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七十二)

哈哈笑

<b>3.再饮长寿泉 又登长寿洞</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长寿村源自“长寿泉”,长寿泉是一个大自然恩赐的山泉水源,自上而下养育了全村人,它位于“长寿峰”山腰偏下的地方。在长寿街的最顶端,从山缝洞穴中喷涌而出,甘甜清冽,冰凉爽口,沁心润肺,夏不干涸,冬不结冰,顺山而下,滋润和养育着山村的土地、植被和世代村民。后经专家分析,水中含有多种对健康有益的成分,使村民不仅长寿,而且绝癌少病,所以得名“长寿村”。这里气候凉爽舒适,夏日无酷暑,不用空调,不用电扇,没有讨厌人的蚊子,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避暑休闲,因此引来了全国各地的避暑群体前来度假。<br data-filtered="filtered">后来,这里被开发成了桶装“长寿泉山泉水”,同时开辟了“长寿园景区”,“长寿泉”、“连翘泉”、“长寿峰”、“长寿洞”“摩天岭”、“玉皇顶”等景点,但都被划入“收费”景区内,大约在四年前,不知什么原因,开发商撤出,景区关门停业,大门紧闭,游人再也无法登山攀岭、观泉进洞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长寿洞”是“长寿泉”和“摩天岭”之间半山腰的一个天然石洞,仅有十几米长,两端通透,传说此洞非常神奇,凡有进去之人,都可以消灾免病。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躲避追兵时,经一老人指点,藏身于此洞,追兵赶来,近在咫尺,却没有发现躲在洞内的李世民。因为指点藏身处的老者鹤发童颜,健步如飞,经常出现在此洞附近,这个藏身洞就被称之为“长寿洞”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景区关停之后,人们经过“通天峡”,只能走到“长寿街”村口的“龙盘树”了,看不到“长寿泉”,更无法登上“长寿洞”和“摩天岭”。但是,关停的景区大门并没有完全封闭,而是由村民轮流在看守,这些看守也没有什么管理标准,村干部,本村村民、熟人带来或介绍的人,包括他们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可以随便进去参观,有时候给门卫一支烟,甚至说几句奉承的话,都能进去。如果遇到不太好通融的门卫,有的人趁他不注意,从旁边的矮墙上就跳了进去。<br data-filtered="filtered"> 7月18日这天,我跟临漳老李商量去爬一趟山,攀登“长寿洞”。没想到老李又带来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三门峡”来的老人,已经75岁了,我对老李说:要爬没有正常道路的山,带这么大岁数的老人,出了危险可是要负责任的,糊涂蛋老李竟然说“没想那么多”,我告诉他,无论来几个人,都必须保证全部平安返回,看他只顾点头却没有多少责任感的样子,我只能暗想,这个负担看来我是要承担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跟门卫说了不少好话,终于进去了,先是去了“长寿泉”,六年前我曾买门票来过,今年的水量明显比以前小多了,但仍然清澈透明,长流不断,泉水涌出的崖壁上,还是原来的亭台连廊,但在主泉出口处加装了有机玻璃护罩,游人们可以在旁边一个小的水孔接触到流出的泉水,偶尔也有人拎着塑料桶来此接水。泉水流动的还是那样“叮咚”作响,与鸟鸣蝉叫遥相呼应,像轻音乐一样动听。我们沿着241层标注着数码的台阶缓步而上,来到了“长寿峰”下的“连翘泉”,长寿峰陡峭的山崖上,刻着一个巨大的“寿”字,在阳光下闪着不太鲜艳的红光,下面就是源源不断的“连翘泉”,连翘泉与长寿泉是同一个水系,因山坡上生长着上万亩野生中药“连翘”等植物,雨水渗透进山体,使自然的山水中饱含了对人体有益的中药成分,以连翘为主,故称为“连翘泉”,喝上一口,甘甜爽口。