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六一的童真撞上端午的古韵,汉滨区茨沟镇幼儿园化身传统文化的“趣玩场”。孩子们穿汉服、点朱砂、做香包、赛龙舟……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双节的文化密码,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闪光的精彩时刻!</p> 一、古韵入门仪式:穿越千年的文化礼遇 <p class="ql-block"> 晨光初绽,“汉韵之门”下,身着襦裙、深衣的萌娃们牵着家长的手,踩着艾草路缓缓走来。教师扮演的“礼仪官”笑意盈盈,先以传统拱手礼致欢迎辞,再细心为孩子们整理汉服衣领——“衣冠正,则礼仪兴”,这份对传统服饰的敬重,悄悄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额头一点红,开启智慧门。”朱砂笔轻点眉间,瞬间化作“聪明痣”,紧接着,五彩绳在手腕上绕出吉祥结,教师轻声讲解“五色丝线系安康”的端午习俗,让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景随彩绳轻轻摇曳。</p> <p class="ql-block"> 最热闹的要数“击鼓明智”环节!小鼓前的队伍排得长长的,孩子们握紧鼓槌,每一声“咚——”都伴着清脆的童声:“我要学会跳绳!”“我想成为画家!”鼓声阵阵,不仅敲出了童真童趣,更敲出了对成长的期许。</p> 二、亲子手工工坊:指尖流淌的端午情 <p class="ql-block"> 小班手工坊:孩子们用彩纸和不织布的裁好形状,穿好针线,做出一只只活灵活现的“龙舟”和漂亮的“包包”,童趣与巧思齐飞。</p> <p class="ql-block"> 中班团扇绘梦:水墨笔触在扇面上晕染,有的画粽子龙舟,有的画艾草菖蒲,还有的写下“端午安康”的稚拙书法,传统美学与童真想象在扇面上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当一件件作品展示出来,孩子们眼睛亮晶晶地互相“炫耀”:“这是我和妈妈做的!”亲子协作的温度,比阳光还要温暖。</p> <p class="ql-block"> 大班香囊雅集:家长和孩子一起将晒干的艾草、薄荷装入绣花香囊,穿针引线间,“驱蚊虫、保健康”的端午智慧从祖辈的故事里,飘进了孩子们的掌心。</p> 三、户外游戏嘉年华:传统习俗的趣味打开方式 <p class="ql-block"> 操场变成了“古代游乐场”,六个传统游戏摊位前围满了跃跃欲试的小身影:</p> ▶ 粽里寻它——筷子挑战大赛 <p class="ql-block"> 白米粒中藏着颗颗红豆,中大班孩子们屏气凝神,用筷子“海底捞豆”。有的小眉头皱成一团,有的因成功夹起红豆而欢呼,当最后一颗红豆落进小盘,胜利的小朋友举着盘子蹦向盲盒区,成就感写满小脸。</p> ▶ 套粽子——投壶新玩法 <p class="ql-block"> 操场上摆放着用彩纸包裹的“仿真粽子”。孩子们手持塑料圈,踮脚、瞄准、投掷!“哇,套中了!”欢呼声此起彼伏,家长们在旁支招:“像古人一样,要稳要正!”在游戏中,投壶这一古代礼仪活动变得鲜活有趣。</p> ▶ 射五毒——驱邪小勇士出击 <p class="ql-block"> “看我的!”沙包划过弧线,精准击中“蝎子”“蜈蚣”的图像。老师趁机讲解:“古人用这种方式赶走害虫,祈求健康。”孩子们边玩边记,原来传统习俗里藏着智慧与勇气。</p> ▶ 龙舟竞速——萌娃版“速度与激情” <p class="ql-block"> 四人一组坐上彩色“毛毛虫龙舟”,“左右左!左右左!”的口号声响彻操场。小队员们同步摆动身体,家长们在旁喊破嗓子加油,终点线的小红旗一挥,胜利小组立刻抱作一团,连“龙舟”都跟着晃出欢乐的节奏。</p> ▶ 斗草——古人雅趣今重现 <p class="ql-block"> 一边的斗草区,两个小朋友把草茎交叉,喊着“加油”用力拉扯,草未断的一方蹦起来欢呼:“我是斗草小冠军!”</p> ▶ 趣味钓鱼——静候时光的小美好 <p class="ql-block"> 钓鱼池边,孩子们握着小钓竿屏气凝神,鱼钩刚一晃动就立刻拽起——“我钓到啦!”此起彼伏的惊喜声里,专注力悄悄up!</p> 四、汉服T台秀:童模驾到,国风来袭 <p class="ql-block"> 简易T台上,古风音乐响起,萌娃们身着汉服,或俏皮或典雅,步态轻盈地展示传统服饰之美。广袖流仙裙、交领襦裙随步伐摇曳,台下掌声不断。</p> 五、园长总结:以文化为笔,书写成长答卷 <p class="ql-block"> 活动尾声,王娟园长微笑着说:“今天看到孩子们在传统仪式中感受文化,在亲子互动中收获温暖,在游戏挑战中学会坚持,特别感动。感谢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节日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愿孩子们带着这份‘汉韵童心’,在成长中永远保持对传统的热爱与好奇。”</p> <p class="ql-block"> 这场双节盛宴,不是简单的节日狂欢,而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幼龄化”表达。当孩子们穿着汉服说出“端午安康”,当传统游戏成为他们口中的“最好玩”,我们知道:文化的根,已经悄悄扎进了他们小小的心田。愿这份“汉韵童心”,伴随孩子们在成长路上,永远保持对传统的热爱与好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