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老师一把戒尺

白印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其实很无助,应对不听话的孩子骂是侮辱,动手是体罚,吓唬是恐吓。这不,一名老师不是进去了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非教师行业谈教书育人必谈专业素养要好、慈爱如母、师德优良,还有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要强。似乎老师有了这些便可勇闯天涯了无敌了。然而,现实中绝大多数老师还是无法勇闯天涯,所以就不得不向名家学习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谈到教书育人的名家典范,人们都会说到孔圣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循循善诱,有学子三千,七十二贤,杰出的有颜回、子路、子贡、子夏、曾参、冉求。啊!他是多么会教育孩子。但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能够成为孔子学生的人不是极其聪明的孩子,就是家境相当殷实且重视孩子教育人家的孩子。特别说明一下,刚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底层人能上学那是不现实的,还有孔子的学生一般不是小孩子,大多相当于今天清北本科学龄和智商的小伙子。比如,令孔子失望透顶的宰予也是响当当的思想家。当然圣人也有教学无助的时候,要不他也不会说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的话。然而,我们从《论语》中始终没有看到孔子是如何惩戒学生的。这不奇怪,他不用惩戒,谁不想学就离开。而老师不行,没这权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想这是给教育家和那些教学有建树人说的,或者只有这些人才配拥有这样名号,至少我是不配拥有这样的名号,还有不上课不教书却是省级教学能手的表演家也不配有这样的名号。教书育人是一体的,只有育好了人,才能谈得上教书。只上课不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那就是只教书不育人。这样的课一节两节还行,上一学期就是一鞋脚臭气。因为现实教学中基本没有你上课不需要维持纪律的课堂。也就是先要做好维持会长,才能教会学生。但是现在老师这位维持会长权力有限,对因家长宠爱或者因家庭变故疏于管理及贪恋手机游戏的孩子,难管的可不是一星半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的学生能毫无顾忌顶撞老师,有给老师脸上呲水的,有偷窃老师贵重物品的,有给老师水杯尿尿的,有在网上骂老师的,有翻墙翻到让学校加高围墙的女生,有活学活用将书挖出洞藏违禁物品或将违禁物品藏在隐私部位的。这不,网报一位老师倒在了学生的利刃之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诚然,像这样的孩子以前也有,几年五六十人的班里能遇一半个,现在却是井喷,一个不足30人的班里就有好几个,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业。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有心理健康资质的老师也被整出心里阴影,我只能黔驴技穷装装样子。但从我个人愿望与情感出发,我是多么希望这些孩子幡然醒悟,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栋梁。假若他这样不停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不要说社会与他人,谁能保证他不会伤害老师自己及家人?看样子是该让老师有把戒尺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老师一把戒尺!我敢坦言不是所有老师都想用、都去用。它只是对违反纪律学生有种无形的威慑,使他从心里有所敬畏,对自己肆意妄为的嚣张情绪行为能有约束,慢慢养成一种收敛习惯,这样至少对学生个人是有好处的,对周围人也是有好处的,对整个国家和民族也是有好处的。实质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也是分层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塑造社会安定健康发展合格基石的一种手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爱心、素养都对,但不是万能的。比如,清北的教授都很牛气吧!他们的学生个顶个的聪明,但他们的学生中就有人犯罪,难道这些教授没爱心?没素养?不。是他们没有对学生惩戒的有效手段。要不清北的铊投毒怎么会被反复复制?难道这是偶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老师一把戒尺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