从“连翘泉”小广场再向上走,就没有了完好的台阶,一段山路之后,就开始了向上攀登的山间小道,原先修筑的石板台阶,因年久失修,加上雨水的冲刷,早已东倒西歪,有的已经成了碎石土坡,没有落脚的平地,有的地段不仅是裸露的沙土山石,还有滚流下来的石块,坡度较陡的地方,踩上去一步一打滑,看起来挺危险的,我对素不相识,甚至连姓啥都不知道的“三门峡老人”产生了一种负责任的本能,一只手搀扶着他,一只手还替他拿着水杯,渐渐的与其他人分开了,老人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小心翼翼的往上攀登,我劝他“如果体力不行的话就下山吧”,他还很要强,非要坚持到“长寿洞”,我只好陪着他慢慢的向上挪动,半个小时之后,我们两个人都累的“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衣服也都被汗水湿透了。途中遇到了从山上下来的几名游客,他们对我们说:“到长寿洞那段路又陡又险,即使能爬上去,也不好下来。”听了这话,“三门峡老人”终于犹豫了,在一个较平坦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一幅无奈又不甘心的表情,扭着身子向上望了又望,还喃喃自语说道:这么不容易爬上来了,就差这100多米了,太遗憾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看到他这个表情和这么说,我就想帮他实现心愿,但心中也没有底,就对他说:“您在这里坐一会儿,也休息休息,我先上去看看,只要有一点可能,我都会回来帮您上到长寿洞。”老人连连表示感谢,我就开始向上爬去。这个长寿洞并不在小道旁边,而是要离开小道,沿着乱石和树丛再向上攀爬二、三十米,那一段基本上没有了原来的路,都成了游人踩出来的碎石小道,确实十分难走,可是想到老人那渴望的眼神,就是托举也要帮他上到长寿洞来。当我返回去扶他时,他已经在上来的路上了,我几乎是连拉带拽,费了十多分钟时间,将老人拉上了长寿洞。老人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还说着感激的话,休息了几分钟爬起来进入洞内,又拍照片又拍视频的,还不断的在视频中讲着“唐太宗避难”的故事。我在替老人高兴的同时,也在查看着往下走的路线。等老人拍够了,我们开始往下走,可比上来要费劲多了,他脚下碎石一滑,我赶紧去抓老人的胳膊,可我也在这一片乱石之中,站立不稳,而老人就像溺水中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双手几乎扑向了我,如果两个人一起倒下,肯定会双双滚下山坡的,吓的我急忙伸手抓向不远处的一颗小树,老人也顺势倒向一侧,我抓住了小树稳住了身体,老人一屁股坐在乱石上,定了定神后,老人对我说:干脆我坐着下去吧,说着就向下挪去,我一直跟着挡在老人靠近山坡的一侧,不断的扶一把或拉一把,就这样一步一步艰难的走过了最危险的路段。老人站直身体后,我看到他的双腿都在打晃,就一直不敢松手的搀扶着他一只胳膊,直到返回“连翘泉”小广场才松手,我身上的衣服里里外外都湿的可以拧下水来,但终于可以放心了。后来想起来,当时帮老人上去,真是一时的冲动,实在太危险了。老人多次表示感谢,还诚邀我到三门峡去玩。<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几年来,年年都想攀登“长寿洞”,总没有合适机会,这次终于实现了,很兴奋。下一个目标:登上景区最高峰“摩天岭”。<br data-filtered="filtered"><b>4.闺女女婿外孙 看望老妈姥姥</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自从到了长寿村,老婆就很少吃辣椒了,那天女儿在网上发了一张自家做的“老虎菜”,也就是凉拌辣椒香菜,老婆看了以后,连说了两遍:这个菜一定很好吃,很爽口。我就悄悄的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女儿,女儿马上安排王博,腌制两瓶辣椒,找时间送到长寿村来。<br data-filtered="filtered"> 7月21日是个星期日,女儿一家三口开车来到长寿村,看望我们老两口并送来了“老虎菜”。“老虎菜”的制作并不复杂,就是将青、红尖辣椒、洋葱、香菜、姜、蒜等材料切丝拌在一起,有的做法还要加上黄瓜丝、大葱丝、青椒丝、花生米等,加入醋、生抽、麻油、白糖、鸡精、白芝麻、香油,再将热油淋在菜上拌匀即可,香辣酸爽,开胃下饭,非常受欢迎。据说这道菜的名字还来自于大军阀张作霖,号称“东北虎”的张作霖,有一日心情不好,吃什么山珍海味都没有胃口,厨师便将上述食材切成丝,用各种调料拌好给端了上来,“大帅”品尝以后,胃口大开,非常喜欢,就问厨子这是什么菜,厨子急中生智,顺口说道:“老虎菜”,从此,这道菜就成了“大帅府”常点的一道菜,后传至百姓家中,“老虎菜”便以其辛辣爽口,开胃解腻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做法也根据各地不同的口味而多样化,至今仍然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凉拌菜之一。