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白水台:香格里拉画布上的一抹乳白柔情

秋枫

<p class="ql-block">白水台景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的哈巴雪山北麓,地处温带气候与高原气候区,海拔约2300米至2600米,所属山体岩石以灰岩为主,所属水系为白水河水系,以玉龙雪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p><p class="ql-block">当地地层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地下富含碳酸氢钙,为白水台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下水在岩石裂隙中流动,溶解了大量的碳酸钙等矿物质。当含有碳酸氢钙的泉水流出地表后,由于压力降低和温度变化,碳酸氢钙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p><p class="ql-block">水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使碳酸钙沉积物在地势较低的地方逐渐堆积,长年累月,层层叠叠的碳酸钙沉积物就形成了如今壮观的泉华台地景观。</p><p class="ql-block">白水台,它是大自然用千万年时光精心雕琢的杰作。远远望去,白水台那层层叠叠的钙化池,犹如白色的梯田从山顶倾泻而下,一直延伸到山脚,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走近细看,每一层梯田里都盛满了澄澈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因矿物质含量的不同而呈现出蒂芙尼蓝、翡翠绿、琥珀黄等斑斓色彩,仿佛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将世间最绚丽的色彩都赋予了它,如梦似幻。池沿结晶形成独特的“棉花堡”纹理,细腻而精致,水中碳酸钙还形成了宛如“雪莲花”般的沉积物,为这美景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神秘。泉水源源不断地从山腰的泉眼涌出,那是来自哈巴雪山的融水,经过地下石灰岩层的过滤,每立方米水含钙量高达300克,堪称“流动的大理石”,它们顺着梯田缓缓流淌,发出潺潺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白水台四周青山环绕,远处的哈巴雪山巍峨耸立,山顶的积雪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银光,与白色的梯田、彩色的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白水台拥有中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冷泉型淡水碳酸盐泉华台地,是研究喀斯特地貌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天然样本,对于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质作用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白水台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被奉为东巴道场,东巴教的第一圣祖丁巴什罗曾在这里修行传教,为研究东巴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和文化空间。</p><p class="ql-block"> 旅游景观价值: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白水台以其独特的“仙人遗田”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是香格里拉地区重要的旅游名片,对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白水台被视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东巴教第一圣祖丁巴什罗曾在此修行传教,设坛布道,用象形文字与教徒们编写了东巴经。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巴文化在白水台地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纳西族人民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它是东巴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成分,每个符号都形象生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以东巴象形文字书写而成,内容涵盖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大调长歌、谚语等,是纳西族文化的瑰宝,其中《创世纪》《黑白之战》和《鲁般鲁饶》是最著名的三大名著。</p><p class="ql-block">包括木牌画、纸牌画、卷轴画等,以自然、神话、宗教等为题材,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东巴音乐旋律优美,节奏独特,如《阿丽哩》等曲调广为流传。东巴舞蹈则有象形舞、神舞、鸟兽舞等,舞者通过优美的舞姿和特定的动作,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东巴文化中有众多的祭祀仪式,如祭天、祭署龙、祭祖先等,这些仪式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范,是纳西族人民表达对自然、祖先和神灵敬畏之情的重要方式。</p><p class="ql-block">东巴文化主要通过东巴们口传心授、师徒传承的方式延续下来,一代代东巴们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将东巴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后人。</p><p class="ql-block">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建立文化保护区、举办东巴文化节、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等方式,加强对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每年举办的“朝白水”东巴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与和研究。</p> <p class="ql-block">白水台似是坠入人间的琼台玉境,层叠的钙华池仿若仙人遗落的云阶,自青山怀抱中倾泻而下,层层叠叠铺展成凝固的瀑布。澄澈的池水倒映着天光云影,时而泛着幽蓝的清梦,时而晕染翠绿的诗行,涟漪轻漾时,碎金般的光斑在池面跳动,恍若星辰坠入玉盘。薄雾缭绕的清晨,水汽裹挟着山岚在梯田间氤氲,宛如轻纱笼罩的水墨画卷;暮色四合之际,落日余晖为素白的台地镀上暖金,与远处雪山、近处草甸相映成趣,将天地间的诗意凝成永恒的瞬间,每一眼凝望,皆是一首写不尽的山水诗。</p> <p class="ql-block">  泉华台地:位于白水台整体的上端,是泉水涌出后漫过台地形成的向东微微倾斜的巨大平台,也是各处泉华台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处。泉华台地层层叠叠,远看状似梯田,白色的台地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泉华瀑:位于各处泉华台地边缘,溢出钙化池的泉水顺着池沿流下,并进行碳酸钙的分离沉淀,逐渐凝固形成大片状似瀑布的钙华沉淀,体现了钙华流动沉淀的奇观。