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阳至潼关的两京官道被称为崤函古道,崤函古道在崤山深谷之中穿行,非常险峻。我生活在洛阳,一直想看看崤函古道的另一端。</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0日,气温在四十度以上。我九点以前坐火车到达潼关,坐上潼关的免费公交车,到达潼关汽车站,再花五元坐上去潼关古城的班车。路上,我看到山尖上有类似烽火台的东西,就顺口问司机,司机告诉我,那就是烽火台,我赶快拿出相机,拍了几张,没有想到司机竟然把车停到一个广阔的地方让我拍。潼关人真的很温暖。</p><p class="ql-block">十点左右,到达潼关古城。司机把车停到潼关古城门前。告诉我直接上去就到了。我沿着古老的石阶抬腿而上,左转右旋估计走了有三百个石阶,终于看到一个雄伟高大、庄严的四层城楼。走近一看正中间写着潼关二字,城楼有二十米高。从城楼北绕过,可见黄河波涛汹涌、滚滚东流的壮观景象。城楼东边是一些遗址,堆了一些古砖,隔成房间的方块。城楼东边正中间写着潼关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了解到此城楼按照潼关古城西门1:1的比例复建而成,占地面积1212.38平方米,其建筑风貌是复原了明清时期潼关古城的山河一览楼,建筑面积3374.38平方米。馆内分别为历史文明厅、关隘文化厅等多个展厅。博物馆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在潼关博物馆里了解到潼关故城的一些情况。潼关故城是唐朝至明朝时期的古遗址。潼关故城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雄居秦、晋、豫三省交界要冲之地。其地势险要,善攻易守,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关隘之一。《山海关志》云“歌内之险,唯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潼关故城面积约为2.38平方千米,城垣周长约为6.9552千米,高16米,宽7米。潼关故城修建有东门、西门、南门、上南门、北门、小北门城门6座,南水关、北水关和金陡关等关门3座,现存潼关故城是洪武九年的潼关扩建工程,30米高南城墙借凤凰山势直插云霄,潼河被引入城内形成护城水系,6座水关暗藏铁栅,战时落闸即成“水中牢笼”;最绝的是东门“金陡门”——瓮城呈新月形,城楼匾额为于谦亲笔的“天险”二字。潼关博物馆工作人员说,博物馆南黄河边现存有潼关故城的城墙。这个城墙有500米左右长,高有七八米,宽有三四米。</p><p class="ql-block">潼关博物馆有杜甫以及他的《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窄狭容单车”“万古用一夫”,凸显刻画了潼关的地势险峻。“慎勿学哥舒”写了安史之乱中,哥舒翰丢失潼关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初九,潼关守将哥舒翰在城楼上接到唐玄宗唐玄宗“即刻出关决战!”的圣旨。此时,哥舒翰清楚的知道,二十万唐军只要据守潼关,只需再撑半月,郭子仪的朔方军就能切断安禄山后路。无奈的哥舒翰只能连夜准备,让士兵们给战马喂饱。次日黎明,当唐军涌入狭窄的灵宝峡谷时,中了安禄山叛军的埋伏。史载“人马相踏,坠黄河死者数万人”。</p> <p class="ql-block">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 第311篇 潼关故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