<br data-filtered="filtered">女儿一家到来的那天,食堂食谱上是“大锅菜”,我们怎么忍心让外孙大老远跑来了,仅吃个大锅菜,我就在前一天的上午,步行两公里,到山下的“山水笑渔村”,订了一桌“鲟鱼宴”,来长寿村这么久了,老杨也该换换口味了,我要了一条4斤重的养殖鲟鱼,做了一道“一鱼四吃”,又炒了“山韭菜笨鸡蛋”、“凉拌山野菜”等几个特色菜,吃的女婿和老外直呼好吃。我跟女儿也好久没有喝两杯了,我们父女俩像“朋友”一样,边喝边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喝了差不多一瓶“汾酒”。<br data-filtered="filtered">吃好喝好以后,又去了“龙盘树”,本想带老外去看看“长寿泉”,却偏偏遇到一个死活不给面子的“黑泥鳅”,说了很多的好话也不让进去,因为我不抽烟了,没有带烟,那家伙用黑不溜秋的三角眼盯着我的手看了好几分钟,也没有看到我给他递上香烟,头一摆,就是不让进,这时,村干部领着4个人来了,跟“黑泥鳅”点了点头就进去了,我质问他为什么他们可以进我们就不能进,“黑泥鳅”瞪着三角眼,撇着黑嘴,呲着大黄牙,似乎有些骄傲的说道:“人家是村干部,你是谁。”听了他的话,我不再说什么了,我喝了点酒,又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惹了麻烦肯定会吃亏,只好带着外孙离开。来到“龙盘树”给老外拍了几张照片就下山了。其实“龙盘树”和“黑龙庙”也是一个景点,这颗大树是一棵古老的橡子树,生长在长寿峰山边,裸露在山石间那粗大的树根盘根错节,伸向两旁,抬头望去,树冠高大,昂首冲天,枝繁叶茂,龙态威严。传说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树下睡着一男子,有一条小蛇穿行于他的眼口耳鼻之中,却没有伤害酣睡男子。村民告知百岁老者,老者道:“蛇出七窍,谓之龙气,此人必为天子。”这个男子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一年后,传来赵匡胤登基成为皇帝的消息,此树从此便称为“龙盘树”。<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们走下山,因为担心下雨影响路上行车,女儿一家就返回邯郸了,晚饭时,老杨跟大家分享“女婿腌的辣椒菜”,大家都说“好吃!”、“过瘾!”老杨脸上笑成了一朵花。<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老杨在长寿村生活,吃喝不愁,还有基本上固定的娱乐与锻炼时间,每天早晨5点准时起床,到山下步行半小时,回来做早操。早饭后,周一、三、五到食堂帮厨,包饺子、包包子、包菜角,不帮厨时就上山活动,午饭后定时休息40分钟,下午两点三十分钟,时不时“替班”打打麻将,下午六点做健康操,晚饭后与“邻居”结伴上山或下山散步,回来后冲澡、看电视、看手机,10点多就盖上被子睡觉。每天休息7个小时左右,步行达6000—10000步。闲来无事时,还经常坐在门口跟“邻居”聊聊天,说说笑笑挺惬意。<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六月六庙会”演出成功后,更让老婆名声大噪,走在路上熟人也越来越多,相互也不知道名和姓,老杨是“跳舞跳的好的人”,我是“拐着弯走路的人”,我们对他(她)们也称之为“唱歌唱的好的人”、“吹的好的人”、“有气质的人”、“光头”、“白头发老头”、“朗诵的人”等等,到后来,“杨姐”基本上成了老婆的名字,岁数大的,年龄小的,大家都喊“杨姐”。<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心情好了,活动规律了,身心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原先在家时,平均每周要犯病两次的焦虑症、高血压,到这里一次也没有犯过。肺部术后康复也没有出现不适情况,只是运动强度还需要控制,毕竟肺叶被切除了一块,那个创伤是需要很长时间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