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29 上海展览中心(全国第二届书法小品展览)

朗朗

<h1><b><font color="#ed2308">全国第二届书法小品展览</font></b><br><br><b>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上海市文联。<br>开幕时间:2025 年 5 月 27 日。<br>展览地点:上海展览中心。<br>展览时间:2025 年 5 月 27 日至 6 月 10 日。</b><br>展览规模与评审<br>来稿数量:收到<b>来稿 2.4 万余件</b>,数量为近年来专业届展之最。<br>入展作品: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共有 <b>255 件作品入展。</b><br><b>展览特色</b><br>作品风格与形制:入展作品涵盖了不同书风和形制,各具风韵、独具匠心,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书体风貌,<b>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当前书法小品创作的整体水平</b>。<br>展陈设计:展陈设计时尚且环保,视觉效果追求典雅的书斋氛围与格调,将文人书斋搬进展厅,并在展览空间中引入花道,令观者 “移步换景”。<br>科技与互动:展览注重科技应用与观众互动,开幕现场有机器人导览员,展线末端设置了非遗体验区,有毛笔、造纸和折扇制作等体验活动,还将举办学术交流、大师讲座与导赏等活动。<br><b>展览意义</b><br><b>文化传承与创新</b>:以文人书斋中的案头清趣和笺纸墨韵,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生动展现了书法艺术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气象。<br><b>美育与文化认同</b>:发挥了艺术展览的公共美育功能,进一步激发出大众对传统书法的亲近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br><b>行业交流与发展</b>:是一场汇聚全国书法艺术精华的文化盛宴,更是全国书法界人士深化交流互动、共商发展大计的重要平台,助力上海进一步提高书法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水平、提升社会服务与文化普惠程度。<br><br><b>推荐一些全国第二届书法小品展览的优秀作品</b><br>以下是全国第二届书法小品展览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介绍:<br>隶书作品<br>《黄子高〈续三十五举〉节录》:作者邓亮,作品取法丰富,融合了多种隶书碑帖的风格,笔画形态古朴厚重,结字严谨而不失灵动,整体气息高古,展现出作者对传统隶书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br>《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三则》:作者陈才俊,其隶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风格特点。笔画粗细变化自然,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体现出一种优雅的文人气息。<br>《无求不饱联》:该作品的隶书风格独特,用笔沉稳有力,线条刚柔并济,结字宽博大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上下联之间的气息贯通,整体布局和谐统一,展现了作者扎实的隶书功底和高超的创作水平。<br>篆书作品<br>伍长巍《祀三公山碑》风格作品:作品融合了三公山碑的基因,在章法上呈现出 “有行无列” 的特征,结字 “方势” 与 “高低不等” 相互呼应,同时巧妙借鉴了汉金文与汉碑额的写法,字法中还采用了秦小篆风格,如 “黔” 字和 “于” 字,方中带圆,墨色轻重变化调节出良好的节奏,充满生命力。<br>季士赟《孔子世家赞》:这是一件徐三庚风格的篆书作品,笔画婉转流畅,线条富有弹性,结字严谨规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作者对徐三庚篆书的风格特点把握得十分精准,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使作品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气息。<br>行草书作品<br>赵友农《念奴娇・过洞庭》:作者以隶书书写此词,却在行笔间融入了行草的笔意,使作品既有隶书的古朴厚重,又兼具行草的灵动流畅。笔画的粗细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对比强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br>罗群《前贤题三游洞诗》:行草书作品,整体风格大气磅礴,笔势奔放流畅。作者在书写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行草书的特点,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的牵丝映带自然流畅,体现出作者高超的书写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br>楷书作品<br>汪洋《苏东坡前赤壁赋》:该作品以楷书书写,笔画规整,结构严谨,具有唐代楷书的典型特征。作者在书写时,注重笔画的起承转合,每一笔都写得扎实有力,体现出作者对楷书基本功的扎实掌握。同时,作品在整体布局上也十分讲究,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间距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和谐、端庄的美感。</h1> <h1><b><font color="#ed2308">(部分资料源于网络)</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