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园:鄂东南腹地的时光琥珀

湖北黎山李氏文化研究会

<p class="ql-block">湖北黎山李氏之:燕矶映山村柏树园湾</p><p class="ql-block"> 在鄂东南层峦叠嶂的褶皱里,燕矶镇映山村藏着一方被时光眷顾的秘境——柏树园。这里三面青山如臂弯环拥,松涛声里,一汪翡翠般的池塘静卧湾中,倒映着粉墙黛瓦。晨光初露时,晨雾漫过山脊,炊烟与云霭缠绵;暮色降临时,塘边老树下的石凳上,总飘出老一辈人讲述先祖故事的悠悠乡音。</p><p class="ql-block"> 翻开泛黄的李氏家谱,四百多年前的迁徙画卷徐徐展开。1770年左右,李氏先祖挑着竹篓,携妻带子,从沙窝乡保团村李家嘴附近启程,途经百子畈、茨塘,最终在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上落脚。他们用粗糙的双手,在屋后山坡种下百株柏树苗。寒来暑往,树苗长成遮天蔽日的苍柏,树荫下,"百树园"的名字渐渐被叫响,后来雅化为"柏树园",承载着世代栖居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岁月更迭,这片土地历经明清烟雨、民国风云,行政区划如水流转。从武昌县洪道乡洪三里,到鄂城县第一区,再到如今的燕矶镇映山村十三组,每一次地名的变迁,都沉淀着时代的印记。占地仅0.0593平方公里的村落里,14000平方米的屋舍错落有致,36亩耕地、40亩山林滋养着一方烟火。春日里水田翻起银波,秋日里旱地上金黄麦浪起伏,勾勒出最质朴的田园诗画。</p><p class="ql-block"> 李氏家族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柏树园的晨钟暮鼓间回响。始祖李闻明以102岁高龄载入清代武昌县志,他百岁寿诞时,五子率八十孙辈齐聚堂前祝寿,觥筹交错间,笑声穿透百年光阴。如今,这个历经数百年繁衍的村落,22户145位村民中,虽仅有二三十人常住,但每逢春节,黄石、武汉打拼的游子如候鸟归巢,祠堂里重新燃起香火,族谱上的名字在寒暄声中鲜活起来。</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动容的是血脉相连的奇迹。2017年9月,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寻亲之旅圆满落幕。清朝嘉庆年间(1810年左右),李闻明曾孙李守安、李守富兄弟迁居四川蓬溪县,他们的三百余位后代,在柏树园族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认祖归宗。当川鄂两地李氏族人的手紧紧相握,族谱上中断的血脉重新续接,这份跨越千里的团圆,恰似春日里老柏树上抽出的新芽,让柏树园的故事,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从湖北省鄂州市燕矶镇映山村到四川省蓬溪县明月镇莲花村,全程1200余公里,10月2日,李志生一行8人驾驶两辆车,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9点多,一直都在赶路。虽会天小雨,但心中激动之情难以言说。200多年前,莲花村李姓祖先正是从映山村迁居而来。这支李氏后人,在200多年后,终于再次聚首。欣逢盛世,离乱之人得以聚首。在此之前,李志生在网上发帖,寻找映山村200多年前迁居四川的李守安、李守富兄弟的后人。成都商报记者辗转汉源、眉山、资阳、西昌帮忙寻找,最终在蓬溪县明月镇、常乐镇得以找到。李志生一行除了为蓬溪李姓宗亲送来家谱,还为成都商报送来一面“助我寻亲奔千里,梦圆川鄂李姓人”的锦旗。寻亲千里奔波终圆梦:8月24日下午5时31分,一位网名为“大好石材工具”的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发出帖子:寻找失落的乡情。在标题后,这名网友还特意加上了一个括号,注明:寻求四川朋友帮助。成都商报记者随即联系上发帖人,核实情况后,在9月1日对李志生等人寻亲一事作了独家报道,随后数日,数百人致电询问,有不少人自称是来自湖北,但地点、辈分与李志生家人对不上9月3日,成都商报记者根据线索,驱车前往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大庄村,却最终不能确认当地李姓祖辈是从映山村迁徙而来。随后,成都商报记者通过多种手段,查找四川李氏,加入了十余个李氏家族后人,利用各种途径咨询上千名李姓人家,先后驱车前往眉山、资阳、西昌等地探寻,最后得到了一条重要线索:李守安、李守富分别于乾隆年间戊戌年和乾隆戊辰年间迁至蓬溪县。9月13日,成都商报记者再次驱车前往蓬溪县明月镇、常乐镇,通过比对家谱和李志生电话确认等,最终确定了李从兴、李从海就是当年从映山村迁出的李守安、李守富的后人,和李志生同属一支宗亲。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志生当即与村里族人召开会议,并最终确定国庆期间到四川蓬溪与明月镇、常乐镇的李姓宗亲见面。明月镇、常乐镇的李姓宗亲也提前做好了迎接准备。送谱 川鄂李姓宗亲再续血脉情10月2日晚9时,李志生一行赶到明月镇,同往的还有今年已经80高龄的李端义。李端义的儿子李方军介绍,父亲多年一直有个愿望,要找到迁居四川的宗亲,这一次终于实现,因此老人坚持要来看看,因父亲年事已高,所以自己和妻儿也一起陪同过来。李方军介绍,在映山村,李姓宗亲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家谱每20年修订一次,所以从数百年前的祖辈至今,村里整个李姓族人的历史脉络,家谱里都有详细的记载。而200多年前,因为迁居四川的先祖断了联系,家谱里两位先祖的支脉至今留着空白。如今,村子面临搬迁,村里李姓宗亲就更加迫切想要找到迁居四川的李姓宗亲。</p> <p class="ql-block">李方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一次,他们终于可以把缺失了200年的四川宗亲谱系补充完整了。