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中国》教学汇报课

Z

<p class="ql-block">实习学校:鹰潭应用工程学校</p><p class="ql-block">实习学科:高中政治</p><p class="ql-block">实习指导教师:王太平</p><p class="ql-block">带队指导教师:凌云</p><p class="ql-block">实习生姓名:邓丽雯</p><p class="ql-block">实习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p><p class="ql-block">上课时间:2025年5月8日</p><p class="ql-block">上课班级:23职高2班</p><p class="ql-block">是否公开课:是</p><p class="ql-block">上课章节:第八课第一框《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p> <p class="ql-block">一、教学准备阶段</p><p class="ql-block">(一)备课</p><p class="ql-block">1、备教材</p><p class="ql-block">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职业道德与法治》。</p><p class="ql-block">《职业道德与法治》是幼儿保育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必修课,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本教学内容选自《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共分为一个导言、四个单元,本内容选自第三单元“增强法治意识”第8课“建设法治中国”,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两个框题,共计2学时。</p><p class="ql-block">2、备学生</p><p class="ql-block">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对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容进行了初步学习,对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方面相关知识均有基本了解,但对于更深层次理论的理解不足。同时,学生学习了第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总目标,增强了法治意识,为本课学习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奠定了基础。部分学生认为科学立法、公正司法是政府的事情,与个人无关,对于建设法治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我不惹事,法律就管不到我”的层次。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但是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具体要求较难以理解。思维活跃,乐于参与课堂活动,有学习的热情,愿意分享心得体会,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检索信息,进行自主学习。</p><p class="ql-block">3、备教法</p><p class="ql-block">考虑到第八课的学习 理论知识较抽象且高深,担心学生对此类知识学习不透彻,我在空闲时间多次请教学校的优秀教师对该类知识的授课方法,此外我设计了中职学生感兴趣的“听歌识曲”游戏环节并收集符合中学生认知的法律案例进行教学设计,最后在不断的学习经验,调整不足中,我为这堂课设计了案例讨论法以及情景体验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教学资源准备</p><p class="ql-block">考虑到本框内容理论知识过于深奥且中职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本堂课的设计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案例以及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游戏环节,在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后我将此堂课设计为情景式课程。</p> <p class="ql-block">二、教学实施过程</p><p class="ql-block">1、“听歌识曲”,导入新课</p><p class="ql-block">以现在的热门科技话题AI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思考AI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同时反面思考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弊端。有人说“AI时代第一个失业的人是孙燕姿,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思考片刻后和学生一起进入游戏环节,播放由A几段音频让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判断音频的演唱者是哪些歌手,此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揭秘这些歌曲都是由AI演唱的而不是真人歌手。由此导入课题“AI时代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声音权”。</p> <p class="ql-block">图2为同学们积极参与游戏环节</p> <p class="ql-block">2、新课讲授,呈现案例</p><p class="ql-block">「学习任务一:思考“AI翻唱是否设计侵权”」</p><p class="ql-block">从游戏环节过渡到讲授知识点,以“AI翻唱是否侵权”为话题进行讨论并请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学生杨思程:我觉得没有,没有哪部法律明确说我们个人的声音是不能被别人模仿的。</p><p class="ql-block">学生黄思依:我认为应该算侵权了,首先歌曲的版权被侵犯了,其次作为个人我们的声音应该和我们的肖像姓名等都受到同等的保护。</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补充: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其实AI翻唱的这种行为在法律层面是涉及到侵权。面对这样的行为我们该如何去保护自己的权益呢,法治中国的建设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p> <p class="ql-block">引入案例“互联网法院审判的第一起AI侵权案”。</p><p class="ql-block">图四和图五为学生观看案例</p> <p class="ql-block">「学习任务二:科学立法—为声音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对首例“声音侵权案”进行分析,了解当前法律对此类案件所涉及的权利侵害关系存在空白,并引出要从科学立法的角度来守护我们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学习任务三:严格执法—如何打击AI盗声」</p><p class="ql-block">呈现相关案例并分享我国在打击AI盗声案件中取得的成绩和相关数据,让学生在案例中明白体会严格执法的内涵并且总结出相关部门要如何做到严格执法。</p><p class="ql-block">「学习任务四:公正司法—法庭如何定义你的声音」</p><p class="ql-block">学生进行情景剧模拟,部分同学扮演司法机关,部分同学扮演被盗声的公民,课件再现情景,让学生进行即兴的表演。此环节加深同学对相关案件的认识并且切身体会到公民的声音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总结出“公正司法”的内涵和要求。</p> <p class="ql-block">「学习任务四:全民守法—我的声音由我守护」</p><p class="ql-block">播放音频,让学生判断音频演唱者是真人演唱还是AI模拟,在听歌中体会到AI模拟技术的逼真,明白守护声音的重要性,从个人角度出发,学生分享个人应该如何守护自己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四、教学总结</p><p class="ql-block">最后在带领学生回到课堂开始的问题,对“为何网友调侃孙燕姿将会成为第一个失业的人”进行“揭秘”,并分享孙燕姿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四、教学点评交流阶段</p><p class="ql-block">汇报课结束后,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学部教师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对此次授课进行了点评。指导教师王老师指出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时间管理需优化,在某些部分讲解过于详尽,导致后续内容略显仓促,总体上来说是一节较成功的课。其他教师也作出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