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文史资料编辑暨崆峒文化研究座谈会感悟

时光里的文化

<p class="ql-block">  按5月23日,政协平凉市崆峒区委员会在平凉市政务中心4楼多功能会议厅隆重召开了政协平凉市崆峒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暨崆峒文化研究座谈会。作为新时代的平凉青年,我有幸受到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程璞主任的邀请,参加了这场文化盛会。整个会议虽只有短短数小时,却让我对崆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当代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深感作为年轻一代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重大。</p><p class="ql-block"> 会场布置简朴而庄重,电子屏上写到“政协平凉市崆峒区委员会崆峒文史资料编辑暨理解崆峒文化研究座谈会"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一辈文史研究者,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程璞主任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崆峒文化作为陇东地区的重要文化标识,不仅承载着平凉的历史记忆,更是当代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他特别强调,希望年轻人能够积极参与到崆峒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中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令我受益匪浅。特别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民间史料正在被系统地抢救和保护。平凉市崆峒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魏鹏学则从学术角度深入分析了崆峒文化在中华文化谱系中的独特地位,他指出崆峒山不仅是道教名山,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听着这些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文化脉络。</p><p class="ql-block"> 作为参会者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我深感这次会议对不同年龄层交流对话的重要意义。程主任说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思维,年轻人的视角正是我们最需要的。"这种代际间的思想碰撞,让座谈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会议,我深刻认识到崆峒文化研究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的启迪。那些沉淀在古籍中的智慧,那些镌刻在文物上的故事,都在呼唤着当代人的解读与传承。作为平凉的新生代,我们有责任用创新的方式让这些文化瑰宝重新焕发光彩。无论是通过数字技术建立文史数据库,还是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亦或是创作反映崆峒文化的文艺作品,都是我们可以探索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会议圆满结束。走出政务中心,望着远处巍峨的崆峒山,我的心中充满了使命感。这次座谈会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传承课。</p><p class="ql-block"> 附: 我对崆峒文化以及对崆峒文史和《崆峒文史》的编纂的认识。崆峒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涵盖了宗教、武术、民俗、艺术、建筑文化等多个领域,还包含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如“春官说诗”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平凉春官说诗文化,是甘肃省平凉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艺术形式,它深深植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这一文化现象主要流传于平凉市及周边县区,尤其在春节、庙会、社火等传统节庆活动中,春官说诗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表演项目。</p><p class="ql-block"> 在平凉地区,春官说诗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表演者通常身着传统服饰,手持羽扇,以说唱结合的方式,内容涵盖农事知识、节气变化、历史典故、道德教化等多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崆峒文史具有广泛性与全面性,它不仅是简单的对历史事件的重要记录,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更是对历史文脉深入骨髓。</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涛,男,汉族,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清街人,大专文化,春官诗被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党史研究室、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公众号推送。2022年荣获非物质文化春官诗展演奖,2023年荣获平凉市崆峒区春官诗大赛三等奖。2024年全国“文渊杯”诗词大赛荣获优秀奖,2025年平凉市春官诗培训班春官诗竞赛荣获二等奖。崆峒文史爱好者,2023年甘肃纪录网记者节目组拍摄《寻找春节里的年味,春官送祝福》,2024年腊月受到中国人民网新春走基层记者采访《我是春官,你有一份福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