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落实“拥抱自然遗产•探索自然基因库•激发内在动力”的实践教育目标,2025年春季,普觉中学七年级(5)班组织了走进梵净山的研学活动。活动通过自然观察、场景体验与集体互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遗产魅力,深化对生态保护的认知。</h3> <h3> 出发当日,师生们乘坐大巴车前往梵净山。途中,车内环境整洁有序,部分同学通过电子设备播放歌曲,窗外的绿色植被与农田景观逐渐展开,预示着自然之旅的临近。 </h3> <h3> 梵净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佛道场,是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最完好的绿洲。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梵净山列入“人与生物保护圈网”成员单位,它的面积有567平方公里。上梵净山成熟的线路有两条,一条是经江口县的黑湾河攀万步云梯或乘坐缆车上梵净山。一条是我们今天走的路,旅游车可行至海拔2000米的棉絮岭,再漫游2小时便可到达梵净山金顶。沿途道路平缓,视野开阔,风光奇绝。<br> 梵净山保留了最原始的古生物群种,有北纬28度最完备的植被,有2700多种动植物种类,最具代表性的是黔金丝猴、云豹、华南虎、梵净山红豆杉、铁杉、冷杉、珙桐、紫薇等。梵净山雨量充沛,年降雨量最高达2600毫米,是周边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它变化无常的气候,三里不同天,数秒转阴晴,构成了梵净山云海、瀑布云、日出、天风等神秘的气候景观。奇兽、奇风、奇云、奇水、奇庙、奇光!又堪称梵净十绝!有道是:人传梵净多灵异,我说梵净有十绝;怪石奇树风云泉,异兽珍禽佛光雪;还有一绝是高路,高路入云朝天阙。</h3> <h3> 下山后我们经过了漫长的排队,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h3> <h3> 疲惫而刺激的一天也在晚饭后接近尾声,梵净山研学到此结束,最有意义的是让学生们在游学中有所收获,接受自然文化遗产的精神熏陶,引领学生们更好的成长!</h3> <h3> 游中有所学,游中有所思。研学旅行让同学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铸就美好,汗水绽放青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这次的研学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持续扎实推进综合教育,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生活的技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样的研学实践为孩子们播种梦想、放飞希望积蓄着力量,促使学生们带着一颗永不倦怠的求索之心继续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