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闻花果山下“江苏淮盐文化博物馆”建成,“五四”青年节后一天,我前往江苏唯一猴嘴铁路盐坨,想一睹其历史风采。</p><p class="ql-block">       沿着港城大道行驶,在花果山大道西侧佛堂路北,江苏淮盐文化展览馆牌子赫然映入眼帘。我下车一看,江苏淮盐文化博物馆就建在原猴嘴盐坨边上,由此我也踏入了一幅历史和自然交织的绝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在江苏盐场,历史上虽有许多集中转运海盐的盐坨,但在花果山下有个为数不多的官办盐坨,曾被称为“江苏盐都”一一猴嘴盐坨。</p><p class="ql-block">      1925年,陇海铁路修到连云港,为淮盐外销在猴嘴设盐坨站。</p>  <p class="ql-block">  据史记载:猴嘴盐坨于1932年由国民政府为淮盐外销而兴建,占地六百亩,1933年建成。盐坨在设计上,既有利于运储,又便于管理。整个盐坨两条铁路支线,呈“非”字型,坨内盐河纵横,保留了淮盐生产、仓储和运销的工作形态,是江苏淮盐转运经销的重要遗存。</p><p class="ql-block">       猴嘴盐坨的坨基纵向对应排列,每段均有段河,各段之间夹有河道,便于运盐船只卸收。过去有炮楼和吊桥,主要用于防止偷盗盐,保护盐坨安全和坨工通行。</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猴嘴盐坨负责全国16个省区的淮盐集销,不仅支援国家建设,而且保证了这些省区2亿人的食用盐需要。猴嘴盐坨由解放初期的每年10多万吨,到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到年销80万吨。</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50年代,盐税曾占连云港市财政收入的70%,是缴税大户。从此“盐大头”名响江苏。更为重要的是,因淮盐名气大,又是盐都,在连云港一度设“盐区”。而且盐区的火车站也被称为“盐坨站”,这一站名还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猴嘴盐坨有无比辉煌的历史地位,她为中国盐业、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1963年3月,朱德委员长考察国家产业发展时,专列停靠在猴嘴盐坨上,并在列车上召见时任盐务局局长安岳、盐区区委书记匡裕悦两位地方领导,鼓励盐业战线广大干部盐工艰苦奋斗,为国家作贡献。</p><p class="ql-block">       2000年后,随着江苏盐业开发淮安盐矿投产,靠引海水晒盐的盐滩逐步退盐,台北、徐圩盐场被规划成临港产业园。猴嘴盐坨的功能也转身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江苏盐都”也彻底结束了她原盐集运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猴嘴坨地拥有盐业遗存,比如“炮楼”、“吊桥”“铁路专用线”等,她对在淮盐战线上还健在的盐业人和他们的后代人来说,是无比精神财富。无论你在哪儿,每当回首猴嘴盐坨往事时,耳畔一定还会有“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旋律坚定、雄伟的歌声,想到盐工为新中国建设,发愤图强、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p>  <p class="ql-block">  2006年,连云港开发区将猴嘴中心路一一海滨路改建为花果山大道,道路总长8300米,双向六车道,实施房屋大拆迁,猴嘴片区开发建设战歌开始唱响。这一建设战歌牵动着无数有情人的心,掀起了现代淮盐人遐想与浪漫的海潮。</p><p class="ql-block">       猴嘴盐坨是淮盐集中转运地,在开发建设中应尽量保留有代表性的盐业物品,保留有代表性的淮盐风貌,如老石头房、坨地、老厂房、老桥、炮楼等,尽量在视觉、味觉等感觉上引起现人对淮盐的念想,牵动人对过去淮盐历史的情思。猴嘴盐坨是江苏淮盐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空间实物,离开了这些,淮盐历史文化就难以存活和延续。</p><p class="ql-block">      在猴嘴盐坨,一座老桥,一幢老房子,一个老名称,一条盐河,一块盐池,一艘帆盐船,都是中国淮盐历史文化标志符号,最能牵动盐业人的情感,所以,我们现在搞规划建设的时候,要尽量保留它们,不要轻易动杀伐,尽量不要让现代中国淮盐历史在挖掘机下湮没!</p>  <p class="ql-block">  猴嘴铁路盐坨建成来,在坨地这片盐业热土上,盐工历经风霜,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用勤劳的汗水谱写了自己光辉的诗篇,铸造了自强不息的盐工精神。时光流逝,抚今追昔,我们应珍惜盐工们劳动创造的历史,我们也崇敬猴嘴盐坨那些建设者、忘我工作的劳模和勇于奉献的盐工。</p><p class="ql-block">       这次在盐坨遗址边上走着走着,我也逐渐明白,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人们如何去爱、去传承。它让我们懂得,无论过去如何,江苏唯一的猴嘴铁路盐坨都已成为历史,而未来,才是我们最应该诠释这座盐业劳动者的丰碑。让我们带着珍惜盐业前辈们辛勤劳动创造的历史,崇敬建国后那些忘我劳动的甘于奉献的广大盐工,保护猴嘴盐坨遗址,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当我看着杂草丛生的猴嘴盐坨,朴面而来的气息让我心生感慨,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现如今因开发建设已见不着盐坨的辉煌,铁道、石站台已拆,九十多年的淮盐遗址遭毁,只有盐坨沧桑的样子,不禁让人感叹岁月之无情。</p><p class="ql-block">       站在荒谬的盐坨上,我仿佛听到盐坨劳动者的回声,让我心中涌动着对过去盐工历史的敬畏。周围的景色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得层次分明,金色的光辉在盐坨上留下了一抹余晖。我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份宁静,心中满是对这江苏铁路盐坨深深的爱恋和对盐工精神的无限敬意。</p>  <p class="ql-block">  在连云港千年历史上,淮盐猴嘴盐坨不仅是个地理标识,更是一部浓缩的淮盐发展史。江苏淮盐经济的兴衰塑造了花果山下猴嘴的盐区景观与淮盐文化基因,而做好今日的淮盐猴嘴盐坨文旅开发,则是对这一淮盐历史记忆的延续与重构。透过江苏铁路猴嘴盐坨,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淮盐的繁华与沧桑,以及盐工周而复始地不懈奋斗,是多少代盐工在这块地方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而猴嘴盐坨是江苏淮盐历史的纪念地。</p>