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肝脏是人体的重要的代谢器官和解毒器官,几乎所有药物在体内代谢、转化都需要通过肝脏。然而,部分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会生成对肝细胞有害的中间产物,若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药物性肝损伤(DILI)。</p><p class="ql-block">今天给大家讲讲常见的伤肝药物:</p><p class="ql-block">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是降血脂的一线药物,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但问题在于:他汀类药物在肝脏代谢,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甚至肝细胞损伤。一般发生在用药初期或剂量过大时,且多数为轻度、可逆性的,但也有个别严重者需停药治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肝功能,尤其是高龄人群、慢性疾病患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抗生素——常用却不容小觑的“隐形杀手”,如红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均有报道可导致肝损伤。红霉素类药物可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炎;四环素类药物会导致脂肪肝样变,甚至急性肝坏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常被用于呼吸道感染,但是国外DILI报告中排名第一的处方药。</p><p class="ql-block">建议: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与联用;有肝病基础的患者应特别慎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中药和保健品——“无毒”并不等于安全,很多人误以为中药“天然无毒”,可以随意服用。但实际上,中药引起的肝损伤在我国DILI病例中比例最高,甚至超过西药。</p><p class="ql-block">常见的伤肝中药有:</p><p class="ql-block"> 何首乌:用于乌发、补肝肾,已有大量肝损伤病例报道;</p><p class="ql-block"> 雷公藤:虽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但毒性强烈,伤肝伤肾;</p><p class="ql-block">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广防己)甚至可导致不可逆性肝纤维化。</p><p class="ql-block">保健品如“排毒养颜胶囊”“养肝护肝茶”等,也因成分不明或过量使用,屡见肝损伤报道。</p><p class="ql-block">建议:中药和保健品并非万能良方,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不要迷信“无副作用”的广告宣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哪些人更容易“中招”?</p><p class="ql-block">药物性肝损伤并非人人都会发生,但以下人群更容易成为高危对象:</p><p class="ql-block">〈1〉多病共存、用药较多的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p><p class="ql-block">〈2〉基础肝病患者:如慢性乙肝、脂肪肝、肝硬化;</p><p class="ql-block">〈3〉酗酒者: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与药物相互作用更易引发损伤;</p><p class="ql-block">〈4〉基因易感者:个体差异决定部分人对药物代谢能力较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判断药物是否正在“悄悄伤肝”?</p><p class="ql-block">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轻度疲倦、食欲下降,往往被忽视。因此,定期检查肝功能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医生通常通过血清转氨酶(ALT、AS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判断肝脏是否受损。</p><p class="ql-block">若出现ALT持续升高>正常上限3倍以上、伴有黄疸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就诊。</p> <p class="ql-block">驻马店市中医院 肝胆感染科 保肝护肝,我们与您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