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促进我区美术学科的育人质量,推进大单元教学,打造美术学科品牌,决定开展峡山区中小学美术学科“一校一品”精品课程比赛活动。活动于5月29日下午在潍坊峡山凤凰学校举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议开始前峡山区美术教研员金大东老师首先明确了活动的目的、内容及要求,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分为小学与中学两个学段。最先展示的是潍坊峡山瀚声学校的陈雪老师,陈老师以《五育并美 以美化人——“有鱼”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展示探寻民间美术课程之美。在“有鱼”民间美术课堂上,师生互动热烈。教师倾囊相授,学生沉浸创作,用画笔和巧手塑造鱼的万千姿态。这一课程,不仅是美术技艺的传授,更是民间文化的传承。它带领学生穿梭于传统与艺术之间,挖掘鱼文化内涵,提升审美能力,让民间美术的魅力在新时代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是来自赵戈小学的姜海涛老师展示的“獬豸衔枝,绘染峡山”美术课程,该课程以獬豸文化为魂,融合峡川自然人文,通过绘画、染色等技法,激发创意,传承非遗美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潍坊峡山凤凰学校的王晓卿老师展示的是《创意草编课》,该课程旨在通过草编工艺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挖掘该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传承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草编工艺课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郑公实验学校的南晓燕老师展示的是《彩泥创想乐园》课程,主要结合“泥老虎”这一课例的实施展开,其中展示孩子们创作的彩泥老虎也充满了创意与童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岞山实验学校的王蓓蓓老师展示的是《非遗扎染》课程,属于该校丝路课程的分支课程之一,该课程从“岞山是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的古老源头之一”进行挖掘,结合新课标内容,分学段建立子课程,实现从趣味感知到文化传承的螺旋式提升,形成“玩中学、学中创、创中用”的完整艺术实践链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王家庄实验学校的王贻慧老师分别展示了《泥塑》与《剪趣》两个课程,分别从课程的目标、实施及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体现了课程实施的逻辑性与完整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潍坊峡山凤凰学校的李满满老师展示了《沙画》课程,从沙画课程的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直至最后收获成果,都体现了开课教师与学生们对于课程的热忱,同时将沙画与学校文化、地方文化的融合也体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无限创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潍坊实验中学的姜婷婷老师展示了她的《树叶课程》,看似平平无奇的树叶在她与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在课堂上孩子们沉浸其中,课下也收获了创造的快乐,让学习的氛围变得轻松而有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样是潍坊实验中学的高红红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峡山鱼赋》课程,该课程通过不断挖掘峡山的地方文化特色,以“鱼”为载体不断挖掘文化内涵,以不同的非遗形式将“鱼”的艺术形态展现出来,相信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对地方文化产生了认同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岞山实验学校的陈静老师展示的是《动漫形象设计》课程,此课程尊重学生对动漫的兴趣,结合初中的年龄特点以及已有的美术知识经验,岞山实验初中部开设了动漫形象设计课程,针对动漫人物的设计教授人体比例、色彩搭配、服饰道具设计等绘画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示结束后金大东老师结合各校精品课程开设的过程与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为各校精品课程的进一步发展给出了建议:1.课程开设特色化,课程的开设可以基于学校、地方文化特色,挖掘文化内涵,让课程内容更加厚重;2.课程内容单元化,在课程内容设计时要充分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单元化设计,以大观念为引领,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整体性;3.课程成果显性化,注重成果展示,美术又称为视觉艺术,精彩的成果呈现往往能使课程效果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信各校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本校的特色课程,让美术精品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