class="ql-block">1921年8月,中共一大在这艘单夹弄丝网船上胜利闭幕,会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与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领导力量。”这艘船因此被誉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和“母亲船”也被我们称之为“红船”。</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光辉历程</p><p class="ql-block"> 这一部分是以党的发展历程为脉络,分阶段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决策、重大事件和主要成就,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p> <p class="ql-block">光辉历程四个大字旁边,是一面巨幅彩色壁式浮雕墙。浮雕高4米,长20余米,包括“星火燎原”和“中流砥柱”两大主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的核心事件。非常震撼的巨型浮雕!</p> <p class="ql-block">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中,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那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物、一段段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从早期的探索与奋斗,到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再到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无数共产党人的鲜血、汗水和智慧。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中丰富的史料、珍贵的文物、逼真的场景再现,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在这里,我看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手稿和用过的物品,从中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展开,从嘉兴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到引领中国巨轮破浪前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走向复兴</p><p class="ql-block">重点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根本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如在经济、科技、民生、外交等领域的卓越成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坚定决心。</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p> <p class="ql-block">从纪念馆出来,南湖的风轻拂着我的脸庞,红船依然静静停泊在南湖的水面上,诉说着百年沧桑。今天的南湖之旅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旅程,更是一场红船精神的洗礼。</p><p class="ql-block">红船精神是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行。它让我们明白,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要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担当。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军休干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老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会退休。我将继续保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政治本色,把红船精神融入晚年生活中,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军休所和五站的各项活动,同时还要做好党支部的工作,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传递红色信仰,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在新时代继续书写一名老党员的忠诚与担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