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小黄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其斯之谓与?</p><p class="ql-block">【心得】:</p><p class="ql-block"> 民有德而称,应是这个人施行善事、做出贡献、创造价值、利益人民。夷齐能知其不可而不为,放下君位,而有机会做力所能及的有德之事,远胜无德而称之君。孔子也赞扬他们。</p><p class="ql-block"> 看了涣朴老师的讲解: 周武王灭商朝后建立了周王朝,伯夷和叔齐却以此为耻,他们后来隐居首阳山做殷商的遗民,不做周朝的顺民。为了和周朝划清界限,他们不吃周朝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下。伯夷、叔齐的这种不做二臣的精神值得传扬,他们的德行是个清澈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孟子说他们是圣之清者。齐景公富有千驷匹马,在他死的时候百姓都想不出他有什么德行值得称颂。伯夷、叔齐虽然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以德为称,他们的德行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我看原文写的感想,以为都要广施济众才是德,其实应该素位而行。涣朴老师按历史也承认和明白伯夷、叔齐虽然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以德为称。什么是德,值得我深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