他们除了来看望四川的宗亲,还给四川宗亲送来17本族谱。10月3日上午,明月镇莲花村的李从兴老人把自己老屋收拾出来,端出方桌,扯上红布,鞭炮声中,湖北李姓宗亲将映山村的李姓家谱送到了老人手中,李从兴庄重地把用红布包着的家谱放在桌上。10月4日上午,同样的仪式在常乐镇中桥村再次举行。明月镇李姓的李守安一脉,常乐镇是李守富一脉,200年前迁居四川的两兄弟的后人,再次见到了老家湖北的亲人。记忆终于知道了自己来自哪里88岁的李从兴告诉成都商报记者,200多年来,迁居蓬溪的李氏后人早已对祖辈的往事记忆模糊,明月镇、常乐镇两支李姓后人在2001年时新修族谱,只记载了“湖北麻城孝感”这个地方。李从兴介绍,他小时候见过祖上留下的族谱,一共8本,装在一个木匣子里放在老院子大堂屋的神龛上,几十年前族谱被弄丢了,2001年编撰的族谱,只有薄薄的“简化本”了。李从海有一次坐火车,经过了“麻城孝感”,心里格外亲切,情绪激动地跟儿子李双全讲,这就是祖辈生活的地方。据李志生介绍,麻城孝感离鄂州燕矶镇还有100多公里。四川省历史学会中华姓氏文化学分会会长王成介绍,在历史上 “湖广填四川”的路线上,“麻城孝感”应该是一个中转站,很多湖广入川的人汇聚这里,再从这里出发,到了四川,后人记不住老地名了,便一致记住了“麻城孝感”。李从兴说,我们这支李家人在四川已经生活了200多年,“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来自哪里了,终于找到根了。</p> <p class="ql-block"> 建宗亲群</p><p class="ql-block"> 四川湖北李氏宗亲组成一家人与时俱进,紧跟时代。10月3日上午,明月镇的送谱仪式结束后,李志生掏出手机,马上建了一个李氏宗亲群,在场的人先加进来,然后互相拉人,把四川、湖北的李氏宗亲组成一个“大家庭”。67岁的李端元在遂宁市邮电局退休,多年前,他的祖辈从明月镇迁居到了文井镇,退休后也一直住在蓬溪县城,当得知这个消息后,他还是赶了回来。54岁的李端顺10月2日专程从成都赶了回来,他小时候生活在明月镇,毕业后在常乐镇供销社工作,后又调到大英中学教书。前不久,他在成都商报上看到湖北李姓宗亲到四川蓬溪寻亲的报道后,一直挂念在心,得知他们一行要在国庆节过来后,专程赶了回来。他说,这是非常高兴的事情,自己终于理清了祖辈的故事,心里有一种找到了根的感觉。李端顺计划,他将组织明月、常乐两镇的李姓宗亲,在今年年底之前,要去湖北祭祖,去祖先生活的地方看一看。家谱记载,清朝时期还有搬迁到十堰郧阳,陕西镇安的乡亲正在寻找之中,等有了消息村民将自费前往认亲。目前,柏树园村人丁兴旺,村风纯补,村民勤劳,在各级市,镇,村政府领导带领之下奔向美好的明天。此次寻亲相聚,正逢其时,社会巨变,一日千里。燕矶人正赶上迅猛发展的好时代,即将改变原始地貌的国际物流机场建设,正以空前速度向前推进,此时李姓宗亲相聚,圆了几百年的思乡梦,定格了柏树园的历史地理风貌。留下了亲情,记住了乡愁,此次相聚,功莫大焉 柏树园李闻明第十世孙 李志生 2018 6 03拙笔一枝,备述此盛事,谨以为誌,以供后世缅怀</p> <p class="ql-block">柏树园湾: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p><p class="ql-block"> 站在柏树园的老柏树下眺望,一幅美丽乡村的崭新画卷正徐徐铺展。这片浸润着六百年历史的土地,即将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绽放出别样光彩。</p><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村道前行,百年古柏与新植花木交相辉映,构成生态景观长廊。村口将建起文化广场,以李氏宗祠为核心,打造集民俗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精神地标。广场上,青石板铺就的步道串联起浮雕墙、文化亭,生动展现先祖迁徙、百岁寿诞等传奇故事,让游子归来时,一眼就能触摸到乡愁。</p><p class="ql-block"> 为守护"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格局,村内将对池塘进行生态修复,种植睡莲、菖蒲等水生植物,设置亲水平台与景观栈道。傍晚时分,村民可在此垂钓休憩,孩童嬉笑玩水,水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勾勒出诗意栖居的动人图景。</p><p class="ql-block"> 产业发展是振兴的关键。依托36亩耕地与40亩山林,柏树园将打造特色农业基地:水田种植富硒水稻,旱地培育有机蔬菜,山林间散养生态家禽。同时,引入电商直播,让柏树园的农特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销往全国各地。未来,这里还将开发乡村民宿,游客可以住进白墙黛瓦的小院,清晨听鸟鸣而起,夜晚枕蛙声入眠,体验最纯正的田园生活。</p><p class="ql-block"> 教育与医疗也将迎来升级。映山小学将翻新扩建,引入数字化教学设备;村卫生室配备先进医疗设施,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此外,智慧乡村系统的搭建,让线上村务、远程医疗等服务走进家家户户,让古老村落焕发出现代活力。</p><p class="ql-block"> 柏树园的未来,既有青山碧水的生态底色,又有创新发展的时代气息。这里不仅是李氏族人的精神家园,更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让古老的故事在新时代续写辉煌。</p> <p class="ql-block"> 湖北黎山李氏历史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2025.5.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