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人生的列车来到晚年的站台时,有的人就感到万事休矣,于是躺平,不再前行;有的人则是知足常乐,游山玩水;有的人则热衷于健身运动,以期延续生命的年轮。而三余斋主张元富先生,虽年届七十有五,仍孜孜不倦,沉浸在国画艺术的海洋之中,用自己的彩笔勾勒出美好的人生画卷,献礼伟大的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 我初识张元富先生是在去年的一次笔会上,当时他在现场画出几张小品,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人见人爱。当晚聚餐时,我俩恰好同席,此时我才知道张先生,是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人,自幼喜欢中国画,专攻中国画,擅长画鱼,尤精于工笔,作品独具一格,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潮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因相谈甚欢,于是相约明天下午三点在他的三余斋饮茶聊天。</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约定的时间,我驱车前往三余斋,受到张先生的热情接待。茶过三巡后,我好奇地问道:“何以命名为三余斋?”他笑着告诉我:“三余者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这个概念,最初是由三国时期学者董遇提出的,意思是倡议人们利用这三余时间来读书学习。我用‘三余’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名称,是给自己一个警示,要珍惜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画画写字。”至此,我恍然大悟,原来“三余斋”有这样深奥的内涵,足见张先生的睿智。</p> <p class="ql-block"> 望着眼前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我仿佛置身于艺术海洋之中。我说这么多的作品,有一些是他人的吧。张先生说:“没有,全部都是我个人的作品,所用的印章也都是自己篆刻的。”我不大相信,睁大眼睛看着墙上作品的署名,真的是“三余斋主张元富”。于是我惊叹不已,敬佩不已。我惊叹的是张先生已是七十五岁高龄,而创作力竟然还是这般的旺盛,因为这些不计其数的作品,不知要花费他多少时间。我敬佩的是他的这些作品并非潦草之作,而是精品迭出。</p> <p class="ql-block"> 例如,2015年,他的作品《九如伴月图》入选“海丝文化重镇 潮人精神家园——潮州市美术作品赴穗调展。”张先生告诉我:“九如”语出《诗经•小雅•天保》,指“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荫、如南山之寿”,这是祝寿之辞。因九如与九鱼谐音,故后人常用“九鱼”喻指“九如”。寓意长久吉祥,如意繁荣。只见作品的中下方,一轮明月如“静影沉璧”,而九尾金龙鱼则争先恐后地从上下左右游向这个“沉璧”来。金龙鱼栩栩如生,动态各异,疏密有度,情趣盎然。这幅作品寓意美好,构思独特,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又如2009年,他的作品《忠孝廉节》入选广东省第十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为祖国60周年华诞献礼。这组作品由四条屏组成,总长2米,高1.53米。画家运用历史典故,付诸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到作品形象直观,叩开人们的心扉,引起情感的共鸣。为便于观众的欣赏,画家特地用楷书在每幅画作的左上方扼要地书写典故的内容,其用心可谓良苦,从而达到以画感人,以文化人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我问:“张先生,你画的鱼为什么能够形象逼真,逗人喜爱?”他告诉我:“这得益于平时多临摹,多观察,多创作的结果。”接着他说:“以神仙鱼为例,很多人画神仙鱼,大同小异,分不出雌雄,而我画的神仙鱼则有雌雄之分。”我好奇地追问:“怎么区分?”他指着眼前的一幅神仙鱼笑着问我:“你看出两尾神仙鱼有什么不同吗?”我说:“左边的鱼小一点,右边的鱼大一点。”他说:“对,这小一点的鱼就是雌的,大一点的是雄鱼,这是从体型上来辨别的。除此之外,你还看出什么不同吗?”我说:“看不出。”他说:“左边的神仙鱼的鱼头肥厚一些,而右边的神仙鱼的鱼头稍扁一些。这是从鱼头的厚薄来辨别的。”张先生还告诉我:“为了突出神仙鱼的雌雄不同,我特意从线条上来强化,对雄神仙鱼用线勾勒硬朗挺拔,而对于雌神仙鱼用笔勾线柔和一些。”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佩服张先生对鱼儿的观察竟然这般的细致,难怪他画的鱼出神入化。</p> <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潮安融媒体对张先生进行了专题采访,制作了专题节目《张元富国画:闲将笔墨写丹青》,节目播出后广受好评。</p> <p class="ql-block">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衷心祝愿张元富先生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攀登,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讲好潮州故事,助力潮州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画家张元富先生近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