</p><p class="ql-block">泉华彩池:指整片钙华梯田的宏观景色,大或小的泉华台自上而下形成层叠梯田状的景观,享有“云波雪浪”的美誉,极具视觉美感。池内钙华日渐堆积,形成的钙华沉淀层几乎水平,在阳光的照射下,池水呈现出蒂芙尼蓝、翡翠绿、琥珀黄等色彩,如同一面面五彩斑斓的镜子。</p> <p class="ql-block">香格里拉的白水台景区与土耳其的棉花堡,如同两颗镶嵌在东西方大地上的瑰丽明珠,以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魅力,令人心驰神往,难分伯仲。</p><p class="ql-block">自然景观方面,白水台身处哈巴雪山北麓,群山绿树环抱,蓝天白云相衬。层层叠叠的泉华台地似梯田、若白裙,波光粼粼的池水在阳光下幻化出蓝、绿等绚丽色彩;棉花堡则宛如雪白城堡,石灰华堆积的“棉花山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众多温泉池清澈见底,水天倒映,如梦似幻。</p><p class="ql-block">地质奇观上,白水台是中国最大的冷泉型淡水碳酸盐泉华台地,经阳光照射,水中碳酸钙分解沉淀,造就了泉华瀑、藻滩等千姿百态的熔岩地貌;棉花堡作为世界独特风景,天然石灰华区与赫拉波利斯考古区交融,温泉水冷却沉积形成的白色梯田规模宏大,绵延不绝,尽显大自然神奇。</p><p class="ql-block">文化底蕴中,白水台作为纳西族东巴文化发祥地,白地村与阿明灵洞、祭祀广场等景点相连,勾勒出神秘独特的民族文化脉络;棉花堡附近的赫拉波利斯—帕穆克卡莱是古希腊城邦遗址,古罗马、古希腊等不同时期的文明遗迹在此汇聚,赋予它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无论是白水台的灵秀神秘,还是棉花堡的壮美厚重,都以无可替代的美,诉说着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动人故事,值得人们亲身领略。</p> <p class="ql-block">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其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还有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不过使用范围较窄:民间文学丰富,有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如创世史诗《创世纪》,讲述了天地万物和人类的起源。音乐方面,有传统的洞经音乐等,其旋律优美,节奏舒缓。舞蹈以东巴舞为代表,有象形舞、神舞等多种类型,舞者通过动作来表现神话故事和宗教内容。绘画有木牌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色彩鲜艳,风格独特。</p><p class="ql-block">主要有三朵节,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保护神“三朵”的盛大节日,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人们会身着盛装,前往三朵庙祭拜,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此外,还有火把节等,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节日期间有点燃火把、跳舞等活动。</p><p class="ql-block">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主要布局。“三坊一照壁”指由三面房屋和一面照壁围成的庭院,“四合五天井”则是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和四个小天井。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门窗雕刻精美,体现了纳西族的建筑技艺和审美观念。</p><p class="ql-block">纳西族主要信仰东巴教,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东巴教崇拜自然神灵,认为万物有灵,如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等都有神灵主宰。东巴教有自己的经典《东巴经》,由东巴祭司用东巴文书写而成,内容涵盖宗教教义、神话传说、历史文化等方面。此外,纳西族也受到藏传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部分地区有信仰藏传佛教的纳西族人,在一些纳西族的传统建筑和文化习俗中也能看到道教文化的元素。</p><p class="ql-block">东巴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他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东巴经、东巴舞、东巴画等文化内容传授给下一代东巴。一般是家族内部传承,也有师徒传承。东巴们从小跟随长辈或师傅学习东巴文、仪式规程、经文解读等知识和技能,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东巴文化的精髓。</p><p class="ql-block">东巴经是东巴文化的重要载体,用东巴文书写而成。这些经典文献记录了纳西族的历史、宗教、神话、传说、诗歌等内容。东巴们会悉心保存和传承这些经书,通过诵读、抄写等方式,确保经书的内容得以延续。同时,一些学者也对东巴经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促进了东巴文化的传承和传播。</p><p class="ql-block">纳西族的许多民俗活动都与东巴文化紧密相连,如祭天、祭祖、祭署龙等仪式。在这些活动中,东巴祭司会主持仪式,展示东巴文化的各种元素,如东巴舞、东巴画、诵经等。通过参与这些民俗活动,年轻一代能够亲身感受东巴文化的魅力,了解其内涵和意义,从而使东巴文化在民间得以传承和延续。</p><p class="ql-block">一些学校开设了东巴文化相关课程,让学生学习东巴文、东巴艺术等知识。此外,许多学者致力于东巴文化的研究,通过学术著作、论文等形式,对东巴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为东巴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学术保障。同时,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也会举办东巴文化展览、讲座等活动,向公众传播东巴文化知识。</p> <p class="ql-block">白水台景区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春季、夏季和秋季。</p><p class="ql-block">春季(3-5月):万物复苏,周围的山上开满了各种野花,色彩斑斓。此时的白水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洁白,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夏季(6-8月):香格里拉的雨季,白水台周围的山上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此时的白水台水量充沛,水流潺潺,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秋季(9-11月):秋高气爽,天空湛蓝,白水台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洁白如雪,而且此时周边的山林色彩斑斓,景色十分迷人,是拍照的好时机。</p><p class="ql-block">此外,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纳西族东巴教教徒会来到白水台朝圣,与当地藏族、彝族等民族共同举行民族盛典、祭祀先灵,游客若在此时前往,还可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