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忆母校

陈恒祥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家住在长沙市南门口外的社壇街,現在已被黄兴路的高楼取代了。</p><p class="ql-block"> 原来没修黄兴路的时候,这条街是长沙通往南方的大道。麻石街两旁挤满了店铺,有朱三盛、万胜利药铺、时兴旅馆、福音堂等等。从粟茂巷子进去,有不少富家公館。粟茂巷子对面,有一所长沙有名的”私立幼幼小学",据说是1910年开办的,至今已有115年的历史,素享“湖湘名校,人才摇篮"美誉。幼儿时代,我们最喜欢在放学时进去玩耍。妈妈每次在学校寻到我们时总是念叨“快快长,长大一点进幼幼念书”。</p> <p class="ql-block">  有一年突然折掉了学校,搬到粟茂巷子里面的裕敏里去了,原来是要修大马路。记得那年暑假过后(1953年),妈妈带二姐去学校报到,不到6岁的我跟着去玩。看到新生在门口的幼儿园考试,妈妈说让我去试一试。考试也就是认认图片,有西瓜、苹果之类水果,有红、绿、黄、蓝等颜色,有1、2、3、4、5等数字,家里有些什么亲人等,不料竟然考上了。于是我就早早地开始了启蒙生涯,成为了那一年年纪最小的学生。以后学校依地名改为公立裕敏里完全小学。</p> <p class="ql-block">  現在回忆起来,这是一所完美的学校。校址选在山岭上,大体分为三个层次,最顶上是足球场,中间有小操坪和排列整齐的教室、礼堂,岭下是校门和幼儿园。周围有不少树木,有时候我们就在这些树丛中捉迷藏、"打游击‘’、“工兵捉强盗”。体育设施比较齐全,单双杠、秋迁一应俱全。学校附近有著名的白沙古井、天心公园、劳动广场,在当时,可谓是交通便利、功能俱全、持色突出。</p> <p class="ql-block">  校长老师也是完美的。那时分初小和高小,我的初小班主任是方克融老师,高小是刘自治老师。都是女老师,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慈母般的印象。特别是方老师,对学生的功课要求严格,对学生的生活,尤其是家境不好的同学关怀备至。我家当时比较困难,兄弟姐妹4人读书,学费都很艰难,她经常来家访,帮助减免学费,鼓励我们好好读书。我能够克服自卑心理,振作向上努力,可以说是自方老师开始。</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后,与我同事的徐少青副市长,偶尔谈起他也是长沙幼幼学校的学生,班主任也是方老师,为了帮助他搞好学习,每天中午为他热飯,学习上从严要求,生活上多方关心,使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全长沙市的第一批少先队员。我们不约而同的讲,方老师就象母亲一样对待学生。以后我们长期在外地工作,没有再見到过这些恩师,深感愧疚。</p> <p class="ql-block">  任课老师记得的不多,但年轻的毛毅老师,却是我们终生难忘的。毛老师教图画课,他年轻英俊,博学多才,北京人,普通话流利动听。他上课,往往是一开始就在黑板上用流畅的线条,了了几笔就画出一些活龙活現的动物和物体,然后开始讲课,先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然后听得如醉如痴。他性格活跃,特别对我们的口味,成了我们的偶像人物。可惜不知道得了什么病,英年早逝。那一次让全校学生哭得惊天动地,倾校而出送别到长沙解放山。年轻的他,为我们裕敏里的那一批学生带来了深刻影响。</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校长还是教导主任,忘记了她的名字,是个胖胖的女士,显得精明能干,很有风度,对教育工作熟悉,对学生特别亲切,很有威望,也是突发原因,可能与当时的政治运动有关,仙逝离别,全校开会进行追悼,浓浓的友情感染全校师生。和谐的气氛、团结的传统、尊师重教是幼幼学校的灵魂。优良作风,纯正学风,让我在跨进高校,走向社会,终身受用。</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目的和教学方法也是完美的。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时正处在建国初期,为了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除在学习上继承私立学校优良传统和方法外,在走向社会,跟上时代步伐上也做了大量改进。如建立少先队,聘请辅导员,增加手工劳动课,组织参加青少年宫的各种培训班,如航空模型制作等。每个班都有各种体育队,我们班就有足球队,我记得我的球衣是11号。当时,全市进行军事训练,开展手旗比赛,我曾经作为队员参加过比赛。劳卫制晋级也开展得十分火热。</p> <p class="ql-block">  也有过荒唐。在1958年大跃进中,全校生产劳动如火如荼,人人参与,个个动手。首先的劳动是切萝卜,运来大量萝卜,让我们切成条条;后来是选猪鬃,从混杂的猪毛中,将黑白色分开;再是粘火柴盒。后来是大炼钢铁,在操坪、教室都建起了炼钢炉,足球场上高炉林立,浓烟滚滚,我们从家里带来被子,睡在教室里炼钢。我们是人炼得头黑脸黑,一无所得。大人们炼出来的黑它它,天知道能作什么用。荒唐的事也煅炼了人,让我们经历了世面,更成熟、更能干。我们是1959年小学毕业的,当时正值困难时期,由于有学校正确领导,有家长百般呵护,我们没有感觉到压力,没有放弃学业。困难时期,裕敏里的幼幼学校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我以幼幼学校是我的母校为荣!</p> <p class="ql-block">  在百多年办学历史中,幼幼学校秉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坚持”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培育了包括开国大将肖劲光,省人大副主任王四连,艺术名星左大玢等在内的无数学子。从兩间教室、24名学生起步的幼幼学校,发展成了現代化教书育人的园地。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读书先进单位、省英语实验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現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长沙市示范学校等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