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儿子上海回来,约小侄拟到五台山徒步完成76公里的大朝台之旅。小侄已预定好民宿和前往的包车,我不放心年轻人的鲁莽,虽假期单位和个人有诸多安排,还是下决心驾车陪他完成这趟朝台之苦旅。然天有不测风雨,在一切准备妥当后,29日五台山风雪大作,且未来几日阴晴交织。我不想扫他们的兴,还是积极做好出行的准备。30日儿子从上海回来,和小侄商量好放弃五台山之行,正和我和妻子之意,便欣然举指妙赞。</p><p class="ql-block"> 五天假期总不能闷在家里,他俩又开始琢磨别处的山头野路。我建议封龙山不错,又离家近可免遭高速堵车之苦。小侄从“两步路户外助手”APP中选了一条14公里的野径,感觉多半天应能轻松拿捏下来。五一早晨,我们早早出门,六点多一点便到了登山的起点和终点南紫沟村。此时,山村已是鸡犬相闻,却寒意犹深,只穿一身速干衣的两位后生冻得瑟瑟发抖,等不及已经架上火的大锅菜,赶紧让山庄老板煮上方便面和鸡蛋充饥取暖。</p><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满血复活,便活蹦乱跳开启了这场“轻松”之旅。前半程沟深林茂,草甸漫野,阵风吹面,一路跃沟渠、攀岩壁,感觉甚爽,于中午时分登顶西山,行程已是过半,又翻过一个山头,穿过封龙书院景区后,开始下坡,此时余程已不足五公里,都已为中午两点前肯定能回到山下吃上大锅菜了。</p><p class="ql-block"> 谁知我们真小瞧了这条路的险峻与艰难,下到了谷底皇姑庙处,又开始爬升,后三程与其说爬山,不如说攀岩,当费尽体力顶上了一个山顶,总以为可以直接下山了,却又有一个更险的山头挡在了前面。体力的不支与山路的艰难,让两位后生很庆幸放弃了大朝台,否则定会半途而废,于是相互劝慰等身体和机缘成熟,再去完成那段苦旅吧。</p><p class="ql-block"> 一路虽然艰难,却是收获满多,于奋力攀爬中,体味努力中的艰辛;于登顶高峰放眼天地间,享受着成功的欣喜;于行走间儿侄的搀扶与叮嘱中,感受着亲情的点点温馨。儿子粗中有细,提前为我备好了登山杖、护膝和登山鞋,幸亏有了这三样宝贝,若坚持平常的装备,很难完成这段行程,虽是嘴上没有感谢儿子,心里明白岁数大了,还是听些后生的良劝为好。</p><p class="ql-block"> 还好,我虽老翁,却也老当益壮,跟着后生,边摄影边攀爬,在脚痛力尽时完成了9个小时的起伏之行。</p> <p class="ql-block">——妻子认为过程写得不错,但结尾处给人有戛然而止意犹未尽之感,仿佛缺一点情感上的升华,我便以她意再补续几笔:</p><p class="ql-block"> 暮色染红层峦时,最后一程陡坡终于化作身后的剪影。山风卷着炊烟掠过汗湿的脊背,大锅菜的香气早已候在村口。回首望去,那些曾令人生畏的险峰,此刻竟温顺地伏在暮云里,仿佛刚刚经历的跌宕不过是群山与我们的嬉戏。儿子卸下我背包时,指尖触到他掌心磨出的水泡,却听见他笑着和小侄打赌明天谁先腿酸求饶。山径上的喘息声犹在耳畔,而碗中升腾的热气已模糊了镜片——这大概就是岁月最好的模样:仍有气力追逐云端,尚有亲人共赴青山,纵使途中踉跄,终能在炊烟升起处相视而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