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神经内科的罕见病名单中,有一种被称为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的疾病,因其症状复杂、进展迅速且极易误诊,常被医生称为 “神经科的谜题”。它虽不如帕金森病为人熟知,却对患者和家庭有着毁灭性的影响。本文将带您了解这种疾病的全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一、什么是多系统萎缩?</p><p class="ql-block">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 50-60 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其核心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多个部位的神经元退化,包括控制运动的锥体外系(如帕金森样症状)、小脑(协调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系统(如血压、排尿异常)。</p><p class="ql-block">根据主要症状,分为两种亚型:</p><p class="ql-block">MSA-P 型(帕金森型):以肢体僵硬、动作迟缓为主,类似帕金森病。</p><p class="ql-block">MSA-C 型(小脑型):以行走不稳、言语不清、眼球震颤等小脑症状为主。</p><p class="ql-block">与帕金森病的关键区别:</p><p class="ql-block">帕金森病主要影响多巴胺能神经元,症状以运动迟缓为主,且对药物(如左旋多巴)反应良好;而多系统萎缩涉及多系统神经元退化,药物效果差,且常伴随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直立性低血压、大小便失禁)。</p><p class="ql-block">二、警惕!这些症状可能是预警信号</p><p class="ql-block">多系统萎缩的症状复杂多样,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某一系统异常,随病情进展逐渐累及多个系统:</p><p class="ql-block">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最具特征性)直立性低血压:站立后血压骤降,导致头晕、晕厥;</p><p class="ql-block">泌尿生殖系统异常:尿频、尿急、尿潴留或失禁,男性勃起功能障碍;</p><p class="ql-block">出汗异常:少汗或多汗,体温调节障碍。</p><p class="ql-block">运动障碍帕金森样症状:肢体僵硬、震颤、动作迟缓,但对左旋多巴反应不佳;</p><p class="ql-block">提示:若出现 “帕金森症状 + 严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需高度警惕多系统萎缩,及时至神经内科就诊。</p><p class="ql-block">三、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破解的 “神经迷局”</p><p class="ql-block">目前多系统萎缩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p><p class="ql-block">遗传因素:少数病例有家族史,部分与 α- 突触核蛋白基因(SNCA)突变相关;</p><p class="ql-block">环境因素:长期接触农药、重金属(如锰)可能增加风险;</p><p class="ql-block">四、诊断困境:为何容易误诊?</p><p class="ql-block">多系统萎缩的早期诊断极具挑战性,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需 2-5 年,误诊率高达 60% 以上,主要原因包括:</p><p class="ql-block">症状非特异性: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单一系统症状(如单纯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小脑共济失调);</p><p class="ql-block">与帕金森病混淆:MSA-P 型易被误诊为帕金森病,但前者进展更快,且对药物反应差。</p><p class="ql-block">建议:若出现 “帕金森症状 + 左旋多巴疗效差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需尽早至有经验的三甲医院进行多学科会诊。</p><p class="ql-block">五、治疗与管理: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目前多系统萎缩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目标是减轻症状、延缓进展、改善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药物治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通过穿弹力袜、增加盐分摄入改善低血压,药物如米多君;</p><p class="ql-block">运动症状:可尝试左旋多巴(虽效果有限)、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小脑症状的对症药物(如氯硝西泮);</p><p class="ql-block">非运动症状:针对睡眠障碍、抑郁等给予相应治疗。</p><p class="ql-block">生活方式调整:少量多餐、抬高床头缓解夜间反流,使用轮椅或助行器降低跌倒风险。</p><p class="ql-block">六、照护与支持:用爱陪伴 “渐冻” 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多系统萎缩患者的照护需要家庭、医疗团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p><p class="ql-block">心理支持:患者常因病情进展产生焦虑、抑郁,家属需关注其情绪变化,鼓励参与患者社群(如 “多系统萎缩关爱协会”),获取情感支持。</p><p class="ql-block">社会倡导:由于疾病罕见,公众认知度低,呼吁将多系统萎缩纳入罕见病医保目录,推动科研投入与药物研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